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及验收标准_第1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及验收标准_第2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及验收标准_第3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及验收标准_第4页
变电站综合治理规范及验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变电站设备治理第一节 设备基础治理 1.1设备土建基础 1.1.1治理策略 1.1.1.1设备基础表面出现开裂、露筋、混凝土基础保护层脱落时,应进行抹灰修补,恢复原样。 1.1.1.2设备基础发生异常位移、回填土下陷、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1.1.2治理要点 1.1.2.1设备基础下沉时,应由有资质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方案,采用回填、高压灌浆、桩基加固等方式进行处理。 1.1.2.2如设备基础下沉是由于排水措施不完善等情况导致,在基础整治前,应先考虑排水治理,防止造成设备停电以及基础整治后再次塌陷、下沉。 1.1.3验收标准 1.1.3.1基

2、础表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露筋、裂纹等缺陷。 1.1.3.2外形美观,尺寸统一,无下沉、倾斜现象, 1.2油池治理 1.2.1治理策略 1.2.1.1油池壁、底表面出现裂纹、脱落,应进行油池修整。 1.2.1.2主变油池未按要求设置格栅、卵石的,应进行加装;格栅损坏、卵石风化损坏时,应进行维修或更换;卵石油污或短缺时,应进行清洗或补充。 1.2.1.3油池排油孔金属滤网及管道堵塞、损坏时,应进行疏通、维修。 1.2.1.4事故油池积淤、积水严重,应进行清理;排汽管损坏,应进行维修。 1.2.2治理要点 1.2.2.1油池壁、底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光洁,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 1.2.

3、2.2油池壁每侧宜设置1-2道伸缩缝,伸缩缝内填充沥青麻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油池壁与主变压器、冲氮灭火设备基础及电缆沟间应柔性连接。 1.2.3.3变压器油池(贮油和挡油设施)应大于设备外廓每边各1000mm,四周应高出地面100mm,且排油孔应设置金属滤网。 1.2.3.4 1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应在油池底部上方250-300mm处布置格栅,格栅上放置卵石,卵石厚度不小于250mm,卵石直径为50-80mm,卵石高度应低于主变基础顶部100mm。 1.2.3.4事故油池应定期检查水位,及时清淤排水,以保持足够容积。 1.2.3验收标准 1.2.3.1池壁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表面光洁

4、,横平竖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 1.2.3.2排气、排油管道设置合理,管体无锈蚀,管路畅通。 1.2.3.3池内格栅、卵石设置满足要求,格栅无锈蚀、破损,卵石清洁、无油污。 1.2.3.4事故油池容积满足要求,池内无积淤、积水。第二节 架构加固治理 2.1治理策略 2.1.1钢架构的螺栓出现松动、脱落时,应对螺栓进行紧固或补充。 2.1.2钢架构焊缝开焊时,应采取卸荷措施后进行补焊。 2.1.3水泥杆出现脱皮、露筋时,应进行修复。 2.1.4水泥杆出现裂纹、大面积露筋时,应更换水泥杆。 2.1.5钢架构及水泥杆未按要求设置排水孔,应打孔处理。 2.1.6架构倾斜,柱身弯曲超过允许挠

5、度值,应进行纠偏或更换。 2.1.7接地引下线断裂时,应重新焊接。 2.2治理要点 2.2.1水泥杆出现脱皮时,应按照“表面清理涂刷水泥改性剂涂刷面漆”的流程进行恢复。 2.2.2水泥杆表面清理先用錾斧逐点打去原混凝土表面的疏松、碳化腐蚀层及开裂周围的部分,直到露出比较坚硬的混凝土为止,然后用钢丝刷或角磨机打磨,除去表层涂灰、碎削,形成一定的粗糙度,用压缩空气吹净,裂缝内不留灰尘,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2.2.3水泥杆出现露筋时,应按照“钢筋除锈刮砂浆涂刷水泥改性剂涂刷面漆”的流程进行恢复。 2.2.4水泥改性剂未完全固化时,涂刷面漆,不准有漏涂现象。 2.2.5钢架构螺栓更换时应自下而上穿孔,

6、重新紧固时应更换垫片,紧固时应均匀用力,保证压紧。 2.2.6接地引下线至电气设备上的连接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或焊接,接地引下线应连接可靠,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2.2.7接地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牢固无虚焊,搭接长度符合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2.3验收标准 2.3.1钢架构螺栓应紧固无松动、表面清洁,无锈蚀、凹凸,穿孔方式正确;底面与基础面紧贴,平稳牢固。 2.3.2钢架构应平直,无弯曲、裂纹、倾斜,底部无积水,焊缝完好、饱满。 2.3.3水泥杆涂层颜色一致,无漏涂、流坠,外形美观,无裂纹、

7、倾斜。 2.3.4接地引下线安装应美观,焊缝饱满,无锈蚀、伤痕、断裂。第三节 设备、设施防腐治理 3.1治理策略 3.1.1设备钢架构涂层出现掉漆、脱皮、返锈,表面材料、螺栓腐蚀严重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3.1.2水泥杆钢连接处及两端金属部分出现锈蚀,应进行防腐处理。 3.1.3设备、设施本体金属部分出现掉漆、脱皮、返锈,表面材料腐蚀严重时,应重新进行防腐处理。 3.1.4接地引下线涂层破损、局部腐蚀剩余导体面积为80%95%时,应重新进行防腐处理;严重锈蚀导致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更换。 3.2治理要点 3.2.1防腐应按照“表面除锈涂第一道底漆涂第二道底漆涂第一道面漆涂第二道面漆”的

8、流程。 3.2.2防腐环境要求:空气湿度85%以下、环境温度在538之间;阴雨(雷电)天气、扬尘污染时禁止施工。 3.2.3防腐治理前,应先对处理部位表面进行除油、除锈,彻底地去除构件、设备表面的油污、锈层、锈斑、旧漆膜、锌瘤和风化的锌皮。 3.2.4除锈后应在4小时内刷涂第一层底漆(防锈漆),刷涂前应对表面进行除尘;每道涂层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在前一道漆未完全固化时涂第二道漆。 3.2.5涂刷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构件下表面、钢结构交叉部位、螺栓、螺帽等特殊部位不得漏涂。 3.2.6对于酸性土壤,在接地体周围加适量石灰,提高土壤PH值。 3.2.7接地引下线防腐时,地下与水平接地体连

9、接处亦应刷防腐涂料。 3.2.8接地引下线上应涂刷黄绿相间漆,黄绿色间隔100-150mm,平行涂刷。全站同类型设备黄绿相间漆涂刷高度应一致。对于较长的设备接地引线下(如水泥砼杆),涂刷高度一般宜为800-900mm(现场可结合水泥砼杆抱箍位置确定)。 3.2.9对设备、设施进行防腐处理前,应对邻近地面、设备铭牌、标识牌、位置指示、机械转动、设备绝缘子、控制电缆等特殊部位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除锈、喷涂涂料滴落或喷溅落在设备或地面上。 3.3验收标准 3.3.1表面处理除锈等级金属表面达到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88中规定的St3,不易清理部位达到St2级;处理后的构件表

10、面不应有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灰尘、水分、焊渣、毛刺等附着物。 3.3.2所涂刷的每道涂层应均匀平整、色泽一致,无明显的疏松、皱皮、流坠、针孔和气泡等;不得有漏涂和涂层脱皮现象。全部工艺完成后,被涂表面呈镀锌色,涂层密实、坚厚、表面美观。 3.3.3涂装遍数和各涂层厚度均应符合所指定涂料的技术要求。 3.3.4用5倍放大镜抽检有无针孔和气泡现象,并重点检查构件下表面、钢结构交叉部位、螺栓、螺帽等特殊部位有无漏刷。 3.3.5防腐工作结束后,所做防护措施应拆除。 3.3.6接地引下线美观、顺直,无锈蚀、伤痕,黄绿相间色漆涂刷规范。第四节 设备渗漏治理 4.1治理策略 4.1.1密封部件老化、

11、龟裂、变形或损坏,应进行更换。 4.1.2设备器身有砂眼、气孔、夹渣或焊缝开裂,应进行焊接补焊,情况轻微或部位不适合焊接的,可采用注胶等粘堵方式处理。 4.1.3油标玻璃管污损、老化、裂纹,应更换油标管。 4.1.4由于螺栓松动或紧固应力不均等原因造成渗漏的,应对螺栓重新紧固或调整。 4.2治理要点 4.2.1密封件规格尺寸选择应满足现场要求,应选用耐油、耐高温、柔韧性能良好的材料,确保密封件有效压缩量。 4.2.2密封面有锈蚀、毛刺、凹槽情况时,应进行除锈、打磨,提高法兰表面光洁度,螺栓丝扣应均匀、光滑、无毛刺。 4.2.3密封垫安装前,应将其上下接触面擦拭干净,在其两面涂半液态密封胶,待密

12、封胶半干后,用法兰螺丝连接紧固,密封垫不得偏斜移位,确保密封垫与密封面形成连续接触表面。 4.2.4紧固螺栓应有专人负责,压紧螺栓要均匀对称拧紧,上下螺栓固定应均匀用力。 4.2.5充油前要对所有螺栓进行检查和紧固,表面粗糙、密封不良的,要在螺栓上涂一层胶黏剂。 4.2.6焊接堵漏可采用结合渗漏情况采用点焊或堆焊方式,作业前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2.7使用堵漏胶棒堵漏时,必须彻底清除堵漏部位的油污、漆皮、氧化物,使金属露出本色,然后按配比调好堵漏胶,对渗漏部位进行堵漏,直至不漏为止。 4.3验收标准 4.3.1器身表面无裂纹,清洁,无损伤,无渗漏油痕迹,油位指示在正常范围内;SF6气体压力

13、正常,无漏气现象,压力表玻璃完整透明,密封良好。 4.3.2密封件完好,密封面、法兰盘无锈蚀、毛刺,表面光滑平整。 4.3.3相关阀门、管路接头紧固,无渗漏。第五节 设备防潮治理 5.1治理策略 5.1.1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电缆沟道、夹层、竖井等封堵破坏、密封条老化、通风孔堵塞时,应进行整治。 5.1.2柜内加热驱潮装置、热交换器或空调等安装位置不合理、装置损坏或防潮效果不佳的,应进行调整或更换。 5.1.3环境潮湿,开关柜存在凝露隐患的高压开关室除湿设备损坏或未装除湿设备,应进行修复或补充。 5.2治理要点 5.2.1开关柜、机构箱、汇控柜、端子箱、智能控制柜等应与

14、电缆沟完全隔离。 5.2.2开关柜、机构箱、汇控柜、端子箱内应安装加热驱潮装置,并具有自动投退功能。加热驱潮装置应定期检查,损坏时应及时维修。 5.2.3对于可能进水的高压室电缆进出口应进行防水封堵,防止室外电缆沟的积水流入高压室。同时,对每个柜的电缆穿孔进行封堵,防止电缆沟内潮气直接侵入高压开关柜。 5.2.4高压室门窗应密封良好,外墙、屋顶应无渗漏。母线排外露在开关柜顶时,高压室屋顶内层不应使用易受潮脱落的材质装饰,防止受潮脱落引发设备故障。 5.2.5室外空气湿度较大时,应紧闭高压室门窗,且不宜开启通风装置。轴流风机外侧应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窗。风机未工作时,百叶窗叶片应处于完全闭合

15、状态,防止潮气通过轴流风机侵入高压室。 5.2.6高压室穿墙套管的支撑钢板四周应进行密封处理。 5.3验收标准 5.3.1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电缆沟道、夹层、竖井等封堵严密、密封良好,内部无进水、受潮、锈蚀现象。 5.3.2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配电室等通风口无异物,通风效果良好。 5.3.3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智能控制柜加热驱潮系统完备、运行良好,温湿度设定正确。 5.3.4高压室门窗密封状况良好,墙体、屋顶无渗漏;轴流风机外百叶窗叶片能正常开闭;除湿机功率满足现场要求,运行正常。第六节 防小动物治理 6.1治理策略 6.1.1设备绝缘包封材

16、料破损,应进行包封整治。 6.1.2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保护屏等设备、建筑物孔洞及穿管未进行封堵或封堵破损,应进行封堵整治。 6.1.3一、二次设备柜门损坏,无法正常关闭,缝隙较大,电容器网门及各类通风网破损,应进行整治。 6.1.4防小动物挡板、捕(驱)鼠器、驱鸟器、粘鼠板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6.1.5变电站室外排水孔无护网或护网损坏时,应加装或修复。 6.2治理要点 6.2.1高压室开关柜内外母线、引线应进行绝缘包封。主变压器低压侧套管接线板、穿墙套管接线板、避雷器接线板、室外电容器组引线排处绝缘应包封严密,若接地线处有割口应确保呈品字型排列。 6.2.2室外进入室内的电缆、光

17、纤、空调、除湿机等各类穿管孔洞及屏、柜、箱底部应封堵。变电站围墙排水孔内侧应装设护网。 6.2.3生产建筑物门窗及设备开关柜、机构箱、端子箱等柜门应关闭严密,不得有孔、缝。配电室通风网应完好。 6.2.4高压配电室、主控室、保护室、电缆室、蓄电池室应装不低于400mm的防小动物挡板,且装设严密。 6.2.5当检修施工或防小动物设施损坏维修,需拆除防小动物措施时,要采取临时措施,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封堵、恢复。电缆孔洞必须当日封堵,不得隔夜。 6.2.6站内禁止饲养家禽和宠物,禁止种植易招小动物的作物。 6.3验收标准 6.3.1设备绝缘包封完整、牢固。 6.3.2开关柜、端子箱、机构箱、

18、汇控柜、保护屏等屏柜门完好、关闭状态无孔、缝,屏柜底部的电缆孔洞封堵良好。 6.3.3室内防小动物挡板完好,防鼠器具齐全、无损坏,排气风扇、通风口通道及围墙排水孔护网无损坏。 6.3.4临时防小动物措施应每日进行检查。第二章 变电站土建设施治理第一节 生产、生活建筑物治理 1.1建筑物防渗漏治理 1.1.1治理策略 1.1.1.1面层开裂、空鼓及排汽管损坏、上人屋面刚性保护层损坏等,应进行维修及更换。 1.1.1.2防水层渗水、面层积水,应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局部整改或全部更换,必要时用热沥青砂浆找平后重做面层。 1.1.1.3布置于屋面上的设备基座或预埋件维修后,应对其周边防水进行检查,发现破

19、损应进行维修。 1.1.2治理要点 1.1.2.1 屋面治理应遵循“合理设防、放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的原则,做好防水和排水,以维护室内正常环境,免遭雨雪侵蚀。 1.1.2.2屋面整治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水等级。对综合楼及继电器室等设有重要电气设备的建筑物屋面应采用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的II级屋面防水等级,防水卷材宜选用SBS改性沥青等防水卷材。其它附属建筑屋面可采用级。屋面排水宜采用有组织排水,采用材料找坡,坡度不应小于2%。 1.1.2.3屋面治理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方案审查。 1.1.2.

20、4屋面治理工程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作业人员应持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在屋面治理工程施工中,应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查,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1.1.2.5屋面治理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1.2.6变电站整治中,伸出屋面防水层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防水层施工前维修完毕。屋面防水层完工后,不得在其上凿孔、打洞或重物冲击。 1.1.2.7屋顶的防水卷材应铺至女儿墙垂直墙面上,粘贴牢固,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不上人平屋面应铺至压顶部位。水落口周围 500mm 范围内,天

21、沟、檐沟的的拐角处,泛水与屋面连接的阴角处均应设附加卷材。 1.1.2.8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立墙、屋顶设备基础、风道等),均做成圆弧或45度斜坡,圆弧半径不得小于100mm。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1.1.2.9 柔性防水层上应设保护层,可采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材料;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应设表面分格缝。保护层不得使用铝箔材料。 1.1.2.10当设备或构、支架布置在屋面上时,应对屋面作特殊处理。 a.当设施基座与屋面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  b.当需要经常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

22、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刚性保护层。 1.1.3验收标准 1.1.3.1隔气层、找平层、保温层及防水层的施工方法符合施工工艺规范;保温材料厚度、特殊部位处理符合设计要求规范。 1.1.3.2屋面排水坡度、泛水高度、刚性防水层伸缩缝设置和防水卷材搭接及收头、排气管道根部、水落管入口细部处理符合要求,防水卷材无破损现象,室内无渗漏现象。 1.2建筑物内墙治理 1.2.1治理策略 1.2.1.1内墙整治前应分析起皮、返潮原因,处理后方可进行整治。 1.2.1.2内墙涂料起皮、脱落、褪色等,应清除原有涂料层,重新喷(刷)涂料。 1.2.2治理要点 1.2.2.1内墙整治应与墙内隐蔽工程相结合,待其完工后方可进

23、行;内墙整治,不应保留墙裙,踢脚线以上墙面应统一颜色。 1.2.2.2主控制室、继电器室(二次设备室)及通信机房,墙面整治宜采用耐燃材料及自熄型饰面材料。墙面宜选用白色系,与屏面颜色和谐协调。 1.2.2.3 蓄电池室(阀控蓄电池)的墙面、支墩、顶棚、门窗、排风机的外露部分及其他金属零件应涂耐酸漆或耐酸涂料,地面宜用耐酸易清洗的面层材料,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防酸隔离层。 1.2.2.4施工时应将墙面等基层上起皮、松动及鼓包等清除凿平,并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等杂物清扫干净。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 1:3 水泥砂浆或聚合物砂浆修补;表面的麻面和缝隙应找平。 1.2.2.5刮腻子的遍数应根据基层

24、表面的平整度确定;涂料施工时涂刷或滚涂一般三遍成活,喷涂不限遍数。 1.2.2.6内墙涂料施工要对金属埋件的防腐处理,防止金属锈蚀影响墙面整洁。 1.3建筑物外墙治理 1.3.1治理策略 1.3.1.1外墙涂料起皮、脱落、褪色等,应清除原有涂料层,重新喷(刷)涂料。 1.3.1.2外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应铲除空鼓开裂部分,重新抹灰粉刷;严重时可加入抗裂纤维,对单面墙进行修理;必要时对整个外墙进行修理。墙体裂缝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1.3.1.3瓷砖等装饰性墙面,部分损坏可进行修补;大面积损坏时宜铲除原有材料,采用涂料墙面。 1.3.2治理要点 1.3.2.1变电站建筑物外墙整治,墙面色调选择应与

25、变电站整体情况以及变电站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1.3.2.2若城市变电站有景观要求时,可选用国家电网标准色中主色或辅助色,女儿墙及建筑物进出口混凝土雨棚宜使用国网绿色。 1.3.2.3外墙整治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建筑要求,采取保温、隔热和防潮等措施。 1.3.2.4建筑物外墙局部整治一般应以恢复原材料、原色为主;外墙面推荐使用浮雕漆、乳胶漆等涂料材质。 1.3.3验收标准 1.3.3.1建筑物墙面系统性二次修饰、局部修饰或返工无明显痕迹,且无脱落、起层、掉皮等质量缺陷。 1.3.3.2饰面板(砖)表面应平整、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洁净无泛碱. 1.3.3.3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

26、滴水线(槽)应顺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整砖套割吻合,边缘应整齐;墙裙、贴脸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阴阳角处搭接方式、非整砖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 1.3.3.4外墙涂料涂层饱满均匀、色泽一致、粘贴牢固,表面平整,无泛碱、裂纹等现象;外墙分格缝留置合理。 1.4建筑物地面治理 1.4.1治理策略 1.4.1.1面砖破碎开裂;水磨石地面破损;水泥砂浆地面起皮、开裂、破损;踢脚线破损、脱落等,应进行维修或更换。 1.4.1.2自流坪地面气泡、流挂、开裂、剥落,进行局部修理或重做。 1.4.1.3活动地板(防静电地板)裂纹、掉角、缺棱、局部变形,支撑架、横梁松动,进行局部或整体更换。 1.4.1.4塑胶

27、地面、地板粘贴不牢固、翘边、脱胶,进行局部更换或在翘边位置加压条。 1.4.2治理要点 1.4.2.1 站区建筑物地面整治一般宜采用水泥砂浆、水磨石或地砖面层等。主控室、通信机房宜采用防静电地板,保护小室宜采用自流平地面。 1.4.2.2屋内配电装置室、全封闭的SF6组合电气装置室、电容器室及站用变室等地面,应采用耐磨的不起尘的地面。(环氧地坪、防静电橡胶地垫、水泥地面等)。 1.4.2.3卫生间等用水房间地面整治时,应做防水层。建筑物为预制楼板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排水设施。地面宜采用陶瓷防滑地砖等面层。  1.4.2.4外廊、外楼梯平台、卫生间及浴室等房间,其地面应低于

28、相邻房间和过道的楼面、地面的标高,或设挡水槛,并应有510的坡度,将水排至下水道系统。 1.4.2.5为防止大面积的地面开裂,水泥砂浆、水磨石或混凝土地面应分格处理。 1.4.3验收标准 1.4.3.1混凝土(水泥)面层原浆收光,面层平整,不得有空鼓、裂缝、脱皮、起砂或二次涂抹,面层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1.4.3.2水磨石地面分格条牢固、顺直、清晰、无断条,石粒的粒径分布均匀,表面平整光滑、色泽一致,不得有空鼓、裂缝、砂眼、麻纹。 1.4.3.3自流坪光滑平整,颜色均匀一致,无泛锈、无气泡、流挂及开裂、剥落等缺陷,涂层附着牢靠,无漏涂、误涂,无裂缝现象,接茬顺畅。 1.4.3.4地砖洁净、

29、平整、无磨痕,图案、色泽一致,缝宽合理、均匀、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掉角、缺楞等缺陷;表面平整度、高低差等偏差值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踢脚线粘贴牢固,无空鼓,出墙厚度一致,与地砖对缝。 1.4.3.5活动地板(防静电地板)复合地面表面平整度、接缝高低差、缝格平直度符合要求,行走无响声、无晃动。支架应齐全牢固,地板下应清洁,无施工遗留物。 1.4.3.6塑胶地面平整、无污染、破损等现象;粘贴牢固、无翘边、脱胶。 1.5建筑物门窗治理 1.5.1治理策略 1.5.1.1门窗整体破损严重或无法满足保温、采光、防尘等要求时可进行整体更换。 1.5.1.2门窗轻微变形时应进行矫正,严重变形时应更

30、换;门窗锈蚀应进行防腐处理;玻璃或窗纱损坏应更换玻璃或窗纱;密封不严、进水,应检查进水部位,采取防水措施;锁具、五金件部件损坏,应进行更换。 1.5.1.3门窗框与墙体渗漏,应进行密封处理;金属门窗接地缺损,接地标识不齐全、不清晰,应进行更换及完善标识。 1.5.1.4窗台板变形、裂缝、污染,密封胶起皮、裂缝,门窗套裂缝、翘曲及损坏,应进行修补或更换;有防水要求的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1.5.1.5防盗栅栏锈蚀、破损,应进行修补;破损严重时应进行整体更换。 1.5.2治理要点 1.5.2.1运维班驻地综合楼等有运行人员工作、休息的房间宜装设非推拉式纱窗,对有空调装置及寒冷地区的房间宜设中空玻璃

31、窗;屋内配电装置室及电容器室等建筑不宜用开启式窗。 1.5.2.2门窗的材料、尺寸、功能和质量等应符合使用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门窗产品标准的规定;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宜采用彩钢、铝合金和塑钢等节能性材料。 1.5.2.3变电站建筑物一楼门窗应装设实体防护措施。防盗门安全级别不低于国家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C级安全级别,防盗门统一向外开启。 1.5.2.4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且满足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的要求;窗台与窗户接缝处严密,窗台内高外低。窗台板采用人造石或天然石材,窗台低于0.8m时,应装设护栏且安装牢固。护栏应采用单根直径不小于20mm、壁厚不小于2mm的钢管(或单根直径不小于16mm

32、的钢棒、单根横截面不小于8mm×20mm的钢板)组合制作。 1.5.2.5整治时,有设备进出的门的高度、宽度应满足设备运输及安装检修的要求。GIS室吊装平台大门宜采用电动卷帘门,并充分考虑抗风能力,高度、宽度满足检修要求。 1.5.2.6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设备室门应向外开,并装有弹簧锁;相邻两电容器室的门应能向两个方向开启。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窗户应采用半透明玻璃。 1.5.2.7距变压器外廓510m范围内的建筑物应使用甲级防火门;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电力变压器及站用变压器应使用单独向外开启的甲级防火门;变电站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使用丙级防火门;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

33、用非燃烧材料。 1.5.2.8用于疏散的走道及楼梯间的门应使用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当其门扇开足时,还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的疏散宽度。安全出口通道(门)不应上锁并开启灵活,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1.5.3验收标准 1.5.3.1防火门符合相应等级要求。门窗安装牢固,框、扇安装牢固,启闭灵活、严密,无倒翘;窗框与墙体间无渗漏,密封胶严密、平直、美观;推拉窗有防跌落措施和限位器。 1.5.3.2门窗配件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功能满足使用要求;门窗玻璃牢固,单块玻璃大于1.5m2时使用安全玻璃;卫生间宜门窗设置磨砂玻璃。 1.5.3.3门窗套表面应平整、洁净、线条

34、顺直、接缝严密、色泽一致,不得有裂缝、翘曲及损坏,有防水要求的门套底部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1.5.3.4窗台板应表面光洁、拐角方正,不变形、无裂缝、无污染;窗台内外高差满足要求。金属门窗要做可靠接地,并有明显标识。 1.6散水及落水管治理 1.6.1整治策略 1.6.1.1散水出现裂纹、裂缝应进行修补;散水下部空鼓及回填土下沉应拆除散水,重新夯填后浇筑;伸缩缝填充料老化、脱落,应重新嵌填。 1.6.1.2建筑物落水管脱落、开裂、PVC管老化、管箍松脱,应进行维修或更换。 1.6.2整治要点 1.6.2.1散水整治,应采用不小于150mm灰土垫层,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拌合后铺设,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

35、层夯实。混凝土面层无空鼓、开裂、起砂现象,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在2mm以内。 1.6.2.2 散水与建筑物外墙分离,分隔缝宽 20-25mm,沿外墙一周做到整齐一致,纵向 4m 左右设分隔缝一道,房屋转角处与外墙呈 45°,分隔缝宽 20mm,分隔缝应避开雨落管,以防雨水从分隔缝内渗入基础。 1.6.2.3分隔缝用 1:2 沥青砂浆填塞(宜掺适量滑石粉以便操作),填塞时分隔缝两边粘贴 3cm 宽美纹纸。密封材料的镶嵌必须密实、连续、饱满,连接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 1.6.2.4落水管宜使用UPVC塑料雨水管或镀锌钢板雨水管;落水管间距:女儿墙平屋面小于18m;挑檐平

36、屋面小于24m。 1.6.2.5落水管应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4m,排水口距地距离200mm且高度一致。落水管下部靠近散水处要安设排水弯头,并设水簸箕。 1.6.2.6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的承重结构上,雨水斗与屋面的连接处应严密不漏。雨水管道安装完毕后表面应光滑、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 1.6.3验收标准 1.6.3.1散水表面平整,无变形,开裂。散水与建(构)筑物之间变形缝设置合理、嵌缝规范,变形缝填充料均匀、饱满。 1.6.3.2屋面落水管固定牢靠,排水管排水口、检查口高度统一。 1.7建筑物吊顶 1.7.1治理策略 吊顶饰面板表面污损、色泽不一致、翘曲、裂缝,应局

37、部或整体更换。 1.7.2治理要点 1.7.2.1建筑物内部顶棚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1.7.2.2主控制室、通信机房、保护室等室内吊顶更换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电气设备室的顶棚,应采用不易剥落的饰面材料。 1.7.2.3金属吊杆、龙骨、后置埋件应该进行防腐或防锈处理;木制材料应进行防腐、防火、防蛀处理。 1.7.2.4吊顶内的灯槽、斜撑、剪刀撑,应根据情况适当布置。轻型灯具应吊在主龙骨或附加龙骨上,重型灯具等不得与吊顶龙骨连接,应在基层顶板上另设吊钩。 1.7.3验收标准 1.7.3.1饰面表面洁净、色泽一致,平整,无翘曲、裂缝;压条平直、宽窄一致、饰面板安

38、装的表面平整,接缝顺直。1.7.3.2饰面板、灯具安装位置协调美观;表面平整度、接缝直线度、接缝高低差、吊顶四周水平偏差在规定允许值以内。第二节 站区地面治理 2.1治理策略 2.1.1混凝土(水泥)场地出现裂缝,不影响正常使用,可采用直接灌浆方法治理;同一区域出现多条裂缝或裂缝影响正常使用,应采取扩缝补块方法治理,必要时采用挖补方法全深度补块。混凝土(水泥)场地出现严重裂缝、积水、塌陷沉降等现象,应重新回填平整制作场地。 2.1.2使用的方砖场地及巡视道路出现风化、破损但未发现无明显沉降,更换局部损坏方砖;出现明显沉降、积水、破损等现象,应重新夯填后铺砖。 2.1.3碎石场地出现明显沉降,应

39、重新夯填铺设碎石。 2.1.4 变电站主入口、站前区绿化带破损,可进行修补或更换。 2.2治理要点 2.2.1设备区地面整治,应先对变电站现有排水方式、地下隐蔽设施等进行评估,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先进行相关整治,防止场地重复性整治。场地整治不宜改变原有场地型式。 2.2.2场地整体整治时应满足电气及结构布置的要求。坡度宜为0.5%-2%,有可靠排水措施时可小于0.5%,但应大于0.3%。 2.2.3户外配电装置区可根据需要在设备支架柱和设备基础周围铺设方砖。 2.2.4巡视道路结合电缆沟的布置确定(可利用电缆沟做巡视通道),巡视道路的路面宽度宜为0.6m-1m。巡视道路可选择方砖路面材料,也可

40、以采用与站区道路相同的混凝土路面材料。当纵坡大于8%时,宜有防滑措施。接入建筑物的人行道宽度一般宜为1.5m-2m。 2.2.5运维班驻地变电站主入口、站前区附近宜配置维护量小的常绿树种、花草,以美化站区环境。 2.2.6方砖长宽偏差应为±0.2mm;厚度偏差应为±0.5mm。碎石应色泽一致,级配优良,粒径10-20mm。 2.2.7基土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 2.2.8场地整治应采用3:7灰土夯实,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压

41、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4。 2.2.9碎石场地与其它场地接茬处采用小道或吸水砖分隔。 2.3验收标准 2.3.1场地整治应加强过程验收,并留影像资料。 2.3.1混凝土场地和巡视小道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裂缝、积水、损坏等现象,无明显沉降。 2.3.2碎石场地标高满足要求,无沉陷现象,场地回填平整,场地巡视及防尘措。场地排水畅通,无积水,场地雨水井设置符合设计图纸,井壁表面平整,砌筑砂浆饱满,勾缝平顺。 2.3.3方砖场地面层与基层结合需牢固,无空鼓;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等现象;管道井口与方砖相接处为圆形接口,不得使用碎砖镶拼。第三节 站区道路治理 3.1治理策略 3

42、.1.1混凝土道路出现裂缝,不影响正常使用,可采用直接灌浆方法治理;同一区域出现多条裂缝或起皮现象,应采取扩缝补块方法治理,必要时采用挖补方法全深度补块。 3.1.2出现严重裂缝、积水、起皮、塌陷沉降等现象,应重新回填平整制作道路。混凝土路面伸缩缝填充料老化、脱落,应重新嵌填。 3.1.3沥青道路出现裂缝、龟裂、软化后形成车辙、积水、塌陷沉降等,可根据情况进行局部或整体整治或更换。 3.1.4路缘石挤压变形、拱胀变形应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路缘石应及时勾缝;破损严重可整体更换。 3.2治理要点 3.2.1站区道路整治,应先对变电站现有排水方式、地下隐蔽设施等进行评估,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先进行相关

43、整治,防止道路重复性整治。 3.2.2站内道路全部进行整治时宜采用混凝土路面,当具备施工条件和维护条件时也可采用沥青路。站内道路纵坡不宜大于6%,山区变电站或受条件限制的地段可加大至8%,但应考虑相应的防滑措施。3.2.3 混凝土道路缩、胀缝设置位置应准确,路面伸缩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缩、胀缝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填充,打胶顺直、弧度一致,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3.2.4混凝土道路路面泛水坡度应正确,无积水;路面宽度偏差±5mm、平整度3mm、纵坡标高偏差±3mm、横坡度偏差±0.2%;在道路交接处及转弯处,缝与缝之间及缝与道沿

44、之间不得小于900。 3.2.5 沥青道路整治应选择合适的沥青,为保证路面质量沥青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碾压分段进行,分段长度应控制在30-50m。 3.2.6 路缘石局部更换应保持一致性,颜色、尺寸应无明显偏差;安装稳固,勾缝严密,不得有阻水现象,路缘石背后回填土必须密实。整体更换时可采用质地坚硬的青石原材或预制清水混凝土路缘石。 3.3验收标准 3.3.1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密实,无裂缝、脱皮、起砂、积水、损坏、污染等现象。 3.3.2接缝平直,伸缩缝位置、宽度和填缝符合规定。道路表面平整、坡度符合要求,路面泄水通畅、无积水,路缘石布置美观、无破损、圆弧段顺畅、拼

45、缝均匀整齐。 3.3.3道路的路缘石完整、无破损,线条顺直、弧度自然;安装稳固、勾缝美观,与道路面层间变形缝内填料要饱满。第四节 围墙及大门治理 4.1治理策略 4.1.1围墙涂料起皮、脱落、褪色等,应清除原有涂料层,重新喷(刷)涂料。 4.1.2墙面抹灰层裂缝脱落,应重做抹灰层;伸缩缝填充料老化、脱落,应重新嵌填;预制压顶或现浇混凝土压顶破损,应进行维修或更换;排水孔堵塞应清理排水孔。 4.1.3主体严重裂缝或墙柱出现水平贯通裂缝进行地基处理,加固或重新制作墙体;墙体倾斜进行地基处理后,进行重修或加固。基础回填土下陷、基础下沉,应夯实或采取其它地基加固措施。 4.1.4围墙散水出现裂纹、裂缝

46、应进行修补;散水下部空鼓应拆除散水、重新夯填后浇筑;散水伸缩缝填充料老化、脱落应重新嵌填;护坡破损、沿砌缝开裂、坡率改变,加强监测、必要时进行修复。 4.1.5变电站大门部件损坏,应进行修理,必要时整体更换。门垛面砖破碎、开裂,更换部分面砖,严重时对面砖进行整体更换。门垛砌体倾斜开裂应拆除门垛,重新修筑。 4.2治理要点 4.2.1变电站围墙需整体整治时,型式可选用清水墙、砂浆饰面墙、涂料饰面墙等;室内变电站根据站址位置、城市规划和环境等要求可选用格栅式围墙等装饰性围墙。 4.2.2站区围墙整治应根据节约用地和便于安全保卫的原则力求规整,地形复杂或山区变电站的站区围墙应结合地形布置。 4.2.

47、3变电站实体围墙高度不宜低于2.3m,在填方区可适当降低围墙高度。站区实体围墙应设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5m。在围墙高度及地质条件变化处应设沉降缝。 4.2.4 围墙预制压顶应采用工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制作的工厂化压顶;现浇混凝土压顶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压顶工艺,压顶底部两侧距边缘20mm处应做滴水槽或鹰嘴、滴水线。 4.2.5清水墙采用砖块应颜色均匀,清砌筑完毕要及时抠缝,其深度控制在 810mm 之间;涂料饰面墙可选用国网标准色中主色或辅助色;格栅围栏可选用白色与国网绿颜色相间的成品塑钢或黑色铁艺围栏。 4.2.6变电站大门宜采用轻型电动大门,大门高度不低于1.8m。无人值班变电站应设置实

48、体大门,宜采用全封闭式防盗钢板门,并留有小门。大门颜色应与标识墙相协调。 4.3验收标准 4.3.1清水墙组砌方法正确,墙面无污染、泛碱,勾缝均匀、光滑、顺直、深浅一致,水平灰缝厚度宜为8-12mm。 4.3.2伸缩缝设置合理,嵌缝满足要求,滴水沿(线)设置满足要求,压顶无裂纹。墙面平整、色泽均匀美观,沉降缝设置规范。 4.3.3涂料饰面墙涂层饱满均匀、色泽一致、粘贴牢固,表面平整,边线顺直,无泛碱、咬色,无砂眼、刷纹。 4.3.4 变电站大门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性能、开启方向、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门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锈蚀。 4.3.5 变电站电动大门质量

49、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机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电动大门门扇及轨道无锈蚀、变形,开启正常,闭合严密。第五节 电缆沟、电缆夹层、竖井、隧道治理 5.1整治策略 5.1.1沟壁开裂或压顶破损,应进行修补、更换;沟底杂物、积水及时清理,积水严重时应重新找坡;沟道严重变形、倒塌,应重新制作电缆沟。 5.1.2盖板扭曲、变形、破损,应重新更换;踩踏时有异响,应补充橡胶垫;活动盖板开启不灵活、卡涩应进行修复。 5.1.3电缆竖井中未分层设置防火隔板,应按要求完善;电缆沟未按要求采取防火隔离措施,应进行完善;电缆沟、隧道防火墙墙体破损,封堵不严,应进行修补处理或重新制作。 5.

50、1.4 电缆夹层积水、墙壁受潮起皮,应进行孔洞封堵、清理积水、粉刷墙面。 5.1.5电缆沟道、夹层、竖井、隧道内电缆支架不牢固应重新固定;支架及接地部分锈蚀应进行防腐处理;断裂应重新进行焊接或更换。 5.1.6电缆夹层、隧道照明系统无法满足运行要求,应进行维修或更换。 5.1.7电缆沟道、夹层、竖井、隧道内电缆摆放混乱,应进行整治。 5.2整治要点 5.2.1电缆沟道、夹层、竖井、隧道整治应与电缆整治相结合,确保整治效果。 5.2.2在SF6配电装置室下方的电缆夹层、电缆隧道,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5.2.3电缆沟可采用砖砌体、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在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以及地下水对砖砌

51、体有腐蚀作用的地区,不宜采用砖砌体电缆沟。 5.2.4户外场地电缆沟重新制作时,沟壁宜高于场地标高0.1-0.15m。砖沟道沟壁内外粉刷防水砂浆,其顶部应做混凝土压顶。电缆沟伸缩缝间距应为9-15m。 5.2.5电缆沟有车辆通行要求或沟宽大于1.20m整治时宜采用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侧壁的电缆沟。 5.2.6电缆沟积水严重需重新找坡时,其纵向排水坡度不小于0.5%,有困难时不应小于0.3%,横向排水坡度一般为1.5%-2%。沟内宜设置排水内沟,排水沟截面直径80-100mm。在有利排水的地点及最低点设集水坑和排水管,坑底标高应高于下水井排水出口标高200-300mm。 5.2.7盖板更换宜采用

52、搭盖式,优先选用复合电缆沟盖板。穿越道路并有车辆通行要求的电缆沟盖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 5.2.8当电缆沟切断站区排水通道时,应设置过水装置,如过水盖板、排水导管等。 5.2.9 电缆隧道与建筑物外墙相交处, 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4.0h的防火墙或防火隔断,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行关闭。 5.2.10设置防火墙时, 应考虑防火墙上支撑的或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构件, 受到火灾的影响破坏并塌落时, 也不致使防火墙失去稳定而倒塌。 5.2.11防火墙两侧采用标准厚度的防火隔板封隔、中间采用无机堵料、防火包或耐火砖堆砌,其厚度一般不小于250mm。&#

53、160;   5.2.12防火墙内的电缆周围必须采用不得小于20mm的有机堵料进行包裹。防火墙必须采用热镀锌角钢做支架进行固定。  5.2.13防火墙顶部用有机堵料填平整,并加盖防火隔板。底部必须留有两个排水孔洞,排水孔洞处可利用砖块砌筑。防火墙上部的电缆盖上应涂刷红色的明显标记。 5.2.14电缆沟道、隧道内照明应使用不超过36V的安全电压。 5.3验收标准 5.3.1电缆沟道截面(沟壁之间)尺寸偏差20mm;电缆沟顺直,轴线、标高符合要求,沟内无积水、无杂物,电缆沟的变形缝设置规范。电缆沟转弯处满足电缆弯曲半径要求。 5.3.2电缆沟盖板铺设平整、顺直,无响声;沟盖板色

54、泽均匀、美观、铺设平整、缝隙均匀。电缆沟压顶沟沿(顶)高于地平面,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平直无裂缝。 5.3.3支架安装稳固;接地扁铁焊接和防腐满足规范要求,遇沉降缝处预弯。 5.3.4电缆电缆沟道、隧道照明完好,行灯变压器容量应能满足要求。5.3.5电缆沟道、夹层、竖井、隧道内无积水,电缆摆放整齐并符合相关要求。第六节 站区排水治理 6.1治理策略 6.1.1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渗排的变电站,由于场地坡度、围墙排水孔堵塞等原因造成排水不畅,应进行场地整治、清理或增加排水孔;由于周边环境变化标高高于站内造成排水不畅,则应改为集中排水。 6.1.2采用集中排水的变电站由于排水管网老化或排水沟内有淤积物,应及时维修更换、清淤,沟壁(底)破损应及时整修;修路或其他原因导致站外排水管道标高高于站内排水管,应改为强制性排水。 6.1.3集水井座、雨水口出现松动或发现井座、井盖断裂应维修或补充。井及雨水口及其周围路面出现沉陷或突起,应及时修复或在井底、井壁与排水管交接处进行防水处理。 6.1.4排水系统中水泵、阀门、电源系统等损坏、老化,应进行维修或更换。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