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_第1页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_第2页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_第3页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_第4页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 选择题1.球从空中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r (秒)和球的起始高度力(米)之间有关系式/ =若球的起始高度为102米,则球落地所用时间与下列最接近的是()A3秒B4秒C5秒D6秒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B.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C. 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D.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3. 下列每对数中,相等的一对是()A. ( - 1 ) 3 和尸 b. -(-1)2 和 ” C (-1)4 和-4 D . I -卩| 和(_

2、D34. 己知线段AB的长为4,点C为AB的中点,则线段AC的长为()A. 1B. 2C. 3D.5.在实数:3.14159,n. 2510.1313313331.7(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 1个B. 2个6.已知关于X的方程mx+3=2 (m - x)丄或13-2020的倒数是(A.7.A.-2020B.8.某中学进行义务劳动,C. 3个的解满足(x+3) 2=4,1 . 7C一攻一33D4个则m的值是()D. 5 或一31'2020去甲处劳动的有30人,去乙处劳动的有24人,从乙处调一部分C. 20201D.2020人到甲处,使甲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

3、,若设应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则所列方程是( )B. 2 (30-) =24+xA. 2 (30+x) =24 -XC. 30 -x=2 (24+x)D. 30+x=2 (24 x)9.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因患重症登格热需住院治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儿童患 者,数据"5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50×104B. 5×1O5C. 5× IO6D. 5×1010. 如图,C, 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 DB = 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A. 3 CmB. 6 CmC. IICfnD. 14Cm11如图,4

4、张如图1的长为,宽为b (QAb)长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i,空白部分的面枳为S2,若S2 = 2Si,则a, b满足()囹1B. a=2b5C. a= b2D a=3b212. 如果 d + 2+(b-1),=。,那么( + b)"'° 的值是()A. -2019B. 2019C. -1D1二填空13. 如图,点C在线段A3的延长线上,BC=IAB.点D是线段AC的中点,AB=4,则BD长度是.IIAB DC14. 如图,数轴上点A与点3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8二4则点A表示的数为AB15. 已知单项式2x,+2/与5)严”是同类

5、项,则沪=16. 化简:xy + 2xy =17. 单项式仝巴的系数是,次数是218. 小何买了 5本笔记本,10支圆珠笔,设笔记本的单价为元,圆珠笔的单价为b元,则小何共花费元(用含, b的代数式表示).19. 当X=_时,多项式3 (2-x)和2 (3+x)的值相等.20. 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 ±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cm.21.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22. 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和30Cm,此时箱中水面高8cm ,放进一个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实心铁块后,此时水箱中的水面仍然低于铁

6、块的顶面,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cm3.23. 已知关于X的方程InX- = X的解是x = l,则7的值为.24. 设一列数中相邻的三个数依次为m, n, p,且满足p=m2 - n,若这列数为-1, 3,-2, a, b, 128.,则 b=三、压轴题25. 东东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遇到一个定义:将三个已经排好顺序数:Xi, X2, X3,称为数列XIT ×2f ×3.计算 IXIbIAI + ASl |勺+勺+对 2,3将这三个数的最小值称为数列X" X2,刈的最佳值.例如,对于数列2, -1, 3,因为2=2, 2 +(_1)=丄,2十1) + 3 =

7、£,所以 2233数列2, -1, 3的最佳值为丄.2东东进一步发现:当改变这三个数的顺序时,所得到的数列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佳值.如数列-1, 2, 3的最佳值为丄;数列3, -1, 2的最佳值为1;.经过研2究,东东发现,对于"2, L, 3"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得到的不同数列中,最佳值的最小值为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卞列问题:2(1)数列-4, -3, 1的最佳值为(2)将“-4,-3, 2"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这些数列的最佳值 的最小值为_,取得最佳值最小值的数列为_ (写出一个即可);(3)将2,

8、-9, a (>l)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若这些数 列的最佳值为1,求的值.26. 如图,己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 , B是数轴上一点,且AB=2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O)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若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3)若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_秒时P、Q之间的距

9、离恰好等于2 (直接写出答案)(4)思考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 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B0A10827. 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ICms. 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I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k的位置:A CPD B(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咯的值.AB _IAPB(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CD =丄AE,此时C点

10、停止运动,2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 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PM-PNMN的值不变;P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 AB求值.A CPDB28. 已知:人、0、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0点作射线0C,使ZAoC: ZBoC= 1: 2, 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0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 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0/V落在射线OB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ZAOC的 内部.试探究ZAO

11、M与Z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0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 三角板的直角边OM所在直线恰好平分ZBOC时,时间t的值为_(直接写结果).29. 已知:Z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0C,再分别作ZAOC和ZBOC的平分线0D、OE .(1 )如图,当ZBOC=70。时,求ZDOE的度数;(2)如图,若射线OC在ZAOB内部绕0点旋转,当ZB0C=时,求ZDOE的度数.备用图a备用图b图30. 已知:如图,点M是线段ABk一定点,AB = YlCm, C、D两点分别从M、B 出发以ian/s . ICmlS的速度沿直线脑向

12、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 AM上,D在线段上)(1)若 AM = Acrn ,当点 C、D 运动了 2s,此时 AC=, DM=:(直接填空)(2)当点C、D运动了 2$,求ACMD的值.(3)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 = IAC则AM= (填空)(4)在(3)的条件下,N是直线AB h一点,住AN-BN = MN,求弟 的值.W<C fD*331. 如图所示,已知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一2,4,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 对应的数为x,4PB< 丄 . 1 石 1»4-2 -IOI 2 3 4 5 6若点P到点A , 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X的值.(2

13、)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 I B的距离之和为8?若存在,请求岀X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点 , 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5个单 位长度/分的速度从0点向左运动.当遇到人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 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当点&与点B重合时,点P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32. 如图,点0为直线AB ±一点,过点0作射线0C,使ZAOC=I2j0°,将一直角三角 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位置,使一边OM

14、在ZBOC的内部,当OM平分ZBOC时,ZBO-N=;(直接写出结果)(2)在(1)的条件下,作线段NO的延长线OP (如图所示),试说明射线OP是 ZAoe的平分线;(3)将图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位置,请探究ZNOC与ZAOM之间的 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须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 C 解析:C【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直接把高度为102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4.52=20.25 525 且 20.25<20.4<2520.25 <204<5 4.5<t<5与t最接近的整数是5.故选C.【点

15、睛】本题考查的是估算问题,解题关键是针对其范闱的估算2 . 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ATO的绝对值是O ,故本选项错误.BT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如果一1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IO的绝对值是O ,故本选项错误.3 . 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乘方和绝对值的性质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 - I)?二-1= - I3 ,相等;B. - ( - If 二-112 = 1 f 不相等;C. ( - 1)4 = 1- I4= - 1 ,不相等;D. - I - 13 = - 1 - ( - 1)3 = 1 ,不相等. 故选A.4 .

16、 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C的长.【详解】解: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12故选B.AC=-AB =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5. C解析:C【解析】【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依据定义即可判断.【详解】解:在3.14159, 疗,m 履,-y , 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 中,无理数有戶、兀、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这3个, 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I制内学习的无理数有:, 2 Ji等;开方开不 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

17、有这样规律的数.6. A解析:A【解析】【分析】先求出方程的解,把X的值代入方程得出关于m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解:(x+3) 2=4,-3=±2,解得:x=5或1,把 x=5 代入方程 mx+3 = 2 (m - X)得:5m+3 = 2 (m - 5),解得:m=-,把 X=-I 代入方程 mx+3 = 2 (m - x)得:-m+3 = 2 (l+m),解得:m= - 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应用,能得出关于m的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7. 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倒数的概念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倒数的概念可得,- 2020的倒数是

18、-,20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倒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8. D解析:D【解析】【分析】设应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根据调配完后甲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即可得出关于X的 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详解】设应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依题意,得:30+x=2(24 - x).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9. B解析:B【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f×10n的形式,其中l<10,n为整数,确定门的值时,要 看把原数变成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门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

19、数 绝对值> 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V 1时/是负数.【详解】将5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5×105,故B选项是正确答案.【点睛】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IOn的形式,其中 l <10 , n为整数,表示时正确确定的值以及n的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 . B解析:B【解析】【分析】由CB=4cm, DB=Icm求得CD=3cm,再根据D是AC的中点即可求得AC的长【详解】TC, D 是线段 ABh两点,CB=Acm, DB=ICmyACD=DB-BC=7-4=3 (Cm),.D是AC的中点,.AC=2CD=2x3 = 6 (

20、Cm).故选:B.【点睛】此题考察线段的运算,根据图形确定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正确解答.11. B解析:B【解析】【分析】从图形可知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2是中间边长为(-b)的正方形面积与上下两个直角边为(+b)和b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与左右两个直角边为和b的直角三角形面枳的总 和,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I是大正方形面积与空白部分面枳之差,再由S2=2Si,便可得解.【详解】由图形可知,S2= (a-b) 2+b (a+b) +ab=a2+2b2,SI= (a+b) 2-S2=2ab-b2,VS2=2S1,.*. a2+2b2=2 (2ab - b2),Aa2 - 4b+4b2=0,即(-2b)

21、 0,.°.=2b,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阴影部分面积和因式分解,关键是正确列出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面积 和正确进行因式分解.12. 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得4 b的值,然后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因为 + 2+(b-1)' =。,所以 +2=0, b-lQ9所以 =-2, b=l,所以(d + b 严 °=(-2+l 严O=(J 严 o=l.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一一绝对值和偶次方,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 数均为零求出a, b的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 13.【解析】【分析】先根据AB=

22、4, BC=2AB求出BC的长,故可得出AC的长,再根据D是AC 的中点求出AD的长度,由BD=AD -AB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VAB=4, BC = 2AB,.B解析:【解析】【分析】先根据AB=4, BC=IAB求出BC的长,故可得出AC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求出AD 的长度,由BD=AD - AB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VS = 4, BC=2ABi:.BC = &AC=AB+BC=12.D是AC的中点,AD=-AC=6.2BD=AD-AB=6-4 =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 -2【解析

23、】【分析】根据图和题意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则A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距离的含义,解题关键是对数轴距离的理解.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图和题意町得出答案.【详解】解:,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肋=4,则A表示的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距离的含义,解题关键是对数轴距离的理解.15 . 9【解析】【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进行解题,则,解出m、n的值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和是同类项且【点睛】本题考查同类型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针对x、y的次方都相等联立等式解出 解析:9【解析】【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进行解题,则77

24、 + 2 = 5,2 + w = 4,解出m、n的值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 2x,+2y4和5十)严"是同类项“ + 2 = 5 且 2 + 加=4 = 3 , m = 2. Hm =32 =9【点睛】本题考查同类型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针对X、y的次方都相等联立等式解出m、n的值即可.16 .【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对题干整式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故填.【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对式子进行化简是解题关键.解析:3xy.【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对题干整式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xy+2xy = 3xy.故填3卩.【点睛】本

25、题考查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对式子进行化简是解题关键.17 . - ;3 .【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详解解: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2+1 = 3 ,故答案是:-;3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解析: ;3.2【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详解】解:单项式-加的系数是上,次数是2+1 = 3,2 2故答案是: : 3.2【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 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18(5a+10b).【解析】【分析】由题意得等量关系:

26、小何总花费本笔记本的花费支圆珠笔的花费,再代入相应 数据可得答案.【详解】解:小何总花费:,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解析:(5+10b).【解析】【分析】由题意得等量关系:小何总花费=5本笔记本的花费+10支圆珠笔的花费,再代入相应数 据可得答案.【详解】解:小何总花费:5«+ 10/?,故答案为:(5 + 10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19. 【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 (2-)二2 (3+x)去括号得:6-3x=6+2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化系数为1得:x=0.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析:【解

27、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 (2-x) =2 (3+x)去括号得:6-3x=6+2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化系数为1得:x=0.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20. 5 或 11【解析】【分析】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AC=AB+解析:5或11【解析】【分析】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4B CAC=AB+BC=8+3=llcr;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

28、所示: 4C BAC=AB - BC=8 - 3=5Cm:所以线段AC等于IICm或5cm.21 . 45°【解析】【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Z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 补角,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 z则它的余角为90。- a z补角为180。- a解析:45。【解析】【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 ,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 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a,则它的余角为90° -a,补角为180° -a,根据题意得,180“ -a=3 (90° -a),

29、解得a=450 .故答案为:45°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能分别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是解题的关键.22 4000【解析】【分析】设铁块沉入水底后水面高hem,根据铁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 并解答.【详解】设放入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hem,由题意得:50×40×8+20×20×h=解析:4000【解析】【分析】设铁块沉入水底后水面高hem,根据铁块放入水中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并解答.【详解】设放入正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hem,由题意得:50×40×8+20×20×h=50&#

30、215;40×h,解得:h=10,则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的高度为:20-10=10 (Cm),所以水箱中露在水面外的铁块体积是:20×20×10=4000 (Cm3).故答案为:4000.【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 5【解析】【分析】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即可得出的值【详解】把代入方程,得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方程的解求参数的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解析:5【解析】【分析】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即可得出加的值.【详解】把X = I代入方程,得m×l-4 = 1.*. tn = 5故答

31、案为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方程的解求参数的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24. -7【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a的值,再依此求出b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32- (-2) =11,则 b=(-2)2-11=-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解析:-7【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a的值,再依此求出b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32- (-2) =11,则 b=(-2)2-ll=-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一一数字类规律探究熟练掌握变化规律,根据题意求出a和b是 解决问题的关键.三、压轴题25. (1) 3;(2)丄;-3, 2, -4 或

32、 2, -3, -4.(3) a=ll 或 4 或 10.2【解析】【分析】(1) 根据上述材料给出的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佳值为即可;(2) 按照三个数不同的顺序排列算出最佳值,由计算可以看出,要求得这些数列的最佳值 的最小值;只有当前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最小,最小只能为-3 + 2=l,由此得出答案即 可;(3) 分情况算出对应的数值,建立方程求得a的数值即可.【详解】(1) 因为卜41=4, 岀=3.5, l43 + 1=3,2 2所以数列-4, -3, 1的最佳值为3.故答案为:3;(2) 对于数列-4, -3, 2,因为卜4| =4, LJ_ =?, L_" 2 I2 2 2所以

33、数列-4, -32的最佳值为I;对于数列-4, 2,-3,因为卜4|=4,I-4+2L1 I-4-3+21 _ 52 ' ,所以数列-4, 2,-3的最佳值为1;对于数列2, -4,-3,因为|2| = 2,IM=I2-4-3÷2 _ 5所以数列2, -4,-3的最佳值为对于数列2, -3, -4,因为2=2,IM = I2 2I-4-3+21 _ 5所以数列2, -3, -4的最佳值为丄2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为P二m,2 2 数列可以为:-3, 2, -4或2, -3, -4. 故答案为:2, -3, 2, -4 或 2, -3, -4.2(3) 当R I "I

34、=1,贝IJa=O或-4,不合题意;29 t fzI =1,则 a = ll 或 7:2-9+7 + 2当 a=7 时,数列为-9, 7, 2,因为-9=9,2所以数列2, -3, -4的最佳值为0,不符合题意;I -9÷7 + III -当=1,则a=4或102a = ll 或 4 或 10.【点睛】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理解新定义运算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1) -14, 8-4t (2)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 (3)出或4 (4)3=1.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12 2 2 2 2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解析】【分析】(1) 根据AB长度即可求得Bo长

35、度,根据t即可求得AP长度,即可解题;(2) 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则AC=5x , BC=3x,根据AC-BC=AB,列出方程 求解即可;(3) 分点P、Q相遇之前,点P、Q相遇之后,根据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列 出方程求解即可;(4) 分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 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MN的长即可.【详解】(1) T点A表示的数为8 , B在A点左边,AB=22 ,点B表示的数是8-22=-14 ,Y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 t>0)秒,点P表示的数是8-4t .故答案为

36、14,8-4t ;(2) 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则 AC=5x , BC=3x rT AC-BC=AB f. 4x-2x=22 ,解得:X=Il ,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 ;点P、Q相遇之前,4t+2+2t =22 , t=y ,点 P、Q 相遇之后,4t+2t -2=22 , t=4 ,故答案为出或43(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1;理由如下: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目 ¥ q p塑4、MN=MP+NP=-AP+-BP=- ( AP+BP ) =-AB=-×22=llMN=MP-NP=-AP-BP=-(AP-BP)=-AB=H线段MN的

37、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 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1_ MN27(1)点P在线段AB上的一处;(2) ; (3)一的值不变.33AB【解析】【分析】(1) 根据: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 线段AB上的£处:(2) 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 与AB的关系;(3) 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二* AB,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 表示的PM与PN的

38、值,所以MN = PN-PM =AB.12【详解】解:(1)由题意:BD=2PC/ PD=2AC fBD+PD=2 ( PC+AC),即 PB=2AP.点P在线段AB ±的丄处:3(2)如图: ,IAPBVAQ-BQ=PQ #AAQ=PQ+BQ jVAQ=AP+PQ ZAAP=BQ Z1 PQ= 一 AB r3 PQ 1.=AB 3(3) 岂亠的值不变.AB理由:如图,CPMND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IAB ,ACM=-AB ,41APM=CM-CP=-AB-S Z42/ PD= - AB-IO ,31/2 、 1APN=-C-AB-IO ) = - AB-5 ,2 331AMN

39、=PN-PM=-AB f12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丄朋所以 MN PAD _ AB AB Y2【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 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 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8(1) 90°;(2) 30°;(3) 12 秒或 48 秒【解析】【分析】(1) 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 Z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2) 先求得Z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ZNOC=60°-ZAON ,

40、ZAOM=90。-ZAON,然后求得ZAOM 与ZNoC 的差即可;(3) 可分为当OM为Z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Z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 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详解】(D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 ZNoB二90。.故答案为:90。(2 ) ZAOM - ZNOC = 30° 理由:V ZAOC : ZBOC=I : 2 , ZAOCZBOC=I3Qo r:.ZAOC 二 60° :.ZNOC = 60Q - ZAON *: ZNOM = 90Q t:.ZAOM = 90° - ZA

41、ON J: ZAOM - ZNOC= ( 90° - ZAON )(60° - ZAON ) =30。(3)如图1所示:当OM为ZBOC的平分线时,.wAOB图1VOM为ZBoC的平分线,:.ZBOM = ZB0C= 60o I t = 60o÷5o = 12 秒.如图2所示:当OM的反向延长为ZBOC的平分线时,TON为为ZBOC的平分线,:.ZBON = 60° .旋转的角度=60o+180 = 240° . t = 240o÷5o = 48 秒.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

42、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 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29. (1) 45°;(2)45°;( 3 ) 45°或 135°.【解析】【分析】(1) 由ZBOC的度数求出ZAOC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ZCOD与ZCoE的度数, 相加即可求出ZDOE的度数:(2 ) ZDOE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ZCOD为ZAoC的一半,ZCOE为ZCOB的一半,而ZDOE=ZCOD+ZCOE,即可求出ZDOE度数为45度;(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则ZDOE为45。:如图4,则ZDOE为135。.【详解】(1)

43、如图,ZAOC=90° - ZBOC=20° ,VODS OE分别平分ZAOC和ZBOC , ZCOD=ZAOC=IOO J ZcOE=-ZBOC=35° ,2 ZDOE=ZCOD+ZC0E=45o ;(2) ZDOE的大小不变,理由是:ZDOE=ZcOD+ZCOE=- ZAOC+- ZCOB=丄(ZAOC+ZCOB ) =- ZAOB=45° ;2 2 2 2(3 ) ZDOE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则ZDOE为45。:如图,则ZDOE为135o J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VODS OE分别平分ZAOC和ZBOC ,11 ZCOD=- ZAOC J ZCOE=-ZBOC r22:.ZDOE=ZCOD - ZCOE= y ( ZAOC - ZBOC ) =45° ;如图4所示,VODS OE分别平分ZAOC和ZBoC ,11 ZCOD=- ZAOC J ZCOE=-ZBOC r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有关计算,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 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0. (1) AC = 2cm 9 DM=4cm; (2) AC + MD = 6cm (3) AM = 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