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掌握空间元素的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有..._第1页
教学目标掌握空间元素的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有..._第2页
教学目标掌握空间元素的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有..._第3页
教学目标掌握空间元素的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有..._第4页
教学目标掌握空间元素的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1)-平行【教学目标】掌握空间元素的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有关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与平行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教学难点】线面平行的各种判定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05北京)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BC/平面PDF BDF平面PA E C平面PDF平面ABC D平面PAE平面 ABC2(05湖北) 如图,在三棱柱中,点E、F、H、K分别为、 的中点,G为ABC的重心从K、H、G、中取一点作为P,使得该棱柱恰有2条棱与平面PEF平行,则P为( )。A

2、K BH CG D3(05广东)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m、l、n和平面、的四个命题:若;若m、l是异面直线,;若;若其中为假命题的是( )。A B C D4(05辽宁)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若; 若;若;若m、n是异面直线,其中真命题是( )。A和B和C和D和5.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棱CC1、C1D1、D1D、DC的中点,N是BC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只须满足 时,就有MN/平面B1BDD1(请填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况)。二、梳理知识立体几何

3、中的核心内容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实质上是不同层次的平行,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从已知的某些位置关系转化为所要求证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寻求或创造条件完成这些转化。其中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是联系直线与直线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纽带,同时也是立体几何中某些角,距离转化的依据;1.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定理2.重要判定定理(1) 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2) 平面内两条直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3.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有

4、:依定义采用反证法;判定定理;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三、典型例题例1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侧面PAD底面ABCD,E 为侧棱PD的中点。(1)求证:PB/平面EAC;(2)求证:AE平面PCD;(3)若AD=AB,试求二面角APCD的正切值;(4)当为何值时,PBAC ?例2(05天津)如图,在斜三棱柱中,侧面与底面ABC所成的二面角为,E、F分别是棱的中点()求与底面ABC所成的角()证明平面()求经过四点的球的体积例3. 如图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L、M、N分别为A1D1,A1B1,BC,CD,DA,DE,CL的中点。

5、(1)求证:EFGF;(2)求证:MN平面EFGH;(3)若AB=2,求MN到平面EFGH的距离。四、巩固练习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则a/B、若直线a垂直于平面的斜线b在平面内的射影,则abC、若直线a垂直于面,直线b是面的斜线,则a与b是异面直线D、若一个棱锥的所有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且所有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也相等,则它一定是正棱锥2、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P是a、b外的一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过P有一条直线和a、b都平行, B、过P有一条直线和a、b都相交;C、过P有一条直线和a、b都垂直, D、过P有一个平面与a、b都平行;

6、 3(05山东)已知m、n是不同的直线,是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若,则平行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若则 若,则若则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写出所有真命的序号)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在平面内,斜边AB/,并且AB与平面间的距离为,A与B在内的射影分别为A1,B1,且A1C=3,B1C=4,则 AB= ,A1CB1= 。5、在正方体AC1中选出两条棱和两条面对角线,使这四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两两都是异面直线,如果我们选定一条面对角线AB1,那么另外三条线段可以是_(只需写出一种情况)6、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之外的两条直线,给出四个判断:mn, , m,

7、n以其中三个论断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7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又底面ABCD是矩形,E是侧棱PD的中点.(1)求证:PB/平面ACE;(2)若PBAC求PB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8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正是AC中点,(1)求证:平面BEC1平面ACC1A1;(2)求证:AB1/平面BEC;(3)求直线AB1到平面BEC1的距离。 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 1C 2 C 3 C 4 D,5 点M只须满足在直线EH上时,三、典型例题例1(1)证明:连DB,设,则在矩形ABCD中,O为BD中点。连EO。因为E为D

8、P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EAC,平面EAC,所以,PB/平面EAC。(2)正三角形PAD中,E为PD的中点,所以,又,所以,AE平面PCD。(3)在PC上取点M使得。由于正三角形PAD及矩形ABCD,且AD=AB,所以所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PC中,连接,因为AE平面PCD,所以,。所以,为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在中,。即二面角APCD的正切值为。(4)设N为AD中点,连接PN,则。又面PAD底面ABCD,所以,PN底面ABCD。所以,NB为PB在面ABCD上的射影。要使PBAC,需且只需NBAC在矩形ABCD中,设AD1,ABx则,解之得:。所以,当时,PBAC。证法二:(按解法一相应步

9、骤给分)设N为AD中点,Q为BC中点,则因为PAD是正三角形,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又因为侧面PAD底面ABCD,所以,以N为坐标原点,NA、NQ、NP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2),所以,。又,所以,AE平面PCD。(3)当时,由(2)可知:是平面PDC的法向量;设平面PAC的法向量为,则,即,取,可得:。所以,。向量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所以,。又由图可知,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PCD的平面角就是向量与所成角的补角。其正切值等于。(4),令,得,所以,。所以,当时,PBAC。例2(05天津)解:()过作平面,垂足为连结,并延长交于,于是为

10、与底面所成的角,为的平分线又,且为的中点因此,由三垂线定理,且,于是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由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证明:设与的交点为,则点为的中点连结在平行四边形中,因为的中点,故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连结在和中,由于,则,故由已知得又平面,为的外心设所求球的球心为,则,且球心与中点的连线在中,故所求球的半径,球的体积。例3.解 (1)如图2,作GQB1C1于Q,连接FQ,则GQ平面A1B1C1D1,且Q为B1C1的中点。在正方形A1B1C1D1中,由E、F、Q分别为A1D1、A1B1、B1C1的中点可证明EFFQ,由三垂线定理得EFGF。(2)连DG和EG。N为CL的中点,由正方形的

11、对称性,N也为DG的中点。在DEG中,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MNEG,又EG平面EFGH,MN平面EFGH,MN平面EFGH。(3)图3为图2的顶视图。连NH和NE。设N到平面EFGH的距离为h,VENGH=VNHEG·AA1·SNHG=·h·SHEG2·=h··EH·HG又EH=,HG= =h···,h=四、巩固练习1、D,2、C, 3、,4、AB=,A1CB1=5 、A1C1,BC,DD1或BC1,A1D1,DC; 6、或; 7(1)连BD交AC于D,ABCD的矩形,O为BD的中点,又E为PD的中点,连OE,则OEPB.PB平面ACE6分;(2)取AD的中点H,PAD为正三角形,则PHAD,又平面PAD底面ABCD. PH底面ABCD,连结BH,则PBH为PB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当PBAC时,BHAC,易求得PH=BH,PBH=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