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_第1页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_第2页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_第3页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 北 农 林 科 技大学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姓名:贺蒙蒙 班级:艺术092班 学号:2009011275【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届、隐球酵母菌届、曲霉菌届、毛霉菌届、宵霉菌届等。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 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正文】:一. 真菌1. 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 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不含叶

2、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为单细胞真菌, 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产生各种形态的抱子。真 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 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单细胞真菌以出芽 方式繁殖,芽生抱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多细胞真菌由抱子出芽繁殖形成。大多长出菌丝和抱子,称丝状菌,乂称霉菌。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抱子形态 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2. 真菌形态与结构:(1)菌丝:抱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体; 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抱

3、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2)抱子:抱子是真菌的繁殖 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抱子。真菌抱子与细菌芽胞不同。真菌抱子:抵抗 力不强,6070C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抱子,是一种繁殖方式。 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 方式。3. 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除新型隐球菌 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性肠炎即届于深 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 (M)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

4、染。深-1 -西 北 农 林 科 技大学部真菌感染肠道即表现为真菌性肠炎,可独立存在如婴儿念珠菌肠炎,或 为全身性真菌感染的表现之一,如艾滋病并发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本论文将以感染人体部位为依据,把真菌分为浅部感染真菌和深部感 染真菌两大类型,并从两大类囊括的真菌探讨其致病机理,并寻找防治措 施。致病性真菌:浅部感染真菌(1)表面感染真菌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十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 起宿主细胞反应。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和匕糠马拉癣菌,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 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此菌具嗜脂性。有报道从92%E常人头皮、躯十、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

5、温多汗。由于此菌能产生对 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毯酸, 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此菌有粗短、分枝的 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患者皮肤用 Woo竹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 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2)皮肤癣真菌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 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 性,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 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剌激宿主引起的反应。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 的真菌病。皮肤癣菌分毛癣菌、表皮癣菌和小抱子癣菌3个届。生物学性状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根据菌落形态、 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抱子

6、,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毛癣菌菌落为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镜下可 见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抱子和葡萄状或梨状的小分生抱子。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绿色粉末状。镜下可见有卵圆 形或粗棒状薄壁大分生抱子和球拍状菌丝,陈旧培养中还可见有厚膜抱子。小抱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由绒毛状逐渐变至粉末状。镜下 见有厚壁梭形大分生抱子,卵圆形的小分生抱子长在菌丝的侧枝末端。 菌丝有结 节状、梳状和球拍状。致病性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 皮肤癣菌引起。3种癣菌均可侵犯皮肤,引起手足癣

7、、体癣、股癣、叠瓦癣等。 毛癣菌和表皮癣菌可侵犯指(趾)甲,引起甲癣(俗称灰指甲),使指甲失去光泽,增厚变形。此外,毛癣菌与小抱子癣菌还可侵犯毛发,引起头癣、黄癣和须 癣。据我国1998年报道从患者分离的皮肤癣菌以红色毛癣菌为最多,占浅表真 菌培养阳性的56%其次为紫色毛癣菌、须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主要引起甲癣、手足癣和体癣。头癣曾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给患者造成痈苦与终生遗憾。 主要通过接触或理发工具造成传播。随着生活改善、文化知识提高及灰黄霉素广 泛使用,头癣已经少见。但近年来因小宠物狗、猫的眷养,儿童的头癣乂有所抬 头。感染按菌种和临床表现分为黄癣、 白癣和黑点癣3种。黄癣主要由许兰毛

8、癣 菌引起。黑点癣常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引起 ,毛发脆而易断,留下黑色发 根,故称黑点癣。白癣主要由铁锈色小抱子癣菌引起。头癣多见于宵少年,男多 于女,成年后少见。1998年武汉623例浅表真菌感染培养阳性中最多见为甲癣 真菌病占35.8%,其次为手足癣22.8%、体癣15.8%、股癣10.2%、头癣7.3%。(3)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着色真菌和抱子丝菌。感染常发生于真菌侵入的创伤部位。感染最初发生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或骨,逐渐扩展,最后可达 到皮表下。感染一般只限于局部,但也可缓慢扩散至周围组织。着色真菌是一些在分类上接近、引起的疾病症状近似的真菌的总称。感染都

9、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黑,故称着色真菌病。在我国主要有卡氏枝抱霉和 裴氏着色芽生菌。着色真菌的分生抱子有3型:树枝型:菌丝末端有分生抱子 柄,柄端分义长出抱子;剑顶型:围绕菌丝末端或菌丝横隔处长有一圈分生抱 子;花瓶型:在菌丝分隔处长出花瓶状的分生抱子柄, 在瓶口长出成丛的小分 生抱子。在裴氏着色芽生菌中3型抱子均有。卡氏枝抱霉主要有树枝型,偶见花 瓶型。这类真菌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常需数周。菌落棕褐色,表面有极短 的菌丝。在人体主要侵犯肢体皮肤。潜伏期约一个多月,长者数月乃至1年。病程可长达几十年。早期皮肤患处发生丘疹,丘疹增大形成结节,结节融合成疣状 或菜花状。随病情发展,原病灶结

10、疤愈合,新灶乂在四周产生。日久疤痕广泛, 影响淋巴回流,形成肢体象皮肿。免疫功能低下时亦可侵犯中枢神经, 或经血行 扩散。抱子丝菌届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木材上,常因外伤接触 带菌的花草、荆棘等引起感染。在农艺师最为多见。感染的主要病原为申克抱子 丝菌。此菌可经微小损伤侵入皮肤,然后沿淋巴管分布,引起业急性或慢性肉芽 肿,使淋巴管形成链状硬结,称为抱子丝菌下疳。此菌也可经口进入肠道或经呼 吸道进入肺,随后经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此病在我国传播较广, 50年代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病例以东北较多,约占全国已发表病例 的70%申克抱子丝菌是一种二相性真菌。在组织内或3

11、7C培养为酵母相,可见 有卵圆形小体(37x12 m),常位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内, 偶见有菌丝。有 时在组织中见有星状体,外有嗜酸性物质向四周放射。在沙保培养基上置室温或 37C 35d即见生长,开始为灰白色粘稠小点,逐渐扩大变成黑褐皱褶薄膜菌落。 玻片培养可见细长的分生抱子柄从菌丝二侧成直角伸出,柄端长有成群的梨状小 分生抱子。在含有胱氨酸的血平板上 37 C培养,则长出酵母型菌,以出芽方式 繁殖。三.皮肤真菌感染治疗除头癣和甲癣外,大多数真菌感染症状都较轻微,常用抗真菌霜剂治 疗。很多疗效较好的抗真菌霜剂可不需处方在药店购买。一般不用抗真菌 粉剂。抗真菌药物的活性成分有咪康口坐、克霉口

12、坐、益康哇和酮康哇等。一般霜剂每天涂敷两次,治疗持续到皮损消退后 710天。如果霜剂 停用太快,感染并未消除,皮疹乂会复发。抗真菌霜剂要在使用几天后才显效,其间可用皮质类固醇霜剂缓解瘙 痒和疼痈。可用市售的低剂量氢化可的松霜剂,浓度更高的氢化可的松需 要医生处方。严重的或顽固性感染,可用灰黄霉素治疗几个月,有时同时用抗真菌 霜剂。口服灰黄霉素很有效,但可引起副作用,如头痈、胃肠道功能紊乱、 光敏、水肿和白细胞减少等。停用灰黄霉素后,感染可能复发。皮肤真菌 感染也可用酮康哇治疗。与灰黄霉素一样,口服酮康口坐也有严重的副作用, 包括肝脏损害。保持感染部位活洁、十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

13、感染 处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活洗,擦十后扑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剂, 因为它能促进真菌生长。如果真菌感染有渗液,可能并发了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涂 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稀释醋酸铝溶液或怀特菲尔德软膏也可用来 使渗液的皮肤十燥。【参考文献】:1 王瑞礼.医学真菌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4. 3 4 .2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 .中华内科杂志,2 0 0 7, 4 4 : 5 5 4 - 5 5 6 .3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 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2 0 0 7, 46: 607 61 0 .4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J .中华内科杂志,2 0 0 6, 45: 6 9 7 - 7 0 0.5 陶家驹.侵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