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1.gif)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2.gif)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3.gif)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4.gif)
![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1/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26e1419b-f746-4025-bae8-7b0d8e67b67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活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活,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启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词:1、书下注释:(1)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 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2) 蕃(f血):多。(3)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4) 李唐,指唐朝。(5)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6
2、) 濯(zhu。活涟而不妖:在活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活涟, 水活而有微波,这里指活水。妖,美丽而不端庄。(7)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9) 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10) 焉:助词。(11) 隐逸:指隐居的人。(12)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 启子:指品德高尚的人。(14) 噫(y】: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16)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2、补充解
3、词(2)自李唐来(1) 晋陶渊明独爱菊(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活(6)宜乎众矣(5)陶后鲜有闻 3、一词多义(1)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舒缓语气、又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 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3、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一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活涟而不妖,我则唯独喜爱莲一
4、一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活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远益活,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远播,更显得活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 近去玩弄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启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启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唉!对丁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丁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 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丁牡丹的爰,人该是很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
5、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 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活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启子者也。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活,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 象征启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
6、浮的品质的句子:山淤泥 而不染(2) 象征启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活涟而不妖(3) 象征启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 象征启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活,亭亭净植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中心: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问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 活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七、简答1、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乂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 要在污浊的世问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活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其蕃”的作用?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 准备。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启子,使莲具有象征启子美好品德的意义。5、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
8、士 ;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宜 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 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 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乂 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 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 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
9、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8、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陋室铭复习资料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二、解释1、书下注释(1) 陋室:简陋的房子。(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 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3)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4) 有龙
10、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 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 这里指品德高尚。(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宵: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宵葱,映入帘里。(7)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8)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 调(ti(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0) 金经:指佛经。(11)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2) 案牍:官府的公文。(13)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4) 南阳诸葛庐
11、,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 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届丁南阳郡。诸葛, 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 杨雄,西汉文学家。(15)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丁 论语?子罕篇。之, 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2、补充注释无丝竹之乱耳:表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表示强烈反问。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二、 乂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届河南省)人。2、选自全唐文。3、本文体裁
1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代、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斯是陋室,惟吾密nF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宵。飞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宵葱,映入帘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说说笑笑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呻%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Z劳形。泅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
13、府的公 文使身体劳累。南阳诸户庐,西蜀子云亭。它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 亭子。下子云: “何陋之有? 侦|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变型默写1、全文的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 “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环境活幽宁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宵。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 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文中虚写的句子:往来
14、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六、段意及中心1、段意 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引出全文主旨。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 人物、日常生活。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 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陋室不陋室”。2、中心思想: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绘了陋室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主要是为 了表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问也流露出讽刺现实意 味。七、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帅怎样的? 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何陋
15、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试练习 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1) “何陋之有”出自论语 ?子罕篇。(2) 孔子的原话是“启子居之,何陋之有”。(3) 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启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 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者省略 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旬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 一句,乂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一、乂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部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16、地位仅次丁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 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 它届语录体散文集。二、课文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厂甲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泰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 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 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其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御是我所喜爱的,
17、但我所喜 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其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4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 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 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丁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 哪一桩不可以干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 检,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故所欲有甚丁
18、生者、所恶有甚丁死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 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椀饭,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夕吃就会饿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时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 肯接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话于我何加焉!仆T是有的人)见了 “万钟”的优 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9、? 为宫宝之美妻妾之率.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 仃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先届(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I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是亦/、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这f中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三、变型默写1、以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町得兼, 2、概括本文论点的句子:孕鱼曲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小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 人没有丧失“本的具体表现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4、概述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的句子: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主任签约协议书
- 2025年板栗机械化剥壳去衣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雅安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是什么
- 2025年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合作协议书
- 半导体制造技术合作协议
- 2025年南平考从业资格证货运试题
- 2025年柳州货运资格证考试答案
- 山东室外塑胶地板施工方案
-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合同
- 2025年周口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货运
- 劳动保护知识培训课件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家政职业经理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十八洞精准扶贫课件
- 2024年湖北省恩施利川市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8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九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8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考压轴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教育创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解读
- 2024年燃气轮机值班员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交通法规课件
-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 储能电池模组PACK和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