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与恒星的一生PPT_第1页
八大行星与恒星的一生PPT_第2页
八大行星与恒星的一生PPT_第3页
八大行星与恒星的一生PPT_第4页
八大行星与恒星的一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是什么?宇宙是万物的总称,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是时间和空间的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多样在物质表现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多样在物质表现状态的多样性;统一在于其物质性。宇状态的多样性;统一在于其物质性。宇宙是由空间、时间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所构所构成的统一体。成的统一体。八大行星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

2、特指太阳系的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而天王星是在轨道上横滚的。而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矮行星。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行,也就是公转。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

3、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 名称:太阳 直径:1,392,020km 自转周期:25.05天 表面温度:5496.85摄氏度 质量:19891000000000000000亿t 逃逸速度:617.7km/s水星 中文名:水星 自转周期:58.646天1407.5h 公转周期:87.9693天 表面温度:最低-86C,最高634.5C 分类:行星 质量:3.30221023kg 平均半径:2,439.71.0km 表面积:74800000平方千米 逃逸速度:4.25km/s金星 金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也被人们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八大

4、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偏心率最小,仅为0.006811。金星 中文名称:金星 表面积:4.6亿平方千米 自转周期:243天 公转周期:224.7天 直径:12103.6km 表面温度:465485 逃逸速度:10.4km/s地球地球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天体。地球诞生于45.445.4亿年前,而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以后,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变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以后,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需要

5、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大气层形成大气层形成。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15亿年内继续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叫板块,它们它们以地

6、以地质年代为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71%是海洋,剩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有一层很厚的地幔,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的内核。 地球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类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分成了大约200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通过

7、外交、旅游、贸易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地球 直径:12742.02km 自转周期:23.934 h 表面温度:-89.2 57.7 公转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质量:59650000000000亿吨 逃逸速度:11.2km/s (第二宇宙速度)火星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号是,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天文学中把地

8、球与火星称为兄弟行星,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中国则称为“荧惑”。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NASA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火星 自转周期:24.6229h 直径:6794km 表面温度:-63 距地距离:0.554亿千米 公转周期:687天 逃逸速度:5.02km/s探索火星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

9、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2012年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了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8颗。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随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它是由86%的氢和14%的氦组成的,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木星 自转周期:9小时50分30秒 公转周期:11.86年 直径:142987千米 表面温度:-168 逃逸速度:60.2

10、/s土星 土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于第六、体积则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气体(类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镇星或填星。土星有土星环,截止2012年已发现62颗卫星。土星 赤道半径:60330km 公转周期:29.5年 自转周期:10小时17分 表面温度:-140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18.3720.08天文单位),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还包含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结成的“冰,与可以探测到的碳氢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

11、的行星,最低温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复杂的云层结构,水在最低的云层内,而甲烷组成最高处的云层。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天王星 自转周期:17时14分24秒 直径:51118km 表面温度:-180 公转周期:84.323326年 与太阳的距离:28.69亿千米逃逸速度:21.3km/s海王星 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按照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为第八颗行星。它的亮度仅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海王星 自转周期:0.6天15小时5

12、7分59秒 公转周期:164.8个地球年 直径:49,532千米 远日点:4,553,946,490km 近日点:4,452,940,833km 逃逸速度:23.5km/s冥王星 冥王星(Pluto)于1930年2月18日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它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与太阳平均距离59亿千米。直径2300千米(小于月球),平均密度2.0克左右/立方厘米,质量1.2901022千克。 2006年8月24日,该行星经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的讨论,从九大行星行列中排除,正式降格为矮行星,因为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小行星带,那里许多小行星都比冥王星大。冥王星 自

13、转周期:6.387天 公转周期:约248年 表面温度:-220以下 直径:2370千米恒星的一生 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恒星在诞生与死亡,这是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要弄清楚恒星的一生是怎样从孕育到诞生,再从成长到成熟,最后到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分子云分子云恒星的演化开始于巨分子云。恒星演化在巨分子云环绕星系旋转时,一些事件可能造成它的引力坍缩。巨分子云可能互相冲撞,或者穿越旋臂的稠密部分。邻近的超新星爆发抛出的高速物质也可能是触发因素之一。最后,星系碰撞造成的星云压缩和扰动也可能形成大量恒星。质量非常小(小于0.08太阳质量)的原始星的温度不会到达足够开始核聚变的程度,它们会成为褐矮星,在数亿年的

14、时光中慢慢变凉。大部分的质量更高的原始星的中心温度会达到一千万开氏度,这时氢会开始聚变成氦,恒星开始自行发光。核心的核聚变会产生足够的能量停止引力坍缩,达到一个静态平衡。恒星从此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成年期时形成主序星 恒星有不同的颜色和大小。从高热的蓝色到冷却的恒星有不同的颜色和大小。从高热的蓝色到冷却的红色,从红色,从0.50.5到到2020个太阳质量个太阳质量。恒星。恒星的亮度和颜色依的亮度和颜色依赖于其表面温度,而表面温度则依赖于恒星的质量。赖于其表面温度,而表面温度则依赖于恒星的质量。大质量的恒星需要比较多的能量来抵抗对外壳的引大质量的恒星需要比较多的能量来抵抗对外壳的引力,燃烧氢

15、的速度也快得多。力,燃烧氢的速度也快得多。 小小而冷而冷的红矮星会的红矮星会缓慢地燃烧氢,可能在此序列上缓慢地燃烧氢,可能在此序列上停留数千亿年,而大而热停留数千亿年,而大而热的超巨星会的超巨星会在仅仅几百万在仅仅几百万年之后就离开主星序。像太阳这样的中等恒星会在年之后就离开主星序。像太阳这样的中等恒星会在此序列上停留一百亿年。太阳也位于主星序上,被此序列上停留一百亿年。太阳也位于主星序上,被认为是处于中年期。在恒星燃烧完核心中的氢之后,认为是处于中年期。在恒星燃烧完核心中的氢之后,就会就会离开主星序。离开主星序。棕矮星 棕矮星质量约为木星590倍之间。与一般恒星不同,褐矮星由质量不足,其核心

16、并不会融合的氢原子来发光发热,无法成为主序星。但它们的内部及表面均呈对流状态,不同的化学物质并不会在内部分层存在。现时人们仍在研究棕矮星在过往是否曾经在某位置发生过核聚变,已知的是,质量大于13个木星的棕矮星可融合氘。红巨星 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红巨星是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较短的不稳定阶段,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历时只有数百万年不等,这与恒星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的稳定期相比是非常短暂的。之所以被称为红巨星是因为看起来的颜色是红的,体积又很巨大的缘故。白矮星白矮星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

17、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 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经不那么简单了: :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的混合物,而在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核反应过程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碳转变为

18、其他元素。 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 :恒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的主星序恒星变为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黑矮星 释放能量会

19、造成恒星逐步冷却,表面温度逐渐降低,恒星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经过数千亿年之后,白矮星会冷却到无法发光,成为黑矮星。但是目前普遍认为宇宙的年龄(138亿年)不足以使任何白矮星演化到这一阶段。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一般最多是两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在这段期间内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媲美。恒星通过爆炸会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形成一个膨胀的

20、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这被称作超新星遗迹。中子星 中子星,经由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 中子星是一种完全由中子组成的星。黑洞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天体,所有的物理定理遇到黑洞都会失效。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黑洞的质量极其巨大,而体积却十分微小,它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法逃脱,甚至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紫外线和X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取得位置以及质量。 科学家最新研究理论显示,当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