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艺社与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_第1页
中华学艺社与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_第2页
中华学艺社与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学艺社与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1916年,有感于国内学术组织之缺乏,留日学生在日本东 京发起成立丙辰学社,以“研究真理,昌明学术,交换智识”为 宗旨,次年发行学艺杂志。 1920年 10月,该社迁回国内, 组织机构日趋完善,各项既定事业得以渐次展开。 1923 年 6 月, 丙辰学社修改社章,改组为中华学艺社。 1958年 8 月,中华学 艺社正式宣告解散,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民国时期创办的影响较大的一个综合性、 群众性民间社 团,中华学艺社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刊行杂志、出版 科学丛书、召开年会、举办演讲、兴办教育等途径,积极传播科 学知识与科学原理,大力开展科学教育,进行学术

2、交流,促进了 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20 世纪初,清统治者实施新政,派遣学生出洋成为重要举 措之一,而日本以其诸多优势成为时人竞相出洋留学的首选地。 赴日留学者争先恐后, 一度成为热潮。 当时的日本学者青柳笃恒 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情景:“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 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白天津,南自上海, 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在日期 间,留学生通过组建社团、发行报刊、编译书籍等途径,把西 方的各种学说传播到中国。在诸多的留日生社团当中,中 华学艺社的成就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丙辰学社创立之初, 经费非常困难, 社章规定每个社员入社 缴纳

3、社费 2 元,平时每年缴纳常年社费 2 元,但当时社员有限, 费用远不够发展社务。 后依仗社内外人士的资助, 丙辰学社才得 以维持。 1920年 10月,丙辰学社租定上海闸北宝通路顺泰里 18 号为总事务所,正式迁回国内。1929年 4月,中华学艺社再次修改社章,改干事制为委员 制。8 月,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成立,屠孝实当选为执行委 员会主席,经亨颐为监察委员会主席。 1932年 3月,中华学艺 社成立董事会, 选举周昌寿、 郑贞文、马宗荣、 傅式说、王兆荣、 白鹏飞、胡庶华、谭勤余、史维焕等 9 人为董事,傅式说为董事 会主席。 1934 年元旦,中华学艺社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年 年底

4、,中华学艺社第四次修改社章,董事会易名为理事会,增设 董事会。理事会负责该社的大政方针,由何炳松、傅式说、周昌 寿、郑贞文等 11 人组成;蔡元培、吴铁城、吴稚晖、陈果夫、 陈立夫、王世杰、何应钦、宋子文、王云五、孙科、陈布雷、张 群、陈其采等 27 人当选为董事。这些董事或为革命元老,或在 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扩大了中华学艺社的社会影响。 截至 1936年年底,中华学艺社社员发展至 1600 余人。抗战的爆发打断了中华学艺社的发展进程。 1938年 3月, 理事长何炳松在汉口召集理事会, 决议将总社迁往重庆, 改上海 社所为驻沪办事处, 随后将总社重要文件及图章寄往重庆, 但在 战乱中

5、丢失。 1941 年,中华学艺社第九次理事会再次通过决议, 将总社迁往重庆。 1943年10月,社员王宏实、 谭勤余、刘百闵、 雷震等发起成立中华学艺社社务促进会,推举谭勤余、刘百闵、 雷震为常务委员, 李毓田为总干事, 负责办理备案及社员调查等 事宜。 1944年 4月,总事务所在重庆宣告成立,李毓田当选为 总干事。抗战胜利后,中华学艺社于 1946年 7月迁回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 期。 1952年 7月,薛德 ?当选为中华学艺社理事长,欧元怀、 李季谷为副理事长。因三人均为华东师大教授,工作繁忙,无暇 社务,中华学艺社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1958年 7

6、月,中华学 艺社向XX局提出结束申请。8月,XX局接受申请,学艺图书馆 由上海市文化局接收, 上海社所由中华书局辞海编译所接收。 中 华学艺社在走过了 42 个春秋之后宣告结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 台。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当中, 中华学艺社积极致力于科学传 播、科学教育及“研究真理”。 其科学文化事业具体包括以下几 方面:(一)创办刊物,译著书籍学艺刊载的文章内容颇为广泛,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 会科学, 涉及数学、 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天文、 气象、 工业、医学、农学、哲学、经济、教育、语言、历史、社会学等 各个学科。在物理学方面, 学艺杂志曾刊载大量文章介绍相 对论、量子论、原子论等

7、当时风靡全球的理论,如许崇清再批判蔡孑民先生信教自由会演说之订正文并质问蔡先生(1 2,即学艺第 1卷第 2期,以下同 ) 、周昌寿相对律之由来及 其概念 (3 12)和相对律之文献 (3 1)等。许崇清在文 章中以爱因斯坦于 1905 年发表的“相对性原理”为论据,对蔡 元培的观点逐一予以反驳。 据学者戴念祖考证, 该文是国内最早 介绍相对论的文章”。在化学方面,郑贞文发表了化学定名说 略(1 4) 、无机化学命名规约 (2 1) 、有机化学命名之 讨论 (2 6)等多篇论文,强调了统一化学名词的必要性,并提 出了自己的明确主张, 从而为中国化学名词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 贡献。在传播西方政治学

8、方面,陈昭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 7) 、萨孟武马克思之资本复生产论 (5 8) 、曾天宇俄国 经济之状态 (4 6) 、胡霖劳农俄国之经济组织及其现状 (4 810) 等文章,较早向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并介绍了新生的 苏联。在哲学方面,学艺杂志也刊载了大量文章,如生机 论(4 5) 、孔孟的根本思想 (6 1) 、原美 (6 10)等。 为了纪念德国哲学大家康德,学艺 1924年第 5期发行“康 德专号”, 介绍康德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等等。总之,学艺 成为中华学艺社同仁向国人介绍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1922年 10月,社员陈大齐、曾琦、吴永权等人提议发行系 统丛书,在他们看来,“杂志

9、只能登载短篇译著 若欲关于某 种学问,得一系统的智 ( 知)识,则不能依赖杂志,非求之于丛书 不可”。 1923 年,中华学艺社正式成立学艺丛书委员会, 以“普 及学术,阐扬文化”为宗旨,遵循“用通俗的态度说明学术,使 适合于中国毕业者之参考”的原则。 截至抗战爆发前, 中华学艺 社已出版学艺丛书 26 种,如屠孝实名学纲要,陈大齐 译儿童心理学、张资平普通地质学、白鹏飞行政法总 论、王邦珍近世几何学等。其中,屠孝实名学纲要一 书分为思维、悬拟、引申、实证、谬误五篇,旨在“借思维之法 用以明其体构之价值”。陈大齐译儿童心理学 (R.Gaupp 著 ) 一书分幼儿期的心理、小学儿童的心理、儿童时

10、代男女的差异、 成熟中的青年 4 章,说理明晰,材料详备,对于儿童的心理讨论 尤详,可供从事教育者教学之用。张资平普通地质学一书叙 述透彻详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白鹏飞行政法总论一书 博采众家之说及西方各国之法制,为行政法之佳作。此外,中华 学艺社还出版了 学艺汇刊 、学艺小丛书 、学艺论文集 、 学艺文库等著作。(二) 召开年会,举办演讲中华学艺社社章第 44 条规定:“本社每年举行年会一 次,报告本社进行状况,由总干事召集之”。 1931 年第四次修 订的中华学艺社社章第 59 条又明确规定,年会的性质为恳 亲会,由董事长召集, 以联络感情、 报告社务、 发表文章为目的。 抗战前,中华学

11、艺社共举行了 5 届年会,增进了社员间的彼此了 解,推动了学术交流。年会上,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广 大社员就社务问题各抒己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色彩。1924年 3月 15日,中华学艺社在杭州省教育会举行第一届 年会,与会社员 60 人。年会分报告社务、演讲两部分。首先由 周昌寿致开幕词,之后由周昌寿报告该社成立经过、事业、对于 庚款退还的意见、 创立学艺大学等, 最后由各科干事和各地干事 报告总社及分社情况。年会期间共举行演讲 17场(见表 1),受 到了杭州学界的热烈欢迎。 据郭沫若回忆, 当日到杭州教育会听 讲者“川流不息地拥来,在未到时刻之前,那宏大的讲堂里,楼 上楼下都被人

12、坐满了”。演讲中,周昌寿“在讲坛上步来步去, 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满场的听众都肃静无声, 听得十分专 ” 一”。受战局影响, 中华学艺社筹划多时的第二届、 第三届年会均 以流产告终。 第四届年会于 1930年12月3日在南京召开, 与会 社员、来宾共 121人。年会提交论文 2l 篇,举行学术演讲 14 场, 如胡庶华创造的精神、徐世民民国十五年来土木工程界概 况、何炳松整理中国史之我见、郑贞文中国炼丹术史之 研究、马宗荣图书馆教育独立论等,均取得圆满成功。年 会收到总社、各地分社及社员个人提案32 项,涉及修改社章、筹设学艺中学、筹集基金、宣扬学术、筹建自然科学研究所等内 容,均附有提

13、案人或团体的理由和具体办法。 其中一些提案直接 指向当局,如“呈请国民政府从速向日本交涉解决退还庚子赔款 案”、“呈请国民政府补助学术团体设立自然科学研究案”、 “呈请国民政府命令全国学校注重自然科学案”等, 体现了社员对国家政治和学术事业的关注。1947年 12月 3日,中华学艺社举行了抗战胜利后的首届年 会暨中华学艺社30周年纪念会。社员95人参加了大会,XX局,XX 局局长李熙谋、 中国科学社理事长任鸿隽、 名誉社员张元济均在 会上致词。年会期间,除进行论文宣读和学术演讲外,还举行了 文物展览,展出了唐代胡人俑、唐代壁画和鸵鸟化石等,展品极 为名贵。 此次年会明确提出, 中华学艺社今后将

14、致力于日本问题 之研究。为进一步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 中华学艺社还藉各地分社的 纪念会演讲、 假期举行公开演讲。 早在 1917年 12月 1日丙辰学 社成立一周年纪念时,学社就邀请日本学者吉野作造博士演讲 战后欧洲之新形势 、吉田熊次博士演讲 国民道德之原理 、 金子诸水教授演讲东西文明之比较,美国经济学家浦莱士也 进行了精彩演讲。 虽然“是日道路泥泞, 步履维艰, 且时届残冬, 各校试期将近,教师学生大都日不暇给,而定时甫至者不下 百余人”。 1936 年,中华学艺社与上海社会局合办定期学术演 讲,定于 11月 15日至来年 6月底每隔两星期开讲一次。 前四场 为:11月 15 日,马宗荣

15、讲我国最近教育行政之趋势; 11月 29日,樊仲云 讲绥远战事与国际形势; 12月 10日,杜 佐周讲教师应认识之问题及其准备; 12月 24日,张耀翔讲 关于性的各种学识。每次听众均在 700 人以上,演讲受到上 海市民的热烈欢迎。 中华学艺社迁回上海后, 演讲仍然是社务的 重要内容之一。 1951年 9月8日,中华学艺社社友、时任华东 纺织XX局,XX局专门委员的吴欣奇给上海的棉纺工人演讲纺 织理论和郝建秀工作法的精神,听众都是棉纺工人。虽然当天 大雨滂沱,未到演讲时间,会场已拥挤得水泄不通。总之,通过召开年会、举办演讲,中华学艺社传播了科学知 识与科学原理,促进了学术交流, 同时也扩大了

16、自己的社会影响。(三)创建图书馆,兴办教育 设立图书馆为中华学艺社社章规定的社务之一。 丙辰学社在 1920 年建立图书阅览室,但“规模简陋,未为人所注意”。学 艺大学成立后,设立学艺图书馆,“供教员学生钻研之用”,郭 沫若担任馆长。限于经费,图书馆的图书除少量购买外,主要靠 以下三种方式搜集: (1) 向本社社友征求; (2) 向社外征求; (3) 向海外各学术团体及大图书公司征求。 为了鼓励社内外人士踊跃 捐书,学艺图书馆规定: “(甲) 凡寄赠图书价值在一万元以上者, 本馆当请雕塑名家, 塑立寄赠者胸像一尊陈列于馆内, 此外赠阅 本社所出版之学艺丛书及学艺杂志全套; (乙) 凡寄赠图书价

17、值在 五千元以上者, 本馆当绘寄赠者肖像一幅留存馆内, 并酌赠学艺 丛书 50 册及学艺杂志 20 年;( 丙)凡寄赠图书价值在一千元以上 者,本馆酌赠学艺丛书 20册,赠阅学艺杂志 10 年;(丁)凡寄赠 图书在五百元以上者, 本馆赠阅学艺杂志 5 年。捐赠者仍享有图 书的所有权, 学艺图书馆对赠捐图书负保管之责, 如有遗失或损 坏,由学艺图书馆负责赔偿。 1932 年,中华学艺社对学艺图书馆进行了扩充,对馆藏图书详加整理,“计有中、日、英、法、 德文书籍一万数千册, 各种杂志亦甚繁多”。 中华学艺社社员和 持有中华学艺社社员介绍信者均可入馆阅览。学艺大学停办后, 学艺图书馆得以保存下来。1

18、924年 1月,社员王兆荣、何崧龄建议在上海建立学艺大 学,他们在拟在上海创办学艺大学的建议书中写道:“我们 的学社年来渐形发达, 社友人数现在已有八百余人之多, 我们应 当在这时候,根据本社昌明学艺,促进文化'的宗旨,做些对 社会应做的事业。 弟等考虑之下, 觉得日下在上海创办学艺大学 一事,无论就社会的需要言,无论对本社的发展言,都是极为紧 要。弟等顾念前途,以为本社此后果能创设大学一所,则一 面既可集中多数社友的才力共图进展, 他面又能把社章所规定的 各项次第举办, 真是所谓一举而两得了”。 该建议在总事务所干 事会议上得以通过。 为此,中华学艺社成立筹办学艺大学委员会, 推选王

19、兆荣、何崧龄、范寿康、郭沫若、周昌寿为委员。另组募 捐委员会,推举王兆荣、何崧龄、周昌寿等 25 人为委员。1925年 3月 24日,学艺大学召开第一次董事会议,郑贞文 当选为董事长, 王兆荣当选为校长, 租定上海静安寺路 320 号为 校舍。大学以“陶成坚洁之人格、昌明中外之学艺”为宗旨,校 长之下设法科预科主任、文科主任、事务主任、训导主任、体育 主任及学艺图书馆主任各一人。 学校的资金主要靠社员募捐, 据 郭沫若回忆,募款“仿照青年会的拉会员的办法, 分成了十大队。 各队有队长,有队员,采取竞争的形式,各各分头招募”。与此 同时,在申报上刊登招生广告,声明不招女生,学生不能置 身任何党籍

20、及参加一切政治或社会运动, 因此最后只招了 30 人。 范寿康担任教务长,郭沫若担任文科主任,方光焘、常云湄、李 剑华、何鲁、曾琦分任语言、德文、社会学、数学、国文教员。 并设学艺图书馆, 供学生和社员学习参考之用, 郭沫若兼任馆长。学艺大学办学仅一个学期, 募捐所得资金即已告罄。 不久范 寿康去了中山大学, 郭沫若也因与董事林 ?j 、教国文的曾琦发生 矛盾而辞去学艺大学的职务。 学艺大学在维持一年之后, 宣布停 办。1930 年,在中华学艺社第四届年会上,社员雷震、杨栋林 提议筹建学艺中学。在他们看来,“筹设大学需费较巨,容非本 社财力一时所能及,至就我国目前之情形与夫社会之需要而言, 大

21、学教育, 在某种意义上, 尚不及造就社会中坚分子之中等教育 之需要,至就学校本身计,筹设大学,应以由中学逐渐扩大基础 较为健全, 缘上述种种理由拟先筹设完全中学一所”。 年会推举 史维焕、雷震、陆志鸿等 9 人组成学艺中学筹备委员会。 1932 年6月,学艺中学在南京正式成立,陆志鸿任校长,并呈XX局,XX 局立案。 8 月 1 日开始招生。受经费限制,学艺中学的发展举步 维艰。王兆荣接任学艺中学校长后,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学艺中 学曾一度好转,但终因经费困难,于 1936 年宣布停办。不难看出, 中华学艺社的教育事业受经费制约被迫停办, 可 谓中途夭折, 但其“教育救国”的热忱由此可见一斑。

22、中华学艺 社所办之学艺图书馆,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其在科学传播、科学 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参与学术交流 中华学艺社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一方面派员出席国内外 学术会议,另一方面组织学术视察团东渡日本考察学习。1923年 10月,社员郑贞文、沈觐寅出席上海商会商品陈列 所举行的化学工艺品展览会和研究会, 并被推选为筹备主任, 此 为中华学艺社派员参加学术会议之始。 1926 年 10 月,中华学艺 社派社员魏岩寿出席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泛太平洋科学会议。 此 次会议分为两部分: 一为讨论关于太平洋及关于太平洋地方之各 种科学的问题;二为举行通俗演讲。魏岩寿提交论文两篇: 新 发现木材屋

23、腐朽菌良种、 浙省甘薯之分布及其酿造工业之价 值。 1929 年 5 月,社员沈敦辉、陶烈、魏岩寿参加在爪哇举 行的第四届太平洋科学会议,提交论文 4篇。 1931年 4月,中 华学艺社派代表聂汤谷、陆志鸿参加实业部组织的工业标准会 议。同年,派社员白经天参加中国农学会年会,雷儆寰参加中国 工程学会年会。 1947 年,推选许崇清、杜佐周出席中国教育社 第五届年会。同年,社员多人参加亚东协会,彭学沛、雷震、周 昌寿等当选为理事, 杨俊生等当选为监事, 戴济民等多人当选为 委员,等等。1925年 10月,中华学艺社组织学术视察团赴日参加日本第一次学术协会。视察团由社员周昌寿、江铁、毛毅可、孙孝宽

24、、 顾复等 16 人组成,在参加会议之余,还参观了日本的一些学术 研究机构,如帝国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工业实验所等。1928 年10 月,中华学艺社组织第五次学术视察团,出席日本第四届学 术协会。张元济以中华学艺社名誉社员名义和总干事郑贞文共赴 东瀛,遍览日本各图书馆所珍藏的中国古籍, 拍成底片带回国内, 成为后来影印四部丛刊、 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的重要 来源之一。截至 1930 年 5 月,中华学艺社共组织了七次学术视 察团赴日考察。此后,中华学艺社与日 本一直保持着长期往 来。中华学艺社于 1947 年成立了日本研究委员会,并编有日 本研究资料丛书,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均有深 入研究。通过出席国内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