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1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2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3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_)众皆弃去(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与群儿戏于庭(_)(2)众皆弃去(_)(3)光持石击瓮破之(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足跌没水中。(_) 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_)A离开  B距离  C除掉

2、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2. 阅读训练。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选自三国志(注释)羽: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有名的勇将。尝:曾经。流矢(sh):乱箭。创(chung):伤口。镞(zú):箭头。劈:用刀破开。适:恰好。流离:

3、淋满。炙:烤,这里指烤熟的肉。引:取,拿。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羽尝为流矢所中(zhng zhòng)。(2)当(dng dàng)破臂作创。2与“羽尝为流矢所中”的“为”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D.请画地为蛇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然后此患乃除耳。_4这则故事中的关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注释)余:我;宋濂自称。嗜:喜爱。致:买。假:借。手自:亲手。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走:快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余幼时即嗜学。_录毕,走送之。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_。3用“”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4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是成功的重要基础。4. 阅读下文,回答

5、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炳烛:点燃烛火。安:怎么。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5. 课内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

6、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龙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一项是(   )A.所宝以百数(珍宝) B.拊掌大笑(拍手)C.尾搐入两股间(抽缩)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用现代文叙述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6. 文言文阅读。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7、。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注释)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顰(pín): 皱眉。里:乡里。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坚:紧紧地。挈(qiè): 带领。妻子:妻子和儿女。去:离开。走:跑。之所以美:为什么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 _(2)坚闭门而不出 坚:  _(3)挈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_  走: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A.其里之丑人 B.见而美之 C.贫人见之 

8、;D.而不知顰之所以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_(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_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7. 阅读训练。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注释)市:集市。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顾:等到。反:通“返”,返回。彘:猪。适;到、往。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耳,同“

9、尔”,罢了。欺:欺骗。而:则;就。成教:教育有效果。遂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之妻之市 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妻止之曰 止:_(2)曾子欲捕彘杀之 欲:_(3)特与婴儿戏耳 戏:_(4)婴儿非有知也 知:_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1)曾子之妻之市_(2)曾子之妻之市_(3)妻止之曰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_(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_8. 文言文阅读。动筒问难(选自

10、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动筒:人名。国学:国子监。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 坐:通“座”。1解释下列加点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 达者七十二人:_经

11、传无文:_ 博士无以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2)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_3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9. 阅读理解。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结合注释阅读文章,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用原文填空。北人食菱的方法是“_

12、 ”,当别人告诉他正确的食菱方法 “_” ,他却“ _ ” ,为自己找的理由是“_”,结果闹了笑话。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人不应该“_”,否则,只能让别人取笑。2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B.设酒杀鸡做食 C.不食五谷10.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内容。2“伯牙鼓琴”中“鼓”的意思是: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3、”的意思是:_。3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朗读节奏(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这个故事就是成语_的出处。11.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祠(cí):祭祀。舍人:指投靠在贵族家里的门客。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皿,类似壶。相谓:相互商量。且:将要

14、。为之足:给它画上脚。安能:怎么能。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2解释加点字的字义。(1)蛇固无足 固:_(2)子安能为之足 子:_(3)遂饮其酒 遂:_(4)终亡其酒 亡:_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_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12. 文言文阅读。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选自书林纪事)(注释)怀素:唐代大书法家。零陵:今湖南零陵。以:用。足:足够。1“书”主要表示具体

15、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_;同样,“名其庵”中“名”的意思则是_。2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_3怀素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13. 文言文一则。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_2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3

16、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14.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练习。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注释襦(ru):短袄。复裈(kun):夹裤。国器:治国之才。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家酷贫_止得福_已足_知为国器_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都不同的项是(   )。寻作复裈   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   故不须耳止得襦 

17、0; 今既著襦A.   B.   C.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_4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韩康伯告诉母亲自己可以用熨斗取暖,不再需要夹裤。B.韩康伯的母亲给自己做了短袄,让儿子帮她熨烫。C.韩康伯的母亲通过儿子的语言发现了他的智慧,认定他将会成就一番大业。D.韩康伯孝顺母亲,懂得节俭,因此成为治国人才。1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