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4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化学问与实力简答题 一、教化基础学问和基本原理 1. 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化的特点。(全民现身终) (1)教化的终身化。 (2)教化的全民化。 (3)教化的民主化。 (4)教化的多元化。 (5)教化的现代化。 2. 简述近代社会教化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化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化崛起。 (2)初等义务教化普遍实施。 (3)教化世俗化。 (4)重视教化立法,提倡以法治教。 3. 简述生产力与教化的关系。(一级) 生产力对教化的制约作用确定教化发展水平( 龟速够防守 )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化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化结构和人才培育的规格。

2、(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 两再促生产 ) (1)教化再生产劳动力。(2)教化再生产科学学问。 4.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化的关系。(一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化的制约作用 ( 三决二权与一制,制约目的与德容 ) (1)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化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受教化权。 (3)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化体制。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化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化的内容。 5. 简述文化对教化的影响 (目容方向) (1)文化影响教化目的的确立。 (2)教化内容的选择。 (3)教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4)教化的价值取向。 6.

3、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级)(顺阶不补个)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依次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7. 简述学校教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化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化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别功能。 (3)学校教化,尤其是基础教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化具有开发个体特别才能和发展特性的功能。 8. 简述现代教化制度的发展趋势。(二级) ( 义务要延长 职业要综合 高等要大众 终身要构建 ) (1)义务教化年限延长。 (2)一般教化与职业教化的综

4、合化。 (3)高等教化大众化。 (4)终身教化体系的建构。 9. 简述我国教化目的的基本精神。(二级)* (1)坚持培育“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特性。 10. 简述我国确立教化目的的依据。 (一级)(三人一社会 )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化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制定者的教化志向和价值观。 (4)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 简述素养教化的基本内涵 (提素特性创两全) (1)以提高国民素养为根本宗旨。 (2)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化。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化。 (4)是促进学生特性发展

5、的教化。 (5)素养教化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的教化。 1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养也叫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供应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条件,为人的发展供应了现实条件。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确定作用。 (4)学校教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中学课程 13.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个人阅历 打破界限 ) (1)主见一切学习都来自阅历,而学习就是阅历的改造。 (2)主见学习必需和个人的特别阅历发生联系,教学必需从学习者已有的阅历起先。 (3)主见打破严格的学科界

6、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老师从中发挥帮助作用。 14.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主见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驾驭各科教学的基本学问、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学问结构。 15.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应当把课着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切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安排等方面。其核心观点在于课程不应当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应当建立-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社会中心课程论的特点:一是主见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到社会中去;二是主见课程要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16. 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7、。(二级) (1)学生的年龄特征、学问、实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17.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一级) (1)课程标准的含义:是国家依据课程安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8. 简述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学问、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驾驭老师讲投线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材是学生进步扩大学问领城的基础,所以老师要

8、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3)教材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老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评定学生学习成果提铁基本材料。娴熟地驾驭教材内容是老师顺当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19.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二级)( 两独一发 )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老师观。(二级)( 建促放研 ) 老师角色的转变: (1)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探讨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是教化教学的探讨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

9、师应当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是社区型的开放老师。 老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敬重、赞许。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化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1.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二级)( 学习过人 ) (1)教学从“教化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学问”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2.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二级) (

10、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2)建立促进老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4)接着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三、中学教学 23.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一级)( 双基+德智体美 ) (1)引导学生驾驭科学文化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殊是培育学生的实力和创建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育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24.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二级)( 急领老公孕检 )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悟学问。 (3)巩固学问。 (4)运用学

11、问。 (5)检查学问。 25.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级)( 背上做导学 ) (1)备课上课前的打算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 26.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二级)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驾驭和发展智能。 (2)重量相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27.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清楚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相识

12、,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 解书本学问和发展相识实力。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28.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 小猪动手毒死农夫 ) 含义: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老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留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索,主动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驾驭科学学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育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9.

13、简述按部就班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一级) 含义:指教学要根据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相识发展的依次进行,使学生系统的驾驭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实力。 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 (2)留意主要冲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深化浅、由易到难,由繁到简 。 30.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 小联在乡下训练运用实力 )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学问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学问,留意运用学问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要求:(1)书本学问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 (2)重视

14、培育学生运用学问的实力。 (3)正确处理学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1.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老师要留意启发诱导学生。 (2)要仔细组织教学内容。 (3)要讲究语音艺术。 (4)要组织学生听讲。 32.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打算好问题和谈话安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详细 (3)要擅长启发诱导学生思索 (4)要做好归、小结。 33.简述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老师要做好演示前的打算。 (2)老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使学生全面、立体地视察演示。 (3)老师要让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 (4)老师要讲究演示的方法,刚好辅以讲解

15、。 34. 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一级)( 依本身 依内容 依目标 依学生 依媒体 )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敏捷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5.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二级)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育人才。 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教学活动多由老师干脆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肯定的限制。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学问,动手机会少

16、,不利于培育探究精神、创建实力和实践实力。 教学面对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看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敏捷性有限。 36. 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二级)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37.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二级) 记忆容量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记忆的有意性加强。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渐渐占据主导地位。 38. 简述提高记忆实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17、(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意复习方法,防止学问遗忘。 39. 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防止遗忘的方法 ) (一级)( 几份饭多多结合 ) (1)刚好复习。 (2)合理安排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复习。 40.简述培育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视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主动思索。 (3)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幻想。 (4)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扩高校生的学问阅历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8、。 41.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实力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学问阅历与迁移。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与心情状态。 42. 简述提高问题解决实力的教学。(二级)( 思恋良方 ) (1)提高学生学问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供应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育独立思索问题的习惯。 43.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育要求。(二级)( 借个机缘 ) (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主动性。 (2)留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育的阶段特征,正确运用语言。 (4)留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科学地进行练习。 44.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9、(一级)( 材料意义+新旧学问+心向 )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学问与已有学问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条件:(1)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学问与认知结构中的旧学问发生相互作用。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需具有同化新学问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45.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依据作业难度,恰当限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当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接着努力。 46. 简述如何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级)( 须要立志 自我归因 ) (1)了解和满意学生的须要,促使学习动机

20、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化,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育学生努力导致胜利的归因观。 47.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学习的成败阅历(干脆阅历)。 (2)替代性阅历(间接阅历)。 (3)言语劝告(言语劝服)。 (4)心情唤醒。 48.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二级) (1)相像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看法、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9.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

21、排教学内容。 (3)合理支配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0.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一级) 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其次类是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限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支配和调整学习过程。包括安排策略、监控策略、调整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中学生发展心理 51.中学生心

22、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5)独立性。(6)不平衡性。 52. 简述心情与情感的区分。(二级) (1)心情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须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须要有关。 (2)心情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心情产生早(个体生命起先,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心情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心情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长久性。 53. 中学生心情发展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

23、内隐性。 (4)心境化好长久性。 54. 简述良好心情的培育方法。(二级) (1)敏锐觉察心情。 (2)平和接纳心情状态。 (3)正确调整心情。 (4)有效表达心情。 (5)保持和创建欢乐的心情。 55.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二级)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化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56. 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一级 ) (1)婴儿期(0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12 岁):勤

24、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30 岁):密切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无望。 57. 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级)( 语数体音美一人两自 )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58.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化的基本途径。(二级) (1)开设心理健康教化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

25、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化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化。 (5)个别心理辅导或询问。 (6)小组辅导。 59. 简述强迫症治疗方法。 (1)森田疗法。(2)行为治疗法。(3)药物治疗。(4)建立支持性环境 60.简述网络成瘾治疗方法。 (1)强化干预法。(2)厌恶干预法。(3)留意转移法。 (4)替代、延迟满意法。(5)团体辅导法。 61.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嘉奖法。(3)示范法。(4)消退法。 (5)惩罚法。(6)自我限制法。(7)松弛训练法。(8)系统脱敏法。 62.压力的调整方法。 (1)了解自己的实力,制定合理的目标。

26、 (2)劳逸结合,主动休息,培育爱好爱好。 (3)加强体育熬炼,生活有规律。 (4)主动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5)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挚友。 (6)变更不合理挂念,通过有意地变更自己的内部语言来变更不适应状况。 七、中学德育 63. 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二级) (1)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学校教化。 (2)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看法定势。道德相识。 64. 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一级) (劝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劝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赐予恰当的嘉奖与惩处。 (5)价值辨析

27、。 65.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5 岁) (2)权威阶段(5-8 岁) (3)可逆性阶段(9-11 岁)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 66.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级)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处与听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20 岁):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遵守法律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67.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进行有效劝服。(2)树立良好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赐予恰当奖惩。 (5)引导价值辨析 。 68.

2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育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冲突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化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69. 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一级)(一教二班三活 )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70. 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相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

29、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化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1. 简述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一级 )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谆谆教导。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化。 72. 简述敬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贯彻要求。( 严慈相济 )(二级) (1)爱惜、敬重、信任学生。 (2)教化者要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仔细执行,坚决不移的贯彻究竟。 (3)教化者要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详细、严宽适度。 73. 简述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 (一级) (1)选好学习的

30、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整行为,提高修养。 74. 简述如何运用劝服教化法。 (1)有针对性。(2)有学问性和趣味性。(3)留意时机。(4)以诚待人。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老师心理 75. 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6. 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标记。 ( 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 )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毅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77. 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 78. 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老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详细任务对学生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