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_第1页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_第2页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_第3页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_第4页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投入产出讲义CZW10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陈正伟 2010-05-26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 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名词解释、填空2、 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 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一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 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一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原材料 B

2、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获得的捐赠物质 B国家的奖金 C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劳动者报酬 E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一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 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 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A 3000 B2000 C 1000 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A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

3、最初投入D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A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 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名词解释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A投入来源B使用去向 C棋盘式表D T型

4、结构表E上下结构表14、 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名词解释、 填空15、投入产出法的 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 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 系平衡法。-简答16、 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 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17、 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A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

5、物)B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C增加值=最终使用D总产出=增加值E中间投入=中间消耗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一简答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 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整体性。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 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 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

6、量联系。其中两 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A整体性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C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E不能进行动态分析20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性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C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D 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21、投入产出法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简答(1) 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简化

7、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2) 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同时,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 是固定不变的。)22、 投入产出法,是由 美国经济学家 瓦西里列昂惕夫 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填空23、 投入产出方法的创立者是()A

8、威廉配第 B瓦尔拉斯 C 列昂惕夫 D 斯通24、投入产出方法产生时间是 20世纪的()。A 80年代 B 90 年代 C 30年代 E 40 年代25列昂惕夫创立投入产出方法的第一篇代表性论文的名称是()。A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B美国经济结构,1919 1929C美国经济结构研究D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26、 以1936年他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为代表;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 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 1953 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填空2

9、7、 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填空28、 列昂惕夫称:“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 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简答29、 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一填空 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3投入产出讲义CZW1030、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是指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词解释31、根据计量单位划分投入产出表(模型)可以分为(A实物模型B价值模型 C 实物-价值模型 D动态模型 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10、32、根据计量单位不同划分(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一名)。E静态模型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实物一价值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讲义CZW10表动投入产出表33、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产 品 投 入 产 出 劳 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全国投入产出表4投入产出讲义CZW10地区投入产出表部门投入产出表34、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企业投入产出表报告期投入产出表35、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计划期投入产出表静态投入产出表36、根据是否考虑时间变量划分'I动态投入产出表5投入产出讲义CZW10-简答、填空、单选、多选37、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A、总产出=总投入B中间产品+最终

11、产品=总产品C、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D增加值=最终使用38、实物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 单位j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填空aij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38-1 、价值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经济系数,一般用aij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名词解释、填空39、实物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aijquQB ayauqy40、实物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aijXjaijqijqij(j, j 二 12,n)。填空Qj41、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jb(部门)产品的数量。一般用 biJ来表

12、示,用42、证明:(部门)最终产品要直接、各种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种B来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填空已知B = A A2 A3 A4 AkAk -; 0(k;:)。证明:B = (I A) - 一|证明:B =A A2A3 亠 亠 AkB I =l A A2 A3 亠 亠 Ak 而(I _ A)(l A A2 Ak )因此,两边右乘(I -A),我们得到B I = (I - A) ° B =(I - A) - I 。证毕。I _Ak(k二)43、最终产品系数:也叫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般把矩阵(I_ A)"中的元素bij称为最终产品系数或追6投入产出讲义CZW10加需要系

13、数。即最终产品系数为:-名词解释、简答E2bin62b2nbn2几1(I _A)_11b2ibn17投入产出讲义CZW1044、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解释:从列来看: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一般来说都大于1( 6 >1),这表明i部门要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i部门能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首先其生产总量就要有一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i部门的总产量要超过一个单位。其超过部分和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关系。一简答从行来看:如果国民经济中各种最终产品分别增加01 M 02“ 心n(i =

14、1,2,n)WW 、那么第i部门的总产量要增加o45、利用完全消耗系数与(IA)的关系,还可以推导出完全劳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Bv 二 Av(B I)或者是 Bv 二代(1 -A)(2 7°其中,Bv 完全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Bv =(0,2,bvn);A 直接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Av -(aoa02,,a0n)。46、已知完全消耗系数(IA)和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a01,a02, ,a0n),则完全劳动消耗系数为( )°1 11 1ABv二Av(l-A) BBv= B (I - A) CBv= (I -A)AvDBv =(丨-厲一 B47 、价值投入产出表的行反映各

15、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 过程,而列则反映各部门产品的 价值形成 过程。一填空48、简述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行模型的建立过程。-简答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它也是反映各部门产品生产和分配使用的情况,建立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 间的平衡关系。1)平衡关系: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n、Xj yXi2)平衡模型:归(i 72,n)3)引入直耗:将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aij代入上式,则得(i 72,,n)4)建立矩阵式:上式用矩阵形式表示为:AX +Y =X5)模型体系:由此可得:Y =(1 A)XX =(1 -a)'y49、简述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列模型的建立过程。-简答按列建立的模型,反映

16、地是各部门价值的形成过程,即反映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情况,建立起增加值与总产出(总投入)之间的平衡关系。1)平衡关系: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列基本平衡关系式,有中间消耗+增加值=总投入n送 Xj +N j = Xj. _2)平衡模型:即心仃二1,2, ,n)( 2 12°式中N j为j部门增加值(新新增加价值)。3) 引入直耗:弓I入直接消耗系数于上式,则得n'ajXj 叫=Xj(j ",2厂,n)(2 13)nZ aj式中毎表示生产单位j部门产品的中间消耗系数。如果用acj来表示二 aiji 4,则(2 13)又可写i 49投入产出讲义CZW10#投入产出讲义CZW10

17、acj X j N j X j(1 F)Xj 屮4)建立矩阵式:上式用矩阵表示则为(I Ac)X =N(j =1,2,n)(2 14)(2 15)AAC为中间投入系数矩阵,是一个对角矩阵。即/ nZ ai100Ac =i 二n0Z ai2 i 00 0 nZj aini二丿式中,N为各部门增加值列向量,0ac20#投入产出讲义CZW10(2 15)式建立了总产出与增加值之间的联系5) 模型体系:建立增加值与总产出之间的联系,即(2 16)X =(I _Ac)N由于(I 一代)是对角矩阵,故其逆矩阵也是一对角矩阵,且其对角线上的元素为矩阵 对角线上元素的倒数。6) (I AJ的经济解释:一般称矩

18、阵(I 一代)为增加值系数矩阵,即是由各部门增加值占总产值的n1 _送 aij比重所组成的矩阵,显然心 的含义为j部门增加值占其总产值的比重。50、劳动报酬系数avj 为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报酬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avjVjXj51、其它增加值系数amj(j二1,2,,n)(2 17)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为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带来其它增加值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mjamjXj(j二1,2, ,n)m为其它增加值。(2 18)名词解释、填空、简答由此结合前面中间投入系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a a a52、已知:中间消耗系数acj、劳动报酬系数avj、其它增加值系数amj

19、,试证:acj ' avj ' amj =1仃可2,n),并说明经济意义。#投入产出讲义CZW10acj;amj证明:' Xij Vj mjacj avj- amjXjXjX=1证毕。这一结论表明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或组成部分。53、价值型投入产出行模型和列模型的总量关系。简答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情况下,我们有投入产出表纵列中各部门产品的 生产量应等于其横行中各部门产品的分配使用量。国民经济中第k个部门有以下平衡关系式,即nnv Xik 山 - 7 Xkj - ykVj 4(k =1,2/ , n)因而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

20、度看,各部门生产的总量与分配使用的总量也应该相等,所以有:n nnn nn一二 Xj 7 N j _ 7 7 Xj yii =1 j 4j =4j 4 i =1i Ann.工 N jyi27( 2 19)上式的经济解释:上式说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在不考虑进出口因素的情况下,GDP勺生产量和最终使用量的平衡情况。54 、建立价值型投入产出中第2象限和第3象限之间联系的数学模型。-简答根据简化的价值表,我们可设:丫二z +wf、f、Z1w1Z2w2Z =a,W =a<Zn W丿根据3vj和3mj的定义,又有V 二 &X,M 二X式中,Av 各部门劳动报酬系数3vj的对角矩阵;Am 各

21、部门增加值系数 3mj的对角矩阵。由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有X =(l -A)Y =(1 - A)'(Z W)=(l -A)4Z (I - A)4WV =AvX = Av (l - A)(I - A)W 1 又二 Al(l - A)Z Av(l - A) 4W 令: V =Vz VwVz =Av(l _A)ZVw 二 Av(l -A),W式中,Vz 由积累而引起的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列向量;Vw由消费而引起的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列向量。同理可得到= Am( -A)JZAm(l -A)AWM z M wMz =Am( _A)ZMw =Am(I _A)W(2 21)式中,Mz 由积累所带来的增加值的

22、列向量; MW由消费所带来的增加值的列向量。反映价值表中第Nir2和第3部分数量联系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Ar(l -A)Y1(2 22)式中,rNl 表示与第I项最终产品项目相对应的r项目增加值的列向量;Ar 表示各部门增加值中第 r项目系数的对角矩阵,既各部门增加值中第 r项目在各 部门产品价值中所占比重的对角矩阵;Yl 第I项目最终产品的列向量。55、解释直接消耗系数 a32,a44的含义,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具体计算式。a32-表明第2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要直接消耗第3部门产品的数量。反映第 2部门与第3部门之间的直接技术(技术经济)联系。其计算公式为:a32 =独;Xa44表明第4部门

23、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要直接消耗第4部门(本部门)产品的数量。反映第4部门与第4部门(自身)之间的直接技术(技术经济)联系。其计算公式为:a44二垒;X456、 1、已知 B=A+AB, B = (lA),存在;证明:B= (-A) 。比较B与(lA)'的区别并说明经济解释。证明:已知:B= A+ AB 有(I-A ) B=A(I-A ) B=A+-=-(I-A );因为(A)'存在。所以:上式两边同乘以( -A)'有 B=( - A)1证毕。上述证明过程表明,B与B二(A),比较,B的主对角线元素是在B的主对角元素上般来说都大于1 ( bH >1),这表明i部门要

24、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加1,其它元素完全相同。其经济解释为:完全需求系数矩阵 B二( _A)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i部门能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首先其生产总量就要有一 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i部门的总产量要超过一个单位。其超过部分和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关系。57、已知一实物投入产出表,其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兀 0A 0兀016V 6'50Y =30其最终产品列向量为:求总产出向量X,并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绘制简单实物投入产出表,求出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0.1250

25、解:因为a= 00.125J0.1667 00.250.25 所以:0.16671.2121 00.3636(I A)= 0.06926 1.14280.3636 址4242 01.2727根据:XX =(l A)'Y 知:=(l -A)丄50 130'20 一|67 .8787945 .02165.5757612投入产出讲义CZW10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关系:等到: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为:B =(I _ A)"* T投入产出表:实物表为:0.2424200.2727I/O123YX18.48484809.3939395067.87879:205.6277069.39393

26、93045.02165311.3131306.2626262037.57576价值型表为:I/O123YX18.48484809.3939395067.87879 :205.6277069.3939393045.02165311.3131306.2626262037.57576N48.0808139.3939412.52525100X67.87879 :45.0216537.57576150.47620.21210.0692600.36360.1428 0.3636#投入产出讲义CZW10#投入产出讲义CZW1058、试证明完全劳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Bv 二 A/(B I )或者是 Bv

27、二 Av(l - A),13投入产出讲义CZW10其中,Bv完全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Bv = (gd,,bw);A直接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代=(a01,ao2,,a。"。n证明:设 bvj "vj 7 avibij (j =1,2,vn)i即;有矩阵式,Bv = Av AvB = A/l B)故:Bv = "I -A),二代百证毕。59、已知某地区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解:根据影响力系数公式有:Fj0.21210.069260.24242n7 bji 二n n丄二二 bjn j 4 i 4B=00.142800.36360.36360.2727(j = 1,2,.n)

28、;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Ej工n'bijj吕n nB =(B I H (I - A)1 n n _ (i 二 1,2,.-n) h bjn j 3 i 41.21210.069261.14280.36360.3636.0.242421.2727所以:影响力系数:0.9795920.7346941.285714感应度系数:1.0129871.012987 10.974026第三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60、 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 实物单位 来进行计 量的;填空61、 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A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

29、来分类的B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C根据价值(价格)进行计量的D 按部门分类61、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3个:具体性、反映生产技术联系、生产与分配的准确性简答(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2) 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 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3) 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 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30、作出生产 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62、 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有()。A具体性 B综合性C反映生产技术联系D分析功能的完整性E生产与分配的准确性63、实物模型的局限性:三个:部门综合性较差、系统整体性较差、分析应用功能较差。-简答(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2 )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 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 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1、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 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64、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局限性主要有()。A 部门综合性较差 B系统整体性较差 C分析应用功能较差 D具体性差E只反映技术联系65、 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 位。填空66、 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 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 计量单位。填空67、 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A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B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C根据价值(价格)进行计量的D按部门分类

32、68、 价值投入产出表的优点:3个:整体性、综合性、分析功能的完整性。简答(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 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 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j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 缺陷的。(2)由于价值模型中统一了计量单位,故表中的每一列也可以相加,不仅各列的流量可以相加(单位一 致),而且各列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可以相加(没有单位),从而

33、扩大了投入产出分析的范围和内容。(3 )价值模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再生产运动,为较为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有关宏观经济演变过程和问题提供了基础。例如,价值模型建立了GDP生产与最终使用之间的nn送 Njyi平衡关系(j壬 7);还能建立最终产品的各个具体项目与相应各部门生产总量之间的关系;还有最终产品具体项目与增加值具体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再生产的各环节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例如,最终产品各具体项目与各部门生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具体表示出来:RRXr =(l -A)Yr(X 八 Xr,丫八 yjr dr T69、价值投入产出表的优点有()A整体性 B

34、综合性 C分析功能的完整性 D具体性E反映生产与分配的准确性70、 价值模型存在的局限性:3个:准确性较差、部门划分的差异性、存在非技术影响。-填空-简 答(1 )在价值模型中引入了价格因素(目的是为了统一计量单位,保持投入产出法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就使其模型不能全部、准确地反映部门之间技术联系;亦即由于按部门划分,各种不同产品的合并,使得直接 消耗系数aij不准确,最终将造成投入产出法的误差增大。(2)价值模型是按部门来划分的,虽然部门之间可以有合并分解的灵活性,但也会相应造成由于部门划 分的粗细不同,使得模型反映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不同(aj会受到部门划分不同的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完全不是

35、生产技术的影响,故破坏了aj本来的意义)。(3)价值模型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它们大都是由价格、部门划分 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填空71、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存在的局限性有()。A准确性较差 B 部门划分的差异性 C 存在非技术影响D系统整体性较差 E分析应用功能较差72、 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三个假设条件:纯部门假设、稳定性假设、线性性假设。-填空、简(1)纯部门。假设每个部门只 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 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 设”。这个假设条件是投入产出法的核心假设,与线性方法的应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按照这个假设,要使 投入产出模型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

36、经济分析工具,就必须注意和解决如何做到尽量使价值模型中部门的分类 符合“纯部门假设”的要求。(2)稳定性。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aj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了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这个假设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分析问题的简化,即把整个投入产出问题简化为简单的静 态问题,而忽略了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3)线性性。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 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的产量就越大。总之,在这三个假设中,“纯部门假设”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假设,其思想表明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线性方法,并突出强调了直接消耗系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37、。其它两个假设纯粹是为了简化问题的复杂性, 在实际编表和模型分析中,要注意这两个问题,想方法尽量改进。73、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有()。A纯部门假设B稳定性假设C线性性假设D非负性假设E 存在性假设74、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假设是()。A纯部门假设B稳定性假设C线性性假设D非负性假设75、 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是:在模型 X-A)Y求解问题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I A)要存在;二是X =(1 -矿丫 _0。简答、填空76试证:(I _A)的存在性。(1)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0 _aij 1aj表示每生产单位j部门产品,要消耗 i部门产品的数量,那么(i,j二1,2,

38、,n)因此,矩阵a是一个非负矩阵。(2)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中,每一列的合计数,是每一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属于对各部门产品的中间消耗所占的比重,即部门中间消耗系数acj (j二1,2,,n)。n(j =1,2/ , n)' aij nj =1i An .其中n j 为增加值所占总产出的比重或称新创造价值系数,n常0";12j1(j =1,2,,n)亦即各部门中间消耗系数小于1。(3)在矩阵(I 一刘中,每一列的合计数就是增加值所占总产出的比重,即各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扣除 中间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如果将中间消耗分成二部分,则有n、a” =、aijp u(j =1,2/ , n)n

39、、aj 1由于部门中间消耗系数心,所以有a” ' aj 1 i夯或1 -ajj a ajr(j =1,2,n)上式的经济意义是,每个部门单位产品价值中,扣除了对本部门产品的消耗后,应大于对其它部门产品的中间消耗。nn <a $1 为 aij1 一ajj 乏 aij有了上面的三个结果(条件):U'aij I ,7 和7,我们根据有关的数学定义就可以证明I A = 0,亦即(I A)的逆矩阵存在。因此,x =(l - A)'丫的解存在。证毕。177、试证:(I A) 丫的非负性(I -A) J = I A A0又.x =(1 一人)亠丫 =(l A A2)Y 0或者,

40、-B =(1 - A) J - I6 0,bH 1故有(I -A)J 0所以,Y0贝U有x * -A)YO78、 简述价值投入产出表各个象限的意义。简答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的最基本部分,它位于两张表的重叠交叉处,其中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性意义。从行向看,它说明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从列向看,则说明产品的中间消耗情况。整个部分反映了国民经济各 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第二象限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它说明各部门作为最终产品的总量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数量,体现了实物形态GDP勺最终使用情况。第三象限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的延伸,用来说明各部门增加值的情况,并具体反映GDP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初次分配,即

41、如何分为工资、禾U润和税金等部分。第四象限是由第二、三共同延伸而组成的,一般来说它可以反映某些 GDF再分配的某些情况(仍处于探索之中)。第四章产品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79、 应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拟(结构)关系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B 分析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分析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D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E分析价格波及效应80、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明确指出,要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就 必须使两大部类产品在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这里不仅是指两大部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要顺 利地实现交换,而且在价值形态上也要能得到补

42、偿。但这个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最大的是,有关两 大部类总量及结构数据难以得到。81 、分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思路:通过投入产出表(前表)则不仅可以分析农业、轻工 业、重工业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各自的具体部门构成,而且可以计算出这三个部门产品的价值构成,从社 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82、分析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思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能够直接了解到构成积累和消费的物质内容。一般投入产出表的分类较细,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一定生产结构下,积累和消费究竟是由那些部门的产品来提 供的。这样就能在积累安排与所需各类生产资料供应、消费资料需求与消费资料供给之间建立平衡

43、。83 、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思路:利用投入产出表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好地分析各部门之间的 比例关系。首先,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每一个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 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特别是通过完全消耗系数,可以揭示出部门之间的种种间接联系,因为有的部门 之间只有很小的直接联系,却有很重要的间接联系。其次,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第一部分内各中间消耗(中间 产品)的数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各部门在生产中的相互依赖程度,并由此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 作用。、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形成模型分析方法: 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形成模型的其计算公式为:20投入产出讲义czw21Pj 二、

44、aij Pi ' avj amj7(j "2,n)nZ aij Pi式中,Pj,Pi分别为j部门产品的价格;而aij这里应为实物形态的直接消耗系数,亦即7 为生产单位J产品的价格中,以价值形态表示的全部中间消耗;而avj amj表示生产单位J产品的增加值。值得指出地是,如果 aij采用价值形态,则上式的计算结果Pj是价格指数。上式写成矩阵的形式则为:P =AtP V MP =(1 - At ) J (V M )上式表明,在已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劳动消耗系数和社会纯收入列向量的条件下,就可以计算出各 部门产品的价格。84 、分析某个部门或某些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对其它部门产品价格的

45、影响模型分析方法邙1、行11a»«a12a1nTIIP1、飞1 x也P2-=a21aa a22a2n A+an2lan丄an_12an _1n _1 J0Pn 4 Jilann_1)也Pn仏1 如2=【ATnFan295nlann4 丿上式的经济解释:,zani xan2 .:虫Pn0nnJ丿表示第n部门产品的价格提高也Pn后,通过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出对其它(n-1 )个部门ft F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如果再乘以丨一宀,则表示对(n-1 )个部门产品价格所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即全部影响。值得指出的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其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往往是价值形态的,同时 分比,因此,这时计

46、算的结果则是其它(n-1)个部门产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85、分析国民经济的宏观效果指标体系。':Pn为价格变化的百GDP或者可以计算最终产品与中间消耗的比重,说明在一定中间消耗下所能形成的GDP最终使用为多少Xij(1)分析GDP与中间消耗的比例,用来说明如何以较少的中间消耗而带来更多的13投入产出讲义czw#13投入产出讲义czw#(2 )分析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或者分析GDP与劳动报酬的比例。13投入产出讲义czw23J(二二 X亠二 Vj)上式说明单位中间消耗与劳动报酬所带来的社会产品。上式说明单位劳动力消耗所创造的GDP(3)分析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或者分析消费

47、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 Wi Wi/S Vj/(送送 Xj +送 Vj)上式说明单位消耗所带来的消费数量,反映了社会生产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的经济效果。87、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提供了有关 宏观经济效果 分析的基础,类似的数据一般是 难以得到 的;投入产出 表为分析有关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 方便数据。填空88、简述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一简答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如下:(1)根据计划期人口的增长情况、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数量和结构,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2)据计划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积累)总量。(3)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耗系数。一般来说,对于短期计划

48、,可以参照使用报告期的直接消耗系数;而 对于长期计划则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具体修订直接消耗系数。(4)最后利用公式 X =(l -A)Y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89、简述投入产出方法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分析的在作用。(1)利用投入产出模型, 可以检验国民经济计划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情况,以及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2)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进行某些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工程)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分析。(3 )利用投入产出表,对于不同的计划战略目标,做不同的综合平衡计算,进行多方案的模拟。第五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90、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假设“纯部门假设” 实际上规定了

49、投入产出表分类方法的根本原则。填空91、简述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即投入产出表 中的部门是根据上述原则组成的同类产品的综合体,也叫“产品部门”或“纯部门”。92、纯部门是指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的一类产品的综合体。名词解释92-1、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A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B工艺技术相同C经济用途相同D全部与国标相同E只是物资生产部门。93、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A国标原则 B 物资生产部门原则 C 全社会生产原则D纯部门原则94、简述纯部门原则要求的意义 。

50、“纯部门”原则的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法应用),或者说为了确保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95、 投入产出表的纯部门原则是为了确保()。A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B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C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稳定性D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E 进出口平衡96、纯部门的部门分类是否越细越好?简答13投入产出讲义CZW26纯部门的分类从理论上讲是要求划分为很多、很细,这个要求在实际中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如果要尽量 接近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把部门划分得很多、很细。但由此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51、主要有:(1)随着产品序列的增加,对分类的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计算工作量会越来越大。(2)部门分类太细、部门数目增多,则表格的填满率可能非常低,即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利用效 果低。(3)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是一定的,部门如果太多将影响到逆矩阵的计算,最终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由此纯部门划分不是越细越好。97、 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只能做到相对的“纯”,应根据实际条件的可能尽量达到其要求。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100个部门左右,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200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填空98、 大量的经验表明,在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中,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52、一般为()。A 100个左右 B 200 个左右 C 300 个左右 D 400 个左右99、 大量的经验表明,在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中,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一般为()。A 100个左右 B 200个左右 C 300 个左右 D 400 个左右100、在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中应当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简答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因素:(1)目前实际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2)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3)目前实际中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4)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101、 解编制投入产出表最困难、最复杂和工作量最大的问题是取得有关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填空。102、 投入产出表数据资料的搜集和填写方向主要有()。A按投入方向搜集、推算和填写B按产出方向搜集、推算和填写C按第二象限搜集整理D按第一象限搜集整理E按第三象限搜集整理103、 按投入(纵列)方向搜集、推算和填写是指主要根据各部门或企业的成本、财务资料 来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