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心理学之组织的社会形象_第1页
公关心理学之组织的社会形象_第2页
公关心理学之组织的社会形象_第3页
公关心理学之组织的社会形象_第4页
公关心理学之组织的社会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组织的社会形象 公共关系主体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树立、维护和完善组织的社会形象。组织的社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印象、认识、评价、态度等等。 公共关系主体树立、维护和完善其社会形象的过程,也是造成印象、端正态度、形成舆论的过程。组织的良好的社会形象归根结底是要以良好的社会公众的舆论来体现的。第一节 组织形象概述 组织形象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具有统领地位,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一切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组织形象的塑造,首先在于组织内部,取决于组织团体的成员。 一、什么是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是对组织特征和状况的抽象化的反映,是一种和评价相联系的观念状态; 组织形象是公众观念中的形象; 组织形象是人为塑

2、造的。 二、组织形象的特点 (一)组织形象的客观性 (二)组织形象的整体性 (三)组织形象的人为性 三、组织形象的构成 (一)组织形象中的人 (二)组织形象中的财 (三)组织形象中的物 四、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思想境界,增强组织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有利于条件组织内部的各种矛盾,增强组织成员集体的战斗力; 3、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改进组织成员的工作方法; 4、有利于把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更有效地推动组织的发展。第二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 一、印象和形象的关系 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迹象。 组织形象也是一种印象,是组织性状在公众头脑中留下的抽

3、象的迹象。 组织性状大体塑造了组织形象,并通过组织形象反映为公众印象;组织性状也可以通过观念塑造而产生公众印象。 二、印象形成的过程 (一)注意; (二)判断; (三)记忆。 三、印象形成的途径 (一)以产品为对象的印象形成的途径; (二)以实力为对象的印象形成的途径; (三)以人员为对象的印象形成的途径; 四、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 (一)人员培训工作; (二)产品开发工作; (三)对外宣传工作;第三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和特点 (一)态度是什么? 态度是人们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主观上的内在意象,它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态度是一种认识反映,也是一种情感反映或一

4、种行为习惯反映。 (二)态度的特点社会性、针对性、稳定性、内隐性、协调性。二、态度的类别和功能(一)态度的类别1、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2、正确的态度和错误的态度;3、表面的态度和实际的态度;4、基本的态度和个别的态度;5、个体的态度和群体的态度。(二)态度的功能1、态度影响人们的判断;2、态度预示人们的行为;3、态度影响工作的效果; 三、态度和组织形象的关系 组织团体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利于推动良好的组织社会形象的树立; 公众对组织持何种态度是组织了解和判断其社会形象的主要依据; 只有当组织的态度和公众的态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时候,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知名度、被信任度和美誉度,从而不断完善组织的

5、社会形象,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四、强化态度和转变态度 (一)认知不协调理论 不协调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信仰之间的不一致,可能是因为信仰和行为的不一致,也可能是因为行为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强化态度和改变态度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改变某种认知要素;第二是增加某种认知要素;第三是强调某种认知要素。 (二)刺激、学习理论 刺激或学习到底产生的是强化态度还是转变态度的效果,关键还在于这种刺激本身是不是具备说服原有态度的能力;而刺激本身只是提供了强化原有态度或转变原有态度的机会。 (三)平衡理论 三合一的组合模式,即态度主体、态度对象和态度参考者组合而成的模式,存在着三种态度,态度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态

6、度,态度主体对态度参考者的态度,态度参加者对态度对象的态度。这三种态度相互制约,由此而产生态度的平衡状态或不平衡状态。 在平衡理论看来,不平衡状态必然带来紧张和不愉快,所以不平衡状态具有一种内在的要求转变为平衡的趋向,这种趋向是态度转变的内在依据。 小结:强化态度和转变态度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三个构成因素上做文章。第四节 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 一、公众舆论的概念 舆论就是相对多数的公众的看法和意见,往往是以谴责、反对或赞同、支持的形式出现的。 公众舆论是公众态度的一种反映方式,公众的实际态度的综合就是民意。 舆论具有鲜明的特性:1、公开性;2、评价性;3、冲撞性;4、煽动性;

7、5、滞后性。 二、公众舆论的威力 1、公众舆论的滞后效应在监督组织团体的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威力; 2、公众舆论本身在组织团体塑造其社会形象的过程中具有极大威力; 3、公众舆论在产生以后,对直接相关的组织和间接相关的组织都具有行为导向的极大威力。 三、公众舆论的知晓 1、间接调查的途径; 2、直接调查的途径; 3、求助于组织外部专家、顾问的途径。 四、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 舆论是可以制造和引导的,制造和引导舆论是为了引起公众注意、扩大组织影响、消除公众的某些偏见或误解。 自下而上形成的舆论具有自发倾向,自上而下形成的舆论带有权威倾向。二者都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才能形成广泛的影响。 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举办展览会、演讲活动、赞助活动等,都是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途径和方式。 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要顾及到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顾及到产生的社会影响。一般说来,它们都要遵循符合社会需要、迎合兴趣热点、出奇而不出格的原则。 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符合我国国情,出奇而不出格的舆论制造和舆论引导才是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的有效手段,唯利是图的舆论制造和引导只能败坏组织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