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础知识(2):地图与等高线_第1页
地理基础知识(2):地图与等高线_第2页
地理基础知识(2):地图与等高线_第3页
地理基础知识(2):地图与等高线_第4页
地理基础知识(2):地图与等高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与像片不同与像片不同,地图在反映地面景物时地图在反映地面景物时,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运用各种符号号,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高考目标要求:高考目标要求:1、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表示方法,了解常用图例、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表示方法,了解常用图例、 注记。注记。2、理解比例尺的缩放和限定条件下比例尺的选用、理解比例尺的缩放和限定条件下比例尺的选用3、理解海拔、理解海拔(绝对高度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深)线和地形和

2、相对高度,理解等高(深)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图的相互关系。4、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方法。、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方法。能力要求:能力要求:“熟悉图形语言的表达方式熟悉图形语言的表达方式, ,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判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 ,对不同类型地理图表能够进行简要填对不同类型地理图表能够进行简要填绘绘, ,对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能够进行转换对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能够进行转换”。 考点分析:考点分析: 比例尺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 ;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的缩放; ;对比垂直比例

3、尺与水平比例尺。对比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 方向方向: :面对地图判读图上方向面对地图判读图上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 图例图例( (文字、符号文字、符号) )和注记和注记( (数字数字):):熟悉常用的图形语言熟悉常用的图形语言, ,它它往往是解题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线索。往往是解题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线索。 等高等高( (深深) )线和地形图线和地形图: :海拔海拔( (绝对高度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判读地判读地形部位形部位; ;判读地面坡度陡缓。判读地面坡度陡缓。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 :熟

4、知绘制方法步骤熟知绘制方法步骤; ;归结地势变化与特点。归结地势变化与特点。 地图上面积估算、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等向线地图上面积估算、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等向线与聚落、交通线的结合。与聚落、交通线的结合。 1、概念:概念:一)比例尺一)比例尺(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千米,换算时注意单(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千米,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位的统一)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一、地图三要素一、地图三要素 :2、公式:、公式:3.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1)数字式:)数字式:

5、1:1000 0000或或1/1000 0000 (2)文字式:图上)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千米 (3)直线式:)直线式:100 0 100 200(千米)(千米)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在一幅在一幅6 6月月2222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36,甲乙两地在图上的球面距离是,甲乙两地在图上的球面距离是44.444.4厘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6、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 A1 1:24000002400000B 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30千米千米C C六十万分之一六十万分之一D D60 060 0 60 120 180 24060 120 180 240千米千米D D4、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 (2005 广东广东 56)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的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回答:,回答:5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A1:1 000和和1:50 0

7、00 B1:2 000和和1:50 000 C1:5 000和和1:20 000 D1:20 000和和1:5 000D B6图中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350米和米和200米米 B300米和米和350米米 C.300米和米和250米米 D200米和米和300米米5 5、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分数值的大小,不是分母(分子)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分数值的大小,不是分母(分子)的大小 A A 、分子相同:、分子相同: 分子大,则比例尺大;分子大,则比例尺大;转化成上述情况之一,再比较。转化成上述情况之

8、一,再比较。分母大,则比例尺小;分母大,则比例尺小;B B 、分母相同:、分母相同:C C 、分子、分母不相同、分子、分母不相同: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详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图幅大小相同时: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但表示的内容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但表示的内容越,精确度越;比例尺越小,则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越,精确度越;比例尺越小,则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围,内容越,精确度越。应用: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等;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

9、、军事图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旅游图等。实地范围相同时: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内容越;比例尺越小,图幅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内容越;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内容越。面积,内容越。比例尺的大小的判定:比例尺的大小的判定:a.依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依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 尺越大尺越大例、下列各种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例、下列各种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1:400 0000 B、图上距离、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厘米表示实地距离30千米千米

10、C、 50 0 50千米千米 D、1:200 0000C例、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例、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Ac.图幅相同,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b.依据相同的图上距离所隔的经纬度来判定:依据相同的图上距离所隔的经纬度来判定:例:例:下列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下列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C6、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的缩放:原比例尺原比例尺放大到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

11、尺为:原比例尺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原比;原比例尺例尺放大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 例如将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变大。原比例尺原比例尺缩小到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原比例尺);原比例尺缩小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例如将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的比例尺缩小1/

12、4,即比例尺缩小到,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比例尺缩小。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则图幅面

13、积为原图的1/9.例:例:1、将、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新图比例尺为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厘米D 2 2、周长、周长4040厘米,宽为厘米,宽为30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大的是( ) A A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B B日本日本 C C

14、法国法国 D D新加坡新加坡 D D7 7、量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量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第一,要注意看比例尺;第一,要注意看比例尺;第二,要准确量出图上距离;第二,要准确量出图上距离;第三,根据公式:第三,根据公式:“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进行计算进行计算。 注意:计算出的实际距离应用公里(千米)或米表示。注意:计算出的实际距离应用公里(千米)或米表示。根据图根据图9 9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7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为( ) A11

15、000万万分之一分之一 B110000万万分之分之一一 C 5000万万分之一分之一 D15000万万分之一分之一 A A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图98图中四地图中四地( )C C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ACB 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D D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2010天津高考天津高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

16、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B二)地图上二)地图上方向方向的确定的确定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根据经纬线判定:根据经纬线判定: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1.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 箭头总是指向北方箭头总是指向北方(1)该景观示意图绘制者应位于图乙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图中凉亭与房屋实际间距为600米,则两山顶之间水平距离约为() A900米 B1200米 C1500米 D1800米

17、(2006年文综天津卷年文综天津卷)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图1)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 AB 地图上方向的辨别地图上方向的辨别常用方法常用方法辨别方法的技巧辨别方法的技巧一般定向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海陆轮廓法海陆轮廓法经度法经度法纬度法纬度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般指向标箭头指示南北方向一般指向标箭头指示南北方向极地陆地为南极,极地为海洋为北极极地陆地为南极,极地为海洋为北极东经度增大方向为东,减小方向为西东经度增大方向为东,减小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方向为西,减小方向为东西经度增大方向为西,减小方向为东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

18、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图例放大放大三)图例和注记三)图例和注记常用图例常用图例 图例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 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20112011年高考北京卷)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A.1月 B.4月 C.7月 D.10月B (20092009年海南卷)年海南卷)2l.2l.图图6

19、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0(10分分) ) 湿地消失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

20、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渍)化。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对策

21、: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2(2分分)()(答答出三项即可得出三项即可得2 2分分) ) 负面影响及对策:负面影响及对策:(8(8分分)()(选任何选任何

22、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 4分,对策分,对策答对得答对得4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二、阅读地图的要领二、阅读地图的要领:(1)先读图名)先读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例)细辨图例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

23、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3)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我国地势阶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长城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长城等。另等。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洲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

24、忽视。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洲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4)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 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大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海位于珠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六边形”,意大利的轮,意大利的轮廓貌似廓貌似“靴子靴子”,智利的轮廓形似,智利的轮廓形似“长剑长剑”。(5)跟踪空间轨迹)跟踪空间轨迹 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

25、,如城市、铁路、公路、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阅读。铁路、公路、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阅读。 (6)分析判断)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剖析,找出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成因。到局部作层层剖析,找出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成因。(7)注意辅图)注意辅图 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地图册和课本中的日本图都有主图和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地图册和课本中的日本图都有主图和辅图两部分,阅读时就要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辅图两部分,阅读时就要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 (2011(201

26、1江苏高考江苏高考)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下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下面(1)(1)(2)(2)题。题。 (1)(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 A A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 B地坡度最陡地坡度最陡 C C地分布有茶园地分布有茶园 D D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2)(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 A A450450米米 B B500500米米

27、C C550550米米 D D600600米米【信息提取】信息提取】通过分析图文材料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可得到以下有效信息:可得到以下有效信息: 1图示地区位于图示地区位于30N附近,地附近,地形属山地丘陵区。形属山地丘陵区。 2结合等高线分布特征该地区地结合等高线分布特征该地区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势西南低东北高。 3考察线路海拔最高点在考察线路海拔最高点在附近附近为为500600米,海拔最低点在米,海拔最低点在附附近为近为100200米。米。CA(09年山东文综)年山东文综)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图图3是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

28、迁示意图。读图回答(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湖面低于海平面湖面低于海平面 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环境调节作用减弱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含盐量降低含盐量降低 A. B. C. D.(2)艾丁湖)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气候变干图3AD【信息提取】【信息提取】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可得到以下有效信息: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可得到以下有效信息: 1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在区,

29、东部季风区湖泊面积缩小可考虑围湖造田和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在区,东部季风区湖泊面积缩小可考虑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西北干旱区湖泊面积缩小则考虑蒸发增强和注入湖泊的河流上游取水过多。沙淤积;西北干旱区湖泊面积缩小则考虑蒸发增强和注入湖泊的河流上游取水过多。 2 2从图例可看出,该湖泊面积缩小从距今从图例可看出,该湖泊面积缩小从距今1.11.1万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可以考虑主要万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可以考虑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增强而致,这样蒸发掉的只是水分,而盐都还留在湖里。是气候变干,蒸发增强而致,这样蒸发掉的只是水分,而盐都还留在湖里。 3 3湖面的三条界线可以看做是等高线,结合等高线分布特征

30、说明该湖面的三条界线可以看做是等高线,结合等高线分布特征说明该湖盆南侧坡度较湖盆南侧坡度较北侧陡北侧陡三、地形图三、地形图一)地面高度的一)地面高度的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海拔:地面海拔: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绝对高度,即即海拔海拔(我国的海拔是高出(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黄海海平面的距离)的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高度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高度二)地形图的分类:二)地形图的分类: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坡缓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山三)等高线地形图三)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

31、线的概念:、等高线的概念: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坡陡的地方: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swt.exe图6 (09年山东)年山东)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单位:m)。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2)题。)题。(1)指出图)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形类

32、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析用。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地的原因。(2)在制作地形图时,我们)在制作地形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出C地的地的400 m等高线等高线 (1)低山丘陵)低山丘陵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 原因: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受台湾山脉原因: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阻挡,水汽较少。BAC(2)如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如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

33、,平滑完整)。2、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海拔)均相等(等高距)。同线等高: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海拔)均相等(等高距)。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一幅图内不一定闭合)。曲线(在一幅图内不一定闭合)。同图等差:相邻两条等高线相等或者相差一个等高距同图等差:相邻两条等高线相等或者相差一个等高距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叠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叠或相交,而这又往往用特

34、殊地貌符号表示。相交,而这又往往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 ,用用“-”-”标记标记 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 :在相同等高距和比例尺的条件下,等高线愈稀,斜坡愈平缓;等高线愈密,在相同等高距和比例尺的条件下,等高线愈稀,斜坡愈平缓;等高线愈密,斜坡愈陡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方向,是最大坡度的方向,这个方向斜坡愈陡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方向,是最大坡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水流方向。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缓陡。就是水流方向。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缓陡。 一般来说,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多,山就会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35、一般来说,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多,山就会高;等高线少,山就低。若是洼地则相反,等高线多,洼地就深,等高线少,洼地就浅;同理,也可若是洼地则相反,等高线多,洼地就深,等高线少,洼地就浅;同理,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程度来初步断定地表起伏程度的大小。以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程度来初步断定地表起伏程度的大小。(小心慎用!)(小心慎用!) 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等。的,如梯田、大坝等。等高线与分水线或集水线垂直相交。在与分水线垂直相交时,向分水线降等高线与分水线或集水线垂直相交。在与

36、分水线垂直相交时,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在与集水线垂直相交时,则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低的方向凸出;在与集水线垂直相交时,则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凸低则高、凸高则低凸低则高、凸高则低”)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低丘,500米、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和高原,米线显示低山丘陵和高原,2000米、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米反映中山和高原,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从山顶向四周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等高线先密后疏,为为“凹形坡凹

37、形坡”( );等高线先疏后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为“凸形坡凸形坡”( ),“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山顶山顶鞍部鞍部山脊山脊陡坡陡坡缓坡缓坡山谷山谷山山体体的的不不同同部部位位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等高线凸向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低处,山脊线也称分水线也称分水线线闭合曲线,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外低内高,用用 表示表示等高线凸向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高处,山谷线也称集水线也称集水线线由一对山脊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等高线组成,鞍部是山脊鞍部是山脊线的最低处,线的最低处,山谷线的最山谷线的最高处高处多条等高线会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合重叠在一起A山峰山峰1

38、00300200AB盆地盆地B100C200300C山谷山谷300D200100D山脊山脊 (2011浙江高考浙江高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化情况。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题。4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

39、小5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甲、乙 B甲、丙甲、丙C乙、丁乙、丁 D乙、戊乙、戊DBE EYX XN NM100300300200200100400400图2100300200米400MNMN100200米米300XYXYE鞍部鞍部 某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沿甲图EF、MN作地形剖面图,成果分别为乙图和丙图。回答14题:1、该对的地形是: A .山峰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2、地比地: A.海拔高、坡度大 B .海拔高、坡度小 C .海拔低、坡度大 D .海拔低、坡度小3、地位于地的: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4、在一次较

40、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地的水体地坡面上的流向是: A .东北向西南 B .东南向西北 C .西南向东北 D .西北向东南BBAD500G1000河流河流FF坡度:坡度:500米F500米GA A、假设比、假设比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坡度的判定:坡度的判定:CADB 02千米05千米1:1000001:500000ABCD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

41、同,坡度最陡的应是应是 。B BB B、假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假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比例尺大的坡陡;比例尺小的坡缓比例尺大的坡陡;比例尺小的坡缓2千米千米1千米千米5千米千米5千米千米C C、假设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如何来判定坡度的陡和缓?假设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如何来判定坡度的陡和缓?等高距大的坡陡;等高距小的坡缓等高距大的坡陡;等高距小的坡缓等高距大等高距大等高距小等高距小判定等高线地形图中坡陡、坡缓的因素有三个:判定等高线地形图中坡陡、坡缓的因素有三个: 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l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

42、高线越密,坡越陡;等高线越疏,坡越缓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坡越陡;等高线越疏,坡越缓l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相同,比例尺越大,坡越陡;比例尺越小,坡越缓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相同,比例尺越大,坡越陡;比例尺越小,坡越缓l比例尺、等高线的疏密相同,等高距越大,坡越陡;等高距越小,坡越缓比例尺、等高线的疏密相同,等高距越大,坡越陡;等高距越小,坡越缓 坡度实地距离等高距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可推导出:坡度图上距离比例尺等高距A AC CD DB B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为“凸形坡凸形坡”,“凸形

43、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G坡形:坡形: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读图判断在判断在E、F、C三个地点中,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处车辆的是是 。 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H 陡崖陡崖H100400300200A AB B陡崖的高度:陡崖的高度:1.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的计算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断崖的等高线中假设重叠于断崖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最大值为a,最小值最小值为为

44、b,等高距为等高距为h,则则: a=顶部的绝对高度顶部的绝对高度a+h b-h底部的绝对高度底部的绝对高度=b2 .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公公 式: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等高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线条数)例:例:该图中该图中A A、B B两点以及陡崖的相对高两点以及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度是多少?AB的相对高度:的相对高度:300H 500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500500米,米,600600米米200200米,米,300300米米200H 400BDD几种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几种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如火

45、山口湖、地上河、蘑菇石、梯田等如火山口湖、地上河、蘑菇石、梯田等1火山口湖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2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3蘑菇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4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5梯田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地理图像中地理图像中“虚线虚线”的含义的含义 在高中阶段考试所用地理图像中,“虚线”一般有五种含义: 1季节性的地理事物,如季节性河流; 2从某角度看不到,但存在的地理事物,如风蚀蘑菇“腰部”等高线、等潜水位线等; 3目前不存在,但已经规划预建的地理事物,如规划中的交通道路; 4特定的地理事物,如经纬网中的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5表示推测存在的某地理事物,常用来设置成选项。几种特殊地貌

46、的判断火山地貌沙丘地貌海蚀崖、海蚀柱山前冲积扇地形名称地形名称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特征地表起伏特征等高线特征等高线特征山山 地地平平 原原高高 原原盆盆 地地丘丘 陵陵超过超过500M500M相对高度在相对高度在100M100M以上,地面起以上,地面起伏较大,坡度陡峻伏较大,坡度陡峻封闭封闭, ,中高周中高周低低, ,较密集较密集低于低于200M200M宽阔平坦,相对高度和地面起宽阔平坦,相对高度和地面起伏小,边缘无崖壁伏小,边缘无崖壁一般不封一般不封闭闭, ,稀疏稀疏超过超过500M500M内部相对高度和地内部相对高度和地面起伏较小面起伏较小边缘密集,边缘密集,中间较稀疏中间较稀疏不一定

47、不一定内部相对高度和地内部相对高度和地面起伏较小面起伏较小封闭封闭, ,中低周中低周高高, ,较密集较密集低于低于500M500M相对高差小于相对高差小于100M,100M,起伏较小起伏较小封闭封闭, ,中高中高周低周低, ,稀疏稀疏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类型的判读:地形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的第一步:看等高线的数值大小数值大小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山顶:中间高,四周低山顶:中间高,四周低谷地(或洼地):中间低,四周高谷地(或洼地):中间低,四周高山谷:低处凸向高处的地方山谷:低处凸向高处的地方山脊:高处凸向低处的地方山脊:高处凸向低处的地方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两侧高,两侧低,

48、成对称地形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两侧高,两侧低,成对称地形 鞍部处地势十分平缓鞍部处地势十分平缓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 等高线图等高线图 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 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07年广东卷年广东卷读图读图5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题。 11.河流

49、河流R的流向为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自北向南12.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A.火山喷发火山喷发 B.滑坡滑坡 C.地震地震 D.泥石流泥石流解析:11.从等高线图中读出,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水往低处流。 12.滑坡多发生在地势陡峭处;发生滑坡后,地形等高线相对平行(图中北部)。BB第二步:看等高线的形状特征(包括弯曲方向和闭合状况等)第二步:看等高线的形状特征(包括弯曲方向和闭合状况等) 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

50、则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等高线向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是山脊。高处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是山脊。第三步:看延伸方向第三步:看延伸方向 等高线等高线延伸方向延伸方向为为地形走向地形走向,与等高线与等高线垂直垂直方向为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坡度最陡方向

51、向,是水流方向是水流方向。第四步: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第四步: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确定坡度的大小和类型确定坡度的大小和类型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 500米、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或高原;米线显示低山或高原; 2000米、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山;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山; 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1.下图为下图为“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和流经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和流经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曲

52、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回答有关问题:(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判断依据。)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判断依据。(2)对照)对照A、B两图,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两图,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1 1)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判断依据:一是)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判断依据:一是两图经纬线的跨度较大;二是两图的等高线都呈封两图经纬线的跨度较大;二是两图的等高线都呈封闭状,且四周高、中间低;三是两盆地中部有

53、外流闭状,且四周高、中间低;三是两盆地中部有外流河流流经(甲图中为刚果河,乙图中为长江)。河流流经(甲图中为刚果河,乙图中为长江)。 (2 2)A A图是冬暖夏热,降水比较丰富且主要集中夏图是冬暖夏热,降水比较丰富且主要集中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应属乙图所示地区(四川盆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应属乙图所示地区(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特点;地)的气候类型特点;B B图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图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应属甲图所示地区(刚果盆地)的气候类林气候,应属甲图所示地区(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型和特点。 成因:甲图所示地区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成因:甲图所示地区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

54、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乙图所示地区因受季风环流的制,全年高温多雨;乙图所示地区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气候特点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影响,气候特点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3)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最大的)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和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季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 3)两河均以雨水补给为主,还有小部分地下水补给。所不)两河均以雨水补给为主,还有小部分地下

55、水补给。所不同的是乙河流在春、夏季节有高山冰雪融水,这是因为长江上源同的是乙河流在春、夏季节有高山冰雪融水,这是因为长江上源地区流经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春夏气温较高的季节有高山冰地区流经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春夏气温较高的季节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雪融水补给河流。 甲图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这是因为刚果河的支流分甲图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这是因为刚果河的支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上源多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流量较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上源多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流量较大的时期南北交错,北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大的时期南北交错,北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3 31010月,南月,南

56、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10103 3月,月,9 91010月秋季正是南北两侧月秋季正是南北两侧支流流量较大的季节。乙图河流径流量以夏季最大,这是因为长支流流量较大的季节。乙图河流径流量以夏季最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江流域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4 4)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是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是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土壤肥沃,农业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土壤肥沃,农业生产以水田种植业为主;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全年气温较低、生产以水田种植业为主;青藏高原地

57、区地势高峻、全年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冻土层较厚,农业生产以高寒畜牧业为主,有小范围降水较少、冻土层较厚,农业生产以高寒畜牧业为主,有小范围的河谷种植业。的河谷种植业。四)分层设色地形图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地图上表示地形的又一种方法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地图上表示地形的又一种方法,是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的原理绘制。方法是先选择若干条能够反映这个地区地形起伏的等高线,然方法是先选择若干条能够反映这个地区地形起伏的等高线,然后在后在不同的等高线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等高线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如陆地部分,一般以如陆地部分,一般以绿色绿色浅绿色浅绿色表表示示200米

58、以下的平原;以米以下的平原;以浅黄色浅黄色黄色黄色深黄色深黄色表示表示2001000米的丘陵、米的丘陵、低山;以低山;以浅棕褐色浅棕褐色棕褐色棕褐色深棕褐色深棕褐色表示表示1 000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米以上的高山、高原;以原;以白色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终年为冰雪覆盖的地区。水域部分,一般用表示雪线以上终年为冰雪覆盖的地区。水域部分,一般用蓝色蓝色表表示。示。-200-200-100-1000 01001002002003003003003002002001001000 0100100200200五)五)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绘制步骤:绘制步骤:1 1、确定剖面线、确定剖

59、面线2 2、确定比例尺,建立、确定比例尺,建立剖面图坐标系,并在剖剖面图坐标系,并在剖面图的下方,标出水平面图的下方,标出水平比例尺和比例尺和 垂直比例垂直比例 尺。尺。3 3、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点,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将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4 4、将这些点连成平滑的将这些点连成平滑的曲线。曲线。单位:米单位:米400400 水平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1:5 000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 1:10 000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 B110m C170m D220m 2在对应的地形

60、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为直线 B道路经过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最长 D道路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 B道路 C道路和 D道路和(2009年高考全国年高考全国I卷卷)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读图3完成13题。 150030004500600075009000 m0100图3150200250300350400海拔/mBDB读图6,判断四幅剖面图中,正确沿左图中XY剖面线画出的是:( ) C(05年辽宁)年辽宁)5与剖面线与剖面线MN、NO、PQ、KL相对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