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播种量对沿江地区机插双季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张晓红 张进山 尹玲 周兵 吴小文 吴晨阳 潘志军摘要 为研究双季晚稻适宜播种量,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上农粳2号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种量(50、75、100、125 g/盘干籽),用井关pc8-25型插秧进行行距25 cm和株距11 cm机插,在同一田块条件下,比较其不同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产量及产量主要构成指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研究中,秧盘播种量50 g/盘和75 g/盘的群体产量效果优于100 g/盘和125 g/盘。关
2、键词 机插双季晚稻;播种量;秧苗素质;产量;沿江地区s511 a 1007-5739(2018)04-0015-02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双季稻对水稻总产的贡献很大,单位面积双季稻产量较单季稻高57%左右。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和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重视1,水稻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2,水稻机插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常规的盘育抛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比较费工费时,与现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被转移相矛盾,而机插是一项省工省种、节本增效的先进技术。本文旨在通过4个不同育秧播种量的生长特性及产量等因素对比,筛选出适合双季晚稻机插
3、育秧的播种量。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田选择在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一家庭农场承包田,前茬为双季早稻。田块形状较方正,面积约2 400 m2,排灌方便;土壤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的砂泥田土种,耕层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田块肥力较均匀。供试水稻品种为上农粳2号。1.2 试验设计设置4个播种量(干籽)处理,分别为50、75、100、125 g/盘。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采取工厂化育秧方式培育毯状秧,用井关pc8-25型插秧机进行机插,栽插密度为35.4万穴/hm2。基于试验田面积和形状,每小区栽2幅(16行,宽3.75 m),小区长26.4 m(栽插221穴)、共栽
4、插3 536穴,小区面积105.6 m2。小区间走道宽0.5 m(含小区边行距25 cm),每区含走道实际占地宽为4.25 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1.3 试验实施在汤池镇农户育秧工厂,采用机插秧播种流水线播种、暗化出苗和半旱育方式,培育黏土基质毯状秧。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浸种前称取种子干重,浸足48 h后起水,催芽至少量种子破胸,摊晾炼芽待播。2015年6月30日播种,50、75、125 g/盘播量处理各播种80盘,100 g/盘播量处理播种190盘。播种后将秧盘送入大棚中堆码,进行增(保)温暗化出苗,齐苗后摆放秧床。一叶一心期每100个秧盘用15%国光牌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 g均匀喷施化控1次。
5、其他管理同常规,秧苗四叶期左右移栽。2015年7月28日移栽,4个处理均采用井关pc8-25型插秧机进行行距25 cm和株距11 cm机插,设计机插取秧量平均每穴5株苗左右,确保4个处理采用同一种取秧量,基本苗达到172.5万180.0万株/hm2 3-4。大田管理同本地机插双季晚稻高产施肥方案,做好管水、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5。2 结果与分析2.1 秧苗素质4个播量处理在绿叶数、根长上无显著差异;在株高上,50 g/盘播量处理显著大于75、100、125 g/盘播量处理,75 g/盘播量处理显著大于125 g/盘播量处理;在茎基宽上,50 g/盘播量处理显著大于125 g/盘播量处理;
6、在根系盘结力上,以50 g/盘播量处理最大(表1)。2.2 生育期4个播量处理在各生育期上无差异,播始历期均为80 d,全生育期均为141 d(表2)。2.3 产量主要构成指标4个播量处理在基本苗上未达试验设计要求,但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有效穗数以50 g/盘播量处理最大,为545.7万穗/hm2;其次是125 g/盘播量处理,为486.5万穗/hm2;最少的是100 g/盘播量处理,为469.2万穗/hm2。成穗率以50 g/盘播量处理最高,为86.5%;最低的是125 g/盘播量处理,为77.1%。4个播量处理间的穗长差距不大,最大的与最小的仅相差0.5 cm。穗总粒数以50 g/盘播量处
7、理最高,达91.5粒;最低的是75 g/盘播量处理,为77.4粒。结实率4个播量处理间的关系为125 g/盘>75 g/盘>50 g/盘>100 g/盘。千粒重4个播量处理间差距不大。综合各指标,50 g/盘播量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理论产量,为9 237.7 kg/hm2,这主要来源于有效穗数和穗总粒数大于其他处理,成穗率也是最高(表3)。2.4 实收产量各处理小区选择实割实收,4个播量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受2015年庐江县稻瘟病暴发影响,各处理产量均在5 250 kg/hm2左右,其中以100 g/盘播量处理产量最高,为5 327.0 kg/hm2;其次是50 g/盘播量处理
8、,为5 254.0 kg/hm2(表4)。3 结论与讨论双季晚稻机插育秧一直是晚稻机插的难点,遴选适宜的秧盘播种量、营造良好的秧苗素质,可以为营造水稻高产群体提供理论依据6。从本试验结果看,虽然各处理水稻苗未能达到试验设计基本苗数172.5万180.0万株/hm2的要求,仅达到97.1万120.5万株/hm2,但处理间差异不大;在该基本苗基础上对比发现,秧盘播种量50 g/盘能获得最高的绿叶数、茎基宽、根长和根系盘结力,秧苗整体素质最佳;从理论产量上看,秧盘播种量50 g/盘在有效穗数上最大,获得最高的理论产量;从实际产量结果上看,也是秧盘播种量50 g/盘产量较佳。综合分析,基本苗控制在10
9、5.0万株/hm2左右时,秧盘播种量50 g/盘处理的群体产量效果优于75、100、125 g/盘处理。双季晚稻机插栽植时常遭遇异常高温天气,加之秸秆还田给晚稻秧苗栽插缓苗制造了较大障碍,影响了双晚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从本年度试验效果看,適当的稀播密植有利于双季晚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即在秧苗培育阶段,提倡稀播,培育壮秧大秧,辅之以适宜多效唑化控控制株高,缩短植株后期缓苗时间,提高抵抗逆境尤其是温度逆境能力7。若基本苗数提高到本地区高产栽培的172.5万180.0万株/hm2时,双季晚稻适宜的秧盘播种量还有待进一步探究。4 参考文献1 朱德峰.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3,19(4):1-2.2 谭卫建.播种量对机插晚稻性状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9.3 滕飞.双季晚稻机插秧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4 易光明,徐一兰,晏国华,等.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118-8120.5 徐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雕塑招标打造艺术作品3篇
- 公证处委托书出具流程3篇
- 戒烟保证书的模板范文3篇
- 安全责任时刻警惕3篇
- 小产权转让有效简单协议书3篇
- 外业勘察分包合同样本模板范例3篇
- 买房委托书撰写3篇
- 电缆的热稳定性与热失控预防措施考核试卷
- 电信企业服务创新与业务增长策略考核试卷
- 育种中激素信号网络的调控考核试卷
- T-CPMA 034-2023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肺部感染的护理课件
- 2024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下(判断题部分)
- 2022年信创产业发展基础知识
-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00题
- 2024年度医患沟通课件
- 2024年安徽六安市“政录企用”人才引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CJJ82-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水泵维保方案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设备科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草本花卉的识别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