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德育新模式模拟家庭显成效_第1页
探索德育新模式模拟家庭显成效_第2页
探索德育新模式模拟家庭显成效_第3页
探索德育新模式模拟家庭显成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探索德育新模式“模拟家庭”显成效    余巧燕摘要: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代表人物马克思·范梅南在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首次阐述了教师“替代父母关系”的新理念。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大胆实践一种新的德育模式构建模拟家庭。本文从“构建模拟家庭”的概念、意义、案例和实施来进行研究探讨,阐述这一德育新模式对“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关键词:家庭教育;模拟家庭;实施;探索“构建模拟家庭”并非完全让老师顶替父母的角色,而是对于孩子在父母身上缺失的情感进行找寻和弥补,即是给孩子进行定向情感补给。一些人眼里的“问题孩子”其实并非孩子自身

2、问题,而是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出现了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改变孩子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自然的模式,把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情感弥补回来,这就是我们“构建模拟家庭”的初心。一、“模拟家庭”的构建“模拟家庭”是由学校牵头成立“问题孩子”辅导员队伍,队伍由专职心理教师、少先队辅导员、持有心理健康教育证书的科任教师和社工组成,安排每2-3位教师带2-4名学生,模拟现实中父母带小孩的情景,与“问题孩子”组建模拟家庭。在模拟家庭中,老师担任“父母、兄长”的角色,通过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交流,深入了解“问题孩子”的原生家庭,从中找出问题根源,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对其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或进行个别心

3、理疏导,或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家庭”的关爱与温馨,填补“问题孩子”家庭教育的缺位和亲情缺失。二、“构建模拟家庭”的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学生往往把老师看做父母的化身,有时还把教师视为知己或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对教师言听计从,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识。因此,我们构建模拟家庭,让“问题孩子”在校园生活中体验到来自教师的信任、理解与关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模拟家庭”中感受爱、享受爱,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特殊学生的家长对小孩教育显得迟钝和无知,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隔代教育、农民工这类家庭,他们对青春期少年心理特点知之甚少,对有效教育孩

4、子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因疏于管教而荒废学业或心理发展不健全。构建模拟家庭通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在结对子的“模拟家庭”中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三、“模拟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学校实施“模拟家庭”教育一段时间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下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共同探索“模拟家庭”德育新模式的开展模式。案例呈现:有两个五年级小男孩,他们学习成绩很差,在课堂上会发脾气,扰乱教学秩序,违反纪律。问题根源:两人都由祖父母带大,学习上缺乏督促与辅导,导致学习成绩差,基础没打好导致跟不上,孩子就自暴自弃,厌恶学

5、习。在他们心里父亲才是权威的象征,其他约束只要没达到父亲的管教力则可轻视。他们父亲的教育方式都是简单粗暴施以拳头或者棍棒威吓。应对策略:模拟家庭每天在“聚会”上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模拟家庭设计“换位思考”活动环节,让孩子用同理心正视自身的缺点。在一次“聚会”上,两小男孩因言语不合出现口角,我们没有立刻阻止,反而看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外现行为很相像,让他们组成一对可以让他们在对方的身上看到自己。适当地让他们表现出缺点,能让他们在他人面前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教育效果:在一次“聚会”时,我们每个人都手拿一张写“( )是一个( )的人”的纸,提议大家把句子補充完

6、整,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从中挖掘闪光点,然后再与孩子聊这样的人可以怎么做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获益匪浅,重拾自信,慢慢地追求进步。经过一年多“模拟家庭”教育,这两个男孩从乱发脾气到控制情绪,从不爱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无纪律性到遵守规章制度,从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到感恩他人。面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我们会采取不同策略来组建“模拟家庭”开展思想教育。通过不断地实践,“模拟家庭”这种德育模式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它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行的。四、“构建模拟家庭”的实施方式1.面向全体学生,分群体教育。根据教师专业、性格和“问题孩子”的个性,将有共性问题的孩子分在同一组,建起一个真诚

7、和谐的“模拟家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做好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打工所在地的联络方式)、跟踪记录(在校表现和成绩等)、效果总结及反思等资料的收集。3.优化特殊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孩子”的家长开设家庭教育知识培训课,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效力。构建“模拟家庭”是我校创新德育工作模式的新尝试,今后,我们将在德育工作中继续深入探索,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完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62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m.中国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