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设计:质点运动的描述_第1页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质点运动的描述_第2页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质点运动的描述_第3页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质点运动的描述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 1:质点运动的描述【授课内容】:质点运动的描述【所在章节】: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第 1 节:质点运动的描述【授课对象】:学校理工科专业本科学生(一年级下学期)【教学学时】:1 学时( 50min)一、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段内容是大学物理教材开篇质点运动学中的内容,是研究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的物理量。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的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对质点运动描述的学习,是大学生认识和了解质点运动学的基础,是对物体运动快慢描述的理解。能够深刻

2、理解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含义,对于后续力学部分的知识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学生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时间为大一下学期,学生有高中物理学对于物体运动的知识基础,有大一上学期高等数学学习的根基,已经掌握和运用微积分解决常用问题。在学生知识背景和体系中, 通过微积分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速度、 加速度等概念,将过去学习的平均量转换为瞬时量,需要从物理思维上引导学生进行转换。学习质点运动的描述有学生过去的知识背景作为铺垫,但也会受制于学生过去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授课中不断将数学思想贯穿于解决物理问题尤为重要,不仅要讲授清楚速度这一概念,更应该将微积分这一工具授予学生,让它成为物理学

3、中的好工具、好伙伴。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2、理解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矢量性;3、准确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4、培养学生对微积分这一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生活现象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物理的思考和兴趣;;.2、通过利用微积分推导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了解微积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掌握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表示。(三)情感与价值观1、在质点运动的描述学习过程中,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

4、的探索精神;2、将生活中问题物理化,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综合联想和思维发散能力,并通过本节段的学习促进自身思维的发散和逻辑的提升。三、教学内容设计(一)内容纲要1、质点、参考系、位置矢量、位移;2、质点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3、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二)教学重点1、速度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式;2、加速度的概念,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区别。(三)教学难点速度、加速度的理解。四、教学策略分析(一)教学策略方法1、现象归纳法列举生活中熟知的有关快慢的事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将相似的生活现象加以归纳, 提炼成物理中的运动学问题,从而提出速度、 加速度的概念,并进一步学

5、习和掌握速度的定义、内涵、计算方法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2、迁移教学法带领学生回忆高中所学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对于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在原来知识构架的基础上,将物理问题数学化, 建立数学模型, 用微积分的思想去解决瞬时速度的计算。利用中学物理知识基础促进本节段质点运动速度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正迁移效果。3、举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质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了解,能够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更具直观性,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列举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事例进行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二)教学

6、手段1、课堂讲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公式推导分析、物理意义对比来说明问题,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2、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 PPT)进行视频、动画的展示,将复杂问题现象更形象的展示给学生。3、板书本节课有重要概念和公式的讲授和理解,结合授课过程中重点和难点,进行板书公式的推导和讲解,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索引师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播放刘翔一 110m 栏视频,、询问 学生通 过生活什么 判断刘 翔事的输赢?例 给出日食 的导图片,引导学生入分析 日食的 原新课因及 其星体 运动的描述。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去总结问题,进而构建物理模

7、型导入新课内容,此举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课程的兴趣。;.引导 学生 回二忆高中 对速 度、的计算方式。内平均速度和瞬容推时速度的区别演和计算方式。知询问 学生 如识何去计 算某 一迁分析高中对运动描述的局限性: 更多的是描述某个移个瞬间物体 的过程量,而对于瞬时状态的描述缺乏有效方法。速度?讲授大学物理中能够涉及到的关于质点、 运动方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用迁移教学,在学生原来知识构架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瞬时速度计算方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将微积分引入到课堂,讲解相关知识。推导出 速度 的计算公式,写出三速度的表达式,、并给出 速度 和内速率的区别,以容

8、精及几种 不同 的讲符号表 示的 含对义。授 课过 程比中,通过互动的分析方式不 停的 引导学生 思考 和讨论。1、位置矢量: r xi yjzk2、位移:r rB r A ( xB i yB jzB k ) ( xA i y A jzA k )( xBxA )i( yByA ) j( zBzA )k3、平均速度: vrr2r1tt2t1vdrdx i dy j dz k、 瞬时速度:dtdtdtdt4vx i vy j v zk5、平均加速度:、 瞬时加速度 a limvdv6tdtt 0不同表达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dr 、 drd r、dtdtdt讲授重点难点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通过

9、公式推导、事例介绍,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消化所学新四知识,并做到、给出 一个已 知学以致用。通例过所学知识题质点 运动方 程精求解 速度的 例对该例题进析行一步步分题,引导学生思归析、求解,掌纳考和求解在理解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已知量和待求量的联握利用所学总结系,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 引发学生对例题的思考,知识解决速自觉地利用求导的思路解决问题。度计算问题。通过将课堂五知识和科技结合 当下科 技前沿应用相、发展,介绍速度结合,提高学知识的计 算在正 负生学习的兴拓电子对撞机、列趣和积极性。展创车速度测量、宇在知识总结新宙飞 船对接 方过程中,进一提面的应用。总结运动学中常见的两大基本

10、问题的求解方式:步加深学生高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给学 生布置 一课堂讲解内容争取当堂六定的 练习题 和让学生吸收、思考题,对课堂课消化,但是仍内容 进行练 习后需要课后的思总结,并在课下考学生 练习的 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夯程中通过 QQ作业:布置作业本与本节知识对应的习题作业。思考题有利实群、微信等方式思考 1:微积分求解质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知于学生查阅及时 解答学 生思考 2:速度传感器在动车中如何测动车速度?识资料,增强对遇到的问题。知识的兴趣。(二)教学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评价等级(权重)分教评 价标准自评师项目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评知1、理解速度、加速度的含义,计算式,能够区识

11、分瞬时量和平均量。10853理2、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矢量性的理解。10853解3、对给定的质点运动,可以通过微积分的方式掌计算速度、加速度。10853握思4、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0853维5、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求解例题中质点运动的速10853锻度、加速度。炼6、学会微积分思想(数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提10853升情7、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10853感脑,发言次数多;.态8、学习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学思路,拓展思维,10853度愉悦的接受新知识9、对质点运动学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10853题。10、课堂调查: 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10853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 个特点:(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采用观看生活事例,使学生对运动快慢有直观的认识,引发思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由日常现象进入课堂的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接受的程度,对于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大有裨益。(二)鼓励学生知识迁移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