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_第1页
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_第2页
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_第3页
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总说明本方案设计的路线所在地理位置显示出路线在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可达69m,沿线地质状况良好。路线总长1068.77m,起点高程 857.00m,终点高程 917.00m。由于地形复杂,沿线共设置 6 段缓和曲线和 7 段直线,直线总长 549.39m,曲线总长519.38m,圆曲线最大半径设置为 90m,最小半径为 30m,缓和曲线长度均为 25m。线路平均坡度为 6.46%,最大纵坡 7.6%,最小纵坡2.9%,最大坡长 308.77m,最小坡长 173m。设置竖曲线 3 个,最大半径为 2560.82m,最小半径 853.24m。本团队系某211 重点高校道路与桥梁专

2、业研究生,长期从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代做,保证原创, 精通毕业设计的各个步骤,讲诚信,从开题报告到答辩竭诚为你服务,专业代做道路和桥梁相关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 ,QQ1761306145 ,注明毕业设计2、道路等级确定及主要技术指标由初始给定条件中的交通量1500 辆/昼夜,查阅文献 1 确定该道路等级为三级, 根据山岭重丘的地形查阅文献1 、2 、3、4 和5 ,找出对应技术标准如下:计算行车速度行车道宽度路基宽度平曲线最小半径最大纵坡一般值极限值30km/h6m7.5m65m30m8%行车视距圆曲线部分缓和曲线最小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停车视距最大超高长度小半径60m8%25m350m30m最

3、大理想纵不限长度最大最大合成最大纵坡坡纵坡最小坡长坡度(h=1000m)(h=1000m)8%3.70%4.1%100m10.0%纵坡坡长限制纵坡<4%4%5%6%7%8%坡长800m700m600m700m500m300m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超高渐变率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最小长度凹形45070035中线边线凸形450700351/1251/75公路平面加宽平曲线半径<150m<100m<70m<50m<30m加宽值0.8m1.0m1.2m1.4m1.8m具体设计过程中还要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3、平面设计3.1 设计基本思路确定选线方案

4、和控制点由地形图等高线可以看出,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地形高差很大,且高程在 850m 以上,可以作为山岭重丘区考虑。再由等高线分布形态,可以将路线沿等高线布置,缓慢上升。从线路经济性和可能性考虑,线路由起点到终点必须经过一个垭口(高程为926m),故可以将其定为一个活动控制点, 线路中线必须达到这一垭口高程,若不能满足最大纵坡要求,则在高差的要求下,采取合适的平均坡度,定出是采取浅挖垭口、深挖垭口还是采取隧道穿越的方案。图上放坡选定合适的纵坡坡度(本方案采用7%)进行放坡,具体步骤是用圆规选取与坡度对应的距离, 从起点出发依次与各个等高线相交至垭口附近,记下各交点。再从终点用同样方法选取至垭口附

5、近,计算与垭口的高差, 即可定出线路经过垭口所采取的方案 (本方案采取深挖)。定平面交点根据放坡展线图, 在图纸上进行穿线,找出各弯道处的交点。并注意结合现场地形,尽量通过多的放坡点,无法通过时,则尽量靠近放坡点。尽量拉长每条直线,最后定出直线的交点,并计算转角,为计算平曲线要素、路线里程做好准备。设计缓和曲线在每个交点处,根据相关技术标准选用合适的圆曲线或者标准的带有回旋线的圆曲线,并计算相应的要素。百米桩号及缓和曲线要素桩计算从起点开始,计算线路的长度,并记录20m 桩、百米桩号和曲线要素桩,并绘出相应的平面图。3.2 计算成果平面交点数据的确定从起点开始记为K0+000,量测出起点至JD

6、1 的长度 l1 和方向角1 ,得出 JD1 的桩号,再依次量测出其他交点的数据。拟订缓和曲线根据交点间的距离和夹角, 选取合适的圆曲线, 对半径小于文献1 规定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350m 的要设置缓和段。以 JD4和 JD5 处为例 :先假设 JD 4 处圆曲线半径 R 65m ,回旋线长度 Ls25m(文献1所规定的极限最小值),测出夹角52; JD5处R65m, L s25m (同上),测出82,且 JD 4 和 JD5 间距为 208.8m。则有:JD4 处:324qLsLs12.48m, pLsLS0.40m, 0 28.6479Ls11.02 240R24 R2384 R

7、 3R切线长 T1R P tanq44.38m2曲线长 L12 01802L S83.99m外距 E1RP secR7.66m2JD5 处:本团队系某211 重点高校道路与桥梁专业研究生,长期从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代做,保证原创, 精通毕业设计的各个步骤,讲诚信,从开题报告到答辩竭诚为你服务,专业代做道路和桥梁相关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QQ1761306145 ,注明毕业设计3 ,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要求为 2V),故符合要求。再根据以上算得的各要素值,作出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和回旋线:对应圆心位置在内角平分线上距交点ER 处,圆曲线对应圆心角为2 0 ,得出各要素点的位置,然后依次画圆弧和

8、回旋线,连接直线即可。同时可以算出个要素桩的桩号(以JD4 为例):ZHJD 4T4 = K 0445.9244.38K 0401.54m ,HYZHLS ,K 0401.54 25K 0426.54m ,QZHY1 R(20 )K 0 426.54165(522 11)K 0243.54m21802YHHYR2 0180K 0426.5465(52211 )180K 0460.53mHZYHLSK 0460.5325K 0485.53m 。3.2.3 画线标桩定出并画好缓和曲线后,求出路线的总长L总DL 2 T其中: D 相连交点间距离(包括起终点)L 各段曲线长T 各段曲线切线长确定好各段

9、曲线要素桩号后, 再沿路线中线标出百米桩号和千米桩号。同时找出各20m 桩的位置,以便为纵断面设计做准备。最终计算成果见平面设计图和下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单位为m):转角值曲线要素值交点号交点桩号(°)半径缓和曲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距线长度QDK0+000.00JD1K0+075.00128 28 13302574.9791.7339.18JD2K0+258.83-125 27 58302572.3190.6936.85JD3K0+320.71-48 59 57652542.2980.596.87JD4K0+445.9252 00 02652544.3883.997.76JD5K0

10、+649.95-82 00 01652569.34118.0321.66JD6K0+742.3034 35 5990028.0354.352.36ZDK1+068.77交点曲线要素值直线段长度交点间号ZHHY或 ZYQZ或 HHYH或 YZHZ距QDJD1K0+000.03K0+025.03K0+045.90K0+066.77K0+091.770.0375.00JD2K0+166.53K0+211.83K0+231.87K0+252.22K0+277.2294.76242.03JD3K0+278.42K0+303.42K0+318.71K0+334.01K0+359.011.20115.80J

11、D4K0+401.54K0+426.54K0+443.54K0+460.53K0+485.5342.53129.20JD5K0+580.61K0+605.61K0+639.73K0+673.64K0+698.6495.08208.80JD6K0+714.27K0+714.27K0+768.6215.63112.99ZD300.16328.194、纵断面设计4.1 设计基本思路沿路线中线作地面高程图从起点开始,量测出每个 20m 桩的高程,若 20m 桩在等高线上就直接标出其高程,若不在等高线上,则要过该桩作等高线的法线,近似计算其高程。完成 20m 桩的高程计算后,在图纸上按合适比例连接相邻点

12、绘出地面高程图。拉纵坡与定变坡点计算起点,终点以及控制点的高程,再根据线路等级技术标准,结合地面起伏变化, 并考虑平纵组合原则, 选出一条合理又经济的初定坡度线。再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经过调整和核对,按照文献1 规定和实际情况,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以及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合适的竖曲线半径或切线长,计算竖曲线其他要素。4.2 计算成果变坡点位置确定考虑线路长度与高差,以及地形变化和文献1 的规定,确定纵坡的坡长 L 和坡度 i ,计算变坡点高程。以确定第二变坡点为例:起 点 高 程 h0 857.00m ,第 一 段 与 第

13、 二段 坡 长 分 别设 置 为l1 294m,l 2173m ,坡度分别设置为 i17.6%, i23.69% ,则第二变坡点高程 h2 h0l1 i1 l 2 i2 857.00 2947.6% 1733.69% 885.73m 。则根据坡长与高程可以确定变坡点位置。竖曲线设置确定变坡点高程后,考虑平纵组合原则,需要设置合适的竖曲线。可以先设置竖曲线半径 R 或切线长 T ,根据相邻纵坡坡度 计算出对应切线长 T 和竖曲线半径 R 以及其他要素,最后再检验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本方案先设置切线长) 。以第一变坡点为例:已知: i17.6%, i 23.69% ,设定 T50m ,则:i 2 i

14、13.69%7.6%3.91%, 为凸型; L 2 T100m ,2T2 50T 2502R2560.82m, E20.49m .3.91%2R2560.82确定路线中线高程同样用20m 桩的设计高程确定路线中线高程,连接各段即可作出路线中线:在直线段上可采取hihi 120i 确定,处于竖曲线上的则高程 h h1 x2i1 x 。以第二变坡点为例: 切点桩号 =变坡点桩号 -2R切线长 = 467.0030437.00m,高程 884.64m。则处于竖曲线上的桩号为 K0+440 的点高程h 4371(440 437)23.69% ( 440 437) 884.75m 。21535.71确定

15、填挖高度确定地面高程线和路线设计高程线后, 两者高程之差即为填挖高度,正值为填,负值为挖。最终计算成果见纵断面设计图和下表。纵坡及竖曲线表(单位为m):序号桩号高程凹凸RTE变坡点高程直坡段长坡度 (%)1K0+000.00857.002K0+294.00879.34凸2560.8250.000.49294.002447.63K0+467.00885.73凹1535.7130.000.29173.00933.74K0+760.00908.00凸853.2420.000.23293.002437.65K1+068.77917.00308.77288.782.95、横断面设计5.1 设计基本思路首

16、先根据公路设计规范以及技术标准选取合适的路拱、路肩宽度与坡度,特别要注意平面缓和段的宽度与坡度的渐变。选取一个桩号点,在平面图上作路线的垂线,与两侧等高线相交,绘出断面的地面高程图。再根据道路中线高程,确定道路的位置,绘出两侧的路面和路肩。其次结合地面高程线和道路中线确定需要挖方还是填方, 注意两边边坡的处理,必要时还需设置边沟和落石台。最后用坐标纸计算挖方与填方的面积,计算挖方量与填方量。5.2 计算成果选取典型横断面本方案路线横断面类型有全填、全挖、半填半挖,还有在直线上、缓和段上和曲线上路线超高设置均不一样,故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k0+100、k0+400、k0+440、k0+540 处的

17、断面。绘断面图按前述基本思路方法作断面设计图,以k0+100 为例:该断面为全填断面,路线中线设计高程为 864.60m,地面高程为 863.03m,查阅文献 1 、2 和3,路面行车道宽为 6m,坡度为 2%,路肩宽 2m,坡度为 3%,边坡坡度设置为 1:1。则填挖高度为864.60m-863.03m=+1.57m,用坐标网格纸计算填方量 AT 14.80m 2 。在平曲线设置超高以后, 需要注意合成坡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边线与原中线产生设计标高偏差,在绘制横断面图时应注意。例:K0+440 断面处于圆曲线段,查阅文献 1,采用绕边线旋转方式,查阅文献 1 、3 ,该段圆曲线超高 i

18、h 6%, 则道路中线设计标高增加高度hcb j i jB ih2 3%66% 0.24m,即此处设计标高为22h hhc884.750.24884.99m 。再沿道路中线设置 6%的横向坡度。最后合成坡度 Iic2i h20.036920.0627.04% 10% ,满足规范要1求。中桩与设计标高之差为6m6%0.18m ,2右边路面与设计标高之差为23%(26)6%0.54m,施工时中桩高程884.10( 0.650.18)884.93m ,则该桩号处路基设计见下表(“+”表示填):地面高度设计高程填挖高路基路边及中桩与设计标高之差施工时度宽内侧中桩外侧中桩884.10m884.75m+0

19、.65m7.5m0m0.18m0.54m+0.83m因为该路段处于山岭区, 及考虑环境气候条件, 为保证路堑地段排水需要,故选取截面积最大的梯形横截面边沟。在挖方路段,为保证边坡稳定及减少边坡对道路的影响, 查阅文献 3 、4 ,选定宽 2m,坡度 3%的落石台,边坡坡度第一级为 1:0.5,第二级为 1:0.75(每 8m为一级 )。最后计算成果见横断面设计图。5.3 视距验算取 K0+440 处于第四段曲线上的典型的暗弯横断面进行视距验算。按文献 1 和2 要求,取会车视距作为视距要求,则视距S=60m。由平曲线设计知:曲线长l =83.99m,圆曲线长度l =33.99m, l >

20、S> l ,则横净距计算公式如下: hRs (1cos2)sin()(ll )22lll21 LS式中 :arctan1, lS6RSll2本方案各字母取值为 :52,28 .6479 l11RRS65 1.5363.5m, LS l83.99m2则: l1 83.996012m ,arctan33.99112127.52663.53434h Rs (1cos2)sin(2)(ll )263.51cos 522 11sin527.525126.29m22查阅文献 1 、3 ,司机行驶视线高为1.2m,由横断面图量测出,由汽车行驶轨迹线至道路内侧边坡距离D 为 7.97m,如下图(单位 m),D>h,故该道路弯道满足视距要求。其他断面检验方法相同,最终结果也均符合视距要求。1.25.4 超高计算超高计算主要是针对曲线过度段上的路面横向坡度变化。以计算K0+620 处断面超高为例,查阅文献1 ,绕边线旋转超高计算公式如下:假设计算断面距缓和段起点距离为x,则 x620 605.61 14.39m ,且该断面处于临界断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