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 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嶄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0H+3X+4Na0H=2Na2C03+6H20,其中 X 的化学式为()A. COC. CO2DH22.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点燃00001 0钱原子0氧原子 碳原子反应后反应前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 参加反应的和C的微粒个数比是4:3C. 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 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 : 20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

2、说法,错误的是()A. 的青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淸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 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 Co和C0: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 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0:可用于人工降雨、火火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反Ez刖汞原子O氧原子B.生成物有三种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A.IB.©©A.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5. 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点燃酒灯,加热试管:检査装宜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

3、固左在铁架台上:用排水法收集氧 气:连接好装置;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Ic.噩I6.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C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 仅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襦沙子覆盖铜板A. 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 对比,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 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 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7.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 用简量取&3加厶蒸憎水C. 在10也试管中倒入约3加厶蒸馆水进行加热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

4、5.15 C8. 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B.加热液体A. 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 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 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nf?7 =fA. 塞紧橡皮塞 丿菲桌面D.读岀液体的体积10. 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氮气(Cl"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b+H2O=X+HCO.则X的化学式为A. H2B CIHC. HClD ClO2门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M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 钠元

5、素位于第三周期12. 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钱(NH4CI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O4咼温N2+Cl2+2O2+4X.则 X 的化学式是(D. HClA. H2B. H2OC. H2O213.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 金刚石.石墨、G。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 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烧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 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测溶液PH稀释浓硫酸15.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X

6、eOd)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 -3B +6C +4D +716.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 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岀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 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7.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 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A.木炭B.红磷C.蜡烛D.硫18.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

7、,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岀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19.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AB. BC. CD. D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存在间隙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多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火火二者分子构成不同20. 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

8、接构成物质C.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根据图回答问题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o(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镭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下同),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NaOH溶液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持燃 烧结束后迅速取岀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 被"吸住"而不掉下

9、来(如甲图),其原因是 O若用IOmL呈:筒量取G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而最低处应与乙图中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22. 做化学实验时,常根据需要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根拯图示完成有关问题:红2 3 4 5rIIC5?7Yi1Vr/. (活塞改进團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85 D的水图二CO2性质实验(1)图一中两个装置都能够燃烧,都观察到产生大量的,对比加热的条件的不同,可知红磷的着火点 ("低于”或“高于")白磷。对改进后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A实验中会观察到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B能减小P2O5

10、对空气的影响C实验结果误差更小D装置不需检査气密性(2)图二左边装置图能i正明CO2的化学性质是,改进后的实验,可观察到天平的(选填"左"或"右")边向上翘。23. 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装宜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而相平)(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 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而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具体确左一种X后写出X

11、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CDEFG(1)写出标有的仪器名称(2)写出实验室由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某同学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如果要选择F装置收集,则应该从端通入,如何验满? o 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要形成液封,目的是,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观察到B中反应太快,不利于气体收集,他可选择下列措施中的 (填 序号)解决该问题。A将长颈漏斗换成注射器B向装置中加入适量蒸懈水C将锥形瓶换成试管加带孔的塑料片(4)如G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现彖为,可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为:、O25.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

12、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 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I、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酥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I)由实验I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 一左不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口、取适量实验I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虽: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疑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 液为无色。皿、从稀硫酸、氢氧化倾溶液、氯化顿溶液、硝酸钾溶液中

13、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I中 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I的均相同。通过实验II和实验皿,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瞰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3)实验In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O26. 某化学小组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査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和产生的 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r水SGOC二氧 化猛过氧 化氢 溶液t?:? 氢氧化B钠滚液红磷白磯白磷I 80C 白磷热水2(实验步骤)(1)在

14、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2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3号玻璃瓶中 加少量白磷并注满水。把三个玻璃瓶同时放进盛有80。C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目的是J(3)用注射器把3号瓶中水抽出,发现3号瓶中的白磷燃饶起来。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O(讨论分析)(1)对比1、2号两瓶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e(2)对比两瓶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反思评价)该小组同学对图1装置又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2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有27.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瘪气球A图一團二q-白磷1一 80°C热水丄红磷查

15、R)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C,红磷的着火 点是240CC(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J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岀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J2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性质的装豊。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

16、碳制取和性质验证。 写出图B中仪器I、图D中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 (填“a”或"b");若用H装垃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化”或“屮)端通入:A装豊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序号); 图1实验中,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饶杯中并点燃,然后向烧杯中放入F冰,观察到长 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火,短蜡烛熄火的原因是:向烧 杯中继续加入干冰,蜡烛仍然不熄火,这一现象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

17、性质是(2)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氨气。资料: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 水。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钱和热石灰两种固体药品,经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 加热产生氨气。 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宜是(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宜是: 实验室制取气体,组装好仪器后,应先.再添加药品: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参考答案】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 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质呈:守恒左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详解】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

18、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 后有2个碗原子,4个钠原子,2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疑守恒泄律,反应前后 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02,故选B.2.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別是氧化镁和碳,反应 点燃的方程式是:2Mg+CO2=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z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 可知,参加反应的和OO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 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 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

19、成的单质,。和O>0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 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 2×(24+16)=3: 20,故正确。故选 DO3. C解析:C【解析】A、淸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淸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 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0,故选项说法正确.C、CO和C0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 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02可用于火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

20、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微粒的个数为2,反应后微粒个数为3,错误:B、由微观图可看出生成物是两种,错误:C、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正确: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5. A解析:A【解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连、查、装、泄、点、收、离、熄)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应选A。6 .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C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C的过程中,仅 燃烧,说

21、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髙,故不符合题意;C、升温至260°C的过程中,中红磷被沙上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中红磷与空气 中氧气接触,堰烧,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D、未燃饶,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7.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I固 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B、Io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IomL量筒量取8.3mL蒸惴水,故选项实验数据合 理。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枳的丄,在IomL试管中倒入约3mL3蒸餾水,

22、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丄,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3D、温度计能准确到0.rC,温度计无法测得水温为25.1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故 选Do8 . 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信息示意图可知,297为金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呈:,错误;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 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9. D解析:D【解析】【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 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

23、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I匕腐蚀胶 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疑筒内液体的凹液而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10. C解析:C【解析】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 Z IX IX IO反应前后氮原子和氢原子 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 而,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I。故选C。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

24、变是解题关键。11. B解析:B【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 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泄,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 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圧结构,不易得失 电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口,正确:B.图 中n的值为8: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 其周期数,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选B12. 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

25、据质疑守恒泄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 2, H: & CI: 2, 0: &反应后N: 2, H: 0, Cl: 2, 0: 4, 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缶0。故选B.13. C解析: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 确: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 瓮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

26、正确。故选 CO14 .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称量氢氧化钠时要盛放在玻璃仪器;故错误;B、选项测量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宜接伸入溶液中:故错误:C、进行过滤操作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D15 . B解析:B【解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数和为零,可得:(+l)2+x+( - 2 ) ×4=0,则x=+6价。故选B。点睛: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16 . C解析:C【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

27、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 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 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 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 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饶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 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故选C。17 . 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 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是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而且没有产生气体物质,木

28、炭 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产生:硫燃饶有二氧化硫产生,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选B.考点:木炭、硫、蜡烛、磷在氧气中燃烧。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注意瓶内氧气被消耗而且没有产生气体物质,否则瓶内气压变化不 大,瓶塞不会岀现难以启开的现象。18. B解析:B【解析】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岀的气 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 出气体的瓶中更旺。解: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

29、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 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C、呼吸过程中主要是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被完全消耗,所以C不正确;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不正确。故选BO19. D解析:D【解析】【详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与水分子间 的间隙无关,选项A不正确: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只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的。水分解时,水分子首先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务自两两重新组合 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因此水中不含氢 分子和氧分子

30、,选项B不正确: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得蔗糖和水充分接触,加快了蔗糖分子在 水中的扩散速度,选项C不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立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火火,英原因就是一氧化 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选项D正确。故选D。20. 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决左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概念: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 离子,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决左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

31、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选项说法 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立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 酒精灯 A F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 a【解析】【详解】(1)根据图可知该装置是酒精灯;MnO.解析:酒精灯A F 2KC1O3 = 2KCl+3O2t 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a【解析】【详解】(1)根据图可知该装置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氯

32、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体,故选A,氧气密度比 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但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MnO.集,收集装置是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3 = 2KC1+3O2 T(3)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为了得到平稳 的氨气流,应控制反应物的量或反应物的浓度,而C中的注射器可逐滴滴加液体,控制反 应物的呈:,从而达到实验目的:(4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 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5)量

33、筒的示数是上大下小,所以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A图中a处的 刻度线保持水平。【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22. 白烟 高于 ABC 不助燃,不可燃 右【解析】【详解】(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两个装置 都能够燃烧,都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烟,解析:白烟 高于ABC不助燃,不可燃 右【解析】【详解】(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两个装置都能够燃 烧,都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需要点燃,白磷只需要将水的温度加热到85°C,所以 对比加热的条件的不同,可知红磷的着

34、火点高于白磷:A、实验中,装巻内的气压先增大,然后减小,所以会观察到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 动,故选项正确:B、能减小P2O5对空气的影响,故选项正确:C、实验结果误差更小,故选项正确:D、实验中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需要检査气密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BC.(2)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火,上层的蜡烛后熄火,所以左边装置图能证明C02的化学性 质是:不助燃、不可燃,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改进后的实验,可观察 到天平的右边向上翘。23. (1)铁钉生锈,U型管液面变为左高右低。(1分)(2)Y、X、Ag、Z (1 分)CU + 2AgN03=Cu(N03)2 + 2Ag (1 分)【解析

35、】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解析:(1)铁钉生锈,U型管液面变为左高右低。(1分)(2)Y、X、Ag、Z (1 分)(2)CU + 2AgN03=CuN03)2 + 2Ag (1 分)【解析】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附着在铝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 行。(2)铁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消耗了密封试管内的氧气,使英压强减小,外界 大气压不变,故U型管右侧液而下降,左侧液面上升。(3) Y能与稀H2SO4反应而X不 能,推知Y的活动性大于X的活动性:由"X和Z浸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Ag析出而Z 无变化"推知:X的活动性大于Ag,而Z的活动性小于

36、Ag,综上所述则有Y>X>Ag>Z,选 用的X,其活动性要排在H与Ag之间即可,如Cu、Hg等。24. 试管;2KCIO32KCl+3O2; BE,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AB; 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 灭,MnO 9解析:试管:2KCIQ3 2KCI+3O2: BE,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火,证明集满,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AB;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火,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解析】【详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是试管;(2)氯酸钾在二氧化镭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

37、方程式为:MnOn2KCO3= 2KCI+3 O2 个:(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大,溶于水,所以应选用的装垃组合为BE,要选择F装垃收集,应该从a端通入,二氧化 碳不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火,证明集满,B 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要形成液封,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岀,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观察 到B中反应太快,不利于气体收集,解决该问题选择的措施是:将长颈漏斗换成注射器、 向装巻中加入适疑蒸佛水,故选AB:(4)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为: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 火,可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为

38、: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25. Na2C03 HCIHNO3、NaNo3、Ca (N03) 2 BaC 12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解析】【分析】【详解】(I)只有碱性溶液才能使酚酥变解析:Na2CO3 HCl HNO3、NaNo3、Ca(NO3)2 BaCI2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 色【解析】【分析】【详解】(1)只有碱性溶液才能使酚駄变红,根据题给条件可以知道在混合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在 滴加氢氧化钙得到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存在着碳酸钠溶液,(2)向红色溶液中加入稀硝酸直致红色消失后加入硝酸银产生了白色沉淀,可以知道在溶 液中还含有氯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

39、的溶质应该含有硝酸钠,同时由于实验I中 的过量的氢氧化钙要和加入的过量的稀硝酸反应而生成硝酸钙,所以实验JI所得无色滤液 中,除酚Sk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HNO3、NaNO3和Ca (NO3) 2:(3)根据(1)和(2)的解答可以知逍,氢氧化钠是可能存在的物质,要验证氢氧化钠的 存在只要排除实验过程中加入氢氧根藹子的干扰即可,所以可以用氯化领来代替氢氧化 钙,充分反应后,若溶液仍然呈红色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26. 2号玻璃瓶中的口磷燃烧,产生大量口烟;1号、3号玻璃瓶无明显现象 防止白烟逸出污染环境,危害人体身体健康温度达到着火点2、3可以提供氧气,吸收反应产生的白烟,防解析:2号玻璃瓶中的

40、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1号、3号玻璃瓶无明显现象 防止白烟 占燃逸出污染环境,危害人体身体健康4P+5O2=2P2O5温度达到着火点2、3可以提供氧气,吸收反应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环境【解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详解】实验步骤(1)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3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 磷并注满水,没有与氧气接触;2号玻璃瓶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 点,故会观察到2号玻璃瓶中的白磷燃饶,产生大量白烟;1号、3号玻璃瓶无明显现象。(2)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危害人体身体健康,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目的是 防止白烟逸岀污染环境,危害人体身体健康。占燃(3)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讨论分析(I) 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温度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