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决策的影响: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_第1页
同伴关系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决策的影响: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_第2页
同伴关系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决策的影响: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_第3页
同伴关系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决策的影响: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_第4页
同伴关系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决策的影响: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同伴关系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决策的影响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    张冉冉,陈永,黄列玉摘要:目标:考察同伴关系及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意在了解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机制。方法:设置两种考试情境(高他人作弊情境与低他人作弊情境)对5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14份。结果:同伴关系的主效应显著f(1,501)=476.25,p关键词:考试作弊;同伴关系;性别差异;框架效应:g526.5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20)01-0087-03一、引言考试作弊行为是

2、长期且普遍存在的校园现象,而是在大学生身上尤为严重。系列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大学生承认在校期间有过作弊行为。这一现象的蔓延,不仅使学生成績偏离真实性,且严重违背了教学宗旨,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减少或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成为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至此,不少研究者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原因、心理动态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判断,以求得改善作弊现状的方式。因此本研究意在考察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内在机制,为整顿学校考风考纪,促进优良学风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也有利于学校完善考试制度,加强学生管理,为学生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考试作弊既是道德问题也是决策问题,因而考试作弊影响因

3、素也是多样的。普遍的观点认为认知影响行为,纠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是减少作弊行为的关键。然而近期研究发现,即使持作弊是“造假”的、“不被允许”的观点的大学生承认他们也会作弊,可见态度并不能准确预测作弊行为。此外,有研究者认为,只有提倡学生“诚信品质”,建立奖惩制度才是减少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核心关键,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每年考试前各大高校出台一系列考试规章制度,倡导大学生诚信考试,但作弊现象仍然屡见不鲜,难以杜绝。可见,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提供措施和办法的参考。“框架效应”认为人们倾向于在获益框架下选择保守的方案,而在损失框架下选择冒险的方案,考试作弊

4、是决策行为,具有“获益”或“损失”的风险,大学生的决策判断可参考“框架”即“同伴关系”做出最终的选择,即当发现他人作弊时会导致观察者出现作弊意向或作弊行为,可见同伴关系在考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考试作弊可被视为一种风险决策(有被通报批评的可能),某些大学生表示当看到同伴作弊获得高于真实水平的分数时会引发自我的“损失感”或“吃亏感”,“损失”是导致他们冒险作弊的直接原因。可见“他人”行为是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重要社会性参照,即他人的作弊情况会影响个体对决策的判断,即做出“作弊”或“不作弊”的倾向选择。同伴关系在考试作弊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同伴关

5、系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似乎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这值得我们思考。除了同伴关系,个体差异在考试作弊行为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是因为个体差异可作为重要的调节变量改变人们的决策行为,考试作弊行为作为一种决策形式自然也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即并非所有的个体在面临“损失”时都会采取同样的决策模式,如高自尊水平的个体、完美主义者等即使在面临个人损失(他人作弊)时也不会选择作弊。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同伴关系与性别差异共同对考试作弊行为发挥作用,具体的作用表现为:在面临相同的“损失”(他人作弊)时,男生更多地会选择作弊,而女生则更多地会做出低风险的选择不作弊,即性别差异调节同伴关系与考试作弊行为的

6、关系。二、研究方法1.被试。采取对整班施测的方式选取贵州某高校大学生520名,有效被试514人,男生244,女生260(10人未填);大一140人,大二158人,大三112人,大四92人(12人未填);年龄1725岁(m=20.2,sd=0.78)。2.实验材料。参考已有文献设置如下两种考试情境,要求被试用数字对两个情境的分别做出匿名回答,具体如下:指导语下面描述的是期末考试在考场上的情景,该题不涉及道德判断,请根据您的真实想法认真回答。考试情境一“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能做出来的题目你都做完了,剩下几道题你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你抬头看班上的同学,发现也有很多同学题目不会做,同时你发现身边有

7、几个人在看小纸条或手机,有的在偷看别人的试卷,有人在传递答案。”当你看到此刻的情景,你的作弊意向为_。(请用010之间的数字表示此刻你作弊的可能性:0表示绝不会作弊,10表示一定会作弊)考试情境二“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能做出来的题目你都做完了,剩下几道题你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你抬头看班上的同学,发现也有很多同学题目不会做。不会做的同学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或者坐在那里发呆,有人做出无可奈何状,但是没有人作弊。”当你看到此刻的情景,你的作弊意向为_。(请用010之间的数字表示此刻你作弊的可能性:0表示绝不会作弊,10表示一定会作弊)3.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使用两因素重

8、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男生、女生在两种考试情境中的作弊意向。三、研究结果“考试情境一”作为高他人作弊组,“考试情境二”作为低他人作弊组。男、女生在这两种考试情境下的描述统计见表1。为了了解同伴关系与性别对考试作弊行为的交互作用,对考试作弊意向进行2(性别:男生,女生)x2(同伴关系:高他人作弊,低他人作弊)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主效应显著f(1,501)=33.154,p四、讨论考试作弊行为是心理与教育领域中的热点主题,大量研究表明考试作弊作为一种违反学校规范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个体品质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与教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研究正在不断拓展。然而影响大学生考试

9、作弊行为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晰,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尽管不少研究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但更多的是对现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从众”与“去个性化”心理提示,当观察到他人作弊时易降低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导致跟从他人的行为,即使被发现“责任的分散”也會降低自我良心的谴责,因此在他人作弊的情况下个体的作弊意向显著高于他人作弊的情况,本研究的结果间接支持了这一观点。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作弊意向高于女生,然而对比前期已有的研究发现性别在作弊行为上的差异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例如在一项对770名大学生现场考试调查中并未发现性别与作弊行为的关系,但另外一些研究者通过自我报告法发现在美国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

10、作弊意图,而在印度学生中并未发现。可见,性别与考试作弊行为的关系还不明朗,这有可能是由于研究过程中采用的调查方法、作弊情境的设置等有差异而导致的。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性别与考试作弊行为的关系,本研究同时考察了同伴关系与性别是否共同作用于考试作弊行为。通过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只有在面临“损失”即同伴作弊时,男生的作弊意图会显著高于女生,而在无人作弊的情况下男生与女生的作弊倾向差异不显著。这一发现与面临“风险决策”时男生易风险寻求,女生易风险回避的特点相一致。如前所述,考试作弊不仅是决策的问题,也是道德问题,因此“道德推脱”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道德推脱是指个体产生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认知机制。

11、不少研究指出,道德推脱存在性别差异。考试作弊涉及道德的问题,在面临“作弊”与“不作弊”的选择上道德推脱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女生的道德推脱不同于男生,女生主要集中于关怀和责任,关注内心感受,男生则遵循公平、规则与竞争。因此当观察到同伴作弊时,男生基于“公平”与“竞争”的考虑而选择作弊;而女生更加关注内心的“羞耻感”,具有抵御同伴的诱惑的能力进而选择不作弊。性别、同伴关系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机制是改善作弊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考试作弊的行为机制还尚不清晰,本研究结果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撑,即同伴关系与性别差异共同影响作弊行为。这提示,高校在采取减少

12、或杜绝作弊措施时要“因材施教”,男生在面临“损失”时作弊的概率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男生更易受同伴关系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考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更加关注男生的行为反应,以维持好考场纪律。参考文献:1韩丹,郭庆科,王昭,陈雪霞.考试抄袭识别的心理测量学研究回顾j.心理科学进展,2008,(01):175-183.2贺英,李阳.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意向与移情能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732-1734.3何玉辉,刘舜尧,王艾伦,徐红承.论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02):53-56.4whitley,b.e.,factor associated

13、 with cheat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a review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8,39(3):235-274.5semerci,?覶.,the opinions of medicine facuity students regarding cheating in reiation to kohlberg's moral development conceptj.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6,34(1):41-

14、50.6barnes,j.,imitation is the sincerest form of cheating:the influence of direc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n academic dishonestyj.ethics & behavior,2010,20(1):47-64.7rettinger,d.a.and y.kramer,situational and personal causes of student cheat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9,50(3):293-313.8k

15、ahneman,d.and a.tversky,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titlej.econometrica,1979,47(2):263-291.9王艷萍,蒋满凤,金锦花.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防范作弊的举措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93-96.10güth,w.and m.g.kocher,more than thirty years of ultimatum bargaining experiments:motives,variations,and a survey of th

16、e recent literaturej.cesifo working paper,2014,108(c):396-409.11kahneman,d.and a.tversky,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titlej.econometrica,1979,47(2):263-291.12舒首立,杨沈龙,白洁,郭永玉.他人作弊与自己作弊:社会损失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7,37(01):48-53.13nathanson,c.,d.l.paulhus and k.m.williams,predict

17、ors of a behavioral measure of scholastic cheating:personality and competence but not demographics,2006,31(1):97-122.14谢晓非.乐观与冒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270-276.15李欧,徐富明,邓颖,刘程浩,史燕伟.最后通牒博弈的个体差异和种族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2016,39(03):693-699.16周路平,孔令明.316名大学生特质焦虑及性别差异与风险回避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02):153-156

18、.17putman,p.,et al.,exogenous cortisol acutely influences motivated decision making in healthy young  menj.psychopharmacology (berl),2010,208(2):63,257.18taylorbianco,a.and d.deeterschmelz,an exploration of gende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mba students' cheating behaviorj.journal of teach

19、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07,(18)(supplement s4):81-99.19bandura,a.,selective moral disengagement in the exercise of moral agency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02,31(2):101-119.20mccreary,g.r.,the impact of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disengagement on hazing attitudes and bystander behavior in co

20、llege malesj.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2012,19(3):1-7.21杨继平,王兴超.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道德判断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4):361-367.22邢强.道德判断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25(4):67-69.23陈新葵,张积家.儿童道德行为发展中的性别差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3):71-7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relations and cheating making among colleg

21、e students: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enderzhang ran-ran,chen yong,huang lie-yu*(college of medical humanities,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al mechanism of cheating exami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the peer relationship and gender difference were adopted in this study.methods:two examination situations which including high other cheating condition and low other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