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_第1页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_第2页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_第3页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_第4页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 2020.6 )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 18题( 19 分)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 地球生命属于碳基生命 , 碳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那么 ,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呢 ? 如此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准确答案 , 只有一个估算。 大约 10年前, 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 1000多名地质科学家决定联合起来 , 向这个问题发 起挑战。他们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 , 以记录从地下释放出来 的碳(主要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的总量,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分析 ,得出 18.5 亿吉 吨(1 吉吨等于 10亿吨)这个数字 , 这就是地球上

2、所有碳元素的总量。 所有地表碳当中 ,埋藏在海底深处的碳约为 3.7 万吉吨, 约占 85.1%;海洋生物沉积物中 的碳总量为 3000吉吨,约占 6.9%;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总碳量约为 2000吉吨,约占 4.6%;海洋表 层中含有的碳约为 900 吉吨,约占 2%;大气层中含有的碳总量为 590 吉吨,仅占地表碳总量的 1.4%。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脚下的地球活像一枚定时炸弹 ,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幸亏地球上有 碳循环, 把地球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 生命才得以延续至今。 碳循环的细节相当复杂 ,作为普通读者 ,我们只需知道这个循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首先, 大气中

3、的二氧化碳因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的身体 , 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碳随着海洋生物的尸体沉入 海底,再因板块运动而被埋入地下。其次 ,埋在地下的碳由于地质运动被重新翻到地表 , 然后随 着火山喷发被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 , 供植物吸收利用。地球的大气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 定,主要原因就是 , 最近这 5 亿年来,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稳定 , 使得每年通过火山喷发而释放 到大气层中的碳维持在 2.8 亿吨 -3.6 亿吨的水平上 , 正好和沉入地下的生物碳的总量差不多。 地质研究显示 , 在过去这 5 亿年的时间里 ,地球的碳循环平衡曾经遭到 5 次严重的破坏 , 其中就包括发生在 6500 万年前的那次小

4、行星撞击地球事件。 当时有一颗直径超过 10 千米的小 行星把地壳撞了个大窟窿 ,一下子释放出 425 吉吨-1400 吉吨的碳。这些碳所引发的全球气候 变化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 导致大约 75%的物种灭绝 , 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陆上霸主恐龙。 统计数据显示 ,自工业革命以来 , 人类通过燃烧化石能源等方式一共向大气层中释放了 大约 2000吉吨碳, 比那次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释放的碳元素总量多得多。 更可怕 的是,这个过程还在持续之中 , 目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至大气中的碳总量是火山喷发所排放的 碳总量的 40倍-100 倍,这说明地球的碳循环已经严重失衡了。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2019

5、年第 41期14. 第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_ ,段中加点的“这个角度”指的是 _ 。(3 分)15. 第段先介绍了碳循环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一是 ;二是 。接着说明了“地球的大气温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6 分)16.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最为恰当,理由是什么?(4 分)这其中绝大部分碳被深深地埋在地下, 地表部分(包括海洋、土壤和大气层 )含有的碳总量仅为 4.35 万吉吨, 在地球总碳量中的比重极小17. 第段举了 6500 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说明了地球的碳循环平衡曾经遭到过严重的破坏。B. 说明了地球

6、的碳循环平衡遭到破坏会引发灾难。C. 与第段“比那次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释放的碳元素总量多得多”一句形成呼应。D.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人类对碳循环的破坏已经带来了可怕的灾难。18.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 分)A. 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B. 地质学家们在全球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C. 地表部分含有的碳总量在地球总碳量中的比重极小。D. 碳循环可以把地球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杨浦区(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7 分) 海洋能:诱人的开发前景 冉晓宁所谓海洋能, 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水本身所蕴涵的能量。 这是一种几乎

7、无穷无尽的可再生 能源,通常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和盐差能 5 种。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 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 能发电。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 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 中国是世界上建造潮汐电 站最多的国家。位于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电站,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潮汐电站。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 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也是风能的另一种形式。 20世纪 70 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波浪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波浪发电 的开发研究。波浪能

8、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 ,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 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海水之间, 温度相差很大, 这种温度差中蕴藏着能量。 将表面海 水视为高温热源, 而将深层海水视为低温热源, 用热机组成热力循环系统, 不断地将冷冻剂蒸 发和冷却使涡轮机转动并发电。如同电厂废热发电、地热热水发电、高山- 低谷温差发电等技术一样,海洋温差发电也属于低温差发电技术的范畴。 据估计, 全球温差发电的可利用功率在 20 亿千瓦左右,我国可利用的温差能为 1.5 亿千瓦。海流,亦称洋流,是风、海水的热对流、盐度差、地球自转的偏转力等许多因素在特定 的时间与空间内的综合

9、作用下形成的。 海流发电是利用海洋中部分海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流 和潮流的动能发电。由于海流距离海岸较远,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因此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 加拿大于 1979 年首先研制成由 4 个对称翼型直叶片 构成的立轴水轮机, 通过海流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 直到今天,这方面的技术发展仍十分有限。江河入海口是淡水和咸水交界的地方, 水中盐离子的浓度差异也是可以用来发电的一种 能量。盐差发电一般用半透膜隔开淡水和咸水, 在盐离子浓度差异的驱动下, 淡水可不断向盐 水渗透而产生水流,从而可以驱动涡轮机发电。据估计,全球“盐差能”达 300 亿千瓦,可利 用的能量

10、约为 26 亿千瓦。但总体上,盐差能研究还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 长的路程。海洋能的优点如此明显。作为可再生能源,它的再生过程十分迅速、短暂。同时它还是 一种洁净的能源,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然而,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 好处,但它的利用也是十分困难的。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 对说来极其渺小。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 海洋也不例外。 此外, 海洋能源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 它不可能按人类希望的时间 或空间来进行主观布局,海洋自然能量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

11、内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 近年来, 关于海洋能 利用的研究和试验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人说,海洋能将是 21 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 预言能够真正实现。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4. 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依次介绍了海洋能的、 、。(4 分)15. 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 海洋能:诱人的开发前景 ”的作用。(3 分)16.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海洋能被认为是一种洁净不可再生能源。 B我国是世界上建造潮汐电站最早的国家。 C. 海浪发电其本质是利用风能来进行发电。 D海洋能的利用被称为是“发明家的乐园” 。17. 第段中加

12、点的“障碍” ,在文中具体是指 (_ 3 分)本文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 分)徐汇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6 题( 19分)上海为何也叫“海上”?韩超 上海的别称很多,晚清以来,在文人骚客的笔下, “上海”常常被一个新的别名“海上”所替代,如 海上繁华梦 海上花列传 海上画林等。 “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东汉末年,东吴孙权在这里建立水师基地,不过那时此处还是一个名 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 。北宋时, 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 “浦”指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那 时的吴淞江(今

13、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南宋咸淳三年,这里开始建镇, 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名“上海镇” ,这就是地名“上海”的来历。至元朝,设上海县。 “上海”为什么又会被称为 “海上”呢?有一种说法是, 上海的土地是 “从海上来的” ,故而别称“海 上”。地理知识告诉我们,上海这片土地,是江河泥沙长期淤积而成的,其海岸线一直在缓慢地向东推移, 仿佛不断地从海里“长”出新的土地来。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上海县曾管辖着两个乡:高昌乡 和长人乡。长人乡在古代又称“长人坑” 。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古代吴越地方史的著作叫越绝书 ,其外 传记吴地传中说: “娄东十里坑者,古名长人坑,从海

14、上来。 ”意思是说,娄县以东有一个叫“十里坑” 的地方,古代名为长人坑,它是从海里生长出来的。 另外,我们还可从语文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海上”的得名理据。 汉语中的“上”字意义很丰富,其中之一是“江河的边侧” 。例如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葬鲁城 北泗上。”唐代司马贞解释说: “上'者,亦边侧'之义。 ”就是说,孔子葬在鲁国都城之北的泗水旁边。 又如,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中的“上”字,也是“旁 边、附近”的意思; “川上”,泛指水边某一地方,并非定指。 上海的别称“沪上” ,其中的“沪” ,应该是“沪渎”的省称。沪渎是

15、古代的一条河流名,指吴淞江 下游近海处的一段(今黄浦江下游) 。因当地人民用“沪” (捕鱼的竹栅)在江海之滨捕鱼为业而得名。 “沪 上”本谓沪渎附近的地方,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上海的一个别称。大海是百川汇聚之处。 “海上”本指海边, 到了近代, “海上”才作为上海的别称而出现,由“沪上”而“海上” ,可能是晚清以来的文士们觉得上海 面朝大海,海纳百川, “海”字磅礴大气,较“沪”字更能恰当地反映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特点吧。(选自语言文字周报有删改)13. 根据第段内容, “上海”的得名过程是: (6 分)“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 -“ (1)”“(2)”- “ (3) ” - “上海县”。14.

16、阅读全文,“上海”被称为“海上”的原因是 。( 6 分)15. 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A. 第段列举海上繁华梦等书名,说明了 “海上”是“上海”的别称之一。B. 外传记吴地传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古代吴越地方史的著作越绝书 。C. 第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汉语中的“上”字意义很丰富。D. “沪上”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条名为沪渎的河,“沪”是古代捕鱼的竹栅。16. 文章标题为“上海为何也叫海上'? 请分析这些内容是否多余。 ( 4 分),第段却花很多笔墨介绍上海被称为“沪上”的原因,松江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6题( 18 分)人类体温普遍降低意味

17、着什么?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 每天都要测三次体温, 却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在 36.3 左右, 夜晚略高。记得小时候生物课上讲过,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现在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 37呢? 2020年 1月 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一项 研究成果,发现自 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 从 37降到 36.6 。近年来, 许多科学家也认为,人类体温在不断下降, 37已成为历史。但体温下降并非好事, 研究显示, 体温每降低 1,免疫力就会下降 30%以上;体温每升高 1,免疫力就会提升 56 倍。 众所周知, 体温是和基础代谢

18、率挂钩的。 体温每上升 1,基础代谢会提高 13%;反之, 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慢慢悠悠的白细胞 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 即使发现了, 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 导致机体容 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 科学家分析,人类体温在 170 年间下降了 0.4 ,近 20 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 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 50 年前,人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农民要种庄稼 或者放牧,城市人群也会每天手洗衣服、做饭、清扫房间,出门会优先考虑步行或自行车,闲 暇时靠户外运动打发时间。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好像越来越“懒”了吃

19、饭靠外卖,出门就打车,洗衣 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机器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打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 毽子的校园场景已一去不复返。 每个人的基础代谢与任何外在活动无关, 是他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的自然消耗, 而肌肉 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 一个肌肉含量高的人, 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 现代人 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下降。 空调导致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们长期在空调屋工作和生活, 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 久而久之, 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不再 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此外,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财务问题和家庭问题等生活压力

20、,也和体温降低有关。 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 能。皮质醇是一种分解代谢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储存,优先把脂肪存储于内 脏。生活压力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适当 提高体温。(有删改)13. 第段画线句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5 分)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第段解释了体温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B 第- 段介绍了近年来人类体温下降的原因。 C 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就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 D 提升体温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体的

21、基础代谢率。15. 第段加点词“适当”不宜删除,理由是:( 4 分)16. 第两段的顺序能否互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6 分)普陀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17 题(18分)触摸社会的另一张脸:表情包 以色列博物馆近日举办的埃及象形文字展览中, 将古埃及象形文字与人们今天使用的表 情包进行了比较。专家说: “人们日常使用的表情符号实际上与象形文字具有同等价值,当人 们使用表意文字书写时,图像变得比文字更强大”。事实上,表情包早已经蔓延到了网络社交 群体。 表情符号这一创意可以回溯到 1982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ASC码字符“: -)”出现 于美国某大学校园电子公告板上。 90年代末,随

22、着国内第一批即时通讯软件(如 QQ 等)开 始普及,我国最早一批网络表情符号应运而生。 之后,网络文化迅速更迭, 从最初用纯字符组合成的表情符号, 到后来图形化的表情符, 再到当下借图片(或动图)用于表达情感、情绪的表情包,或者辅以具有特别意义的文字内容, 表情包呈现出多样化元素的组合, 产生了极强的表现力。 一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达的表 情、神态,表情包可以完美地表达出来,它补足了纯文字通讯的短处,满足了人们在虚拟社交 中情绪表达的需要。 人们在互联网生活中更加依赖表情包, 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反过来也影响了互联 网的社交生态。例如,在互联网中一直热度不衰的“葛优躺”,便是借用表情包

23、表达着一种普 遍存在的社会情绪,被用以形容人们在生活中颓丧、倦怠、压力大的生活状态。使用这一表情 包的年轻人居多,他们通过表情包建立起了基于普遍情绪的群体认同。 由于表情包进一步多元化, 它也应和了互联网的文化传播特性, 成为了重要的资讯传播 手段。近年来,大量表情包随社会热点而产生,它也因此成为社会热点的记录传播方式之一 。 热点事件、话题,被表情包用视觉符号传达出来,或讽刺,或调侃,往往能取得爆炸性的传播 效果。 至此,表情包已经走出了表达个人情绪的领域, 上升为社会情绪的表达方式。 正因如此, 要理解和正确使用表情包,需广泛地联系其社会生活背景,也就得弄懂表情包中的“梗”。这 些表情包实

24、际上附带了一些“信息编码”,其中被加密的“梗”则成为了文化暗号。只有读懂 这些暗号,才能够顺利“ 解码”。 作为新生的社会现象, 表情包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不仅有学者从符号学、 文化 研究等角度探讨表情包的价值内涵, 也有人关注表情包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空间及情感互动 机制。人类的交流经历了图像到文字再到如今图文并行的转变, 而表情包作为这一浪潮中的重 要角色,它的广泛影响和独特旨趣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14. 第段“解码”在文中的意思是。(2 分)15. “表情包”对于个人而言, 它的价值在于(1)。对于社会而言,它的影响在于( 2);(3)。( 9 分)16. 第段加点词“之一”不能

25、删去的理由是:。( 3 分)17. 第段和第段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4 分)虹口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 18分) 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为什么自己却安然无恙? 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恶的象征,而在现实里,蝙蝠只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 。 蝙蝠虽然是一种渺小的生物, 却是世界上千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 是很多新发传染病 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 SARS、MERS冠状病毒等。本次流行的新 冠肺炎,目前追踪基本确定与野生动物有关,极大可能为蝙蝠。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 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 根 据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

26、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 69 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 200 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 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 500 多种。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 但又对大多数病毒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 其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 据目前学界推测, 可能与 它们的飞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统有关。 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 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 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是通过发烧 使体温升高来抑制病毒的复制。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 41,可以极大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

27、损伤。 科学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 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 成分,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 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 身的伤害。 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 可是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 ?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携带 多种病毒且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力,易于传播病毒。 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 而是通过果子狸、 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 不去打 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 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 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 最为有效的办法。 网络上有一个

28、段子“蝙蝠已经努力长成了不好吃的样子, 但还是逃不脱被烹饪的命运” , 这足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比蝙蝠携带病毒更可怕。 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升级, 未来病毒的变异升级 可能性非常大。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栖息领地, 人类自认有着超凡的智慧, 但依旧不是地球 的主宰。 流浪地球里说: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 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13. 蝙蝠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的原因是: (4分)(1);(2)。14. 第段划线句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 分)15. 第段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3 分)(3 分

29、)B. 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D. 任何一场灾难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3 分)16. 下列选项中对第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每次灾难发生都是自然界在敲响警钟。C.灾难发生之初人们往往是不会在意的。17. 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不够恰当,为什么?(崇明区(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18 分)时间觉:神奇的第六感 人类有哪些感觉呢?你可能会说出 5 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可是你知道 吗?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内,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不熟悉。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伞兵, 从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跳出机舱, 像一块 沉重的石头飞速地往地面坠落。在距地面只有

30、 200 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安全地降落到地面。 如果再迟 23 秒钟开伞的话,那可就来不及了,他会摔得粉身碎骨。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关 键时刻,及时打开降落伞呢?这就是人类的第六感觉 时间觉。 科学家发现, 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 当你问旁边的几个人:“现在几点了?” 可能得到不同的回答: “快到 6 点了。”“大概过 6点了。”“6点钟了吧?”因为他们都没带表, 对时间没有充分的自信,所以都用了不确定的口气。 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当你回忆过 去一段的平淡的日子时,由于记忆不深,你会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很快。相反,如果你想起了一 段紧张的经历,比如是困

31、在电梯里等待救援,因为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就会觉得那段时光是 很漫长难忘的。 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 我们在快乐的时候, 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 而当痛苦时, 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还有,你要赶到某地办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会觉得汽车开得太慢,并 不停地看手表,感到时间走得太快。 时间觉属于生物钟的范畴。 但令人吃惊的是,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 人刚 生下来时,没有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类的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接受和适 应了这些时间概念,并学会运用。 在国外, 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在进入枯燥、 单调 的学习科目时,容易产生厌烦、疲劳、 “度日如年

32、”的感觉,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 法,来调整时间觉。 如把房间色调布置得明快悦目, 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 使人们产生一种 时间很容易过去的错觉,避免了厌倦感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精神病患者丧失了对外界的感觉能力, 无法对寒暑交替、 昼夜轮回进行判断, 专家 就用恢复时间觉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治疗。 当病人的时间觉正常之后, 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 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不过,到现在为止, 时间觉仍是一种神秘复杂的生理现象。 只有我们彻底揭开了人 体生物钟的秘密,才能让时间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4本文第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 分)15本文第段、第段能否调换顺序

33、?为什么? (4 分)16本文围绕“时间觉”介绍了、 等内容。(4 分) 17下列关于时间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时间觉确实存在于身体和意识之内。B恢复时间觉就能够治愈精神病患者。C时间觉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形成的。D时间觉只能从心理学方面为人服务。18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一文中写到“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 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请从时间觉角度分析“老吏苦之”和“东坡洒然不 倦”的原因。(4 分)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18分)人为何需要运动锻炼人,生物学上称为“智人” ,与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相似度 超过 97%。既然基因相似, 那人类与灵长类动物为何如此不同?美国著名科普杂志 科学美国 人刊登的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