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_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注释:郑相:郑国的宰相。或:有人。子:您,对人的尊称。对:回答。禄:做官的俸禄。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昔者:_(2)何故不受:_(3)吾以嗜鱼:_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_3请给这篇小古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

2、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编者加。讴:唱歌。谓:认为。辞:告别。饯:饯行。衢:大路。节:节拍。遏:挡住。谢:认错。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1)故事中的秦青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_)(2)故事中的薛谭一开始就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_)(3)为了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文中“响遏行云”用了夸张的说法。(_)(4)联系上下义,“薛谭乃谢求反”中的“反”应该同“返”。(_)(5)“末穷青之技”与“自谓尽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_)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秦青弗止:_抚节悲歌:_

3、3你觉得秦青除了歌唱技艺十分高超之外,还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_3. 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念无与为乐者(_)   A想念。

4、60; B想到。  C想法。(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  A成功。  B终于。  C于是。2(提取信息)用“ ”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匡kung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

5、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到,及穿壁:在墙上打洞大姓: 大户人家,有钱的人文不识:人名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衡乃穿壁引其光(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4古代历史上还有很多勤奋好学的典故,“闻鸡起舞”的人是东晋时期的_。5. 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

6、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或劝改业_砚穿则易_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才亲自铸

7、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用文中的字回答)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7.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仿写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8、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善哉乎鼓琴,_;善哉乎鼓琴,_。4“_”这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8. 古诗文阅读。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选自谐文趣心 历代寓言小品)(注释)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匮:缺乏。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鬻(yù)歌:卖唱。欐(   ):中梁。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

9、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逆旅:客栈。遽(jù):立刻,匆忙。曼声:拖长声调。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_。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_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_9. 阅读短文。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剪堕地而死。射者折矢

10、弃弓,誓不复射。(选自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付:交给  矢:箭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付子已_2翻译下面的句子。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4请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_10. 古文阅读。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蚌方出曝:_   (2)今日不雨:_(3)两者不肯相舍:_   (4)渔者得而并禽之:_2这个

11、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含义是_。11. 小古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1)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2. 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

12、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注释)讴(u):歌唱。穷:穷尽。弗:不。饯(jiàn):以酒食送行。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抚节:按着节拍。悲:悲壮。响:声音。遏:阻住。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1“谓”的意思是:_;“反”的意思是:_。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_。这里运用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3薛谭“辞归”是因为_,“求反”又是因为_。4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D.不畏艰

13、难,学习要迎难而上。13. 阅读并答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3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一个_,告诉我们_的道理。14. 阅读

14、文言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_。1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