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思考_第1页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思考_第2页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思考2010-09-14 10:53:34 摘要:回顾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综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展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出现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现状 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最初的集中控制式rtu ,即通过变送器及一些数字接口电路对变电二次系统的一些测量和信号进行采集,采集量送至单片机或工控机进行集中处理。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变电站将各独立的间隔控制器和间隔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高速的通信网络组合起来,实现各间隔层独立工作、数据共享,上位机对共享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和传输,

2、形成了一个集电气量的采集、电气设备( 如断路器 ) 的状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的监视和操作、事故时瞬态电气量的采集、监视和控制 ( 由继电保护、故障录波等所完成) 、事故后的变电站恢复正常运行的操作于一体的强大的综合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未来还应包括高压电气设备本身的监视信息( 如断路器、变压器、避雷器等的绝缘和状态监视等), 需要从变电站得到信息的单位 , 除了调度中心、运行方式科、继电保护工程师之外,还需要传送到检修或维修中心, 为电气设备的监视和为制定维修计划而收集原始数据提供先进的手段。虽然在发展的前期各自为政,但随着发展和不断深化整合,必将在统一的通信规约下,

3、成为一个强大互补的整体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经过各级专业人员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各独立的间隔控制器和间隔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高速的通信网络组合起来,实现各间隔层独立工作、数据共享,上位机对共享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和传输的强大的综合系统。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多专业合作的事业,涵盖了保护、自动化、通信等多个专业,系统在运行中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拭待解决:一数据采集方面的问题系统对数据采集的要求是不失真地传变交流量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精确度。而保护和测控所要求的有所不同:保护装置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失真(包括事故情况下的大的交流量),而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不是太高(大于 0.5 级即

4、可);测控装置要求较高的精确度(大于0.2级),而故障情况下的大的交流量不要求精确传变。现在的低压(35kv 、10kv )装置将保护和测控做到了一体化,即共用了一个数据采集模块,保护和测控要求不同的矛盾就将体现,在优先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使用保护专用ta )必将牺牲精确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采用双采样模块,将保护和测控的交流采样分开。二抗干扰的问题从一开始,微电子产品在现场运行的干扰问题就一直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在我们通过一系列措施,如现场接地、抗干扰端子、强弱电隔离、抗干扰电路等,取得了很大成效;交流输入的干扰我们已经能很好地控制,既遥测的干扰基本得到解决;现场对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的干扰,造成误发遥信的问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系统波动时,如系统运行方式变化、负荷变化、雷击、各种故障情况下,误发遥信的问题;系统故障点较多时,信息传输量较大,造成通道阻塞,有重复信息、无用信息、误发信息上传,而有用信息上传滞后或不能上传。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可靠的二次接地铜排网。在站内构建一个一点接地的可靠的接地铜排网,所有的二次系统通过铜排网接地;现在我们的控制室设备都做到了,但下放到间隔设备上的间隔控制器和间隔继电保护装置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站内通信网络的抗干扰和防雷措施。我们的间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