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谷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释词原谷:人名。 祖:这里指爷爷奶奶。 厌憎:讨厌,憎恨。 欲:想要 。捐:抛弃,丢弃。 之:代指他,文中的爷爷。 有:通“又”,文中指十岁再过五年的意思。 谏:好言相劝。 岂有:怎么可以。 是:这,此。 负义:违背道义。 负: 辜负。 从:听从,顺从。 作:通“做”。 舆:手推车。 于:在,到。 谷随:省略句,谷随(之)。 随:跟随。 之:
2、他,指父亲 。 归:回来 汝:你 。 凶:不吉利 。 养:养活,指能生活下去。 更:再。 是以:即“以是”,因此。 有:加,加之。 从:听从,顺从。 他日:以后,将来。 是以:即“以是”,因此。 何以:做什么。 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乃:于是,就 悔之:对自己做的这件事感到很后悔,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释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 道理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 文言知识“谏”:在文言中作“好言规劝”或“用委婉的语言劝说
3、”讲。上文“谏父”,意为原谷对父亲好言劝说。又,“莫不谏”,意为没有人不规劝的。这种“谏”只能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如“大臣谏曰”,意为大臣对皇上委婉地劝说。反之,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要用“诫”、“告”、“戒”等。(明史·海瑞传列举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刚劲直谏之臣:汉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以及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1-2)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
4、,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1.食:吃。 2.铛(chng):一种铁锅。 焦饭:即锅巴。 3.主簿(bù):主要指掌管文书机要,办事务的官吏。 4.贮录:贮藏,收集。 5.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因被迫跳海死。 6.贼出吴郡:指在吴郡作乱。 7.袁府君:即袁山松,时任吴国太守。 8.未展:来不及。 9.于:在。 10.征:出征 11遗:指陈遗 遗(wèi)(归以遗母)意为:给予 感悟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孝顺我们的父母,有付出,一定就会有回报。我们孝顺了父母,上苍也会感动,我们的孝心,一定也会和
5、陈遗一样得到回报。魏晋提倡以孝道治天下,这是什么原因呢?鲁迅先生在他著名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魏晋)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足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篡权夺位者往往借提倡孝道来标榜自己,镇压别人,汉末魏晋的许多大名士死于“不孝”的罪名,如孔融、嵇康等等。应该指出,统治者的提倡孝道是虚伪的,是一种权术而已,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的喻世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宁愿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和正面效果。小时候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知道了“二十四孝图”,知道了“老莱子娱亲”,那么一大把年纪了,
6、还要学小孩子做顽皮动作以博年纪更大的父母亲一笑;但这没有什么危险,如果要我去卧在冰上把冰化了去抓鱼来给父母亲吃,那我可能做不到。我想,让我学学这个陈遗,背着一些锅巴逃命,除了有些累,可能落在别人后面,暂时可能还不是太难,当然如果太重跑不快,可能就有性命之虞,但总之还好些。特别到最后,大家都饿得要死,有的已经饿死了,这时候的一块锅巴,那作用可就大了。所以你看,孝顺父母不光是应该的,而且还有报应,因此,我们不应该提倡孝道吗? 今天来讲这类故事,应该还有一些警示作用。 忠孝乃儒家礼教之根本。但要看到,许多时候,许多朝代,统治者对“忠”的教育是乐此不疲的,他们热衷于“忠”,“无限忠于”、“三忠于四无限
7、”等等,我们记忆犹新。这很好理解,对统治者的“忠”以至于“愚”,这统治便容易得多。而对于“孝”,我们真的是久违了,虽然偶然也能见到某处在评好媳妇、好家庭,但总没有成为主流,而只能是细脉流传,官家不加肯定,也不加弘扬。这其中是什么原因,需要好好体会。 歌颂了陈遗的孝心。知胜之道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1、知:预见。 2、众寡之用:兵多兵少的运用(方法)。 3、虞:准备。 4、御:驾御,这里指牵制。 5、殆:危险。 6、
8、故:缘故;原因 7、百:虚指,多次的意思 8、彼:他人,对方 阅读启示既了解对方各方面的情况,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这样才不会置身于危险 中,这就是孙子提出的一个著名作战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处孙子谋政篇盲苦 明.刘元卿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人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贤奕编.应谐1.涸:干枯 2.楯:栏杆上的横木,此处指“桥的栏杆”。 3.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沈:
9、同“沉”,沉溺,拘泥。 4.蚤:同“早” 5.道:经过 6.攀:抓住 7.兢兢握固:小心谨慎地抱住 。兢兢:小心谨慎 8自分:自己认为。分:预料,料想。 9毋怖:不要害怕。毋:不要 10第:尽管 11马上 12.长号:大哭大叫 13 之:无实义 14.力惫:筋疲力尽 15.自哂:自嘲自讽 哂:讥笑,嘲笑 16夷:平坦 17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中想。沈:同“沉”。沉溺,拘泥。 18执:拿 19隅 :角落,此指方面。 20 以:来 21.矜言:矜持自负 22 此:这个人 23.省:反省 24.已:通”矣“,了 25.甚:很,非常 26自分:自己估计自己。己:通“矣”,了。 27苦:以为苦我们不能沉
10、沦于空虚苦受寂寥,固执地握住的一角自以为矜持严谨。 盲人固执己见,不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一味相信自己,作茧自缚,真当可笑。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尝试,勇于实践,不要被困难或自己的假想所吓倒。有盲人经过干枯的小溪。(盲人)在桥上不小心掉了下去,两手抓住栏杆上的横木,小心谨慎地牢牢抱紧(栏杆),自己认为手如果没有抓紧一定会掉进深渊了!过路人告诉他:“不要害怕,只管放手就是实实在在的地面啊。”盲人不信,握住栏杆大哭大叫。时间长了,(盲人)筋疲力尽,手没有握紧掉到地上,于是自己嘲笑自己说:“哈哈!早知道是实地,何必累那么久自己把自己害苦了呢!” 大路是很平坦的.只限于在空中想,守着某个一点矜持
11、自负的人,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了吧!遭见贤尊原文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贤尊:父亲 大虫:老虎 肉脔(luán):肉块。脔:切成小块的肉。 橡斗:即橡栗,或栎实。橡树(栎树)的果实,外壳有刺毛 欲:想要 衔:咬,叼 走:逃跑 之:肉 觉;不知不觉 旦:早上 谓:以为 云:说 郎君:对年轻男子的尊称约不可失原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
12、:“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邺守。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期:约定。 雨:下雨. 名词活用动词 焉:什么。 之:到去。 岂:副词。表示反问。可以解释为"难道“、"怎么”。 乃:便。 罢:停止,取消。 是:这 将:将要,准备。哉:语气助词,啊。 (13):乃往:前往。 引导1.魏文侯书是后人编撰的以记载魏文侯生平事迹为主,兼及当时社会风情的史书. 2.一个在平时生活中始终信守诺言的人,永远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魏文侯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与他言必行,行必果的优秀品质有
13、关. 道理做人应该守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对任何事物绝不可言而无信. 文学常识魏文侯(?前396) 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 、魏被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
14、的强国。 魏文侯名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更为重要的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来的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始作俑者。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魏文侯继承的
15、家业是魏桓子在三家分晋时建立的魏国。在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韩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东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晋东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
16、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强、不被列强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勿与婴儿戏耳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曾子:曾参(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
17、他的作品。 女:通“汝”,指你。下文“女”同此。 顾反:反,通“返”,等到回来。 彘:猪。 适市来:从集市回来。 启示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做父母师长的要注重言传身教。 出处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此故事民间较流行。现也称曾子杀猪等。 人物简介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
18、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枭将东徙原文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词解枭(xio):同“鸮”(xio),又称鸺鹠,一种形似猫头鹰的鸟 东徙:向东迁徙。东,动词,指向东。徙(x),迁移 鸠(ji):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你,对方的
19、尊称。 将:打算、准备。 安,哪里。 之,去。 故:原因。 皆:都,全部。 恶(wù):厌恶,讨厌、憎恨。 以:所以。 更(gng):改变。 犹:仍然。 出自刘向说苑·谈丛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汉代开国功臣。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
20、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寓意1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2 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
21、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张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如何做到既尊重个性、又尊重共性? 其他知识枭将东徙又叫枭逢鸠,是一则动物寓言。“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作者抓住枭的这一特性展开全文。好沤鸟者原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
22、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 ,沤鸟舞而不下者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注释1.沤音u(欧),通"鸥".释文:"沤音鸥,沤鸟,水鸮也, 今江湖畔形色似白鸽而群飞者是也." 2.沤鸟一一海鸥。 3.住张湛注:"住当作数."王叔岷:"艺文类聚九二,御 览九二五,尔雅翼十七,容斋四笔十四,记纂渊海五六,事文类聚 复集四六,合壁事类 别集六九,韵府群玉八,天中记五九引皆作数." 4.百住而不止:住,当作“数”。百往:数以百计。 5.好-喜欢。 6.取-捉。 7.每旦(之)
23、海上 :的。 8.从 :跟着。 点评【道理】 对人要真诚相待,如果心怀鬼胎,别人就不会和你亲近了。诚心才能换来友谊,背信弃义将永远失去朋友。为人处事只有以诚相待,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想伤害对方,一旦暴露,一定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张溥嗜学原文(张)溥(p)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做动词,命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做名词,名气)高一时。 出自选自明史·张溥传,本文又名:温额外·温录斋 注释(01)嗜(shì ):特
24、别喜欢 (02)钞:通“抄”,抄写 (03)已:停止 (04)一过:一遍 (05)即:就 (06)焚:烧 (07)如是:像这样。是:这样 (08)始:才 (09)管:笔管 (10) 皲(jn):龟裂 (11) 沃:泡浸 (12)汤:热水 (13)名:命名 (14)斋:指书房 (15)征索:索取 (16)草:草稿 (17)毫:毛笔 (18)俄顷:一会儿 (19)就:完成(靠近) (20) 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21)名:名气 (22)录:抄写 道理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表达了张溥爱学习的精神。 启示(1)我们要学习张溥,勤奋学习,认真刻苦。 (2)只要像张溥这样以学习为乐,就能达
25、到这种求学的境界。 (3)努力,兴趣加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陈晋之读书法原文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13)进益。陈晋之(12)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良为得法云(11)。(选自陈善扪虱新话) 词解 则:那么。 进益:长进。 遂:连词,于是,就。 岁:年。 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言:字。 然:然而。 旋:副词,随即。 虽:即使。 癖:毛病。 为得法云:是得法的。云,句末语气词。 (12)陈晋之:人名。 (13)通“渐”。 (14)惟
26、:只有 阅读启示读书勿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 引刀裂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导读这段文字讲述了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因分心中途停顿,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的故事。文章写作的时间为“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事情是由孟子诵时“辍然中止”而引起。孟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当小孟轲回答是“有所失,复得”时,“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终使“孟子不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孟母戒子”故
27、事。 注释孟子:孟轲,战国人。 诵:背诵。 方:正,刚好。 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引:拿起。 自是:从此。 谖:欺骗,欺诈。 启示学习不可半途而废,只有勤奋不息,才能有所成就。也只有像孟子一样知错就改,发奋苦读,最终才能成为贤圣名儒。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竑玉堂丛语) 注释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刘公宣:即刘宣。 为(卫使畜马):替。 未
28、几:没有多久;很快。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发解,明清时乡试举人第一名成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讶(其文):感到惊奇。未几:没有多久;很快。 谓:说。 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定。 例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A. 以语使 语:(告诉) B.讶其文 讶:(对.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作:(做法)【正确解释:作品】 D. 使乃优遇之 之:(他,指刘宣) 2.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答案:
29、刘宣:苦读成才 卫使:爱惜人才 刘铉:慧眼识才 3.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日日夜夜(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4.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师异之 异:(对.感到惊奇,诧异) (2)人始识公 始:(开始,才 )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3)十本为率(4),书(5)遂(6)大进(7)。平生于(8)书,未尝(9)苟且(10),或(11)答人简札(12),少(13)不当意(14),必(15)再三易(16)之不厌(17),故(18)愈老而愈益(19)精妙(20)。(出自书林纪事) 注释(1)临:临摹。 (2)日:每天
30、。 (3)以:按照。 (4) 率:标准。 (5)书遂大进,书:书法。 (6)遂:于是,就。 (7)进:进步 (8)于:对,对于。 (9)尝:曾经。 (10)苟且:这里是马虎草率的意思。 (11)或:有时。 (12)简札:信件,书信。 (13)少:通假字,同“稍”。稍微。 (14) 当意:称心。 (15)必:一定,必须。 (16)易:改变,本文为“改写”的意思。 (17)厌:厌烦、厌倦。 (18)故:因此。 (19)愈益:愈加,更加。 (20) 精妙:精致巧妙。(21 ) 打进:迅速进步;进:进步。 (22)平生于书,书:写字,书写。 (23)苟且:随便,马虎,不认真。阅读启示对待学习要像文徴明
31、一样具有认真写作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并且要认真对待每次作品。 选文赞扬了明代著名大书法家文徴明学习书法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我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文章通过对文征明习字经历的记叙,为了突出文征明勤学苦练,孜孜不倦,仔细认真的精神。同时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这种刻苦,勤奋,认真,孜孜不倦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既要坚持不懈,又不能马虎草率 ;只有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如果希望一蹴而就,或者敷衍了事,就不可能会成功。匡衡勤学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
32、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译 1.邻居有烛而不逮(到,及) 2.资给 以书 (资助给) 3.遂成大学 (大学问家) 4.愿 意得主人书遍读之 (希望) 凿壁偷光 5.致:给 6.得:得到 7.书:读书 8.穿壁:在墙上打洞。 9.文不识:文名不识 10.遂:终于。 11.大姓:大户人家。 12.以:把 13.偿:报酬 14.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5.佣作:做工辛勤劳作炳烛而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33、;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为时已晚)、迟。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7)好:努力。 (8)阳:阳光。 (9) 少:少年(年轻时)。 (10)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1)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
34、12)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孰与:比哪个 (13)善哉:说得好啊。 善:好,对。 (14)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15)安敢:怎敢宋太宗学书原文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2 . 听政:处理政务。 3. 内侍:此指太监。 4.规:勉励。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 法:方法,窍门 。 8. 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 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 善:好。 16. 临:临摹。 17. 或:有人。 18.绝:极。 19. 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槽施工方案怎么写
- 项目任务分配最佳实践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生成物的检验技术与试题及答案
- 粮食储备的紧急调配机制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应对突发事件试题及答案
- 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挑战试题及答案
- 煤炭批发商品牌建设与推广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全时期试题及答案
- 水利施工机械管理考核试卷
- 渔船自动导航系统考核试卷
- 束管监测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岗位责任制
- 裸子植物课件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升本(语文)科目考试题库(含历年重点题)
- 后勤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内容122页PPT课件
- 直销人必备—目标与计划
- 等离子体光谱诊断实验报告
- COMMERCIAL INVOICE 商业发票
- 永磁吸盘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
- 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总统国情咨文(中文版)
- 接待手册(范本)
- 还款证明(四种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