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北师版)_第1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北师版)_第2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北师版)_第3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北师版)_第4页
初中物理·暑期衔接课讲义(北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编:路浩坤编著者:胡仁杰吴欣鑫王 影李维毂李传真张丽芬张鹏飞目录第一讲:温度及物态变化一第二讲:温度及物态变化二第三讲:质量和密度第四讲:机械运动第五讲:声现象第六讲: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第七讲:光的折射及应用温度及物态变化一课前思考小思考:1.为什么爱斯基摩人的房子都是用冰制成的而且常年不化? 2.为什么冬天水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鱼却还活着?知识点精讲知识点一:温度及其测量两幅图片是北京的冬天和夏天,只不过,左边是夏天时,宝宝和贝贝穿着短袖吹着电扇,还是热的不想动,而冬日里,我们穿上棉衣,还是感觉到特别冷,为什么会这样?温度、温标、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表示冷热程度,温度

2、只有高低之分,而不存在大小或多少之分,因此,在语言表述时只能说温度高或温度低,温度上升或下降等2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常用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或开尔文温标)温标名称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创立人摄尔修斯(瑞典)华伦海特(德国)威廉·汤姆孙开尔文(英国)零点及分度方法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100度,在0100度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32度,纯水沸腾时温度为212度,中间等分180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度把叫做绝对零度,每一度的大小及摄氏温度相同(通常取绝对零度为)温度符号tT单位摄氏度(

3、)华氏度(F)开尔文(K)换算关系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冷热程度(温度)的工具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温度计及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及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及待测物体紧密接触。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温度计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细玻璃缩口35420.1离人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没有缩口2011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寒暑表 没有缩口30501同上经典例题:【例1】 读出图

4、41所示甲、乙、丙、丁四个温度计的示数图41【例2】 关于的冰和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比冰冷B冰比水冷C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比较【例3】 下图中,测量液体温度方法正确的是( )【例4】 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10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_巩固练习:【题1】 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甲 乙【题2】 8读作_,它比16高_【题3】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 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

5、_和_知识点二:热膨胀及热传递热膨胀1物体热膨胀的一般规律: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膨胀最明显,液体次之,固体膨胀的最小2水的反常膨胀规律:水在4以上跟一般物体一样是热胀冷缩的,但在0到4之间却是热缩冷胀所以对于一定质量的水,在4时体积最小,即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3热膨胀在技术上的意义:固体在温度改变的时候,膨胀或收缩虽很小,但当热膨胀受到阻碍时,产生的力却很大例:在架桥、铺路、安装管道等工程技术中,接触物间留有伸缩的空间,来防止热胀冷缩的力产生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上也常利用热膨胀做有益的事情,如给火车轮安装轮箍等利用不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热膨胀不同制

6、成双金属片,在自动控制上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恒温箱、自动防火报警装置各种仪器、机器、建筑物通常都是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制成,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各种材料的热膨胀是否相同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等为止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1传导:能量沿着物体传递叫传导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如各种金属,其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热的不良导体,如液体(除水银)、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固体中瓷、

7、纸、木头、玻璃、皮革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善于传导热的是羊毛、毛皮、棉花、石棉、软木等松软物质2对流:依靠液体、气体的流动来传递能量的方式叫对流这是液体和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更明显利用对流加热或降温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质可以流动,二是加热方式必须能促使物质流动3辐射:能量由发热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去的传导的方式,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物,可在真空中进行 实验表明: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都来得强一般情况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经典例题:【例1】 修水泥公路时,每隔一段距离就要留(或割)一条缝隙,这是为了( )A防止公路的热胀冷缩,增加透

8、气性B防止公路热胀受阻而产生破坏现象C减小公路的热胀冷缩,增加透水性D防止公路重力太大而产生破坏作用【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铺设楼房的楼板时,楼板之间应靠得很紧,不留缝隙B冬天架设电线时应比夏天架设时拉得略紧些C在一块金属板上挖一个小孔,在高温环境中这个孔会变小些D常温下刻制的钢尺,当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其测量值会偏大【例3】 帽子的功能很多,仅从热学的角度看,夏天戴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冬天戴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例4】 当积雪覆盖大地时,越冬小麦不会被冻死是因为巩固练习:【题1】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需开山劈岩,当时没有现代的工具和开采技术,但他们仍然

9、取得了成功在下列开采方法中,效果最好的做法是( )A一锤一凿地打开 B用大火将岩石烧红后浇冷水C利用高山上的岩石滚下来砸开 D挖开岩石下土层使其崩裂【题2】 如图所示,有一块厚铁板M,冲下圆柱体N(N能很紧密地塞回圆孔)现把铁板和铁柱同时放到炉内加热较长时间,在取出的瞬间( )AN变粗塞不进圆孔B圆孔变大,N很容易塞进C圆孔变小,N不能塞进DN仍能紧密地塞进圆孔【题3】 在竖直吊着的一个玻璃圆环中充满了水,如图所示,使圆环保持静止,不做任何运动的情况下,要使环内的水顺时针方向流动起来,可行的办法是知识拓展:由于水的反膨胀规律,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而密度大的液体会往下走,因此即便在寒冷的冬季,湖

10、面已结了厚厚的冰层,但是冰面以下依然不会结冰知识点三物态及其特征1物质的状态自然界中的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每种物质并不是只以一种状态存在自然界中的物质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还存在其他状态,其中一种状态叫做等离子状态,它是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离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的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中通常所见的三种状态同一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2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主要特征状态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情况物态特征气体大小可以自由运动气态液体中中活动范围较大液态固体小大只能在小范围内振动固态经典例题:【例1】 参照右图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其中

11、甲代表的是,乙代表的是,丙代表的是【例2】 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例3】 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一定是固体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液体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一定是液体D不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一定是气体巩固练习:【题1】 物质由被称为“分子”的微粒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_,同时,又有_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更加_【题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B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在其他分子之间

12、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C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形式存在D.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分子之间没有空隙【题3】 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有一定的形状 B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C液体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的体积 D液体既有一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小思考晚饭后,我从冰箱里给拿了瓶饮料,为什么上面有很多水珠,这水又是从哪来的?在游泳之后,为什么会觉得特别冷?知识点精讲知识点四:液化和汽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及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一样,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大量实验表明,

13、绝大多数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2蒸发和沸腾汽化是从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下表是两者异同点的对比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地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剧烈程度比较平和剧烈共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都是液体变为气体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及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液体中含有杂质时沸点升高蒸发的快慢和液体自由表面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通风条件都有关系蒸发过程中如果

14、外界不给予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一定下降,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使气体液化可通过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途径3水蒸气及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白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因此我们能看见的“白气”一定不是水蒸气水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要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高温水蒸气在水面上方遇到冷空气便放热液化为小水珠,水面上方的“白气”就是由小水珠聚集而成的可见“白气”是聚在一起的大量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解释“白气”现象,首先要明确“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要弄清楚液化成“白气”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白气”的产生有两种情况:(1)置于空气中的低温物体周围出现的“白

15、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2)含水的高温物体冒出的“白气”是高温物体上的水先汽化后液化而形成的经典例题:【例1】 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_  ,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 _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罐里的【例2】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

16、160;   现象,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例3】 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小试管B,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 )A、到100就沸腾; B、到100不能沸腾;C、管内水温保持80不变;D、无法确定【例4】 湿衣服在通风处比无风的地方干得快,这表明_;一碗水洒

17、在地面上比盛在碗里干得快,这表明_巩固练习:【题1】 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题2】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题3】 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18、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知识拓展:电冰箱工作原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常温下处于气态的物质(以前是氟化物,现在用其他代替了)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冰箱先通过压缩机对这种物质进行压缩,使这种气态的物质放出热量变成液体,然后输入到分布在冰箱背面的细管子中,这些液体在失去强压之后,开始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冰箱内部的热量),又重新变成了气体然后压缩机再将它们压缩成液体再输入到管子中不断循环,于是就可以降低冰箱里面的温度了简

19、单的说,就是利用了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的原理汽化时它吸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知识总结知识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 温度定义(重点掌握)2. 温标(摄氏温度重点掌握,其他了解)3. 温度计的使用(重点掌握)知识点二:热膨胀及热传递1. 热膨胀现象(了解)2. 水的反膨胀现象(了解)3. 热传递的方式(了解)知识点三物态及其特征1. 物质的状态(重点掌握)2. 物态的特征(了解)知识点四:液化和汽化1. 汽化和液化(重点掌握)2. 蒸发的影响因素(重点掌握)3. 沸腾的条件及图像(重点掌握)课后作业【作业1】 物质从液态变为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

20、有_和_两种形式,图中甲、乙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图_是沸腾时的情况。【作业2】 举出在自然现象中水蒸气液化的两个实例:_;_。【作业3】 _和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常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作业4】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防止水蒸气遇到镜子发生液化看不清【作业5】 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壶内水蒸气有一定压强,一部分水蒸

21、气从壶嘴冲出来时有较大的速度,在壶嘴附近还来不及放出足够的热,没有_成小水珠,所以看不到“白气”,水蒸气跑到一定距离后,放出了足够的热,温度降低_成了小水珠,就看到了“白气”。 【作业6】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时间(分)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699(1)观察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和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热,但温度_。(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由表可知,加热了_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

22、。(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作业7】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作业8】 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23、 )A.27 B.30 C.32 D.37【作业9】 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讲一讲: 1为什么小笼包最上面的一层容易熟? 2.架设电线时,为什么要让线松一些,不能太紧?3.为什么吃鸳鸯火锅时,红油的那边先沸腾呢?温度及物态变化二课前思考小思考:中国有句老话叫“下雪不冷下雪冷”,想一想是不是这个样子?这又是为什么呢?知识点精讲知识点一:熔化及凝固两幅图片,都是同一地方:北京的什刹海,只不过,左边是夏天时拍的,而右边是冬天拍的,夏日,暮霞轻笼,水面不兴,而冬日里,我们可以穿上冰鞋,在冰面上享受飞一般的感觉当然我们也知道,天

24、一暖和,冰熔化成水,我们就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水面而到冬季里,天冷,水又凝固成很厚的冰当然这种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远远不止于此,还有很多很多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液态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故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晶体的熔点及压强间关系是:熔化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加压后熔点升高,熔化时体积减小的物质,加压

25、后熔点降低晶体的熔点还及它是否纯净、含有杂质的多少有关含有杂质的晶体熔点降低,如冰上撒盐,熔点降低;不同金属制成的合金,往往比其中熔点最低的那种金属的熔点还要低一些对于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请参考下表:项目物质状态变化特征图象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熔化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固液共存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不断放热,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固液共存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项目物质状态变化特征图象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化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熔点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凝固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没有固定凝固点常见的熔化现象:冰

26、雪消融、蜡烛“流泪”常见的凝固现象:冰天雪地、金属铸模常见的晶体:冰、海波、食盐、水晶、大多数金属常见的非晶体:玻璃、松香、石蜡、沥青、橡胶经典例题:【例1】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ABCD【例2】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A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B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C房间及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D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例3】 萘的熔点是80.5,则萘在80.5

27、时的状态可能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固态、液态、气态共存【例4】 如图所示,描述海波凝固过程的曲线是()A BCD巩固练习:【题1】 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图2 草叶上形成“露珠”A山间形成浓雾C酒杯在镜中成像草叶上形成“白霜” D冰雪消融B钢勺在水面处折断了钢勺在水面处折沙滩上有白鸽断了【题2】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题3】 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

28、328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铅的凝固点是328【题4】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知识拓展:北方的冬天很寒冷,但往屋子里放几盆水就没那么冷了,是因为水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从而使屋子里变得更加

29、暖和了。小思考冬天室外的温度有时候低于0,洗过的衣服挂在外面会结冰,可是这些冰冻的衣服挂在户外过一段时间却变干了,是因为什么呢?在冬天的早晨常看到的霜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来将要学到的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就能告诉你答案左图: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右图:冬天窗户上结了一层冰知识点二:升华及凝华1升华和凝华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是指气、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相互转化的现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而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升华过程是一个需要吸收热量的过程,凝华过程是一个需要放出热量的过程2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的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常见的升华

30、现象: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得越来越小、灯丝被烧断、背阳山坡的雪不见了;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上霜、雾凇、长时间使用的灯管两端变黑经典例题:A冰冻的衣服晾干C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水滴B春天冰雪消融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例1】 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形成过程属于升化的是【例2】 为了抗旱,向空中云层中发射“干冰炮弹”,就能实现降雨,这是因为()A干冰熔化变为水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C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例3】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

31、拉罐中冰及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巩固练习:【题1】 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题2】 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热,使云层中球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井在下落过程中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题3】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32、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经过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知识拓展:自然界中一些物态变化现象(云、雨、雪、雹、霜的形成)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下落中,小冰晶熔化成水,及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雪:云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霜:

33、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知识总结知识点一:熔化及凝固4. 融化和凝固定义(重点掌握)5. 晶体非晶体(重点掌握)6. 融化凝固图像(重点掌握)7. 常见的晶体非晶体(了解)知识点二:升华及凝华1. 升华凝华定义(重点掌握)2. 升华凝华现象(重点掌握)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形式及吸、放热规律总结为下图:课后作业【例1】 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 口中呼出的“白气”B冰冻的衣服晾干C玻璃上的“冰花”D河面上的冰块【例2】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水结成冰D露的形成【例3】 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熔化

34、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例4】 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例5】 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例6】 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例7】 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 上雾B“下霜”C降雨D结冰【例8】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例9】 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

35、是【例10】 用如左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左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填序号)A水蒸汽B小水珠(4)右图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分钟温度计讲一讲:冬天的清晨,窗子上会出现许多美丽的冰花,让我们知道外面很冷,需要多穿些衣服,那你知道窗子上的冰花是在温暖的室内还是寒冷的室外吗

36、?质量和密度课前思考金字塔分布在尼罗岸,古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 大小都不一致,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最为集中。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如此宏伟的金字塔,它的质量是多少呢?我们可以如何测量出它的质量呢?知识点精讲知识点一: 质量的定义和单位知识点内容: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改变而改变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

37、多少叫质量2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还有几个其他的常用单位,如吨(t)、克(g)、毫克(mg)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经典例题:【例1】 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棉花所含物质较多B铁块所含物质较多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D无法比较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的多少【例2】 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它熔化成铁水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D从地球运到月球【例3】 今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徐闻中学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

38、温蒸煮消毒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变的是()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例4】 体温计示数升高时,关于体温计内的水银,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例5】 盛夏天气炎热,小佳将奶茶喝掉一半后盖上盖子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她拿出奶茶瓶,发现奶茶全结成冰,请问奶茶结冰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巩固练习:【课1】 程跃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压强D体积【课2】 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铁块温度由20升高到70,温度升高了,但

39、质量没变B把一铅块压成铜片,形状变了,质量也变了C一块冰溶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也变了D一根铝棒从赤道带到北极,由于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课3】 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在太空待了108min后安全返回地面,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加加林在地面的身高约为1.75m,体重约70kg,则他在太空的质量是()A0kgB140kgC70kgD无法确定【课4】 一壶冷水的质量是,放在炉火上加热到沸腾后称得质量为,这是因为( )A由于温度升高了,所以其质量变小了B质量不会变小,肯定是称错了C质量变小,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部分水汽化的结果D以上说法都不对知

40、识拓展:“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知识点二:质量的测量知识点内容: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杆秤、台秤

41、、电子秤、磅砰、天平等,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托盘天平托盘天平:(1) 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2) 构造:(3)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天平的使用方法:a调节: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b测量: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加砝码时从大的砝码开始加,当指针接近分度盘的中线处时,停止加砝码,然后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读数时应注意应以游码左边

42、缘对应的刻度为准)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a调节好天平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整横梁平衡;b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称量;c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d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经典例题:【例1】 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 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例2】 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1)调节托盘天平时,发现指针在标尺中央的右侧,此时应将横梁右侧平衡螺母向_移动(2)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_盘添加砝码

43、(3)在某次测量中,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g【例3】 使用天平测质量时,若游码未放到零刻线处就将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量值比真实值将( )A偏大 B偏小 C及真实值相同 D无法确定【例4】 有一台调好的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mg,用这台天平称量某物体,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g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1.0小格,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果在右盘中再加100mg的砝码,天平指针则右偏1.5小格,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A36.20g B36.24g C36.22g D36.00g【例5】 有一堆相同规格的小铁钉,工人师傅

44、想很快地知道它有多少个,你怎样帮他解决呢?巩固练习:【课1】 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砝码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课2】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小明的操作有两处错误,指出有错误的步骤并写出正确的做法错误一:_(填代号),正确的做法:错误二:_(填代号),正确的做法:【课3】 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

45、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应该(选填“增加”或“减小”)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g【课4】 某同学在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调节由于操作不当,在游码位于处时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刻度的中央,然后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入32g的砝码时,天平又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A B C D不能判断知识拓展:太空中可以用天平测质量么?在太空不能完成用天平称物体的质

46、量。天平用的是力矩平衡原理,用的力是重力,太空中微重力,天平起不了作用。王亚平展示太空中用于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聂海胜用这台仪器测出了自己的质量:74公斤。测量原理: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质量。知识点三:质量的估测知识点内容: 中学生:50 kg; 一个大西瓜:5kg;一个鸡蛋:50g;一个硬币5g; 一个苹果:200g;物理课本:300g经典例题:【例1】 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C一块普通学生橡皮的质量约为200g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

47、为15mm【例2】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手指的宽度约为10cm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C篮球的直径约为25mmD500mL瓶装饮料的质量约为50kg【例3】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80cmC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D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巩固练习:【课1】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300g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一个苹果的质量为1kg 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cm【课2】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mB一根2B铅笔的长度约为17.5cmC一

48、块橡皮的质量约为50kgD一瓶白酒的质量一般约为0.5kg【课3】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本物理教材的质量约是30kg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cm知识点四:物体的体积和体积的测量(故事)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沉思一下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桶跟这池塘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一半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曲十分之一,那就有十桶水”国王听后拍手大喊:“你果真聪明!,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阿凡提抓住了可以人为地确定桶的大小作为测量标准这一方法

49、。知识点内容:1.体积的定义和单位物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 常用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换算关系:,2体积的测量方法液体体积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固体体积测量:规则的-几何体积-刻度尺不规则-排水法-量筒或量杯(1)讲解从长度到面积、体积的单位构成及换算记忆法(平方、立方)(2)以下图为例讲解量筒使用方法、读数的液面和视线测不规则固体体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排水法密度比水小按压法、捆绑法、吊挂法、埋砂法溶于水:饱和溶液法、埋砂法整型法:如橡皮泥,可把它们整型成正方体、长方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有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经典例题:【例1】 常见的热水瓶(保温瓶),其容积约为( )A B C D【例2】 两个粗细不同,最小刻度都是1毫升的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比较准确的是A粗量筒B细量筒C都一样D无法确定【例3】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及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例4】 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ml,它的分度值是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