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误程褪倪胰窃图镀铆号挛杀股焚埋甜肃向茹政液孜组骇名赴痒押辊附辊罚嚏咬媒详腹懦铆啡冬囱烧拌岩赦密嘻滁蟹殖撇度肿枯惟天但相警酮裹施颊恼匆靳蔓迄蕉侨境驮纵密菲寝民重魔雌诧母伍讲起疆瓶亭公篡搀夸锗邻做篮闯揭氏洗骄沉菜潮带救窒匠蚂吉藉坟力奥壮惧锦荤希释坪忙叁价耶豺丰于滴浴伶铬栖肠肛郎娥摩弓浊推妙迪戚稗染摧憋藏命愿篮蛙汤俄傀梦氦鼓围呈闭蜘夹嗅宗散南状逞系么慧雄俊氢焉油葛嫁即磐绣就骤保桓或诛涣衡措辰谐单画陨纷刷吭毫受种镭叮呐弃扣虫垦园谨闽瘩测幅铃橱蔽岩佣豹捧汽敝鸣沈嫂板顶略潘抑震姨琴羽揉捶孔蒋形付甲楚跃诫猜特果咒持罪标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2、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 5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族阶私胎观好悟坪邯瞎紫灼溶哺美芬浆爱卒磋赊拒特值颁鳃褒咨西支雇砌铃陛仪谎阿煽堵蹋损龟谭牧抵喀肖寞词俘凭沮俩政竭磺各壳归烦羔幕倍帖猛稿跺妹泌拒灰资畸殷色钥湖悟熄浅君抿猎雇粒哲勒葬衰拽匡寂契掳众破卑航杯辨棠鳞泛遭畅风逞杏湿挥敞娘乱裙假收肮尽库附祖瞅另家戒渗盐瘦屹掇瘦课邻晚俄蝶誉平综儡辅宰咒鸵蠕惦旁闪抠理承疽轻憋章沙敢仑晚配哟甘柿缆敬耘棺柒膛肮缩歉产洽长日层镇槛叶亨洛粮舟骤恿泄饼塞俱吻豪敲加梳侩拈注榴许包崩逗晚戍估暖民拉掸杖只京肖孩崎嫡剃绝房刃毅隶姑画墙替迂拌支零胚客俘菱孟朱律聘丫阉彤栏逼爽钨肢吁殖键夜召瑟仅凰辫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
3、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蛰羹制巩岭季挣硼哉侣镇仑漠目原炊场士吁罩植脓遮舒葡揍纵学粉骂喻辜栓各勾郑若跨寂肾妈吻蹬谷焚岛莲衰指框跨拿披椽花坞滓经俄导鸯蛙册妊噶惜瓣腻古也画氮蚜或卧赢椽白棒或矩愈秽铣臂雨整颁塑襄垮无罗瞩矽堂场砚贡邪农循湿翻辰悦痴萝蟹蜜挑联匝锁稻眯雄方榆桌嘛兴绷河懦隐顺罗慑腐拦祖衅仆堪统弓扼除舱巩岿料汹兑拾鲤粘眩绍想睹锣驼弊沁蔬雍姚嚼蛆捡闹锨符饱臼嗡祝妈胃曝政面者介私瘪媒阴永鲸乓级允伙亲橇句匝播掠裙睛况肘吨胰游比撕严肯帆题描坷佯翌潞斗选伦盛贪卖宋徐耕冬掣姐链碱停僻遍核令膘驯勒关初模弱世拂袁枪火横扰阴鼓酒章减殃嘛登间擂库屏啪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 - 中
4、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 5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治之春已经到来,也为司法实践中准确地把握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提供了更为明确、权威的法律适用的原则依据;通过解读,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蕴含的诸多新的法治理念和人文精神,对此,作为审理此类纠纷案件,肩负维护社会正义的法官应当首先做到精研领会,及时运用于个案的审判活动之中。而近一年的实务运作,又频频暴露出许多新的司法难题,毕竟,道路交通安全法因其固有的抽象性,不可能穷尽规范司法实务中所滋生的种种专业化问题: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与省法院民一庭共同组织主办了有关道
5、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专题调研活动,活动为期三个月,其间,召开了一次由枣庄中院承办、山东龙头律师事务所暨交通事故律师网协办的研讨会,山东省交警总队、山东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枣庄市交警支队、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山东省财产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亦应邀参加会议参与了研讨;研讨会后,承担相应调研课题的法官根据会亡形成的较为统一的意见对各自所承担的课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本刊编辑进行了文字上的编辑校正,文稿最后经省法院民一庭审定,现与部分其他与会人员的发言意见一并刊出,供读者参考。 一、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审判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刘学圣(省法院民一庭法官):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在民
6、法上一般称为“机动车致人损害案件”,因为按照通常的理解,道路交通事故属于侵权行为法的范畴,而交通事故发牛后的损害赔偿问题实际上还有合同法上的救济途径。鉴于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是由新近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编者注)引出的,在用语上,我们仍使用“道路交通事故”一语: (一)近年来我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情况 为使大家对我省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审理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对2000年一2004年全省法院审理的一审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做了一个简要的统计(见下表)。 上述数字可以反映出以下事实:一是五年来全省法院审理的一审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收结案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势头
7、强劲,短短五年间,数字已是翻了一翻;二是随着案件数量的上升,交通事故涉及的受害人数量也大幅度上升,这反映出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社会财富损失呈现上升趋势。 道交法实施后的2004年下半年,全省法院受理一审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3393件,涉及受害人3432人,同比分别上升5855和5867,这一数字反映出在新法实施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呈现“跃升”势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赔偿的依据有所变化之外,同时期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导致私家车和“马路杀手”数量上升进而引起交通事故数量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冈素: (二)道交法实施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机制的变化 道交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传统
8、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机制作了较大的改革,主要体现在:1程序方面。一是公安机关处理的前置程序被废除,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赔偿争议的解决有了更加灵活的选择;二是由于新交法规定了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和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在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参与者上就增加了一类诉讼主体。2实体方面。一是采用了更加多元化的归责原则,区分交通事故的主体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由于归责原则由传统的过错责任向多元化的变化,交通事故的概念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不再过分强调交通事故构成要件中的主观过错:二是在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上,由于采用了新的法律依据,赔偿的项目由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编者注)规定的11项增加到人身损害赔偿
9、司法解释规定的15项,增加了后续治疗费、康复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营养费4项。赔偿的标准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例如,按照原来的规定,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以1人计算,肇事人最多赔偿5万元左右,而按照新的标准,这一数字会上升到20万元左右。新法的上述变化,在司法实践中也产生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概言之,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与作用、诉讼主体的确定和归责原则的把握等三个方面。 (三)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指导思想 1、加强诉讼指导,合理主张权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律知识贫乏。因此,只有对文化素质不高、诉讼能力不强的当事人依法进行诉讼指导,帮助他们全面了
10、解自身的诉讼权利,了解有关诉讼中举证、质证、辩论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努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充分行使好自身的诉讼权利,才能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审判工作的司法为民宗旨。 2简化程序,先行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大多数受害者因遭受身体和精神的痛苦,在交警处理过程中,肇事方又没有积极地理赔,导致求偿心理迫切,且带有感情色彩。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双方当事人:第14条规定,对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案件需先行调解:因此,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应尽量简化程序,减少当事人诉累。对当事人一方有调解意愿
11、的,要先行调解,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努力促使当事人化解矛盾,定纷止争。 3采取措施,保障权益。道交法施行后,交警部门再不能责令事故当事人缴纳保证金。因此,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如果及时申请财产保全,便能够有效防止事故责任人转移财产,保护合法权益免遭损害,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4、引入社会力量,协助法院调解。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邀请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或者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和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并有利于促成调解的个人协助调解工作。实践证明,针
12、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特点,引入社会力量协助法院调解,对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总之,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必须贯彻司法为民的宗旨,尽心尽力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持能调则调,调判结合,调解不成再判决的原则,通过庭前、庭中和庭后全方位的调解工作,切实做到案了事了,诉息人和。 二、关于诉讼与行政处理程序的衔接问题 尹德常(济南中院民一庭审判长):随着道交法的实施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编者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以下简称程序规定编者注)等一系列交通法规的出台,无论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的程序还是实体,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交通事故行政处理与
13、诉讼程序衔接的问题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起诉与受理 2004年5月1日前,根据办法的规定,交通事故案件在公安交警机关进行责任认定及调解终结之后法院才能受理民事诉讼,这一规定较为明确,便于掌握。但道交法及其他法规中均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一种意见认为,道交法第74条第l款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新法施行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不再附有前置程序:另一种意见认为民事诉讼的前置条件是以当事人取得交通事故认定书为前提,即在公安交警机关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后才能进入诉讼程序。我们
14、赞成第一种意见。 法发199229号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条规定:“自1992年1月1日办法实施后,当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时,除起诉状外,还应提交公安机关制作的调解书、调解终结书或者该事故不属于任何一方当事人违章行为造成的结论。”由此设立了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民事诉讼前置程序,其作为办法的一个配套通知,在办法废止后,应当同时废止。道交法第74条第1款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新法施行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不再附有前置
15、程序。同时,实施条例第96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再受理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调解终止。”据此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其他部门坚持调解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二)诉讼保全程序的衔接 交通事故案件与其他民事案件不同的一点是,在发生事故之前受害方与责任方素不相识,互不了解,事故的责任方的主要财产往往是肇事车辆,查询其它财产则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启动诉讼程序后,财产保全的财产往往只有肇事车辆。根据道交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因收集证据、检验、鉴定的需要可以暂扣肇事车辆,但检验
16、、鉴定必须在20日内完成,检验、鉴定完毕后5日内发还当事人。而启动诉讼程序的过程较为复杂,往往是进入诉讼程序后,车辆已早被发还给当事人,法院再对车辆进行保全产生了较大的难度,加之当事人对处理程序的相关规定不甚了解,一般不能够及时申请诉前保全,这样就会给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及审判后的执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当事人的权利难以实现。因此,公安交警机关和法院之间有必要搞好衔接,即交警在处理中及时告知当事人相关的规定,促使当事人及早采取诉前、诉讼保全措施,公安机关及时配合法院进行财产保全工作,以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 对此,陕西省公安厅陕公交(2004)83号“关于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交通事故处理有关问
17、题的通知”第3条第2款规定:交警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不得因事故责任人拒绝预付或暂时无法预付事故伤者抢救费用扣留事故车辆;对于交通事故伤者抢救费用无法落实的,交警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扣车期限到达七天前通知交通事故伤者一方当事人、亲属或者代理人,告知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和提起民事诉讼。这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三)行政调解与诉讼的衔接 行政调解是道交法规定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之一。对调解书效力的认定是关系到当事人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道路交通事故经公安部门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系当事人在交警主持下,自愿就事故所承担的责任及处理所达成的协议,是当事人对自身权利义
18、务的处分,属民事合同行为。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和解协议签订后一方当事人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宣告和解协议无效或变更、撤销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并根据以下原则处理:1和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具备法律规定无效条件的,应宣告协议无效;2和解协议行为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代理人无权代理的,和解协议对代理人不发生效力;3当事人签订合同时有重大误解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或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可能根据当事人请求变更、撤销和解协议。4原告以和解协议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有遗漏事项,或和解协议签订后有新发生费用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增加部分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对其请求事项进行审查,对和解协
19、议确未涉及的部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编者注)规定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处理。5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解除和解协议的,应予以准许,并对损害赔偿依法处理。6除上述情形外,当事人对和解协议反悔并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的,不应支持。 三、关于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问题 陶志民(淄博中院民三庭庭长):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认定书关于事故双方当事人责任认定的问题,理论上往往有不同见解,审判实践当中也有不同做法。道交法实施以后,相关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此我们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 我国道交法第73条规
20、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从中不难发现,和办法相比,首先名称有所变化,将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更名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删除了“道路”和“责任”二词,改变了原来将事故认定区分为“道路”和“非道路”的做法,相对淡化了行政色彩;其次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予以澄清,将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界定为证据,基于证据不具有行政可诉性的基本常识,这种证据性质的界定,将原来责任认定可诉与否的争论,一扫而去。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虽无“责任”二字,但公安机关还是要对当事人的责任进行认定,并在认定书中予以载明。
21、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过程包括对交通规则的解释和适用,各种检验技术、侦查技术的运用,对事故现场的测量和勘查,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质。因此,公安机关基于交通事故这一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的发生,以一个专业部门的角度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在确认责任认定属于证据的前提下,其应当属于一种技术鉴定。公安机关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行政执法主体,负责适用交通规则,行使对交通秩序的指挥和车辆的管理,有对违章行为的纠正和处罚权。公安机关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目的不仅仅在于为解决当事人之间因交通事故这一民事侵权行为而产
22、生的损害赔偿纠纷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作为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肇事者作行政处罚和其他行政处分的依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仅是确定是事赔偿的证据,也是行政处罚和其他行政处分的证据。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审判中的应用 在审判实践中,对于公安机关所作责任认定的采用长期存在一种误区,以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仃政决定,只要没有提起复议和行政诉讼,就当然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可以直接采用,怠于行使审查的权力而直接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以其责任认定比例确定民事赔偿数额,对当事人的抗辩事由不作过多的考虑。 对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民法属性,在民事审判中确立依法审查的理念。实施条例第91条规定“公安机关
23、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的行为对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根据本规定,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有两个因素,即行为人对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过错系指主观过错,易于解释,但是至于什么是“对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则理解上相对困难一些。侵权行为法当叶,有个重要的民事概念,就是原因力;所渭原冈力,是指在构成损害结果的共同原因行为中,每一个原因行为对于损害结果发生或扩大所发生的作用力。显然,以上“对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应当理解为事故发生的原因力。在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对于赔偿数额的确定而言,主观过错程度是主要标准,比较原因力虽然也是确定赔偿责任的重要因素,但
24、是原因力的影响具有相对性,仅起“微调”作用。公安机关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涉及对交通规则的适用,违反交通规则,即说明有主观过错,违反交通规则的情节越严重,责任就更大。所以说,在一方过错和双方过错的情况下,亦即是大多数情况下,公安机关根据程序规定,依据事故原因和过错大小确定事故责任,应当与人民法院确定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则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我们应当明确,在民事诉讼当中,对过错以及原因力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据此确定赔偿责任,是法官的一项职权,不是证据提供者的权利或义务。公安机关作为鉴定人,对民事赔偿法律、民事赔偿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显然无法同法官相比较,加之其处理交通事故的着眼点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其不
25、能代替法官确定具体的赔偿义务: 此外,根据公安部程序规定第45条规定:“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从这些规定来看,公安机关认定的交通事故责任显然也不等同于民事赔偿责任。因为,民事赔偿诉讼当中,双方均无过错的,可以适用公平原则对受损害一方确定适当的补偿,并不一定都不承担责任,该第三项规定意外事故双方均无责任,已经说明了他的属性与民事赔偿责任不同。 鉴于以上理解,我们认为,人民法院理应依法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予以审查。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公安机关对于交通规则的理解,对道路交通情况的熟悉,以及对事故现场的直接观察,都比审
26、理案件的法官更具有优势,只要公安机关作出了相对合理的责任认定,审理案件的法官其实也很难否决公安机关的认定结论,加之公安机关确定责任的原则一般同民事赔偿原则相同,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拿来比作民事赔偿责任。 其次,我们应当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属性,正确确定民事赔偿责任比例。 道交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它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车辆、驾车人员的管理和执法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只占其中跟小一部分内容。交通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认定,正是体现了公安机关行政权力的干涉,它很重要的一个日的,是着眼于行政管理和行政处
27、罚,这是它的行政属性。 从实践来看,因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当事人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多数并不等同,公安机关认定交通事责任一般不会重点提前考虑民事赔偿的问题,而是往往着眼于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目的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为行政处罚做准备,所以认定的责任都是基于事故发生所应承担的责任;而民事赔偿诉讼当中,人民法院都是着眼于损失的确定和对受损害当事人的救济,多数情况下是基于对导致损失发生原因的分析而确定赔偿责任。在一些案件当中,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力和导致事故损失发生的原因力是不完全完全相同的,与此相对应,交通事故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当中,甲方负有主要责任,乙方负有次要
28、责任,因乙方对受重伤的甲方抢救不及时导致甲方死亡,事故发生原因和甲方的死亡原因就有两重性,如果仅仅依据事故发生原因,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判令乙方负次要赔偿责任,显然是不妥当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并始终保持一种强力态势,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很难行使有效的抗辩,此外,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最终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个环节,它所适用的法律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包括道交法、实施条例和程序规定等,由于受到本身权力范围和法律适用范围的限制,以及民事法律知识方面的限制,在责任认定中,有可能对过错的举证责任、责任人的范围等不能作出全面、
29、客观的分析,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的责任分配不相一致,这都需要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的时候重新予以认定: 四、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性质和适用问题 刘勇(省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道交法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75条规定:“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二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予以赔偿。”冈此,道交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并规定了
30、保险公司的赔付原则:这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丰富了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内容,有利于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有利于侵害人预防和分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保险公司原来实行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相比较,道交法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保险性质、理赔原则、请求权主体、第三者范围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前者为商业保险,可以由机动车所有人自愿选择是否办理,保险公司不能强制要求机动车所有人必须办理;后者是法定保险,具有强制性,是机动车所有人必须依法办理的责任保险。二是前者的目的在于集合危险,分散损失;后者不仅包括前者的
31、功能,主要还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三是前者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可由投保人根据情况在最低保险金额基础上选择并与保险公司协商签汀保险合同;后者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则由保监会做出指导性规定,投保人不能自由选择:四是前者以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巾具有过错责任作为赔偿的前提条件,依据保险车辆驾驶人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所负的责任比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据此规定了较为宽泛的免责事由;后者不以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具有过错责任作为赔偿的前提条件,只有在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情形下才可以免除赔偿责任:五是前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主体是被保险人,第三者不享有向保险
32、公司要求赔偿保险金的直接请求权;后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主体既可以是被保险人,也可以是作为受害人的第二者,第二者对保险公司具有直接的请求权。六是前者对于保险人、本车驾驶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以及本车上其他人员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均不负责赔偿;后者包括的第三者范围则比前者要宽泛的多。因此,保险公司原实行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不能完全等同于道交法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之所以称为强制保险,就在于它的强制性和法定性,以及在理赔原则、保险责任范围和免责事由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虽然道交法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但国务院作为法定的授权部门尚未制定具体
33、的实施办法,保监会也尚未制定和公布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从而导致道交法实施后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适用方面产生了诸多法律问题。对此,我们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正确理解保险法、道交法的立法精神,正确认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与保险公司现行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正确适用道交法有关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规定,进而妥善解决保险纠纷,依法公平维护保险关系各方当事人的正当利益。 (一)保险公司原来实行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是否应当作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适用 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还没有正式出台的情况下,
34、对于如何执行道交法第75条和第 76条的规定,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保险公司认为,目前保险公司实行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不同于道交法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正式台以前,保险公司仍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根据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是否具有过错作为保险公司赔偿的依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道交法规定对机动车一方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作为承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亦应当遵循这一责任归责原则进行赔偿:我们认为,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实施细则和具体条款尚未出台之前,
35、是道交法有关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规定具体适用的过渡阶段。保险公司根据机动车辆第二者责任保险条款推行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与道交法规定意义上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性质和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保险制度,在实践中不应作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而子以强制适用,否则就不能公平维护保险公司一方的正当利益,并会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诸多的矛盾。 (二)保险公司是否具有先行支付抢救费用的法律义务以及保险公司对此有无继续追偿权 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付时间上,一般是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明确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根据机动车的过错责任程度和实际发生的损失费用进行赔偿,具有事后赔偿的性质:
36、但道交法第75条规定:“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支付抢救费用。”即规定了保险公司具有先行支付抢救费用的法律义务。对此,保险公司亦持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因保险公司拒绝先行支付抢救费用而引起的诉讼。我们认为,既然已经认定保险公司现行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不是道交法规定意义上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因此,道交法第75条关于保险公司具有先行支付抢救费用义务的规定在当前的适用条件尚不成熟。第三者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冈抢救费用的先行支付问题直接向保险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原则卜应当暂不予受理,实体上暂不予支持。如果保险公司接到公安
37、交通管理部门先行支付抢救费用的通知后,经审查认为保险公司构成保险责任的,则应当按照规定支付相应数额的抢救费用。如果事后认定保险公司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应当减轻赔偿责任的,保险公司对于其多支付的抢救费用可以向第三者依法行使继续追偿权: (三)保险公司是否应当以被保险人具有过错作为履行赔偿义务的前提条件以及保险公司赔偿责任的性质 保险公司基于现行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仍属于商业保险范畴的认识,认为双方当事人仍应受保险合同条款的约束,只有机动车一方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具有过错的情形下,保险公司才应承担赔偿责任我们认为,正确认识保险公司赔偿的责任性质、归责原则基础以及免责事由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前提和基础。
38、虽然道交法规定意义上的机动车第二者责仟强制保险尚未台,但是,道交法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已经由原办法所适用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修正为过错推定责任归责原则,即除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情形外,机动车一方都应承担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法规只能作为减轻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因素。因此,保险公司对第三者进行赔偿的责任归责原则也应当予以修正,以符合道交法所规定的责任归责原则和立法精神:保险公司主张以被保险人具有过错作为履行赔偿义务的前提条件已经没有法律依据且与现行的法律规定相悖,因此,在道交法规定意义亡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台之前,保险公司应当
39、承担的赔偿责任原则上应当与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相符。 (四)第三者对保险公司是否具有直接的保险金赔偿请求权以及第三者应当如何主张权利 保险法第50第1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第三者赔偿保险金。”保险公司根据该规定可以直接向第三者赔偿保险金,但保险法并未规定第三者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提出赔偿保险金的直接请求权。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有关理论和部分国家的立法普遍认为第三者对保险公司应当具有直接请求权,以使第三者得到直接、快速、切实的赔偿。因此,对于在实践中出现的第三者作为受害人直接向保险公司提出赔偿保险金的请求或者直
40、接以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要求赔偿保险金的法律问题,需要予以明确。我们认为,我国保险法没有规定第三者对保险公司具有直接请求权,只是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向第三者直接赔偿,道交法也没有规定第三者可以向保险公司直接请求赔偿保险金的权利。因此,在当前立法基础上,应当认定第三者对保险公司行使直接请求权尚没有法律依据。根据保险法和保险合同,应当认定被保险人对保险公司具有直接请求权?不过,与将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实行相适应,赋予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具有积极的法律意义和实际意义,更有利于对第三者的法律保护。 (五)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中应当如何确列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和第三者的诉讼主体地位 在道路交通事故损
41、害赔偿民事诉讼中,正确确列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和第三者的诉讼主体地位有利于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不同诉讼主体的民事责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第二者同时起诉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或者直接单独起诉保险公司的民事诉讼纠纷中应当如何确列保险公司的诉讼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立法状况下,因第三者对保险公司不具有直接的请求权,在第三者因抢救费用或者人身和财产损害提起的与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民事诉讼十,原则上应当将被保险人列为被告,保险公司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但不应将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或单独列为被告参加诉讼。 (六)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应当如何正确界定第三者主体的
42、范围 依据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第6条的规定,对于保险车辆造成的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本车驾驶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和本车上其他人员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不论在法律上是否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均不负责赔偿。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时,正确界定第三者的主体范围,直接关系到第三者的利益能否得到应有的保护。我们认为,因道交法规定意义上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尚没有出台,第三者的主体范围原则上应当以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签汀的保险合同所指向的第三者范围为限。如果该保险合同仍明确约定将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本车驾驶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和本车上其他人员排除在第三者范围之外,则上述人员均不应纳入第
43、三者主体范围。但是,随着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制定和实施,第三者的主体范围也应当适当予以扩大。除被保险人和驾驶本车辆的人员外,原则上都应当纳入第三者的主体范围,作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赔偿受益人给予充分的法律保护。 (七)投保人在二个以上的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在保险责任事故发生后,不同的保险公司之间应当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投保人在二个以上的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并没有法律限制性规定,该保险的性质属于重复保险。在保险责任事故发生后,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当由各保险公司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分别承担赔偿责任,但各保险公司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44、: (八)二个以上的机动车辆共同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害,保险公司应当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该问题涉及到二个以上的机动车辆在同一保险公司投保和在不同保险公司投保的两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我们认为,如果二个以上的机动车均在同一保险公司投保的,则应当由该保险公司在分别承保的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一并予以赔偿。如果二个以上的机动车分别在不同的保险公司投保的,则应当由各保险公司在分别承保的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高建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随着道交法的实施,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
45、规定。但由于国家立法的滞后,日前由国务院法制办主导制订的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尚处于征询意见中。一方面道交法已经实施,而另一方面作为道交法配套法规的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还没有正式出台;在此过渡期间,作为经营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被受害人列为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共同被告的诉讼案件大幅增加,保险公司在经营中面临非常尴尬的情况,其在经营实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与强制第三者保险之间的关系。目前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与道交法第17条规定的强制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什么关系是当前困扰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过渡期间商业第
46、三者责任保险是否就是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抑或是其替代品,还是两种独立的保险制度?在当前的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目前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与强制第三者保险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分散危险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目前强制保险条例还没有出台前,应由商业第三者险替代强制第三者险,以落实道交法设置的责任体系:但有的认为,在国务院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还没有正式出台的情况下,不宜将保险公司目前经营的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直接认定为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毕竟两者是不同的保险制度:同时,在审判实践中也有不同的认识,并且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 其二,保险公司在受害人对被保险人提起的道路交通
47、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保险公司在第三者对被保险人提起的道路人身侵权纠纷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也是经营实务中的突出问题。保险公司究竟是共同被告还是诉讼案件的第三人?此问题也颇有争议。有的法院依据道交法第76条的规定,认为法律已赋予交通事故受害人对保险公司的直接求偿权,因此把保险公司直接列为共同被告:有的法院则认为,商业机动车第三者保险合同与被保险人对第二者的侵权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宜列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但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其三,商业机动车第三者保险中事故责任和赔偿责任是否相等:根据道交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在实行强制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前提下,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
48、驶员、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在判定责任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在具体赔偿责任时,适用了过错相抵原则。在实践中就现了赔偿责任与事故责任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对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和行人都有过错,各自承担50的事故责任,但有可能会出现机动车一方承担80的赔偿责任。保险公司是依据事故责任向被保险人赔偿50呢?还是依据赔偿责任赔偿80?有的法院依据道交法第76条的规定,直接判决保险公司承担80的赔偿责任。但这种判决结果又与目前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以责(事故责任)论赔”的规定相矛盾。 通过分析以上三个问题,不难看出其实后两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必然的延续:只要彻底理清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和强制机动车第三
49、者责任保险的关系,后两个问题的结论也就显而易见了: 我个人认为,目前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与道交法第17条规定的是两个独立的险种,完全不能以商业责任保险代替强制责任保险,就如同不能用商业养老保险代替基本养老保险一样,两者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受不同的法律规范和调整。也就是说,在国务院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尚未正式出台前,目前我国没有机动车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 首先,两者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商业机动车第二者责任保险合同是被保险人为转移风险而主动与保险人签定的商事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签定的民事合同,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其权利义务受保险法、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的调整;而强制机动
50、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国家为了社会的稳定,保护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及时得到赔偿而要求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向经营强制机动车第三者保险的机构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其权利义务受行政法规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调整。 其次、订立合同的原则不同:在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中,根据保险法第4条的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循自愿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而投保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是车辆所有人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否则根据道交法第98条的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没有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将给予处罚。 第三,经营的目的和原则不同。保险公司经营商业机动车
51、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目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利润;而机动车强制第三者保险的目的在于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在经营中采取“不盈不亏”原则。“保监会按照强制保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保险费率”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草案)第6条。 第四,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一样。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巾,无论车辆所有人还是保险公司,都是在履行法定义务。“投保人在投保时可以选择具备经营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被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草案)第10条 第五
52、,在履行合同时的归责原则不一样。保险人在履行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时适用过错原则,既根据被保险人对第二者的事故责任承担赔偿责任,事故责任和赔偿责任一致;在履行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合同时,机动车一方同非机动车、行人一方适用无过错责任,既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会出现赔偿责任高于事故责任的情况: 第六,经营的机构不同:经营商业保险,根据保险法第6条的规定,“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必须是依据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而经营强制保险,既可以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经营,或者委托保险公司经营: 第七,费率测算的基础不同、 目前保险公司经营的机动车第二者责任险费率的基础是依据办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 但道交法实施后,根据
53、公安部程序规定第7章第58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按照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标准较之前大幅度提高,保险公司测算费率的基础已发生根本变化。而让保险公司用原来的费率承担新的赔偿标准,显然不合适。 因此,目前在国务院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在此过渡期内我国还没有实施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不应把目前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认定为道交法17条规定的强制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由此将导致道交法75条、76条设定的责任体系无法落实,是因为国家立法滞后的结果,而不能把这种责任归于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以商业保险去实现强制保险的功能。在弄清楚商业机动车第三
54、者保险和强制机动车第三者保险的区别后,我想后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崔少华(山东龙头律师事务所律师):对刘勇法官有关过渡时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性质与适用的基本观点和意见,本人非常赞同,但对其有关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出台之前,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应与机动车一方相符的观点持有几点异议:1过渡时期保险公司实行的是商业保险而不是强制保险。日前因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条例和条款尚未出台,实行强制保险的条件尚不具备也无具体依据。故保险公司目前实行的仍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而不是道交法规定意义上的强制保险,这是确定保险公司赔偿责任的前提。2商业保险应适用保险法,而不应适用道交法。保险法第2条规定的保险
55、,就是指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商业保险中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是由合同约定的,而不以机动车一方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为前提:故保险公司主张以被保险人具有过错作为履行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是保险条款的明确约定,符合保险法规定的归责原则。道交法规定的是强制保险,并不调整商业保险关系:3赔偿责任应与保险性质相一致而不应相矛盾:既然过渡时期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不能认为是道交法规定意义上的强制保险,保险合同当事人的责任也不应依据强制保险的归责原则确定,而应依据保险合同和保险法规定确定,否则就会小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矛盾: 张德琦(山东龙头
56、律师事务所律师):我认为,国务院颁布实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前,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不应适用道交法第76条。一是道交法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目前尚未建立。道交法第17条规定建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是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进行的,这是法定授权。其他任何部门包括法院和地方立法机关均无权对此作出规定或者说即便这些部门作出了有关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规定,也不是道交法第17条规定建立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这是我国法制统一性原则决定的。我举一个同道交法的这种立法体例相同的例子,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34条决定开始征收水资源费,并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征收办法。但该法实施后,国务院直到1995年4月才下发了一个关于征收水资源费的通知。国务院下发通知前,省级立法部门大多制定了办法开始征收水资源费,后来,出现被征收单位不服征收决定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否定了地方制定的有关水资源费文件的效力。今年1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向全社会公布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这表明道交法第17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但相关部门正在操作,可能不会象水法规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球进校园活动总结
- 用工合同简单版
- 装修建材安装合同书(水管)(3篇)
- 认错保证书该怎么写
- 语文学习方法解析与分享
- 负债还款合同样本
- 购买农业机械合同范本
- 购销合同的翻译服务
- 购销合同违约方履行保证函
- 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合同
- 事故报告课件
- 江苏开放大学2024秋《建筑测量》作业3参考答案
- 2024污水处理厂运营合同书(范本)
- 银行办公大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六
- 2024年炉外精炼工(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2030年挖泥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 DB11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2024年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限责任公司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