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瓜州安北第四风电场ABC区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_第1页
甘肃瓜州安北第四风电场ABC区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_第2页
甘肃瓜州安北第四风电场ABC区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_第3页
甘肃瓜州安北第四风电场ABC区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_第4页
甘肃瓜州安北第四风电场ABC区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工程地质批 准: 吕生弟核 定: 王志硕审 查: 胡向阳校 核: 李安旗编 写: 钟建平 王明甫甘肃瓜州安北第四风电场ABC区600MW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 工程地质3.1 绪言3.1.1 工程概况安北第四风电场ABC区600MW工程场址位于酒泉地区瓜州县城东北约67km、玉门镇西北约73 km处的戈壁荒滩,东经96°2231.696°3259.7,北纬40°432.740°5259.2之间(各区域场址坐标见表3.1),其中A、B、C三个区域分别占地49.5km2、44km2、49.5km2。场址区海拔高度在1455m1680m之间,地势开阔,地形平

2、坦。风电场场址南部边缘紧邻兰新铁路,东部边缘紧邻安北第五、第六风电场,西部边缘紧邻安北第三、第二风电场。表3.1 安北第四风电场工程各区场址地理坐标分区编号各场址区角点经纬度坐标角点ENA区A96°2844.140°5254.2B96°3238.840°5259.2C96°3249.640°4807.7D96°2855.240°4802.7B区A96°2855.840°4746.5B96°3250.240°4751.5C96°3259.740°4332.4

3、D96°2905.640°4327.4C区A96°2231.640°4754.1B96°2626.040°4759.4C96°2637.240°4307.9D96°2243.140°4302.7风电场场址区位于著名的“河西走廊”西段的东西风通道上,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地貌为平坦的“戈壁滩”,可开发利用面积较大,满足风电场建设用地及施工要求。3.1.2 勘察目的和任务根据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地勘任务书及工程地质勘测大纲的要求,本阶段勘测工作的目的是为选定的风电场场址提供

4、初步工程地质资料。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1) 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0-2001),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2)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b)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c)土的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d)场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盐漬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e)场址区不良地

5、质作用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f)工程场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深度,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初步评价其对建筑物的腐蚀性。g)初步提出场址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地基承载力,初步评价场址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h)初步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3)初步判断场地类别及场地最大冻土深度。3.1.3 勘察依据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标准、规范主要有:(1)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6、-1999);(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T50007-2002);(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3.1.4 勘察过程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勘测大纲的要求,西北院工程勘察部于2011年4月中旬开展了工程地质勘测工作,4月底完成了地质勘察的外业工作,5月完成了内业整理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10月份完成报告的修编。至可研阶段完成的工作量见表3.2。表3.2 勘察完成工作量项 目单 位总 计勘探岩芯钻探/个360/24坑槽m3500现场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93地电阻

7、率测试组18室内试验土工试验组21易溶盐试验组2水质分析组2工程地质收集区域及场址区有关地质资料套 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1:2000)km2120地质平、剖面图绘制套1勘探、试验等资料整理、分析份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份13.2 区域地质概况3.2.1 地形地貌工程区地处河西走廊西段,南依祁连山山系,北邻北山。祁连山一般海拔3000m4000m,山势总体走向为NWWSEE,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北山山系总体走向近东西向,测区东北方向为北山山系的马鬃山,为一中低山地和丘陵区,呈近EW或NW向伸展。疏勒河沿祁连山山系北侧与北山山系南侧的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前缘交汇处由东向西流过,地貌上属安(西

8、)敦(煌)盆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疏勒河河床为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风电场场址位于疏勒河右岸(北岸),属北山山系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戈壁滩地貌,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海拔高程由北向南从北山山系的2500m降至疏勒河床的1100m,戈壁滩地地势开阔,地形较平缓。疏勒河两侧的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戈壁滩地上,发育有大小不一的冲沟。3.2.2 地层岩性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动,工程区地层岩性以新生代沉降为主。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前震旦系:岩性较复杂,主要由片麻岩、片岩、碳酸盐岩、混合岩及火山岩组成,主要出露于测区南部的火焰山、截山、东巴兔山、青山、沙山等地,地层呈北东东向和东西向展布。侏罗系:岩性主要

9、由角砾岩、砂砾岩、泥质砂岩、杏仁状玄武岩、炭质页岩夹粗砂岩及煤层组成。其下部与前震旦系或海西旋迴花岗岩,上部与上第三系疏勒河组,皆呈断层接触。主要分布于火焰山北麓芦草沟东侧及瓜州口附近。上第三系上新统:岩性主要由青灰色、微红色钙质粘土夹砂砾岩透镜体、浅褐黄色砂砾岩、砂岩及泥岩组成,在疏勒河断陷中广泛发育。其上部为第四系覆盖,下部与前震旦系或侏罗系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在沙山北坡多有出露。第四系: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主要由冲积、洪积、风积等形成的砾石、砂砾石、细砂、亚砂土、亚粘土、次生黄土和部分砾岩、砂砾岩组成。其中:下更新统(Q1pl):零星出露于芦草沟西部、东巴兔山南及沙山北坡,分布面积很小。

10、本组由一套洪积的砾岩及砂岩组成,与下伏上新统疏勒河组或更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中更新统(Q2pl):分布于火焰山、东巴兔山及沙山南、北麓,构成山前洪积扇,瓜州一带亦有沉积。根据地表及钻孔资料,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层,下部主要由微红、淡黄、灰黄或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含砾亚粘土等组成(可能为冰水相沉积),最大厚度78m ,在瓜州一带有所分布。上部主要由砾石及砂砾岩组成,泥质胶结,磨圆度好,分选性中等,厚50m60m,构成山前洪积扇及五、六级阶地。 构成北戈壁(包括测区)、一百四戈壁、南戈壁及山前的洪积扇的上更新统(Q3pl)地层,在地貌组成由山麓向平原倾斜的洪积平原,在河谷两侧,则构成三、四级阶地,

11、岩性主要由砂砾石夹亚砂土及含砾粘土透镜体组成,地表以砾石、碎石及细砂为主,具交错层理,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硅质灰岩、硬砂岩、辉绿岩及安山岩等。砾石为次浑圆状,分选性差,粒径多在2cm5cm,个别可达7cm8cm。砾石表面经氧化作用,常呈黑色。厚度一般30m40m,据钻孔资料最厚可达80余米。地层下部细,上部粗,反映盆地逐渐缩小的过程。全新统(Q4)地层主要分布于瓜州、西沙窝以西及踏实等地,成因为湖积冲积、冲积及风积。侵入岩:侵入岩分布较广,主要为花岗岩类及闪长岩类的侵入体,其次为酸性至基性的各类脉岩,岩浆活动有前寒武纪、海西及燕山旋迴。其中海西旋迴侵入岩最为发育。3.2.3 地质构造工程区在大

12、地构造分区上位于塔里木地台最东端之菱角部位(一级构造单位),属于塔里木地块的瓜州敦煌地轴。区内主要受前震旦纪、海西、燕山及喜马拉雅四个构造旋迴的影响,其中前震旦纪、海西旋迴的构造运动表现较显著,伴随有岩浆活动,使前震旦纪地层深变质,并呈紧闭褶皱。燕山旋迴的构造运动表现较微弱,一般以断裂为主,岩浆活动不剧烈。喜马拉雅旋迴的构造运动,以大面积的垂直升降运动为主,其次有断裂出现。规模较大的褶皱及断裂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部和南部,呈北东或近东西向分布,距工程区较远,工程区属构造稳定区(图3.1)。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区图3.1 风电场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分布图3.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本区新

13、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的大范围垂直升降运动,其次褶皱、断裂也有所表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 18306-2001)资料(图2、图3),场区50年超越概率10%地面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图3.2 风电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3.3 风电场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区划图3.3 场址区基本工程地质条件3.3.1 地形地貌场址区地貌上为北山山系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戈壁滩地,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其中A区位于东北侧,地面高程1560m1680m。其北侧为低中山,地形较陡,以南为戈壁滩,局部岩

14、石裸露;B区位于东南侧,地面高程1490m1560m,场址地貌为戈壁滩;C区位于西南侧,地面高程1455m1540m,地貌为戈壁滩。场区内发育冲沟。沟中生长耐旱植被,冲沟中的冲洪积物主要来源于其两侧的戈壁平原,戈壁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变化主要受冲沟的切割控制。3.3.2 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初勘成果,风电场各区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松散堆积物及震旦系基岩组成,各区地层特征描述如下:(1) A区:该区位于风电场东北部,其北侧低中山,岩石裸露。低中山以南的大部分场区为戈壁滩,局部突起的小丘岩石出露。根据勘探成果,场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细砂层、上更新统角砾层、砾砂层及侏罗系砂岩等组成,地层由上

15、至下依次为:层:第四系全新统洪积(Q4pl)细砂层,含少量粘性土,褐黄色。主要分布于戈壁平原表部,分布不稳定,属盐渍类土,土层中见有硫酸盐类结晶,呈雪花状或纤维状附着在碎石表面或空隙中,局部钻孔中取出的岩芯干燥后呈白粉状。结构松散稍密,干燥,锹易开挖。厚度一般0.1m0.9m。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角砾层,含少量粘性土,褐黄色。分布较稳定,场址区均有分布。粒径一般5mm30mm,含量约占40%60%,大者50mm左右,含量约占5%左右。中等磨圆,一般呈次棱角及次圆状,砂为中粗砂,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砂岩、灰岩、硅质岩等,砾石表面多经一定风化作用。结构稍密密实,干燥稍湿,锹可开挖。层顶

16、埋深约0.4m,层底埋深大于15m,本阶段未揭穿该层,层厚大于14.6m。2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中粗砂层,呈透镜状分布于第层中,以中砂为主,含少量的砾石。结构中密,干燥稍湿,锹可开挖。层顶埋深1.1m1.8m,层底埋深5.7m6.8m,层厚4.6m5.0m。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砾砂层,黄褐色,局部呈泥、钙质微胶结。广泛分布于测区内。砾石粒径一般0.2cm1cm,含量约占10%30%,磨圆度一般,呈次棱角、次圆状,主要成分为砂岩、灰岩、硅质岩和石英岩等。结构中密密实,锹不易开挖,干燥稍湿。层顶埋深0.4m9.0m,层底埋深15m,层厚6.4m14.6m,本次勘探未揭穿

17、该层。层:侏罗系全强风化基岩,岩性有砂岩、泥岩和砾岩等,浅灰色,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碎屑结构,上部岩芯手掰易断,下部坚硬。层顶埋深大于5.3m。场址北侧及场区局部岩石裸露,层顶埋深0m。本次勘探未揭穿该层。(2) B区该区位于风电场东南部,根据勘探成果,场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细砂层、中更新统角砾层及侏罗系砂岩等,缺失砾砂层。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层:第四系全新统洪积(Q4pl)细砂层,含少量粘性土,褐黄色。主要分布于戈壁平原表部,分布不稳定,属盐渍类土,土层中见有硫酸盐类结晶,呈雪花状或纤维状附着在碎石表面或空隙中,局部钻孔中取出的岩芯干燥后呈白粉状。结构松散稍密,干燥,锹易开挖。厚度一般0

18、.2m0.8m。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角砾层,含少量粘性土,褐黄色。分布较稳定,场址区均有分布。粒径一般0.6mm30mm,含量约占40%60%,大者5cm左右,含量约占5%左右。中等磨圆,一般呈次棱角及次圆状,砂为中粗砂,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砂岩、灰岩、硅质岩等,砾石表面弱风化。结构稍密密实,干燥稍湿,锹可开挖。层顶埋深0m0.3m,层底埋深1.1m14.8m,层厚1.1m14.8m,本阶段未揭穿该层。2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中粗砂层,呈透镜状分布于第层中,以中砂为主,含少量的砾石。结构中密,干燥稍湿,锹可开挖。层顶埋深0.2m5.2m,层底埋深1.4m15.3m,层厚

19、1.2m14.7m。层,本区缺失。 层:全强风化基岩,岩性有砂岩、泥岩和砾岩等,浅灰色,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碎屑结构,上部岩芯手掰易断,下部坚硬,本次勘探未揭穿该层,层顶埋深大于0.7m。(3) C区该区位于风电场西南部,根据勘探成果,场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细砂层、中更新统角砾层、砾砂层及侏罗系砂岩等,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层:第四系全新统洪积(Q4pl)细砂层,含少量粘性土,褐黄色。主要分布于戈壁平原表部,分布不稳定,属盐渍类土,土层中见有硫酸盐类结晶,呈雪花状或纤维状附着在碎石表面或空隙中,局部钻孔中取出的岩芯干燥后呈白粉状。结构松散稍密,干燥,锹易开挖。厚度一般0.4m0.6m。层:第

20、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角砾层,含少量粘性土,褐黄色。分布较稳定,场址区均有分布。粒径一般5mm30mm,含量约占40%60%,大者50mm左右,含量约占5%左右。中等磨圆,一般呈次棱角及次圆状,砂为中粗砂,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砂岩、灰岩、硅质岩等,砾石表面多经一定风化作用。结构稍密密实,干燥稍湿,锹可开挖。层顶埋深0m0.6m,层底埋深0.8m15.4m,层厚0.8m15.4m,本阶段未揭穿该层。1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粉土层,黄褐色,呈透镜状分布于第层中。硬塑状,干燥稍湿,结构呈稍密中密状,锹不易开挖。层顶埋深0.8m1.3m,层底埋深14.9m15.4m,本阶段未揭穿该层,层

21、厚大于15m。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砾砂层,黄褐色,局部呈泥、钙质微胶结。广泛分布于测区内。砾石粒径一般0.2cm1cm,含量约占10%30%,磨圆度一般,呈次棱角、次圆状,主要成分为砂岩、灰岩、硅质岩和石英岩等。结构中密密实,锹不易开挖,干燥稍湿。层顶埋深0.8m2.3m,层底埋深1.1m15.3m,层厚0.3m13.0m,本次勘探未揭穿该层。层:侏罗系全强风化基岩,岩性有砂岩、泥岩和砾岩等,浅灰色,岩芯呈块状及短柱状,碎屑结构,上部岩芯手掰易断,下部坚硬。层顶埋深大于1.1m5.1m,本次勘探未揭穿该层。3.3.3 水文地质条件瓜州县一带主要河流有疏勒河等,均发源于祁连山北麓,

22、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本风电场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最高温度为35°C ,最低温度零下28°C ,气候特别干燥,风大,有“风库”之称,一般风力3级4级,最大可达8级以上。年平均降水量65.3mm,年平均蒸发量2847.7mm,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场地为贫水区,含水层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气候的影响及制约。本次勘探均未揭露出地下水,推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一般大于20m,属孔隙性潜水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雪山融水和北山山系的基岩裂隙水,流向大致呈自北东向南西方向,排泄于疏勒河,水力坡降0.6%0.8%,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渗透系数约为

23、50m/d。3.3.4 冻土深度测区内气候干旱少雨,地下水埋藏深度大,冻土为季节性冻土,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当地建设经验,场址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深度为地面以下1.12m(图3.4)。图3.4 场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等值线图3.4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3.4.1 现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现场进行的重型动探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值见表3.3表3.6。由原位测试成果确定的地基土承载力、变形模量见表3.7、表3.8。表3.3 A区动探(N63.5)成果统计值统计项目单位土层编号备注层2层层层统计个数个12929击数为修正后击数最大值击50505050最小值击11.39.45024.6

24、平均值击5037.75050表3.4 B区动探(N63.5)成果统计值统计项目单位土层编号备注层2层层层统计个数个510210击数为修正后击数最大值击5017.55046.3最小值击13.813.822.516.4平均值击5015.865028.8表3.5 C区地基土动力触探(N63.5)成果统计值统计项目单位土层编号备注层2层层层统计个数个10327动力触探的击数是经修正后的击数最大值击50505050最小值击17.24237.910.6平均值击50505035.3表3.6 C区地基土标准贯入(N)成果统计值统计项目单位土层编号备注1层2层层统计个数个651标准贯入的击数是经修正后的击数最大

25、值击505050最小值击44.727.550平均值击5047.150表3.7 根据现场试验确定的地基土承载力地层编号地层岩性平均击数N63.5(N)密实程度承载力fk(kPa)备 注角砾>50密实104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11角砾>50(>50)密实104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1砾砂>50密实99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1 灰岩、砂岩等>50密实108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4-5-89表3.8 根据现场试验确定的地基土变形模量地层编号地层岩性平均击数N63.5(N)密实程度变形模量Eo(MPa)备 注角砾>50密实60.4工程地

26、质手册第四版表3-2-251角砾>50(>50)密实60.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5砾砂>50密实58.9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5 灰岩、砂岩等>50密实60.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3.4.2 室内岩土试验 本阶段对地基土进行了取样、试验,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见表3.9。 从试验成果可知,第层角砾层卵石含量平均值10.88%,砾石含量平均值35.02%,>2mm颗粒含量约为45.9%。不均匀系数平均值299.66,地基土为不均匀土。曲率系数平均值为3.59,为级配优良土;第层砾砂层卵石含量平均值13.55%,砾石含量平均值14.05%。不均匀系数平均值

27、255.43,地基土为不均匀土。曲率系数平均值为0.97,局部属级配优良土。3.4.3 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根据现场标贯、动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场址区内地基土工程地质特性,经工程地质综合分析,提出风电场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10。3-22表3.9 岩土室内试验成果统计表分层编号试样编号比 重 最 大 干 密 度最 小 干 密 度颗 粒 组 成不 均 匀 系 数曲率系数颗 粒 大 小(mm)>202055220.50.50.250.250.10.10.0750.0750.005<0.005<0.002g/cm3g/cm3%CuCc 统计个数4

28、2212121212121212121212最小值2.621.791.57000.93.32.83.10.84.913.5430.352最大值2.69 1.85 1.57 49.60 49.10 23.90 22.50 14.90 19.80 5.20 85.80 1709.60 22.85 平均值2.66 1.82 1.57 10.88 22.53 12.49 13.98 8.48 8.17 1.93 21.55 299.66 3.59 变异系数0.01 0.02 0.00 1.24 0.66 0.51 0.39 0.49 0.67 0.60 1.10 1.56 1.77 平均值2.69 1

29、3.55 8.95 5.10 8.75 5.80 10.85 3.85 43.15 255.43 0.97 统计个数31199999999199最小值2.621.371.09002.34.64.24.81.444.47.38.3330.265最大值2.73 1.37 1.09 3.20 15.20 13.90 12.60 14.00 16.50 6.50 78.20 7.30 10628.57 0.56 平均值2.67 1.37 1.09 0.46 5.69 5.54 8.57 6.50 9.87 2.73 59.60 7.30 2423.46 0.38 变异系数0.02 2.65 1.15

30、0.78 0.33 0.54 0.41 0.63 0.22 1.65 0.31 表3.10 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土层编号岩土名称厚 度(m)重力密度(天然)(kN/m3)重力密度(饱和)(kN/m3)孔隙比e压缩系数(MPa-1)压缩模量(MPa)内聚力(kPa)摩擦角(o)承载力特征值fak(kPa)角砾0.415.4181921220.420.050.1240020253003501粉土0.6161718190.600.050.0730202520232803002中粗砂0.614.7161718200.600.050.083520252426300350砾砂61318192021

31、0.450.050.124520303032400500全强风化基岩>102021232440254020254005003.5 场址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3.5.1 风电场场地等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及环境类型判定如下:(1)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因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一般工程,后果严重;(2) 场地基本地震烈度为度,地形地貌简单,地下水对工程基本无影响,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 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场地岩土种类较少,较均匀,性质变化不大,为二级

32、地基(中等复杂地基)。(4) 由(1)、(2)、(3)可知,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5) 场地属干旱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地基土为强透水层,场地环境类别为类。(6) 场址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基土为中密密实的碎石土,为中硬土,地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50m/s300m/s,场址区属可进行建设的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类别为类。3.5.2 盐渍土的工程特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当岩土中易溶盐的含量大于0.3%,并具有溶陷、盐胀、腐蚀等工程特性时,应判定为盐渍土。场址区位于干旱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毛细作用强,极利于盐分在地表聚集。盐渍类土中盐分的分布随季节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而变化

33、,在地面蒸发量大,盐分向地表聚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盐量逐渐减少;雨季时地表盐分被地面水冲洗溶解,并随水渗入地下,表层含盐量减少,地表白色盐霜消失,地下土层含盐量逐渐增多并保持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本阶段进行了易溶盐试验,试验成果统计值见表3.11。盐渍土分类见表3.12、表3.13。表3.11 场址区易溶盐含量试验成果统计表统计项目阳离子含量阴离子含量矿化度易溶盐PH值Ca2+Mg2+K+Na+Cl-SO42-HCO3-CO32-含量百分含量mg/kgmg/kgmg/kgmg/kgmg/kgmg/kgmg/kgmg/kgmg/kg统计个数22222222222最小值179.33 46.60 5

34、31.95 301.49 1006.94 276.02 0.00 2262.86 2289.00 0.23 7.16 最大值2595.28 62.32 1235.18 561.60 8067.70 393.12 0.00 12660.09 12685.00 1.27 7.66 平均值1387.30 54.46 883.57 431.54 4537.32 334.57 0.00 7461.48 7487.00 0.75 7.41 由试验成果分析,所有试样易溶盐百分含量大于0.3%,盐渍土在场址区平面上呈不均匀分布。表3.12 场址区盐渍土按含盐化学成分分类表盐渍土名称ccl-2c(so42-)试

35、验值分类氯盐渍土>20.090.40亚氯盐渍土21亚硫酸盐渍土10.3硫酸盐渍土<0.3碱性盐渍土- 由表3.9可知,场址区盐渍土属硫酸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由表3.10可知,场址区盐渍土类型为中盐渍土。表3.13 场址区盐渍土分类盐渍土名称平均含盐量氯及亚氯盐硫酸及亚硫酸盐碱性盐弱盐渍土0.11.0-中盐渍土150.320.31强盐渍土582512超盐渍土>8>5>2试验值0.753.5.3 岩土、地下水的腐蚀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见表3.14。表3.14 场址区土样腐蚀性评价表腐蚀类型腐蚀介质腐蚀等级类环境标准值(mg/kg)离子含量(m

36、g/kg)腐蚀性评价对混凝土结构SO42-微<7501006.948067.70中弱7504500中45009000强>9000Mg2+微<450046.6062.32微弱45006000中60007500强>7500总矿化度(含盐量)微<750002262.8612660.09微弱7500090000中90000105000强>105000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Cl-微<600301.49561.6微弱6001125中112511250强>11250对钢结构PH微>5.57.167.66微弱5.54.5中4.53.5强<3.5视电阻率

37、微>10010.7428强弱10050中5020强<20 根据表3.14场址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强腐蚀性。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场址区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大于20m,对场址区建筑物影响较小。3.5.4 振动液化及地质灾害评价风电场场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地地层岩性主要为细砂、角砾、砾砂、透镜状分布的中砂及砂岩、泥岩、砾岩,场址区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场地岩土体常年处于干燥状态,地下水埋深很大,不具有砂土液化的条件,因此,场地岩土体无振动液化问题。风电场场址区地形平坦,大小冲沟较发育,发育深度较浅一般1.0m左右,沟中生长耐

38、旱植被,为间歇性干沟。冲沟中的冲洪积物主要来源于其两侧的戈壁平原,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据了解,场址区雨季会发生间歇性洪水,主要是由短时局部暴雨造成。洪水在戈壁平原主要顺小冲沟漫流,持续时间较短。风电场应考虑丰水年的间歇性洪水影响。3.5.5 地基土地电阻率本阶段进行了地电阻率测试,测试成果见表3.15。表3.15 场址电阻率测试成果统计汇总表层位岩性电阻率(·m)标准差 (·m)变异系数 样本个数n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01.5m粉细砂夹碎石2359 562 875 428 0.49 22角砾层495 50.9 203 124 0.61 45砾砂层49.3 15.5 3

39、3.2 12.5 0.38 191.55m角砾层283 50.9 103 65.9 0.64 21砾砂层48.7 6.4 21.0 11.3 0.54 405m以下角砾层290 52.4 160 88.6 0.55 13砾砂层46.3 6.6 17.4 10.7 0.62 50由表3.15可以看出:0m1.5m:粉细砂夹碎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562·m2359·m 之间,变异系数为0.49,表明粉细砂夹碎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中等,均匀性一般;角砾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50.9·m495·m之间,变异系数为0.61,表明角砾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大,均匀性差;砾砂

40、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15.5·m49.3·m 之间,变异系数为0.38,表明砾砂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小,均匀性较好。1.5m5m:角砾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50.9·m283·m 之间,变异系数为0.64,表明角砾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大,均匀性差;砾砂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6.4·m48.7·m 之间,变异系数为0.54,表明砾砂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均匀性较差。5m以下:角砾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52.4·m290·m之间,变异系数为0.55,表明角砾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均匀性较差;砾砂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6.6&

41、#183;m46.3·m 之间,变异系数为0.62,表明砾砂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大,均匀性差。3.6 建筑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6.1 风机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场址区地势平坦,主要地层共分为四层,分别为细砂层、角砾层、砾砂层及全强风化灰岩、砂岩层。其中第层中夹有粉土、中粗砂透镜体。层:细砂层,主要分布于戈壁平原地表,分布不稳定,为盐渍类土。结构松散稍密,属高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差。层:角砾层,分布连续、稳定。结构呈中密密实状,属中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好。1层:粉土层,分布不稳定,呈透镜体状。硬塑状,结构呈稍密中密状,属中等压缩性土,工程性能一般。2层:中粗砂层,分布不稳

42、定,呈透镜体状。结构稍密中密,属中等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层:砾砂层,局部微胶结状,分布连续、稳定。结构呈密实状,属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良好。3.6.2 升压站及监控中心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升压站及监控中心区地势较平坦,主要地层分为四层,分别为粉细砂层、角砾层、砾砂层、全风化泥岩。 层细砂层,主要分布于戈壁平原地表,分布不稳定,为盐渍类土。结构松散稍密,属高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差;层角砾层,分布连续、稳定。结构呈中密密实状,属中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层砾砂层,局部微胶结状,分布连续、稳定。结构呈密实状,属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层全风化泥岩,结构密实,压缩性低,强度高

43、,工程地质性能较好,是较好的持力层和下卧层。升压站及监控中心基础可置于下部的角砾层、砾砂层及泥岩层。3.7 场地稳定性及均匀性评价(1)场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地面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为0.4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属构造稳定区。(2)场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Q4pl)和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松散堆积物,分为四个主层,岩性为细砂、角砾、砾砂、砂岩等。层(细砂)厚度小,结构松散,力学性质低。层(角砾)结构呈密实状,为中低压缩性土,力学性质较好。层(砾砂)呈微胶结状,结构密实,具低压缩性和较高强度。层全强风化砂岩、泥岩和砾岩,岩芯呈土状,强风化,力学

44、强度较高。场地内以中硬土为主,场地类别为类。(3)场地地形平坦,地表水排泄通畅,地下水位埋藏很深,岩土体含水量很小,不具有砂土液化的条件,对场址区建筑物影响较小。(4)场址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强腐蚀性。(5)场地地势平坦开阔,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6)场址区存在季节性冻土,其标准冻深线为地面以下1.20m。 综上所述,场址区属构造稳定区,地基土为中硬土,地基土的均匀性较好,季节性冻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影响小,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场址区稳定性好,适宜风电场的建设。3.8 天然建筑材料及施工水源(1)天然建筑材料经过本阶段地质调查,风电场周边以细粒土为主,天然建筑材料缺乏,建议采用人工骨料。本风电场可利用的人工骨料场有桥湾、嘉成、高铁等骨料场,直线运输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