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中北部鄂尔多斯盆地的烃源岩地层和石油有机地球化学Organic geochemistry of oil and source rock strata of the Ordos Basin, north-central China作者:Andrew D. Hanson, Bradley D. Ritts, and J. Michael Moldowan起止页码:383400出版日期(期刊号):V. 91, NO. 9(2007.9)出版单位: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摘要: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和油井的一套原油

2、样品进行分析,以确定盆地内产油源岩的地层。分析内容包括对烃源岩抽提物的总有机碳、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以及常规的生物标志物的测试。结果表明,碳质煤和有机质丰富的河流相三角洲相的泥岩样品均易于成气并且处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上三叠统和侏罗统湖相泥岩样品都含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欠成熟或较低成熟度的有机质。通过油-油之间的对比建立起一套成因体系。这套体系又以环境的氧化程度、成熟度的差异以及源岩中碳酸盐和泥质含量的差异为基础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类。此外,以产出油和上三叠统烃源岩地层为基础建立了油源对比体系。同时,镜质体数据证实盆地西部烃源岩的热成熟度比东部高。这些研究结果将推动盆地未来的勘探战略。依据生物

3、标志化合物数据,把一条沥青岩脉界定为成油前的固体沥青,它存在于前侏罗纪(区分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烃源岩。在全球其他盆地内,类似的沥青岩脉总是与非常丰富的烃源岩有关。1 引言中国第一次石油发现是在鄂尔多斯盆地(1907年),在20世纪50年代在盆地开始现代石油勘探和生产(包括地震数据和旋挖钻机的使用)(Li等人,1992年;羊等,2005)。到1992年,在盆地内有7500口已钻探井(杨等人,1992)。最近,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已发现大型天然气田(例如,探明储量220 000 000 m3的苏里格气田7.7万亿立方英尺)(谢,2004)。在过去十年中,对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的兴趣和活动出现了

4、(Jenkins等。,1999)。尽管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勘探和生产历史长久。但一些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方面的重要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例如,没有油源岩相关出版,只有来自盆地生产的微观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杨等石油报告,1992)。附加约束盆地问题与该阶层作为生产碳氢化合物源岩和各种潜在的烃源岩地层热成熟度服务。图1: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图(李等修改,1992年)这项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与石油有关。也就是说,这项研究报告的阶层是有可能对石油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石油和源岩样本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结果表明了原油原油的关系和原油源岩的关系。其他新的数据(质体反射率,热蚀变指数等)也有助于制约盆不同地层的

5、热史活动,因此,额外的承担有关天然气和煤层气勘探的问题。2 地质背景位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鄂尔多斯盆地,是北中国地块的一部分(图1)(杨等人,1992)。该盆地是令人羡慕的太古宙和元古宙大陆地壳,它是上覆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碳酸盐浅海沉积(杨等人,1986)。一个重要区域整合面处于奥陶系剖面,所以没有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存在(杨等人,1992年;刘等人,1997年)(图2,3)。石炭纪地层主要包括薄层浅滩石灰岩和上覆于河成的二叠系地层的厚层河流三角洲沉积物。 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是由河流和湖泊沉积组成(李等,1995年;刘,1998年)。白垩系地层是河成的和风成的红色岩层(李等,1995)。鄂尔多斯盆

6、地环绕的地堑里有鄂尔多斯盆地中唯一的第三纪地层(张等,1998年)和第四纪黄土及冲积层(丁等,2001)。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剖面的最大厚度为10公里(6英里)以上(杨等,2005)。结构上,尽管在整个显生宙边缘附近持续变形,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一直相对稳定(张,1989年,刘,1998年; 娇瑞茨,2002年)。在盆地东部地层较平坦低洼且地层向西部微倾(图3),因此,沿黄河附近盆地东侧暴露有最完整的露头剖面(图1)。图2: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学显示的潜在烃源岩岩层以及相应的TOC值一些构造因素包围着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在南部和东部,老地层被渭河山西地堑的新生代充填物所覆盖(图1)(张等,1998)

7、。再往南是秦岭山,这是中国北方和南方板块三叠纪时碰撞的产物(杨等,1991; Enkin等,1992年; 孟和张,1999年)。沿盆地西侧,是银川地堑,贺兰山,卓资山和六盘山(张等,1991;张等,1998; 娇瑞茨,2002年)(图1)。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河套盆地(张等,1998年),以及大庆山(图1)(Darby等,2001; Ritts等,2001)。在东面,有太古宙和元古代变质岩露头。3 模拟分析根据李等的研究(1992),在盆地呈现了若干烃源岩和储集岩互层(图2)。杨等人在元古代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沉积,石炭纪及二叠纪煤海陆交互相沉积序列,湖泊和中生代地层中发现多达九套的潜在烃源岩

8、(1992年)。但是,报告中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总有机碳(TOC)的值都一直很低(戴,夏,1990年),这表明他们缺乏生烃的潜力。上古生界地层被称有低TOC值的煤碳,生油潜力非常低(杨等人,1992)。李(1990年)和杨(1992年)等人指出中生代期间有两套源岩:做为油源岩的上三叠统延长组黑色湖积页岩(TOC= 1.56-1.87wt.和作为气源岩的下侏罗统煤层及延安组泥岩(TOC= 2.32-2.5wt.)。尽管有较高的TOC值,李等人(1992年)认为上三叠统湖相地层有机质含量明显优于侏罗系湖相地层,上侏罗系为低成熟到成熟岩层。因此,李等人(1992)认为,侏罗系地层是一个贫油源岩。宋(1

9、988年,第371页)基于油源的相关性,推定该盆地烃源岩是三叠纪地层湖泊沉积。江(1988年)报告的采自侏罗系储层岩石油样还原出实际代表典型湖泊环境的晚三叠世孢子和花粉,并指出石油的来源可能是晚三叠世地层,但侏罗系延安组可能是一个次要源岩。然而,没有地球化学的相关性表现产生油。 图3: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剖面图(东西向)(杨等人,2005年,若需进一步 使用需AAPG许可)。请注意,鄂尔多斯盆地由东向西倾斜,东部未 成熟或近成熟,西部源岩则过成熟。来自鄂尔多斯盆地有潜力源岩的热成熟数据是有限的。杨等(1992年)报告称三叠纪样本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70.93,但没有记录样本来自哪儿。鄂尔

10、多斯盆地的固体沥青脉被忽略了。然而,在固体沥青脉的研究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侏罗系地层的部分剖面中发现了它。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对于生油潜力,固体沥青脉是油气高度发生最好的记录,如绿河和北美洲(库里亚莱,1985)尤因塔盆地。绿河和尤因塔盆地湖相夹层有非常高的TOC值,并在这些盆地积累了大量烃源岩(Cross 和 Wood,1976年; Palacas等,1989)。4 方法4.1 源岩筛选根据在野外遇到的露头而采集的岩石样品的颜色和沉积物,推测样品有生烃潜力。新鲜的样品被送到Humble地球化学服务所进行初步筛选,其中包括野生总有机碳(Leco TOC,in wt.)含量的测量和岩石热

11、解分析。根据初步筛选,被精选择的烃源岩用于更详细的分子地球化学分析。Humble地球化学服务所也对12个样本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分析。4.2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被疑烃源岩和固体沥青脉样本被研钵和杵粉碎。样本内的沥青是用索氏提取设备和甲醇(66)和甲苯(34)经四个小时被提取。源岩萃取物中的重质馏分和全部石油被100x的正己烷稀释,然后用惠普5890A气相色谱仪进行标准的气相色谱(GC)分析(n-12 或n-12+)。该色柱为涂有一层0.33mm甲基硅树脂薄膜内径为0.20mm裂缝的22m的DB 1色柱。不分流注射使用的清洗阀关闭2分钟。载气为20 psi 水柱压力的氢气。最初0.5分钟的起始温

12、度为80,之后以10/ min 升温直至320,并保持15.5 min。源岩和沥青脉萃取物的余下馏分,以及油样,后使用内径10毫升二氧化硅充填色柱分离一小部分饱和正己烷的,随后用二氯甲烷冲刷芳香馏分。之后用高Si/Al ZSM 5沸石(“硅质岩”)处理饱和组以分出烷烃。所有的饱和和芳香组分的分析,在惠普气相色谱选择性检测器(的GC - MSD)进行的。硫处理的三叠系烃源岩现存提取物在分析前被活性铜分离。选择m/z为 191,217,218,231,259,245和253的监测离子被执行。上述所有分析在斯坦福大学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被完成。在斯坦福自动所进行的亚稳定反射GC-质谱分析(MRM-

13、GCMS)模式里鉴定出样本中的少量亚科是否存在,Holba等认为若在样本中存在C30甾烷,也就可能会计算出四环珊瑚(TPP)的比率(2000)。钻石结构分析是按照相同的GC - MS分析程序运行的, Dahl等(1999年)使用氘化的内部标准钻石结构以提供亚-ppm级的精确浓度测量。在这项研究中实验室井研究的样本使用了常规标准井特征,从而可以使比较的结果确定标准化合物。所有的生物标志物的比例,是根据测量的峰高值计算。5 结果与讨论5.1 烃源岩检查所有在野外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在视觉评估的基础上研究显示有机性偏低,这项研究没有一个被采样。相反,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和西部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

14、系露头收集样本和分析在,评估其作为烃源岩的潜力。本次研究中包含的烃源岩都显示在图2和表1中。表2总结了源岩石样品的子集,包括热蚀变程度,干酪根类型和有机岩相、孢粉相分析。表3提供为油的沥青静脉样本以计算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的比例。5.2 源岩TOC和热解对总有机碳含量和岩石热解进行分析,如59号潜在烃源岩样品(表1)。大部分样本为湖泊泥岩沉积环境。其他样本包括在河流或三角洲环境的泥岩和煤沉积及两个石灰石样本(一个湖泊,一个浅海)。Peters (1986)用TOC鉴别烃源岩有潜源岩得出25样本TOC值高于2 wt.%,是潜力非常好的烃源岩。测定TOC值最高(24.3 和 43.1 wt.%)的是黑

15、色上三叠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近铜川的延长组湖相泥岩层压样品(图1,第4A,乙)。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如果源岩样品产生任何碳氢化合物那么它们中的许多都将有烃类气体生成(氢指数,S2/S3)。在模拟Van Krevelen图中(图5),大部分样本在原点附近或沿x轴,表明他们没有油源岩。但是,一些向上沿y轴样品图,表明它们可能产生石油和天然气,或只是石油。有机质量最好的的样品包括延长组上三叠统泥岩样品,前面提到高TOC值(样本01TC119和01TC120)(图4A,乙),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形成的中一晚侏罗世湖泊泥岩(样本01YA130)(图4C)。5.3 镜质体反射结果 对12个岩石样本完成了质

16、体反射率分析(表2)。来自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6个样本的Ro平均值(0.95-2.25%)比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6个样本更成熟(0.51-1.37%)。来自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阶层的Ro值(0.95-1.89%)在凝析油范围,石炭纪样品油窗在干气范围内(2.08-2.25%)。相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Ro结果表明,最上层中侏罗世地层的石油窗口是(0.49-0.51%),三叠纪样本为早期成熟窗口(0.60-0.64%),石炭纪地层为晚成熟且接近凝析油窗口(1.18-1.37%)。来源上三叠统最具潜力的生烃岩石样本是接近生油窗的侏罗系样本,而在这项研究中道琼斯指数分析得出优质的有机物质

17、仍未成熟。然而,这些可能是被埋葬在盆地深层的有效烃源岩。5.4 烃源岩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石炭系取得了TOC和岩石热解结果表明,他们缺乏足够的有机质量为油源岩,大多数样有以碎快煤为主的干酪根。虽然这些岩石是过成熟,可能早期TOC值较高,煤碎片优势表明,他们并没有产生石油,没有对他们分别进行分子地球化学分析。在盆地这些地层可能是气藏的来源。5.5源岩气相色谱结果上三叠统延长组泥岩样品(样本01TC119和01TC120)和中-晚侏罗世地层泥岩(01YA130)气相色谱结果表明,它们包含发育很好正构烷烃和展示烷烃分布的奇/偶比(OEP)(图6a;表3)(Peters 和 Moldowan,1

18、993年)。在这些样本中没有胡萝卜烷化合物,而在中国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Ritts 等, 1999; Hanson 等, 2001)和东部的江汉盆地(Petersetal,1996)的湖成烃源岩中胡萝卜烷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三叠纪和侏罗纪样本之间的最显着的区别在于姥鲛烷/植烷比(Pr/Ph):三叠纪比例为0.87和0.92,这是一个缺氧沉积环境的指示(富等,1990年),而侏罗系样本姥/植的比例为3.50(表3)。5.6 烃源岩的GC -默沙东结果5.6.1 萜色谱图(m / z为 191)的峰值与不同萜烷化合物有关,如图7A所示,这些生物标志物色谱比率的计算由表3提供。在所有样本中,与

19、五环萜烷相比,三环萜烷的相对峰高是很小的。大部分样品C30藿烷为主峰,显示低伽马蜡烷峰的高度,有一些,但很低,有较高升藿烷的保存。三环与五环萜的比率随热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Seifert 和Moldowan, 1978),测得三个源岩的三环萜与五环萜的比率都很低。这三个样本是22,29,30的第18三降新藿烷(TS)的高峰值明显高于22,29,30的17-三降新藿烷(Tm)的峰值。Ts/(Ts +Tm)的比值受控于烃源岩组成及热成熟度(Peters 和 Moldowan, 1993),在这项研究中三叠系源岩样本的比例低(0.13-0.14),甚至侏罗系烃源岩样品更低(0.09)(表3)。结果表

20、明,三叠纪样品较侏罗系样品成熟。m /z为 191(图7A),显示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样品高等升藿烷保存不善。高等升藿烷只能在缺氧条件和硫酸溶解环境的沉积源岩中保存完好(Peters 和 Moldowan,1993)。在所有样本中C35升藿烷指标非常低表明可能淡水沉积环境。观察所有油样的C35 升藿烷,表明源岩在低氧条件下沉积,但计算的比率低,表明沉积环境也没有强烈的缺氧(表3)。关键差异在三叠纪和侏罗系烃源岩样品之间。 二升藿烷存在于所有的样品,但三叠纪比侏罗纪样品峰值低。相对较高的二升藿烷与富氧-低氧的富粘土沉积环境相关(Moldowan等,1991年)。侏罗系烃源岩在这项研究中二升藿烷比

21、率为0.06;三叠纪样本的比例低得多,在0.01-0.02(表3),这表明了三叠系源岩沉积环境比侏罗系更加还原。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样品的另一不同之处是莫烷的相对丰富。莫烷转换至C30藿烷伴随着热成熟度的增加(Seifert和Moldowan,1980),因此,热成熟度的增加则莫烷下降。侏罗纪样品的计算值为0.23,而三叠纪样品的比率是0.08-0.11(表3)。三叠系烃源岩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因此,与其他地区的三叠系烃源岩相比较是必要的。Holba等(2002年)研究了著名的阿拉斯加北坡舒布利克三叠纪形成和衍生的扩展三环萜烷的比率(ETR),清楚鉴别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烃源岩。Holba等(2002

22、年)发现,舒布利克ETRs衍生油超过2.0,而侏罗纪ETRs比率较低。三叠系源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岩石ETRs是0.8-1,而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烃源岩东突为0.05。虽然在研究中理论比率比Holba等(2002年)计算的比率低,鄂尔多斯三叠系ETRs比侏罗纪ETR多一个数量级。5.6.2 甾第二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是甾烷化合物。在研究中甾烷色谱图(m/z 217)如图8A所示。一个辨别不同源岩或相同源岩不同岩相的有机相的通用办法是(Peters和Moldowan,1993),通过C27-C28-C29甾烷三角图法。C27 - C28 - C29甾烷从m / z为 217色谱图测定(图8A),和结果列

23、于表3。如图8B中三角图所示,三叠系烃源岩样品图标相对接近,而侏罗系烃源岩富集于C27甾烷处,很容易与三叠纪样本区分开来。 图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露头。 (A)三叠纪延长组富含有机物的湖相泥岩薄夹层(在图前平台上的背包约35cm 13.7英寸宽)。 (B)近视距观察三叠纪泥岩薄夹层(镜头盖是4cm1.5英寸宽)。(C)在侏罗纪安定组形成的湖相泥岩鱼化石。 (D)铜川附近侏罗纪煤层系。在这一研究中,引有了两个不同甾烷的热成熟参数理论比率:C29 20S/(S + R)和C29 20S + R/( 20S + R)+( ßß 20S + R)(Peters和Mold

24、owan,1993)(表3)。所有源岩样品测得参数值都在终点值之下,这表明它们在油窗在较低(表3)。三叠纪样本和侏罗纪样本之间重要的区别是, C27 重排甾烷相对丰富(图8A)。重排甾烷被认为是一种粘土催化使甾烷形式定期重排的结果(Rubenstein等,1975)。因此,重排甾烷/常规甾烷的高比率值是源岩中粘土存在的积级标志,故而是碎屑源岩的一个指标。侏罗系中重排甾烷的比率比三叠纪烃源岩样品中的高(图8A;表3)。5.6.3 芳烃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样本之间三甲基芳的比率(m / z 为245色谱测定)(Moldowan等,1996)有着明显的不同(表3)。具体来说, 升孕甾烷在三叠系烃源岩样品

25、在完全缺乏,计算升孕甾烷的比率等于零。然而,侏罗系烃源岩计算的比率为0.75和0.82,这取决于使用的比率(见表3)。Peters和 Moldowan(1993)计算了单芳(MA(I)/MA(I) + MA(II))和三芳(TA(I)/TA(I) + TA(II))比值(表3定义)。热成熟度较高时这两种的比例增加。将石油和烃源岩样品都标记在用这两个参数绘成的交会图上(图9),一条发展良好的线性趋势线显现,所有的源岩标点都在低成熟度区域里,与其他热成熟度指标一致。5.7 油结果对来自全国15个石油盆地(图1)分散的油井抽取样本进行收集和分析。油样品收集了大多无人看管的油井,地下数据一般不明。大多

26、数样本为糯、黑褐色至黑色油,有不少颜色较浅。全部样本在此刻为液体,但一些在室温下会固化。5.8 油GC结果典型的油样色谱图形如图6B所示。分解油的一部子(样本01YA134)被生物降解(它是从与井相毗临的小油沆中采集到的),因此,缺乏一小部分正构烷烃,并显示生物降解油的“峰值”特征。其他的石油样品不降解,正构烷烃保存完好,有最大限度的N - C15到n - C21系列(图6B;表3),表现出强烈的奇/偶偏好,并扩大了N - C32的与n - C40的范围。根据GC数据,-胡萝卜烷和-胡萝卜烷缺少。Pr/ Ph的平均比值为1.18,但计算值范围从0.67到1.71(图6B;表3)。被生物降解的样

27、本计算值为0.67可能是差误的。这些特点符合三叠系烃源岩样品好于侏罗纪样本这一实际。图6 (A)本次所研究源岩提取物的气相色谱图。 (B)典型油样的气相色 谱图形。顶部的数字表示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Pr:姥鲛烷, pH:植烷。5.9 油的GC-MSD结果5.9.1 萜样品01YA128的m/z为 191的色谱图(图7B)与其它油样有显著的差别,下边单独讨论。所有其他石油样本为m / z 191的图形都是非常相似的。这主要是石油样品具有较高的三环/藿烷比,在所有的m/z为 191的色谱图中C30藿烷有最大的峰值(图7b;表3)。在除01YA128所有的油样中,整个升藿烷系列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峰值,

28、包括为C35升藿烷峰值(图7B)。在类似的源岩,升藿烷峰值的相对高度有序的减少,并计算得C35升藿烷比值较低(表3)。图7 (A)烃源岩样品m / z 191色谱图。 (B)典型油样m / z 191的色谱图形式。各峰编号对应于不同的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如下:1 -C23三环、四环萜;2-C24萜; 3-Ts; 4-Tm; 5- C29藿烷; 6- 二升藿烷; 7- C30藿烷; 8-莫烷; 9C31 升藿烷; 10 -伽马蜡烷; 11 -C32升藿烷; 12-C33 升藿烷; 13-C34升藿烷; 14C35 升藿烷。其中01TC119色谱图部分凸起如C28、C29三环萜和Ts(3峰值)所示,

29、这被用于三环萜烷比率(ETRs)的计算。除01DS114和01DS115外,二升藿烷相对比值较低(图7B;表3)。大多数样本的理论比值在0.05-0.08之间,但01DS114和01DS115的比值分别是0.20和0.23(表3)。除01YA128和01YA134外莫烷比值相对较低,。平均值(不包括01YA128和01YA134)为0.07(表3)。01YA128和01YA134的计算值分别为0.18和0.17(表3)。Ts/(Ts+Tm)比值揭晃了油样的变性。大多数样本比例是相当类似的(平均值为0.52)(图7B;表3)。然而,有三个样本(00YP25,00JB27和01YA134)的比值较

30、低,二个样本(01DS114和01DS115)的比值较高(表3)。虽然C35 升藿烷在所有油样中被观察到(图7b),但计算得出的升藿烷指数较低(0.05)(表3),这表明烃源岩沉积环境偏向缺氧。在C31升藿烷异构化标志与成岩埋藏条件和热成熟度的增加有关,在石油窗初期最终的比率在约达到3:2 22S:22R(Peters 和 Moldowan,1993),这一比值不会随热成熟度递增而有太大变化。主要油样群的平均值与成熟石油窗顶峰值一致。除样本01YA128,油样三环/五环比值较低(0.09)(表3),而样本01YA128为0.74(表3)。5.9.2 甾典型的甾烷分析结果如图8C所示,计算比值如

31、表3所示。除一个(样本01YA134)油样外,所有油样都与三叠纪源岩接近。两个甾烷成熟度参数的计算值(表3)表明,油样是远远低于为这些热成熟度参数的终点。这些结果表明源岩的生成是处在较低的生油窗。5.9.3 芳烃这项研究的全部油样都缺乏升孕甾烷(表3)。这一发现类似于三叠系源岩样品,而不同于侏罗系烃源岩样品。图9右上角样品表示过成熟,而接近原点的样本图标为低成熟度。因为缺失芳香族化合物所以样品01YA128在此图中无显示。图9这一结果说明这个样品比其它的热成熟度高,并伴随着芳香族生物标志物的损失。5.9.4 金刚石这项研究中分析了第五组原油的金刚石含量,结果(以ppm)如表3示。金刚是分子化合

32、物,它的浓度是随石油热裂解的程度增加或热化学还原的减弱而增加(Dahl等,1999年)。 金刚石与芳烃在热成熟联系上有相同的结果。金刚石浓度最低的样品在图9在靠近原点。金刚石浓度最高的样品(01YA128)中三芳化合物缺乏。图8 (A)烃源岩样品m / z为 217的色谱图。 (B)甾烷三角图在油为空心圆,三叠系烃源岩样品为实心圆,侏罗系烃源上岩样品为空心三角形,沥青脉样本为实心正方形。 (C)典型油样m / z为 217色谱图形。各峰编号对应于不同甾烷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如下: 15-C27重排甾烷20S; 16-C27重排甾烷20R; 17-C2720S; 18-C27 20R; 19 -C2

33、7 ßß20S; 20-C2720R; 21-C2820S; 22-C28ßß 20R; 23-C28 ßß20S; 24- C28 20R; 25 - C29 20S; 26-C29 ßß20R; 27-C29 ßß20S; 28- C29 20R。5.10 油气MRM-GCMS 结果没有石油样本含C30甾烷(表3)。如果存在C30甾烷,那它就是海相烃源岩的指示物(Moldowan等,1985年;Peters和Moldowan,1993)。因此,油样中C30甾烷的缺乏支持了是湖相烃源岩假设解释

34、的推断。在这一研究计算得油样的TPP比值(Holba等,2000年)(表3)范围为0.26-0.71。Holba等。(2000年)指出,TPP比值在0.25到0.40之间是混合三角洲湖相沉积,TPP比值大于0.40被认为来自湖相烃源岩。研究中分析了4个样本,3个(00YP26,01YA128和01YA134)的TPP比值超过0.40,而一个样本(01DS114)计算得比值为0.26,指示烃源岩为三角洲湖泊混合相。5.11 油油对比虽然在油样基础上的生物标志物不同,所有油被分为一个基因家族。确定了4个亚科:A,样品00YP25和00JB27组成;B,样品组成01DS114和01DS115;C分01YA12组成;和D,对01YA134组成。石油样品全部含有以陆相藻类为主的有机物。石油数据一般显示源岩的沉积为弱还原或低氧环境。不过,研究中的样品01YA128(亚科C)所有油样Pr/Ph最高值为1.71(图6b),这表明烃源岩沉积环境可能比其他被标记的石油样本更有氧化性。除一个伽马蜡烷比值显示不高咸度的油样外,其它样品的水柱都有分层现象。唯一例外的是01YA134(亚科D)(图7B)(表3)。在B和C亚类油样中,重排甾烷的比率比其他油样高(表3),这表明烃源岩中催化粘土比形成的粘土更丰富。B和C亚类比其他油类也有高二升藿烷比值(表3),这更符合氧化早期的成岩作用(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