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资料版苏轼诗词专项练习_第1页
语文人教资料版苏轼诗词专项练习_第2页
语文人教资料版苏轼诗词专项练习_第3页
语文人教资料版苏轼诗词专项练习_第4页
语文人教资料版苏轼诗词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人教资料版苏轼诗词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 题。8 分阮郎归?初夏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 1 分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亮生动。日“棋声惊昼眠” 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 “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3.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4 分答: 1、1 分长短句诗余、

2、曲子词等2、 3 分 D3 、 4 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 2 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2 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苏轼海棠 惜牡丹花 ( 唐) 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1) 苏轼 海棠 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 分)(2)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 分 )答: (1) 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

3、、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3)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荤确:山多大 石。(3 分)(5 分)(1)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案】: (1)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 分 )(2)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

4、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亮对比; (3 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会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 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背景点击 苏轼从政之道充满了荆棘。他44 岁任湖州知府的时候,以文字遭谗,被控入狱。获释后,45 岁被谪黄州。他在黄州溪山的东坡拾瓦砾、刈草,于大雪中做成“雪堂”。题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暇时读书作诗,曾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他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东坡本是一地名, 在当时黄州 今湖北黄冈 城东。 原是几十亩荒地, 后拨给诗人开垦耕种,因此诗人自号东坡,

5、 也许确实是因为这段山路就象是他的经历和遭遇一样曲折坎坷。 从中也可看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写出赏景有怀的自得. 不论饮食 , 起居都如此惬意, 实在不像贬谪生活. 诗文大意 雨后月出 , 东坡的夜色更觉清新,赶市的人差不多散尽,只有自己如此的山野之人踽踽独行。不要嫌弃山路满是巨石, 坎坷难行,我正喜爱杖履声铿铿, 清越可听。四、读下面的诗,完成一题。(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

6、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以“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 “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日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3、四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以下问题。(5 分)林逋红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7、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假设石曼卿红红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红花、白莲的诗而批判石曼卿红红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1. C2. A3 、 5 分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 品格、内在特点;批判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 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 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

8、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蝶恋花苏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什么原因 ?请简要赏析。(3 分 )(2)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如此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什么原因?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 分)“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9、。“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 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2) 答案能够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5 分)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那么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 如此一来, 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 末句虽言萋萋芳草, 却以 “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

10、旷达之语。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 字, 那么又说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 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 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 “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旧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总分值。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鉴赏诗中是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表现“雨之

11、暴”这一主题的。有美堂瀑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答: 作者通过侧面烘托, 比喻修辞, 联想想象等多种多样的手法表达了 “雨之暴” 这一主题。前三句为侧面烘托,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描绘了暴雨欲来的景象。第四句真写雨大,“飞”过大江,极状其声势之大。 【五】六句运用比喻,把雨后西湖水比喻成一只盛满美酒的杯,将要溢也,又把雨后比喻成敲鼓之声,极状其“暴”。后二句发挥充分的联想想象,以天庭里李白“泉洒面”以致人间有如此大雨,丰富奇特。(6 分)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江城子?

12、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3 分)(2)“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勾勒出了怎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态?(3分)答: 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 即“狂” ) 。(2)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盼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八、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13、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诗人什么原因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答: 1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截了当感叹人生短促。 2 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假如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九、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

14、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如此的观点吗?什么原因?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那个地方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表达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 全诗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

15、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苏轼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么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4 分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能够看出?2 分答: 1 4 分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特别多,能够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能够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 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 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 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给4 分。下面例如中所例句的 4 个方面的特点,学生任答出一点,给2 分,只有

16、概括,没有联系诗句具体分析,给1 分。例如: 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 有远景, 如山、 林; 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如此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特别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请,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 2 2 分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1 分,意思相同即可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能够看出。1 分,任例举一句即可十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17、续写下片赏析 150 字左右。 6 分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首词写初夏乡村情景,极富农家生活气息。词上片写景,重在路途之声;下片言事,重在行人之态。纵览全词,起笔于有声,落笔于有声。通常,诗词中景多是视觉形象的画面。上片,苏轼一改常法,拿乡村声响入词,于平易中见别致。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绿 SB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些少三句,全从声响中来,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以及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均有不同程度地表现。古诗鉴赏下片, 写词人行色匆匆于乡村道上的

18、片断感受, 未直截了当抒情而情蕴其中。 过片, “酒困路长惟欲睡” 是倒叙, 上片所写景由此而来。 因路远酒醉, 体乏人困, 才有睡意朦胧中 “听”来的乡村景致。日高人渴觅茶,见人物情态,真切中有不拘小节的生活真趣。结篇“含不尽之意”。既收于叩问声,呼应上片,又状出了身为太守的词人讨茶态度,“试问”所问,或者还含了农人的家常、丰收的盼望。得分点:据上文提示,人物“情态”、篇末“人声”的赏析,各 2 分;点明“酒困”句,以顺接上片赏析1 分;语言流畅富于美感1 分。十二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 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

19、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苏轼 1缺月:有望月无眠的意象,有月而缺,也有孤独伤感之义,借此侧面烘托了思想感情。 2孤鸿:是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法说出的愁闷, 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 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 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20、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 分答: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 分答: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

21、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此题 3 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例如一风雨不定,依旧“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旧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例如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 “归隐人

22、语” 。 此题 3 分, 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假设认为 “旷达人语”与“归隐人语”二者皆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以下问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如今苏轼被贬黄州。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 分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

23、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 “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可怕,顺其自然, “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表达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十【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 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2 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