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版画发展的差异_第1页
论中西版画发展的差异_第2页
论中西版画发展的差异_第3页
论中西版画发展的差异_第4页
论中西版画发展的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中西版画发展的差异    曹建红摘 要:版画,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指木版画,所以又称“木刻”。我国是版画的故乡,开始得最早,也发展最盛。西方版画则是在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传入西方之后兴起的。在整个版画的发展过程中,中西版画形态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但同时中国版画和西方版画在发展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关键词:版画;中西差异;当代版画本文将从20世纪以前以及当代这两个阶段对中西版画的发展差异进行探讨。一、20世纪以前中西版画的发展差异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是分工进行的,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

2、、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之为创作版画。(一)20世纪前中国版画的发展概况游走于绘画系统之外谈到中国古代版画,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千佛明经,它始于公元34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到公元9世纪时,佛教版画发展日盛并趋于成熟,随着不断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书籍出版的大力推广,版画又从佛教版画扩散到了书籍插图领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卷首图,是世界现存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版画(图1)。到宋、金、元时期,木刻版画艺术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但艺术水平与技术能力有了改进,而且插图的范围也由宗教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艺术、考古等。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流派。宗教版

3、画达到顶峰,同时也兴起了一些欣赏性的版画,如画谱、小说、戏曲、传记等,在这辉煌的插图艺术时期,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正北西厢记红楼梦水浒传等诸多绝品。通过前面简单的概述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版画主要由单页宗教画、印刷实用物、书籍插图、民间木版画和书籍形制的版画组成。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古代版画,是一种复制版画,少有艺术的创作,更多的是承担着印刷和书籍插图的功能,是以替别人刻制画稿和多次印刷为目的,刻版者少有艺术创作性。可以说,中国古代版画在其文化功能上与陶冶性情、抒情言志的中国画不同,它是一种较为具体的手工劳动,甚至可以说是机械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绘画强调“以形写神”,而古代版画则是机械复制,少有情感的寄托,

4、可以说是“匠师之作”。这也就导致其很难融入中国绘画系统,只能游走于绘画系统之外的书籍出版行业以及图像传播领域。创造性版画不是在中国自然形成,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由国外引进推广的。(二)20世纪前西方版画的发展概况融入绘画系统之内西方版画最初和中国古代版画是一样的,都属于宗教版画,兴起于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传入西方之后,不同的是在铜版画于15世纪上半叶被发明以后,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木版画的发展日渐成熟,不再是之前粗糙的状态,制作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版画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创作手法,让有经商头脑的人意识到,可以用版画这种手段来进行绘画复制,从而使得版画被更多的人认知,也壮大了从事版

5、画创作的队伍。版画就这样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复制版画发展方向以画商为代表,另外一个是原创版画发展方向以职业画家为代表。1.复制版画发展方向复制版画主要由画商、印刷商、印刷技术功能和绘画复制市场构成,是一条完整和成熟的产业链。能够形成复制版画的繁荣,与以下两个因素是分不开的:其一,铜版画为复制版画提供了技术保障(精密细致、丰富的明暗调子);其二,社会文化需要和繁荣的版画复制市场。受文艺复兴影响,印刷术迅速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行业,而与印刷术几乎同时诞生的版画也开始广泛进入民间。2.原创版画发展方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马丁·施恩告尔开始,到后来的丢勒、伦勃朗、戈雅、德加等都是进行原

6、创版画创作的画家。原创版画兴起的标志是画家们积极参与版画的创作。马丁·施恩告尔是第一个以铜版的形式来进行绘画创作的,不同于以往的装饰性、平面性艺术表现形式,它采用的是干刻的技法,使得画面具有了立体感。16世纪代表人物丢勒,他将版画变成了表现艺术思想的武器,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证实了铜版画的绘画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西方版画史上第一个版画艺术大师。17世纪代表人物伦勃朗,是铜蚀版画技术的集大成者,他以毕生的精力,将铜版画的艺术表现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在铜蚀版画上的成就体现着画家在原创版画中的创造力(图2)。18世纪的戈雅是继伦勃朗之后,将铜蚀版画推向艺术顶峰的又一版画家。他的艺术是

7、浪漫主义的先行者,戈雅对铜蚀版画最大的革新是飞尘的腐蚀技法(图3)。19世纪后印象派大师,像梵高、高更等,进一步将版画艺术提升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即使在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发明后,西方版画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彻底从复制功能中解脱转向新生。西方版画从文化特征来看,有着商业化和艺术化两种倾向,即复制版画和原创版画,它的审美功能是基本一致的。复制版画和原创版画二者在西方版画发展进程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协调关系,也就形成了融入绘画系统之内的西方版画。二、当代中西版画发展差异版画发展到了当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艺术门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版画创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

8、手法,而是更多地与新的科技相结合,因此版画的边界在不断地被打破。当代是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中西版画都在朝着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向发展。随着交流的紧密,中西发展的差异呈逐渐淡化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个體发展的较大差异。总得来说就是版画发展差异弱化,但各体系的本质还是不会变。我们可以以陈琦和小林敬生为例来进行分析。今年在北京亚洲艺术中心举办的“生逢其时”小林敬生&陈琦作品展中,展出了小林敬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所精选的木口木刻作品十余件,以及陈琦最新创作的大尺幅水印木刻和早期具象水印版画作品,构建了一场不同时空背景下两位艺术家的对话,同时也展现出他们关于

9、版画的不同理念。小林敬生的木口木刻创作源于西方,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用刻刀表现得极其细腻的明暗调子和过渡,以及繁复的画面元素和构图,画面中的草木鱼虫、大地、岩石、水都丝丝入扣,栩栩如生。而在陈琦的作品中,他以传统的元素形成画面的主要内容,观看他的作品往往会有一种中国本土的韵味感,但是在这种传统的背后却是新的信息技术的支撑。正如陈琦老师所说“技术即观念”,技术为观念服务,观念又将推动技术,二者互为作用、相互转化。我们需要一部分人守着传统,一部分人另辟蹊径,传统是内核,媒介是延伸,笔者认为这就是当代水印木刻,是丰富多元的。俄裔美籍著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曾说:“一件艺术品中存在着两种东西的融合:诗的激情和纯科学的精确”。观看陈琦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当代数字技术下的版画创作无疑是跨媒介的完美阐释,是数字化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中西版画的发展过程中,在20世纪以前无论是从版种、技术、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发展差异,中西版画受各自文化环境的影响走着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但随着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