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1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2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3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4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一任务1血液量:成人约占体重的6%8%,平均血量5L左右。pH : 7.357.45比密:1.05- 1.06渗透压:290 310mosm/Kg H2O采血部位(1)手指采血:WHO推荐采取外周血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采血部位尖内侧 优点:方便、获较多血量结果比较恒定缺点:与静脉血仍存在某些差异。拇指、拇趾或足跟采血一一半岁以下婴幼儿皮肤完整处一一严重烧伤者任务二白细胞检验计数计算 WBC/L = N/4 X 10X 106X 20= N/20 X 109血涂片WBC密度与 WBC的总数的关系WBC血涂片WBC个数/HP(4 7)X 109/L24(7 9)X 109/L46(10 12)

2、 X 109/L610(13 18) X 109/L10 124.减少计数域误差的措施v3X 109/L扩大计数范围、缩小稀释倍数> 15X 109/L增加稀释倍数、适当减少加血量参考值:成人:(4 10)X 109/L儿童:(5 12) X 109/L新生儿:(15 20)X 109/L6 个月一2 岁:(11 12)X 109/L血膜厚薄分布不均的原因:厚: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薄:血滴小,角度小,推片速度慢分布不均: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瑞氏染色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的染色效果好,但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能力略差吉姆萨染液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对细胞质着色能力较

3、差WBC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六)异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氏小体退行性变核棘突2. 棒状小体(Auerbody)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胞核异常形态: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双核中性粒细胞胞环形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超过 5%和(或)出现杆状核以前的细胞为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以及应用细胞因子等,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形成、退行性变等毒性变化。核左移多伴有白细胞

4、总数增高,但也可正常甚至减少。 再生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称为再生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 力强等。 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称为退行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释放功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 力差。核左移分为轻、中、重度三级,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抵抗力密切相关。2、中性粒细胞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严重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退,与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感染、尿毒症、MDS等,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肿瘤时也会出现

5、核右移。淋巴细胞计数1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术后:LC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异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过敏性疾病等病毒性感染或 过敏原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变化。I型浆细胞型t胞浆中含有小空泡或呈泡沬状。II型 单核细胞型t胞核不规则似单核。III型 未成熟细胞型t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 - 2个核仁。嗜酸性粒细胞1 .生理变化: 劳动、饥饿、寒冷、精神刺激等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日间变化:正

6、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2病理性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0.5X 109/L 寄生虫病:蛔虫、钩虫、绦虫等 过敏性疾病:次于寄生虫病的另一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常(12)X 109/L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或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肺炎等 某些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 .血液病:慢粒、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某些恶性肿瘤:胃癌、肺癌、结肠癌、何杰金淋巴瘤 .某些传染病:猩红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某些内分泌疾病:脑垂体功能低下及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传染病急性期:伤寒、副伤寒严重组织损伤:手术后应用肾上腺

7、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凝剂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抗凝剂原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EDTA盐与钙螯合血常规检查、Het、Pit计数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检查肝素阻止凝血酶形成、抑 制血小板聚集,不与 钙离子螯合RBC脆性试验、Het及细胞培养等WBC和Pit计数、血涂片检查、凝 血象检验枸橼酸钠与钙螯合血栓止血、血液保养液、红细胞沉 降1:4凝血功能血细胞计数,Het草酸盐草酸根与血液中钙离 子生成草酸钙沉淀与血液比例1: 9凝血检查任务三红细胞检查形态:无核,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7.2um。在高渗溶液中,皱缩呈锯齿形;在低渗溶液中,肿胀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成为影细胞。【参考范围(range)】成年

8、女性:(3.55.0)x 1012/L成年男性:(4.05.5)X 1012/L新生儿:(6.0 7.0)X 1012/L试齐汉姆稀释液(1 ) 曲箱(2 ) 作序 氯化钠 调节渗透压硫酸钠提高比重防止细胞粘连氯化高汞防腐(3 ) tit : iS rWj白 rfn由白质沉淀而便红细胞易凝集1、病理性增多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丢失,有形成分相对增加,绝对值没有发生变化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贫);红细胞丢失过多 任务四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人体

9、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 组成。HbA成人主要血红蛋白90%以上HbA2成人次要血红蛋白2%-3%HbF胎儿血红蛋白2%以下Hb主要存在形式HbO2(二)Hb的测定:ICSH推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1原理:Hb是色素蛋白,在血液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利用高铁氰化钾将Hb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 Hi可与CN-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换算成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方法学评价(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优点:操作简单、显色稳定,便于推广。 转化液较稳定,易保存。 除SHb外各Hb均

10、可测读A后直接计数。 HiCN参考品可长期保存,便于质控。缺点:KCN剧毒,易污染环境,处理废液用次氯酸钠或氢氧化亚铁。 不能测SHb, HbCO转化慢。 遇高球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试剂混浊。(2)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能破坏WBC,摩尔消光系数未定。(3)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HbF不能转化,最大吸收峰在 575nm。(4)叠氮高铁Hb测定法:具有与HiCN法相似的优点,但仍存在试剂污染。(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血红蛋白测定法:精密度、准确性略低。4参考值男:120 160g/L女:110 150g/L新生儿:170200g/L任务5血细胞比容测定四、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比容(Het

11、或PCV)是指在一定体积全血中RBC所占容积的相对比例,与RBC数量和平均体积有关。(一)检测方法1离心沉淀法:温氏法、微量法折射法RCF=1.118 X10-5x 有效离心半径(cm ) x (r/min ) 22血液分析仪法:(二)温氏法的试剂、器材和质量控制(四)参考值男:0.380 0.508 女:0.3350.450(五)临床意义1. HCT降低:各种贫血稀释血症2. HCT增高:血浆丢失RBC量增加任务6红细胞平均值1.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MCV 单位(fL) 1fL= 10 - 15LMCV=(Het /RBC) X10-15fl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

12、 单位(pg)1pg= 10-12g MCH=(Hb/RBC) x10-12pg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单位(g/L)MCHC= (Hb/Hct)MCV(fL)MCH(pg)MCHC(g/L)成人80 - 10026 - 34320 - 36013岁79 - 10425 - 32280-350新生儿86 - 12027 - 36250-370老年人81 1032735310363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形态学分类MCVMCHMCHC临床意义正常细胞性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大细胞性增咼增咼正常叶酸、维生素B12缺之或吸收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

13、降低降低正常慢性炎症、尿毒症小细胞低色素性降低降低降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慢性贫血任务7血小板计数胞体: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淡蓝色或粉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无核,常35成群聚集成团寿命:714天(三)功能主要功能:1粘附、2聚集、3释放、4参与凝血、5血块收缩、/6血小板对纤溶的作用。PLT/L = N X 10X 100X 106 = N X 109【参考值】(100300) X 109/L危急值20X109/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 正常人晨间较低,午后略高;春季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低,高原居民略高。 妇女月经前低,月经后上升;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12天降

14、低。 剧烈活动和饱餐后高、休息后恢复。2病理性变化:PLT数减低: PLT生成障碍:AA、AL、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等 PLT破坏过多:ITP、脾亢 PLT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PLT分布异常:脾肿大PLT数增多:先天性增多:PLT减少症、巨大 PLT综合征原发性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反应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脾切后异常血小板形态1、 大小异常大血小板:d 47卩m小血小板:d v 1.5卩m2、形态异常:血小板颗粒减少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粘附”红细胞3、分布情况:正常成人血小板成簇或成团,散在少见血小板不聚集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过

15、度聚集血小板增多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任务8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p70白细胞分类原理三分类:电阻抗法1电阻抗法:溶血处理后白细胞体积,区别小细胞群(L),中间细胞群(ME、B)和大细胞群(N)2光散射与细胞化学计数联合白细胞分类计数过氧化物酶染色:活性E、N、M依次降低,L、B无活性 3容量、电导、光散射(VCS白细胞分类法,电阻抗法测量体积 V高频电磁针测 量细胞内部结构电导 C,光散射S区别细胞颗粒的结构和颗粒的质量1、 电阻抗法(库尔特原理,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是非导 电的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或

16、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 血细胞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原理:2、仪器将体积为 35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channel )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 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血细胞直方图(histogram ):是指血液分析仪计数细胞数量时,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坐标不同体积细胞的 相对频率为纵坐标,来表示细胞群体的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红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RDW):是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的客观指标。其增 大提示存在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混合细胞群。【参考值】RDW-CV : 11.5%14.5%。

17、RDW-SD : 42±5 fl。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 35450 f 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 3群。正常白细胞分布直方图的左侧高陡,通道在 3595 fl为小细胞峰群(主要是淋巴细胞);通道在 160450 fl为大细胞峰群(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左右 两峰之间较平坦区有一个小峰,为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个核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也含有嗜酸/嗜碱粒细胞)三分群血液分析仪正常白细胞分类模式图(直方图)% f183590 160300400 450(fl)HI公共主页page -ren rsn43393小细胞区,单个核细胸区,大细胸区(二)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

18、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 fl范围内,横坐标表示 RBC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正常红细胞集中在 50200 fl范围内,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一个是红细胞主群,从50125 fl ,为一个两侧基本对称、较狭窄,呈现倒扣钟状的正态分布曲线;另一群是大细胞群,位于主群右侧不与X轴重合拖尾部分,分布在125 fl200 fl区域,又称 足趾部”是一些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二聚体、多聚体及白细 胞的混合物。(三)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直方图是一个偏态分布的单峰光滑曲线,通常在230fl范围内,主要集中在 215fl。当血标本中存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时,

19、可出现异常血小板直方图。Mpv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减低,mpv增高: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Mpv减低,骨髓病变表321贫血MCV/RDW分类法MCVRDW分类竄义减低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轻型P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减低增高小细胞不均一性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 贫血.Ilbll病正常正常正细胞均一性陰性病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急性失血性贫血正常增高正细胞不均一性骨髄纤维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 血早期增高正常大细胞均一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增高增高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项目二 任务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目前最有效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

20、检验方法 若大手术或大面积烧伤,嗜酸性粒细胞不减低或减低很少,表明预后不良 任务2红斑狼疮细胞检查LE因子作用的核LE形成需要的条件: 患者血清中存在LE因子 受损或退变的细胞核,即被 具有吞噬活性的白细胞任务4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原因为重金属损伤细胞膜,使嗜碱性物质凝集,或嗜碱性物质变性,或血红蛋白合成 中阻断原卟啉与铁结合。见于铅中毒(2) 豪焦小体(Howell-Jolly sbody、染色质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 径为12卩

21、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3) 卡波环:在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环形、8字形,为核膜残 余物、纺锤体残余物(电镜下,可见形成纺锤体的微细管着色点异常)、脂蛋白变性物。见于白血病、巨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铅中毒、脾切除后。(4)寄生虫:红细胞胞质内可见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等病原体。(5)有核红细胞:既幼稚红细胞任务5网织红计数介于晚幼红和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RBC。胞质内含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经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颗粒,

22、其颗粒又可联缀成线而构成网状。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RBC2.分级:I型丝球型:仅见于正常人骨髓II型网型:大量存在于骨髓中III型破网型:少量存在于外周血IV型点粒型:主要存在于外周血新亚甲蓝N溶液:who推荐使用 煌焦油蓝溶液:【参考值】 成人:0.0080.02或(2575 )X 109/L新生儿:0.020.06出分数=网织红细胞数X100%红细胞数x94临床意义(1) Ret增高: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如溶血性贫血Ret减少:表示骨髓造血机能减弱。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Ret v 0.005绝对值v 15 x 109/L,为其诊断标准之一。任务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三、ESR影响因素

23、血浆或RBC本身发生改变则使血沉发生变化。1血浆因素: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高血脂病人ESR加快白蛋白 糖蛋白 卵磷脂ESR减慢2红细胞因素:红细胞多,ESR减慢红细胞少ESR加快球形血沉减慢聚集血沉加快3技术因素血沉加快血沉管:内径大,管长,倾斜 不清洁血沉减慢抗凝剂:浓度高血沉慢(四)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五)方法学评价(六)临床意义: 对疾病的鉴别和动态观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生理性增快: 女比男快妊娠3月50岁妇女月经期2病理性增快: 组织损伤、坏死和大手术:心肌梗塞和心绞痛鉴别。 恶性肿瘤: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各种炎症:急性细菌感染、风湿病活动期、结核病活动期

24、等。 高球蛋白血症:MM、SLE、肝硬化、慢性肾炎等。 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3. ESR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BC形态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项目三检测尿液种类1. 晨 尿:泌尿系疾病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试验。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定2. 随机尿: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3计时尿3h尿:6点到9点,测定尿液有形成分,如白细胞排出率、1小时尿排泄率检查餐后尿:午餐后到14点的尿,适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12h尿:尿有型成分计数。24h尿:用于化学成分的定量。 如电解质、肌酐等特殊试验尿:尿三杯多用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初步判定。4. 无菌尿:米取中段尿 防腐剂甲醛r对于尿管型、细

25、胞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有较好的固定作用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麝香草酚既能抑菌,又能较好的保存尿中有型成分,用于尿浓缩结合杆菌检查浓盐酸用于尿中17-酮、17-羟类固醇、儿茶酚胺冰乙酸5-羟色胺、醛固酮气味 新鲜尿液有氨味,多为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所致。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可呈烂苹果样气味。 苯丙酮尿症病人尿中可有特殊老鼠屎”样臭味。泌尿系统肠道痿时,尿中可有粪臭味多尿:是指成人24小时的尿量超过2500ml 病理性多尿:a.内分泌病:尿崩症、糖尿病等b. 肾疾病: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等。c. 精神因素:癔病等d. 药物:甘露醇、山梨醇等少尿:400

26、ml/24h,或 17ml/h病理性少尿:肾前性少尿: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大失血、休克等 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尿路梗阻疾病。 假性少尿:前列腺肥大无尿:100ml/24h尿色 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颜色:淡红色云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原因:泌尿系统出血。如肾结核、肾肿瘤、结石及出血性疾病肉眼血尿:1ml血/L尿 t 可出现淡红色。镜下血尿: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镜检时,3个RBC/HPF t 镜下血尿。 血红蛋白尿:酸性尿中血红蛋白可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呈棕色。含量多呈棕黑色酱油样 外观。 胆红素尿:深黄色,阻塞性黄疸和肝细

27、胞性黄疸t震荡后呈泡沫亦呈黄色。服用痢特灵、核黄素、牛黄类药 物等时尿液可呈深黄色。 乳糜尿: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严重者颇似乳汁,有时含有血液。原因:多由丝虫病引起,少数可由肿瘤、腹部创伤或手术。 脓尿:外观:含有大量白细胞t黄白色浑浊或含脓丝状悬浮物t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原因: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盐类结晶尿:外观:呈白色或淡粉红色颗粒状浑浊尿渗量尿液酸碱度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 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4.58.0。尿细胞成分检查红细胞肉眼血尿:含血量 ml镜下血尿: 濾/HPF临床意义:1生理性血尿: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可出现

28、一过性镜下血尿2病理性血尿: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炎症、肿瘤、结核、结石等 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白细胞正常成人:可偶然见到 12个WBC/HPF ;如果 5个WBC为增多,称为镜下脓尿 。脓细胞: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 核不清楚,易聚集成团。参考值:混匀一滴尿:白细胞:03/HP离心后尿沉渣:白细胞:05/HP临床意义:A. 泌尿系统炎症:尿中白细胞增多。B. 女性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白细胞增多,大量扁平上皮细胞。C.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大量 LC、单核CoD. 肾盂肾炎活动期、慢

29、性肾盂肾炎的急性发作期:可见闪光细胞:在低渗条件下,中性粒细内颗粒呈布朗分子 运动,由于光折射,出现闪光现象。E. 尿中单核细胞增多: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尿管型检查一、管型形成的条件:A. 蛋白尿的存在。B. 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酸化的能力。C. 尿流缓慢。D. 有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常见管型类型:透明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长期发热,偶见于剧烈运动后。颗粒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见于肾实质性病变,提示肾单位内有淤滞蜡样管型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终末期,肾淀粉样变性脂肪管型类脂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上皮细胞管型肾病,毒素反应,长期高热,重金属中毒及肾淀粉样变性红细胞管型伴有出血的肾脏炎症。白细胞

30、管型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尿液胆色素检查 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俗称尿“尿三胆”成人每日平均产生 250 350mg表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标本指标健康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抱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增高増高增离未结合胆红盍正常增高增高正常/増高结合胆红素正常增高/正常增高增高尿液触色浅黄深黄深黄深黄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强阳性阳性阴性尿胆素阴性阳性阳性阴性胆红素阴性阴性阳性阳性粪便颜色黃褐深色黄褐或变浅蛮浅或白陶土色粪胆素正常增髙减低/正常减低/涓失尿胆原检测:Ehrilich醛反应蛋白尿(proteinuria ):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 (或超过100mg/L )时

31、,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尿分析仪检测参数:1. PH2 .葡萄糖 (GLU)3.蛋白质 (PRO)4.隐血 (BLD)5.尿酮体 (KET)6.尿胆红素(BIL)7.尿胆原(URO)8.亚硝酸盐(NIT)9.白细胞10.尿比密11.维生素C项目四粪便异常颜色及可能的原因颜色食物或药物原因病理原因绿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乳儿肠炎因胆绿素来不及转变为粪胆素而呈绿色灰白色钡餐造影服用硫酸钡,食入脂肪过量胆道梗阻、胰腺及肝细胞病变,阻塞性黄疸鲜红色服用西红柿和西瓜肠道下段出血,如痔疮、肛裂、直肠癌等黑色食用铁剂、动物血、肝脏、活性炭及某些中药上消化道出血果酱色食用大量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阿米巴痢疾、肠套叠粪便

32、异常性状及临床意义粘液便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中;大肠炎症时,粪便已经逐渐形成而附着于粪便表面。脓血便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鲜血便见于结肠癌、直肠息肉、肛裂及痔疮等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米泔样便:呈乳白色淘米水样,内含粘液片块,多见于霍乱、副霍乱胨状便过敏性肠炎及慢性菌痢。病人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粘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粪便稀汁样便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绿豆汤样便见于沙门氏菌感染蛋青样便白色念珠菌性肠道感染白陶土样便胆管阻塞,阻塞性黄疸乳凝块状便(蛋花样便)婴儿消化不良细胞细胞正常临床意义白细胞:不见或偶见肠道炎症,数量与炎症轻重程度及部位相关红细

33、胞不含红细胞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上消化道出血大吞噬细胞无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依据上皮细胞:很难发现坏死性肠炎、霍乱、副霍乱、伪膜性肠炎肿瘤细胞无肿瘤寄生虫检查标本阿米巴滋养体:立即检查,标本保温晓虫卵:透明薄膜拭子/棉拭子,晚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立即镜检。检查寄生虫虫体及虫卵计数,采集24小时粪便食物残渣1 淀粉颗粒2 脂肪3 肌肉纤维4 结缔组织5植物纤维及细胞正常粪便球菌(G+)和杆菌(G-)比例大致为1 : 10项目五脑脊液检验匸;';.滾人CSF总量约为120180ml,人体每日更换 35次。pH在7.31-7.34 标本采集腰椎穿刺,小脑延髓池穿刺,侧脑

34、室穿刺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细胞计数颜色无色正常,也可见于 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红色陈旧性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新鲜出血:穿刺损伤出血黄色出血、黄疸、淤滞、梗阻陈旧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由于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白色脑脑脊液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褐色或黑色多见于脑膜黑色素肉瘤或黑色素瘤等中枢神申经系统疾病脑脊膜改变表格度增加J,1JJ中度增加早期中性粒.后期淋巴细胞结核菌脑脊液白细胞达(1050) X10A6/L为轻度增高,(

35、50100) X10A6/L为中度增高,大于 200X10W/L为显 著增高。化学检查参考值:0.20.4g/L(腰椎穿刺);0.10.25g/L(小脑延髓池穿刺)0.050.15g/L(侧脑室穿刺)临床意义蛋白质含量增高常见于:提示血脑屏障受到破坏,CSF循环梗阻,血性 CSF。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神经根病变;椎管内梗阻;出血; 其他:如早产儿 CSF2葡萄糖测定:与血浆葡萄糖测定法相同,CSF中葡萄糖含量仅为血糖的3/5参考值:2.54.4mmol/L (腰椎穿刺)临床意义:CSF中葡萄糖含量与下列因素有关:CSF中葡萄糖酵解程度;血糖浓度。CSF中葡萄糖减低主要见于:化脑、结脑、霉菌性脑

36、膜炎;脑肿瘤;神经性梅毒;低血糖等。3. 氯化物测定:参考值:成人 120130mmol/L ;儿童111123mmol/L(腰椎穿刺)临床意义:CSF中氯化物含量与血氯浓度、pH值、血脑屏障和CSF蛋白含量有关。减低*细菌性前膜炎和黑菌忆蒲謨炎、姑脯t不减低:病毒性脑炎、脑屮瘩竽增砧尿寺症、脱水等“项目六 浆膜腔积液检验人体的浆膜腔:指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漏出液渗出液病因非炎症炎症外观淡黄不定透明度透明多浑浊比密<1.015>1.018凝固不凝凝固粘蛋白阴性阳性pH> 7.4<6.8蛋白定量<25 g/l>30 g/l葡萄糖>3.3mmol/l可变

37、, 常 <3.3mmol/l细胞总数<100 x 106/l常 >500 x 106/l白细胞分类淋巴和间皮细胞为主急性炎症:粒C;慢性炎症:淋巴 c癌细胞无可能有细菌无可找到病原菌常见疾病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肾炎等感染、肿瘤、急性胰腺炎等项目7精液和前列腺精液 精子约5% 精浆约95%精浆成分:精囊液:凝固酶、果糖,前列腺液:酸性磷酸酶、纤溶酶,精浆附睾尿道旁腺润滑,尿道球腺 精液检查的目的1评价男性的生育功能2辅助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3男性绝育后效果观察4人工受精的优质精子的筛选5法医学鉴定6婚前检查1. 外观: 正常呈灰白色,不透明,厚稠胶冻状,放置一段时间,自行液化

38、呈半透明乳白色。 血精:多呈鲜红、酱油色或黑色见于:生殖系结核、肿瘤、结石、炎症。 脓性精液:多呈黄色,棕色。见于:前列腺炎或精囊炎。2. 量:用小量筒或刻度吸管测定全部精液量正常: 25ml (一次)。异常:1.5ml或8ml精液减少:禁欲57天,精液量仍v 1.5ml见于精囊腺和前列腺病变。3. 凝固及液化:正常:30-60分钟 自行液化异常:超过60分钟不液化见于前列腺炎4. 粘稠度:粘稠度检查应在精液完全液化后进行正常:拉丝长度应不超过 2 cm,呈水样,形成不连续小滴。异常:粘稠度下降:先天性无精囊腺及精子浓度太低或无精子症,粘稠度增加:多与附属性腺功能异常有 关,如前列腺炎、附睾炎5. 酸碱度:7.28.0精子活动率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