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中的象似性理论_第1页
浅谈古诗词中的象似性理论_第2页
浅谈古诗词中的象似性理论_第3页
浅谈古诗词中的象似性理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古诗词中的象似性理论    王琛摘要:20世纪认知语言学蓬勃而生,随着一种新的学科的兴起,人们不可避免的会将传统与新兴相结合。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与经验息息相关,而古诗词可以说是人类丰富经验和认知的一种传递,为此认知语言学为传统诗歌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中象似性理论对此颇有贡献。关键词:象似性理论;古诗词;对外汉语教学:i206:a:1002-2139(2019)-17-097-01象似性理论最早由符号学家提出,源于索绪尔的任意性理论。后经过质疑、验证、探讨,由认知语言学家进一步推进了该理论的发展。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语言形式)和所

2、指(语言内容)之间有一种特定联系,即二者之间存在理据性。1.语音象似性语音象似又称语音联觉、听觉象似性,指通过语音将文字与某事物相联系。在诗词中以叠音词的表现最为常见。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以“泠泠”之声描摹琴声,拟声词以其独有的生动性展现了琴声的清越澄明之感。韩缜凤箫吟:“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此句中叠音词“重重”将游子漫漫路途尽显,加之“远水”、“孤云”更增离愁。2.顺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指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利布列句子成分的次序。此原则在诗词中常表现为时间顺序。杜甫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

3、夜如何。”此诗按照由暮至夜,再白夜至晓,白晓至明的时间渐进,展现了诗人春宿的情况,当值的忐忑、寝卧不安展漏无疑。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此词描写春日白昼,从“墙”写到“院”,从“院”写到“中庭”,从“中庭”写到“台阶”,从“台阶”写到“烘帘”,由外到内的写作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从“绿芜”、“青苔”、“芭蕉”到“蝴蝶”、“烘帘”,从静态到动态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3.数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意味着语言表达与概念数量一致,即表述的意义越重要、信息量越大,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数目越丰富。在古诗词中多用修辞方式表现,重复、排比等较为常见。柳中庸证人怨:“岁岁金河复

4、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朝朝”两个叠词写出了将士们戍守战地时间之长、战争爆发之频繁。有韵律感的同时也表现了思乡情切。陆游钗头凤:“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此词中上下两片各用三字重复,极强的节奏感暗含着无尽的悲情,未有情却情深,未有泪却带泪。4.对称象似性对称象似性意味着具有平行关系的同等重要的概念信息在语言表达中是对称的。平行、排比等手法在诗词中多体现此原则。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薛帷。”“泉壑”对“云霞”,“茅茨”对“薛帷”,一个“带”,一个“生”以对称性的手法将书斋周围的环境渲染得静美幽深,让诗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5、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词人客居他乡,正值除夕又逢立春,不免有些感怀。开头三句刻写迎接立春的情景,“剪”与“裁”对应,“红”与“绿”对应,“情”与“意”对应,裁红花,剪绿叶,插在头上来迎春,思景念乡,一股愁情缓缓流淌。5.标记象似性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标记象似于附加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话中有话。具有标记性的词句需要跨越常规意义进行解析。在诗词中以反问句、拟人、讽刺、幽默手法为常用。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诗人在长安遇友人冯著时,正值友人仕途不顺。“采山因买斧”一句用幽默的口吻来冲淡友人心中的不愉,下文顺

6、其自然的转为勉励,表达深切的理解与同情。欧阳修青玉案:“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此标志性句子为反问句,虽是问在长安买花比不上家乡桃李,实则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6.非对称象似性非对称象似性在认知上指信息的出现位置存在凸显性,关键信息置于话题处,其他次要信息居于说明的位置上。数字长短不一、格式错落有致的词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一原则。程垓水龙吟:“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此处四句长短不一,次要信息置于前两句意为美好春天一直都存在,好花也常开常见,最后三字点出关键“人憔悴”,美景常在,人却憔悴,抒写了伤逝感时之情。袁去华瑞鹤仙:“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作者重游旧地,寻访恋人未果,词的上阙通过描写萧瑟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而下阙开头“无语”二字直接点出自己的无奈,“伤离恨、最愁苦”更是毫不掩饰表达出自己的凄惶。古人或欣喜或愁苦或悲痛都喜欢用寥寥几字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有时淳朴平实有时隽永含蓄有时清新雅致有时雄浑壮丽,以浓缩精炼的字句表达深切的含义。诗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象似性理论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其形式和内容之间的有據可依也为古诗词增强了解释力。如此一来,古诗词兼具形式美、音律美和意境美。参考文献: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蘅塘退士等选编唐诗三百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