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况。本班共有学生 30 名,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绝大多数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在基本技能方面学生虽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加减法、乘除法计算能力,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况不一样,双基情况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面向全体 , 并要做好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使多数学生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2、学生思想情况:我班学生 (除极个别的外 ) 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

2、胆怯, 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 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以下十项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 ,2 、万以内数的认识 ,3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4 、万以内的加减法 ( 一),5 、观察物体 ,6 、万以内的加减法 ( 二) ,7、图形与拼组, 8、两步计算, 9、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 10、总复习。三、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空间与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3、统计与概率:、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4、实践与综

4、合运用:、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的措施、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探索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保证必要的练习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恰当地进行评价。(5)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教学的措施:(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5、作能力。(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所宣传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研究(1)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勇于探索知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做一做。(2)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3)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4)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设计简单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努力

6、学习创新教学理论,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6)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补充,引导学生对于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达到目标的完成。五、教学活动安排 :三月份:举行一次作业质量评比活动举行读数、写数比赛四月份:举行口算比赛五月份:举行笔算比赛六月份:举行数学复习总结活动六、培优补差的计划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增强自信心, 发挥其特长,让他们爱动脑筋,要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掌握学生的个性,多用鼓励性语言,对差生耐心辅导、多帮助、多提问,让他们多练习。3、对差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多给予鼓励指导。七、教

7、学课时安排 :一、野营有余数除法 5课时智慧广场 1课时二、浏览北京 - 万以内数的认识 11 课时三、甜甜的梦 -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4课时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1 课时四、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9 课时五、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3课时六、田园小卫士 -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6课时智慧广场 1课时七、爱心行动 - 图形与拼组 3课时八、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4课时九、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课时漂亮的花朵 1课时十、奥运在我心中 - 总复习 5课时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 信息窗一分食品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

8、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2.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

9、人交流、思考。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 个面包,要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三、运用情景探求新知1. 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投影出示“面包”问题:9 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 个人,怎样分呢 ?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3)电脑

10、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每人分几个分给几人还剩几个3 3 1 9 2 4 1 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同学们把 9 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5)教师小结: 9 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 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教师板书: 94=2(个) 1(个)结果是平均分给4 个人,每人分 2 个,还余 1 个。读作: 9 除以 4 商 2 余 1。3. 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4. 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四、试一试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

11、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五、巩固练习。1 . 先摆一摆,再填空。)个每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还剩()个。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2. 自主练习第一题。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采用情境串教学,使学生始终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调动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单元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 信息窗二野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

12、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2.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 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4.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二、创设情

13、境,激趣引入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 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三、探索新知1. 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认真看图,找到数学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学生可能提出:22 个野果,平均分给4 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48 个蘑菇平均分给 9 个同学,每人分几个?需要搭多少顶帐篷?(2)解决第一个问题: 22 个野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24

14、=5(个) 2(个)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教学竖式的写法。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竖式, 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避免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4)小组内解决: 48 个蘑菇平均分给9 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小组讨论,写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

15、顶帐篷?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2. 练习巩固(1)自主练习第 2 题这是一道试商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2)补充练习先摆一摆,再计算 9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板书: 92= ( )()把 11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每份有()根,还剩()根板书: 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

16、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第一单元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信息窗二野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二、创设情境,复习巩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在做有余数除法的题目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指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再一次强调做这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

17、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藏在哪里吗?请把它找出来。144=32 85=13 163=51 104=22 (1)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2)组织学生指出余数、商。(3)请学生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2. 练习巩固自主练习第 3 题请学生先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然后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3. 游戏:蚂蚁躲雨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1)请学生先独立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提示,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2)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没有余数的算式 488 36 6 49 7 余数是 3 的算式 278 48

18、9 33 5 数是 1的算式 227 37 4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四、综合训练,巩固拓展把 20 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每 人 分 几枝分给几人还 剩 几枝2 10 0 3 4 5 6 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五、总结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

19、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第一单元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关计算。2. 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教学难点: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二、课前回顾;课前谈话:同学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都

20、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看书整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三、梳理:1. 交流整理结果:学生可能回答:(1)我知道了什么是有余数除法。(2)我会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我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 对照比较找出难点。教师提问: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学生可能回答:(1)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商。(2)不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四、解决:1. ()最大能填几?6() 52 8() 61 ()6 52 ()8 52 3() 19 ()4 958 。方法二: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10 958 。方法三: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 来比较,得出

21、 1210 958 。活动三:比较数的大小(相同数位的数比大小)1、故事书和科技书,哪类册数多?这就需要比较 895 和 806 的大小。2、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895 和 806 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895 806 。(2)借助标准数(即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890 接近 900,806 接近 800,因为 900 比 800 大,所以 895 806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以情境入手,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在

22、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农村的广阔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农村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与先进文化。教学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然后,在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信息窗 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2. 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难点:比较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教学过程 :活动一1、数字王国擂台赛。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第一题百位上8

23、 比 3 大,所以 803 大于 308,第二题 999 是三位数, 1000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999 小于 1000)2手指裁判。 (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1001999 12396 765769 3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活动二:自主练习第 1 题: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是多少?选一选。第 2 题: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第 3 题:比一比。

24、第 4 题:在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第 5、6 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第 7 题:理解题后完成。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信息窗 4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进、退位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激趣、提出问题。(1)展示情境图,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2)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理解题意:要想知道从入口到北四楼有多长,就是求从入口到北三楼和

25、从北三楼到北四楼长度的总和。2、探究 500+300的口算方法。(1)学生独立试做。(2)小组交流方法。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方法二:利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方法计算。3、解决小力比小宇多登多少级台阶?学生独立试做小组交流算法。三、练习:自主练习第 1 题 ; 放爆竹。四、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方法:可以把几百几十看成几个十,再相减;也可以把0 前面的数相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

26、,使学生感到亲切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信息窗 4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2、 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进、退位方法。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 2 题 :找朋友。第 3 题 :晨练。学生阅读两位小朋友的对话,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第 4 题 :学生看图了解信息后,同桌交流。第 5 题 :前两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 小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提出问题后完成。第 6 题 :实验小学植树情况统计表聪明小

27、屋:分析:把竹竿的一端插入井底,湿的部分即为井深,根据题意可知,2 个湿的部分加上没湿的部分等于竹竿部长, 所以可以用竹竿的总长减去没有湿的部分,再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即为所求。教学反思: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信息窗 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2、 体会

28、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正确的估计方法,培养估计能力。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难点:理解估计的策略。教学过程 :一、探寻估计策略。(1)明确问题: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3)小组内合作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4)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5)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普遍都采用数出有几行、有几列,然后通过确定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方法,还有不少同学用到了估算。估计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结果

29、不一定完全相同,二、巩固估计策略。这张班报大约有多少个字?(1)学生个人尝试估计。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3)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四、自主练习第1 题请一名学生读一读。估计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a、 先估计 1 行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b、 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c、 用割割补补的方法,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凑成一整行,再按(1)的方法进行估计。五、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

30、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教学反思: 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信息窗 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3、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4、 体会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正确的估计方法,培养估计能力。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难点:理解估计的策略。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 2 题。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 倍,所以大桶能

31、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 倍。3、自主练习第 3 题估一估,这块地一共能种多少棵小白菜?你想怎样估?5、 自主练习第 4 题圈一圈,估一估。6、 自主练习第 5 题估一估,选一选。7、课外实践: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想一想 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围学校操场走一圈 , 数一数走了多少步 ,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教学反思:练习课中体现评价的功能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亲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

32、学生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启迪孩子的悟性与自信,使其更好的发展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教材简析 : 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是一段真实的文字资料,其中记录了山东发展中的大量的数字资料,它是对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后的一个复习巩固。通过复习,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学习第四、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打好基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 、借助资料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

33、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3 、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一)出示材料: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能答:十

34、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3、共同小结: 10 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 、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 2 、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 3 、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4 、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5 、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

35、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2、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分组讨论:这段话大约有多少个字?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教学反思: 本

36、节课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与学生共同的探索、交流,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第三单元、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材简析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

37、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1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 1 千米 1000 米,1 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信息窗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书 3537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1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观念。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重点:认识长度

38、单位分米、毫米,建立表象。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教具:尺子学具:尺子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信息窗1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 2 、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 1 毫米。(1)猜测。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 毫米长,请猜一猜, 5 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

39、长度。(2)验证。谈话: 5 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3)班内交流,认识1 毫米。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4)巩固对 1 毫米的认识。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 毫米呢?(5)小结。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2、认识 1 分米。(1) 、猜测。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 ,变到 10 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2)验证。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

40、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3)班内交流,认识1 分米。谈话:谁愿意说说10 厘米到底有多长?(4)巩固对 1 分米的认识。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 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 分米有多长。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1、自主练习第 1 题。(1)同桌交流。(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2、自主练习第 2 题。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四、自我评价: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 :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

41、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信息窗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 千米、1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 1 千米 1000 米,1 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表象。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教具:尺子学具:尺子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练习:(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3) 3 千米()米 7 厘米=()毫米1 米 =()分米 1 分米

42、=()厘米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 毫米、1 厘米、 1 分米、 1 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一棵树高 7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一把小刀长 6()课桌高 70()二、综合练习2、自主练习第 3 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量一量 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3、自主练习的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4、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

43、题。(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2)班内交流。2、做自主练习第 6 题长度单位的换算。3、做自主练习第 7 题学生独立填写。4、自主练习第 8 题连一连教学反思: 要在练习课中体现评价的功能,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亲体下进行的,主要以表扬为主,在关注学生现实表现的同时,激起每个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需要,而且要特别关注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中的评价作用,在声声真挚的评价声中,为学生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启迪孩子的悟性与自信,使其更好的发展。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信息窗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44、,1 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难点:感知 1 千米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认识 1 千米。(1)猜测。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 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 千米有多长吗?(2)举例说明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 米,1 千米大约需要 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3)举例体会。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 千米?二、2 千米是多少米?学生自已试做。分析: 1 千米=1000米,2 千米里面有 2 个 1 千米,也就是 2 个

45、 1000米,2 个 1000米是2000 米,所以 2 千米=2000米。小结。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信息窗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 1 千米 1000 米,1 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难点:感知 1 千米的长度。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第 1 题:户外体验。(1)请你沿 200米跑道走 5 圈,体会 1 千米的路

46、程有多远,并记录所用的时间。(2)你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与1 千米比一比,相差多少?第 2 题:填空第 3 题:在()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第 4 题:在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第 5 题:计算题。第 6 题: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车的长度大约是5 米,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大约是()米。教学反思 :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47、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教学准备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足球、排球、 7 号电池、 5 号电池、 10

48、张卡纸、 10 张作业纸、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课前将附件 1 作业汇报表,分 4 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学生活动形式 :每 5 人为一小组。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课前作业1、小组内讨论(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测量或调查项目(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3)小组内交流: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1) 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

49、了什么?(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 厘米”(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5、拓展知识: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二、合作探究,现场测量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

50、的图片介绍(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2) 小组分工 , 合作活动3、小组汇报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

51、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二、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

52、力。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四、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

53、识。 3 、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经历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估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备课人:教学内容: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如何将两位数加减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

54、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谈话:要求保育员比

55、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

56、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情境中。通过回忆野营的情景、帮助野营的同学解决问题等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备课人:教学内容: 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练习课)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如何将两位数加减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你

57、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这些题,争做“快乐速算小蜜蜂”。1、出示题目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6-23= 98-74= 60-18= 51-26= 95-27= 84-57= 39-24= 2、回顾方法以第一组为例,请两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3、全班汇报以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准,评选出“快乐速算小蜜蜂”二、解决问题谈话:今天,我们再来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用昨天学过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主练习1、第 3 题:计算2、第 4 题: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3、第 5 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4、第

58、6 题:在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5、第 8 题:连一连6、第 9 题 :(1)解决问题一: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2)实践体验:找几组同学实际做,教师记录每组的数据,其他学生根据数据独立解决问题,交流想法。三、总结感悟谈话:这部分知识学完了,你觉得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教学反思: 始终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备课人:

59、教学内容: 信息窗二整装待发(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图)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60、,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1)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2)二队的比一队的蜜蜂少多少只?2解决第一个问题向一队和向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回答: 320210=530(只)(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2 个十加 21 个十等于 53 个十, 53 个十是 530。(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4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完全相同。我们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 21=3,最后算百位上是32=5,结果是 530。5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请大家用竖式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