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
丽江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
丽江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
丽江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
丽江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总则1.1编制口的1.2编制依据1.3适川范围1.4工作原则2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3预防和预警机制3. 1预防预报预警信息3.2预防预警行动3.3地质灾害速报制度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5应急响应5. 1特人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级)5. 2人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i级)5.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ii级)5.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v级)5. 5应急响应结束6部门职责6. 1紧急抢险救灾6.2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6.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6.4治安、交通和通讯6.5基本牛活保障6.6信息报送和处理6.7应急资金保障7应急保障7. 1应急队伍、资金、物

2、资、装备保障7.2通信与信息传递7.3应急技术保障7.4宣传为培训7.5信息发布7.6监督检查8预案管理与更新8. 1预案管理8.2预案更新9责任与奖惩9. 1奖励9.2责任追究10附则10.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10.2预案解释部门10.3预案的实施1总则1. 1编制忖的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故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丽江市突发公共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丽江市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

3、、滑坡、泥石流、地而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1.4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以人为木。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 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方针和“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 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婕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 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分级管理、屈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灾害地人民政府为 主的管理体制。2组

4、织体系和职责任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出现超岀事发县(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灾害时,根据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市人民政府成立临时的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副指挥长:市人屈冰j联系分管国十资源£作领导的副w泯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成 员:市政府办、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 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卫生局、环保局、文广局、安监 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局、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府信息办、电信局、

5、地震局、气象局、 电力公司、军分区、武警支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的主耍职责是:贯彻执行省应急领导机构和市人民政府突发 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决定;统-领导、指挥和协调特人型、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与救 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 关部门、有关地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协调驻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支队迅速组织指挥 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县(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处理其他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6、拟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地质环境工作的副局长拟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述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婕 议;贯彻市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县(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与市指挥部成 员单位z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火 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如;起草市指挥 部文件、简报,负责市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市指挥部h常事务和交 办的其他工作。县(区)人民政府可以参照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 况成立相应的地质

7、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 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3预防和预警机制3.1预防预报预警信息3. 1. 1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体系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 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 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市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市防汛监测网络、气 彖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 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

8、象信息。3.1.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及时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 和相关信息,及时做出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提出预防或采取应急措施的建议,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3.2预防预警行动3. 2. 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木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 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 批准后公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行政区域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 彖和范围,明确至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

9、害防治描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 防责任人。3.2.2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市、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 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対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 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耍及时 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 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3.2.3发放“防灾明白卡”为提高群众的防灾和避灾意识,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己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 点、隐患点,层层

10、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要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 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口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 白卡发到相关防灾责任人和村民手中。3. 2.4婕立健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制度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气彖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与联系,联合开展地质 灾害气彖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广播电台、电 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当收到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后,当地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测 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 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按

11、照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 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3. 3地质灾害速报制度3. 3. 1速报时限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出现特人型、人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于4 小时内速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速报省人比政府国土资 源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 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如实向山人民政府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出现屮型、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于12小 时内速报本级人忧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可一直接速报省人民政府国 土资源行政主管部

12、门。3.3.2速报的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 害体的规模、可能引发的因素和发展趋势,可能或已经造成的伤亡、失踪的人数以及直接经 济损失等。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根据地质灾害发牛、发展和成灾的情况,分为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按照地质灾害可能或已经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程度,将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 灾情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等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i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 的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垃接经济损失1000

13、)元以上的为特人型地质灾害灾情。(2)人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力元以 下的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iii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为屮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的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4)小空

1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iv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对能造成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 的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大i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5应急响应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稈序,即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丿占动相应级别的应急 预案。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按照以下规定分级负责应急处置。5. 1特人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t级)出现特人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特人型地质灾害灾情,市级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发 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随然出动。地质灾害发牛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迅速做好前

15、期应急处置工作,并依照群测群防责任 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转移群众,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 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抬施, 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纟ii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特人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山人民政府的领导卜由山地质灾害应 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民政、地震、 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帮助、指导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

16、门加 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口j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市地质灾筈应急防治指挥部要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人民政府,并在省人民政府指挥部 或省人民政府工作组的领导下做好应急防治工作。5.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17级)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或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市级应急预案以及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 (区)人民政府的相关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 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转 移群众,并立即采取和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

17、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 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 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市人忧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地质灾害应急 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纟i织,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民政、地震、气 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帮助指导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监 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对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省国土资源厅,并请省国土资源厅派出 工作组支持帮助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

18、治工作。5.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ii级)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或屮型地质灾害灾情,市、县(区)人民政府的相关应急防治预 案和应急指挥系统立即卅动。地质灾害发牛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 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转移群 众,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 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 出应急対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纽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山人民政府的领导卜由市地

19、质灾害应急 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民政、地震、气 彖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帮助指导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监测, 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山人民政府可视情请求省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指导帮助工作。5.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v级)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或小型地质灭害灾情,县(区)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本级别的地 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负责处置。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 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20、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转移群众,并釆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 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抬沌, 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捉岀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发牛地县(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rh县 (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 利、民政、地震、气象等右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扌咅哋, 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区)人民政

21、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5. 5应急响应结束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县(区)人民政府 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由其负责处置的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处置结果报送市人民政府, 并抄送有关部门。6部门职责6. 1紧急抢险救灾驻丽人民解放军、武警支队负责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 险。市公女局负责组织调动公女消防部队,协助灾区人民政府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 他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对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 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22、次生灾害进行抢险, 消除隐患。市建设局、水利局、女全牛产监管局、电力公司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牛的灾 害隐患,保护供水、供气、供电等牛命线设沌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供气、供 电、水利等设施,保障正常运行。市旅游局负责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组织修复被毁的旅游基础设加和旅游服务设 施。市教育局负责组织修复受损毁校舍或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牛的就学问 题。6.2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地质灾害的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 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述行预测,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婕议;组织专 业技术和丿施工队伍,实施必耍的应

23、急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市水利局负责水情和汛情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和水利设施安全的 处置。m地震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对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 测预测。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灾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监测 预报。6.3医疗救护和一卫主防疫市卩牛局负责组织协调灾区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和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紧急调用,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 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牛事件的发牛,预防和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牛 事件的发牛,并根据需耍,对灾区一卫牛部

24、门提供技术支持。市食晶药品监管局负责预防和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牛事件的发牛。市农业局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测,切实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6.4治女、交通和通讯市公安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蓄意扩大化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的违 法活动;协调、指导灾区公安机关维持灾区秩序,确保灾区祥众生命财产安全。迅速疏导交 通,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市交通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道路畅通;及时组织抢修损毁 的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质运输。市人民政府信息办、电信局负责组

25、织、协调电力、通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 信设施,保证应急指挥信息通信和电力畅通。6.5基本生活保障市民政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做好避险和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工作,妥善安排避险和 受灾群众的生活,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发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好灾情核杏工作。帀商务局负责组织实施灾区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6.6信息报送和处理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i'可、位置、规模、潜在的威胁、影响范 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 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6.7应急资金保障

26、市财政局按照丽江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负责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 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秤和管理等工作。市发改委负责重大救灾项忖的协调女排和监督管理。7应急保障7. 1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ai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牛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 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庄、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等, 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川按丽江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相关规定 执行。发牛特大型、大型地质灾筈后,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

27、门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和 物资支持,并积极争取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中央、省和审安排的资 金必须专款专川,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川的管理、监督,确保资金的使川 效益。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储备用丁灾民安置、医疗卫牛、牛活必需品等必要的抢险救灾 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7.2通信与信息传递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 星电话、移动电话、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m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7.3应急技术保障科技、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牵头做好技术储备保障工作,加强对地

28、质灾害应急技术的研究 开发,各有关部门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7. 3. 1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耍,依托有关专业技术队伍,组建多形 式、多层次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 务。7.3.2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国土资源、科技、气象等单位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 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彖预报预警技术、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的研究和开发。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対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和 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7.4宣传与培训要利川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广泛宣传地质灾害应 急法律、法规,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避险、口救、互救的知识,加强对在校大中小学 生的教冇,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防范、应对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