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_第1页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_第2页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_第3页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_第4页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摘要: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社会的瓦解、“撤点并校”政策的催化、“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荼毒致使村小接连落寞,乡村教育发展陷入困顿的 泥沼。乡村教育呈现学生管不住、教师留不住、家长靠不住的现实困境。 然而,作为村落文化堡垒之村小其功能价值不能失却。因此,应立足乡土 实际,从创办乡村特色小规模学校、培植热爱家乡的本土教师、重塑乡村 家长的养育理念几个方血著手发展乡村教育。关键词:乡村教育村办小学小规模学校2015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6年4月底,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以培养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为载体,启动实施河南省免

2、费师范生政策试点的通知。 政策是反映现实的风向标,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说明国家对乡村教育的 重视和支持,也折射出当前乡村教育发展进入瓶颈时期这一不可忽视的现 实。发展乡村教育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阻止贫困 现象代际传递、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然而,事实上乡村教 育发展不容乐观。文章以村小(村办小学)的发展为线索,揭示现代化进 程中村小落寞的背景,探寻村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一、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失落的背景1 乡土社会的瓦解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农村,于上世纪70年代拉开帷幕,90年代峥 蝶展露,21世纪矛盾凸显1。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逐渐开放,人们不再 为衣食忧虑之后

3、,传统的社会格局变了。昔日乡土村落厚重朴实的文化、 乡情、乡音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愈发凋敝的乡村文化。正如费孝通先生所 言,“不论是好是坏,传统的局面已经走了,去了。最主要的理由是处境 变了。在一个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洋的旁边,绝对没有保持匮乏经济在东方 的可能。适应于匮乏经济的一套生活方式,维持这套牛活方式的价值体系 是不能再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新的处境里了。'悠然见南山'的情境尽管 高远,尽管可以娱人性灵,但是逼人而来的新处境里已找不到无邪的东篱 了。” 2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家族部落为结构的乡村格局发生着改 变,宗法社会渐渐消失,青年一代不在祖辈世代生长z地谋生,“生于斯 死

4、于斯”的乡根不在,更多人选择扎根于大城市。加之逐渐开放的户籍制 度、最新颁布的二孩开放政策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口结构构成, 也逐渐影响着农村人口的流动状况。乡村人口的骤减为乡村发展带来危 机,适龄儿童的迁走迫使村小失去生源,在整个社会背景下,村小的失落 又是偶然中的必然。2“撤点并校”政策的催化从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一 政策起,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活动。直 至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 见叫停这一政策,农村学校布局调幣这一政策即“撤点并校”才走到了 终点。10年之间,中国农村教育发生深刻的变

5、化。21世纪教育研究院报 告指出:十年“撤点并校”使农村小学减少超五成,从2000年到2010年 的十年间,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平均 每1个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3。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导致越 来越多离开农村的学校和没有学校的农村这一现象的出现,致使“城挤、 乡弱、村空”局面的产生,许多农村的孩子因此而流失辍学。这一切说明 教育政策对农村教育发展方向影响深远。3“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荼毒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地扩大招生比例,一方面是为了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 进入“象牙塔”追求知识的渴望。但是,随着大学生

6、队伍的壮大,“物以 稀为贵”的市场原则致使传统“天z骄子”的骄傲与风光不在,人才市场 对大学牛资历的要求愈见苛刻,大学牛本身创造的经济价值也颇受争议。 现实社会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依靠其生意头脑创收亿万财富的现象 比比皆是,而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案例也不胜枚举。近几年不断刷新 的“最难就业年”比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信笃。 加之,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高额收费加重了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 培养一个普通高校的大学牛完成四年学业至少需要五万元,对于一个农民 家庭而言不堪重负。因此,许多农民子弟面临高额的学费而放弄进入大学, 转而加入农民工的行列。而且,现在许多农村家长也持有

7、这样的观念:既 然孩子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倒不如早早辍学打工挣钱。在此背景下,村 小生源逐年流失,使残存的学校发展面临困境乃至倒闭的风险。二、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困境1 乡村学生:管不住截至2013年5月初,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然超过六千万,而留 守儿童乂是村小的主要生源。蒋能杰导演历时六年拍就的纪录片村小的 孩子真实地反应了乡村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村小的孩子普遍遭受情 感缺失、低质量教育的危害。纪录片中,多数孩子不仅匮乏同年龄阶段最 基本的文化常识,而且视野狭窄、冃光短浅,实际上是父辈生存路径的重 演。在村小就读的儿童呈现难管或者管不住的状态,其生活、学习状况着 实堪忧。这些孩子不

8、仅在课堂捣乱不认真听老师讲课,而且在家也不听监 护人规劝。有的逃学私下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不能自 拔,有的小小年纪就沾染了抽烟、斗殴和偷窃等不良恶习。这些少年儿童 认为,反正父母也不关心他们,熬到一定年纪出去打工即可,读书或不读 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4。由于乡村学牛的精神迷失致使其基本伦理常识 的匮乏,以至于在学校呈现管不住的状态,这既让教师痛心和无奈,也使 得村小以及乡村孩童的未来渺芜。2乡村教师:留不住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屡见报端,多见于乡村教师工资低少、乡村教师 职称难评、乡村教师上升空间小等问题。事实上,村小教师流失的根本原 因是其职业认同感偏低。其一,乡村教师工资偏低,致

9、使乡村教师怀疑其 职业功用价值。现代化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横行,有些教师认为农民外 岀一年打工的创收就是其几年三尺讲台的辛苦耕耘收入,某些教师因此愤 愤不平,难以守护“教师”这一清苦职业。其二,村小教师编制有限,上 升空间小,前途堪忧。由于乡村牛存条件艰苦,村小的师资是由部分代课 教师填充,有些代课教师苦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依旧难获得一个国家认可的资格“编制”,所以某些熬不住的代课教师会无奈选择放弃教师职业。 另外,乡村教师获得提升的培训机会、升迁机遇偏少,使得某些在编教师 一旦抓住“机会”就迫不及待地转到城市里去。而且,近年来实行的“特 岗教师计划”也只是短暂的把那些年轻的“血液”捆在乡村,一

10、旦三年期 限己满,这些新教师就会摆脱乡村的捆绑,跳槽到条件好的地方去。综上, 乡村教师流失是由其自身功利取向驱使,缺乏个人职业认同感所致。事实 上,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醉心浇灌一方桃园的教师是不会出走的。这 也凸显出培植热爱家乡教育事业的本土教师的重要性。3.乡村家长:靠不住现代化进程中,大批农民逃离乡村转入城市务工,不仅剥夺了乡村青 壮年劳动力致使乡村文化难以延续呈现荒漠化,也使留守乡村孩童缺少情 感关怀而精神迷失。近十年的“撤点并校”致使村小数量萎缩,有条件的 家庭把孩子送到乡镇或县城寄宿学校,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的孩子只 冇?。奈选择附近村小就读。乡村教育因此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

11、贵” 的状况,而且加重了某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区家庭的负担。因此,部 分乡村家长抱着为孩子创造更好经济条件的美好愿望而外出务工。为了赚 取更多的金钱,他们一年或者几年才回来一次看與留守在乡村的孩子和老 人。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留足够的金钱,就是疼爱孩子。殊不知,在孩 子成长的关键期缺少父母的养育之爱,是对孩子心灵成长最大的伤害。近 年来乡村孩子长大z后与父母关系不和、问题行为频发便可佐证。加z, 一些乡村家长“只牛不养”的观念致使其理所当然地把孩童交予留守老人 养育,不仅错失了孩童对父母应有的依恋,也错过了孩子成长需要的关怀。 可见,促进乡村孩童健康成长,乡村家长不可缺席。三、现代化进程中村

12、小发展的理想图景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传统“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己有所改变,乡村 常驻人口锐减,乡村文化也日益凋敝,多种原因致使村小生源减少。因此, 恢复村小昔日的繁荣既不客观也不现实,为今z计是立足乡村,因地制宜, 以乡村学生为本,发展特色小规模学校,开展因材施教的小班化教学;以 乡土为根,培植本土教师,为村小留住发展教育的主力军;以儿女为念, 重塑乡村家长的养育理念,为乡村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1.以学生为本,创办乡村特色小规模学校学者刘铁芳认为,乡村教育就是培育乡村少年活泼、乐观的健全人格, 致使其精神成人,并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5。因此,村 小发展应该以乡村学生为本,以促使乡

13、村孩童精神成人为理念。首先,打 造优质小班化教学模式。“小规模化”的“小班小校”是农村学校发展的 必然趋势。村小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复试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实 施个性化教育。学生乐学,引导其发现兴趣以为日后深造奠基;学生厌学, 引导其学一技之长为日后牛活打下基础。其次,开发地方课程和乡土文化 教育。村小应立足当地特色,把乡土文化引入课程,可邀请有一技之长的 村民讲述传统技艺。如此,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民间文化也得 以传承。村小对孩童的教育应突出乡村应有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孩子健全 人格的塑造。总z,乡村教育耍培养乡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爱家乡的情 感,不管日后村里的孩子身在何处都能怀着

14、一颗对乡村牛活感恩的赤子之 心。2 以乡土为根,培植热爱家乡的本土教师乡村教育的根本主体是乡村教师,留住乡村教师才是村小发展之根 本。各地村小应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提供教师学习上升的机遇,使乡村教师的教育事业得到根本的保障。乡村 教师在物质与精神上得到供给与滋养,才能获得对口身的职业认同感与人 牛的归属感,才能踏实地守护村小教室的那三尺讲台。另外,培植热爱家 乡教育事业的本土教师才是村小发展的关键之举。近年来高等师范学校培 养的小学教师并不能适应村小的生存环境,村小教师频繁转岗,教育质量 低下便可见一斑。过去的中等师范教育可谓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源头活 水,其

15、为村小发展提供优秀的师资,使多数农民子弟得益而鱼跃龙门。因 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地发展当地中等师范教育,吸引农村优秀少 年入读师范,减免其学费,政府为其提供奖学金,以保证农村学生读书无 忧。而且,当地政府应承诺学生学成归来z后直接入编家乡村小教师队伍, 并提供其学习与发展的空间。此外,各省市高等师范学校可试行开展“免 费师范生”教育,招收当地乡村学生,为村小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 干得好”的全科教师。如此,学成归来的“新教师”有了牛活保障,加之 其自幼培植的热爱乡土观念,这些新的乡村教师一般都能根植乡土,踏实 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3.以儿女为念,重塑乡村家长的养育理念现代化

16、进程中,乡村家长逃离农村进城务工,把孩子托付给年老一代 养育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导致孩子畸形成长的错误行为。因此,乡村 教育应该转变乡村家长观念,倡导孩童在父母养育下成长的理念。首先, 乡村家长应做到从孩子出生到小学毕业陪伴其左右。乡村家长本身应树立 “生,就要养育与陪伴”的理念,从孩子咿呀学语、学会走路,到孩子性 格与习惯的养成,乡村家长都应该事必躬亲,不能缺席。这是父母与孩童 树立信任与加深情感交流的关键期,也是培养与子女亲情关系的重要时 期。其次,家长应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稚子而言是 为参照,所以乡村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父母缺席儿女成长是对孩子最大 的亏欠,金钱也无法偿付。陪伴,才是最温暖长情的慈爱,因此,乡村家 长应以儿女健康成长为念。参考文献1 吴重庆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4.2 费孝通费孝通文集(卷四)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