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1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2页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地理是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 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使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形成 科学态度、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 育中承担着重耍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教学的侧重点在“学”字上,教育的侧重点在“育”字上,因此,在 “育”字上下功夫是渗透德育的立足点,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 能自然、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呢?一、从教材中挖掘德育信息,贯通知识、德育双渠道首先,让学生科学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 定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因此,

2、在教学中除了获得 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笔者在讲解“地球 的形状”这一内容时,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学 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一点儿,因此,我只是详细讲解了人类 如何艰难曲折地获得了 “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最后设计了以下几 个问题:如果你开飞机一直飞,会飞到哪里?你是怎样知道地球形状 的?假如你是两千年前的人,你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古人是怎样描 绘地球形状的?通过一系列设问,学生既接受了良好的科学史教育, 又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二、从国情教育入手,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及人文环境热

3、爱的基础上的。在对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了解的基础上,地理课 让学生从了解家乡开始,通过地理图片、图像、视频、文字资料、数 据等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如我国的疆域、人口、民族以 及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自然环境,土地、水、森林、矿产等方 面的自然资源状况,经济与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现状,各地区的地理差 异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初步形 成全球意识。在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上,既不能盲冃怎观,又不能 悲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 立建设祖国的信心和责任感,并将其转化为正确的行为

4、,使学生能够 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 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很强 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认识国情 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來。教师在讲我国 的国情吋,要突出存在的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 生增强口豪感和口信心,但也要防止学生萌发盲冃口满、不求进取的 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 素为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三、增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

5、念“中国旅游业” 一节是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是渗透经济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旅游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 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乂可以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 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 开放以來,旅游业空前繁荣,并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 发展旅游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学 生应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 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 永续发展的观念,做口觉的环境卫士,增强热爱祖国锦绣河山和革命 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现代

6、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在人口、资源、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民是如何根 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发展经济,以及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地理课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 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价值观。四、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热爱、保护环境的意虽然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li益完善,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仍 然很淡薄,违法违纪、有令不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土地法、森 林法、环境保护法、牛物资源保护法等虽然早已公布了,可是 滥伐森林、滥垦荒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排污水等违法违纪行为多如 牛毛,这是极令人痛心的。因此,笔者在讲授“森林资源” 一节时, 沉痛地告诉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沿岸水土流失h益 严重,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每年带走的氮、 磷、钾肥约4000万吨。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 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