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探析_第1页
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探析_第2页
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探析_第3页
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探析_第4页
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的探析- 园林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的探析关湘茹,庞晓燕,吴元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010020 )摘要: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多呈梁、峁状。立地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长期以来,虽然选择乡土树种进行大规模荒山荒地造林,由于受自然条件和造林技术不高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不显著,文章从造林的整体过程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关键词 :黄土丘陵;立地条件;造林技术中图分类号: S725文献标识码: B收稿日期: 2014-10-22作者简介:关湘茹( 1972 - ),女(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工程师,内蒙

2、古黄土丘陵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境内12个旗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原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这些地区黄土高原母质疏松,雨季集中且降水强度较大,经地表流水冲刷等特点所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这不仅成为困扰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通过植树种革、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的任务十分艰巨。坡地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经济林;滩川地区营造农田林网、小片用材林。并且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达到绿化、美化和保持水土的作用。1 自

3、然条件1.1地形、地势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地形多呈梁、峁状,沟壑纵横。海拔在1000 1600m之间。黄土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少,从北向南逐渐增厚。清水河一带黄土厚度达 40 100m ,和林、凉城一带几M 至 40m 上下。黄土丘陵区大部分为黄河流域水系,由于黄土高原母质疏松,雨季集中且降水强度较大,经地表流水冲刷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形成的,地表切割强烈,沟壑密布,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57km 、河网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5% 50% ,多呈“ U”型或“V”型。土壤侵蚀模数平方公里为 1000 1800t 。黄土丘陵按其形态可以分为两种;长条形称为“梁”,椭圆形或圆形的称为“峁”。梁和

4、峁的顶部面积都不大,但斜坡所占的面积却很大,坡度一般为1 ° 35 °150,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 70% 。1.2气候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8 ,10 有效积温2000 3200 ,全年日照时数3026.2h ,无霜期120 170d ,年均降雨量350 400mm ,蒸发量2000 2200mm ,湿润度0.3 0.6 ,平均风速310m/s ,8 级以上大风20d ,沙尘暴日7 13d 。主要天气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干旱性灾害为主要灾害。降雨主要集中在7 8 两月,并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占全年降水的 54.1% ;46 月降雨较少,占全年降水的2

5、3.2% ,因此,春旱频繁。该区域温差大,日照充足,有利于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夏季雨热同期,植物对水热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土壤生产潜力较大。1.3土壤土壤主要为黑垆土、黄绵土、栗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黄土垂直节理,多孔,吸水性及透水性很好。黑垆土主要分布在凉城和林格尔以南地区,是黄土高原主要地带性土壤,其土层厚,腐殖质也厚,但腐殖质含量很低,速效氮和磷的含量也低,呈石灰性反应。大部分土壤受耕作的影响很大,土壤贫瘠,结构也松散;黄绵土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的东部地区,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栗钙土在该区域都有分布,是黄土丘陵区主要草原土壤之一。1.4植被植被属半干旱典型草原植被,建群种主

6、要有本氏针茅、短花针茅、冷蒿、地椒等。伴生种有糙隐子草、羊草、冰草、硬质早熟禾等,植被覆盖度在20% 60% 。2 立地条件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复杂,造林立地条件差异很大。立地条件的划分既是选定造林树种和配套造林技术的依据,也是适地适树的基本保证。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及水分状况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地形部位、坡向和土壤。地形部位对土壤水分再分配的影响十分明显,沟底、滩川土壤含水量最高,根据地形部位、坡向和土壤划分立地类型为梁茆顶黑垆土、梁茆坡阳坡黄土、梁茆坡阴坡黄土、侵蚀沟坡黄土、沟底滩川塌积冲积土、沟底滩川冲积石砾土。3 造林树种布局本地区第一代人工造林树种

7、普遍采用杨树,二三十年后,坡地杨树绝大多数成为“小老树”,很难成林,后来总结经验,在坡地引进樟子松、油松、华北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特别是油松广泛进行了栽植。同时选用小叶锦鸡儿、沙棘、紫穗槐、黄刺玫等灌木作为造林树种,逐步减少乔木的栽植比例,取得了可观的造林成效;在滩川、沟谷可选择杨、柳、榆,凡不适宜发展乔木的宜林地应以灌木为主,逐渐增加植被,恢复地力。梁茆顶黑垆土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树种有小叶锦鸡儿、山杏、黄刺玫、沙棘、紫穗槐、文冠果、油松、榆;梁茆坡阳坡黄土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树种有小叶锦鸡儿、山杏、沙棘、柽柳、文冠果、油松、樟子松;梁茆坡阴坡黄土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刺槐、

8、小叶杨、沙棘、紫穗槐、榆;侵蚀沟坡黄土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树种有沙棘、柠条;沟底滩川塌积冲积土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树种有沙棘、柽柳、紫穗槐、枸杞、青杨、小叶杨、合作杨、群众杨、旱柳、白榆、果树;沟底滩川冲积石砾土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树种有沙棘、柽柳、紫穗槐、枸杞、白榆、油松、山杏。4 造林主要技术措施内蒙古黄土丘陵地区生长季较长,土层厚,土壤内的矿质养分一般也较丰富,这是造林有利的自然条件,但是本地区气候和土壤都很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这是造林不利的自然条件。4.1造林时间造林季节在春、夏、秋3 个季节都可以进行,春季清明前后20d 内栽植较为适宜。春季以栽植针叶树种为主(如油松),由于春季地温回

9、暖较迟,又容易受干冷西北风危害,应在清明后栽植;雨季作为辅助造林季节,可进行灌木树种播种造林,造林宜适当偏早,以7 月中下旬较为适宜。这样可利用根系生长的第2 次高峰,加速愈合再生,有利成活。雨季晴天造林应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栽植;秋季可进行阔叶树截干造林。4.2造林地的整地黄土丘陵地区整地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水土和蓄水保墒,整地是个首要问题。常用的水土保持整地的方法有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反坡梯田等,他们各有不同的规格,适用各种不同的条件。反坡梯田是黄土丘陵地区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反坡梯田的田面宽,坡地利用面积大,蓄水保土性能好,对林木生长有利,在坡面较为平整而且土层深厚的黄土地区很适用

10、。从干旱及土厚的实际出发,本地区整地深度应大一些,为了减小工程难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抗旱保墒能力,整地季节提前到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较为有利,秋季也可以。4.3造林造林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播种造林要选择合格的种子,植苗造林对于苗木的规格要求更严格一些。栽前苗木的根系要蘸泥浆,也就是用保水性好的红泥或黏土和水拌成泥浆,栽植采用穴植或靠壁栽植,一般宜强调适当深栽,或深栽浅覆,保证苗木根系能利用土壤深层比较稳定的水分。在回填土时,先回填湿土,避免干土直接接触苗根。最后在表面覆盖浮土,减少蒸发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4.4造林密度和混交方式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水分是制约林木生长的关键因

11、子,因此,在确定造林技术措施还必须考虑水分对其他因子的制约作用,合理的造林密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单位造林密度一定要控制在降雨量允许范围内。该地区的造林密度一般为1200 3300 株/hm2 ,行距为 35m ,株距乔木为1.52m ,灌木 1 1.5m 。造林地条件好的密度稍大些,立地条件较差的密度适当小些。黄土丘陵区地貌环境立体差异显著,生物互补性强,土壤类型多样,在人工造林实践中建议以乔、灌树种带状混交形式进行生物配置,以增加人工生物措施可利用层面。许多地区在沟内栽植乔木,沟埂播种柠条,形成乔灌行间混交。造林初期乔木生长慢,灌木处于优势,造林10a 后乔木处于优势,两者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克服了乔木林防护效益发挥缓慢的不足,从而更好地阻止水土流失。4.5抚育苗木栽植到郁闭前,树木对环境中不利因素抵抗力较弱,再加上本地区很干旱,给幼林松土保墒极为重要。这里的林地杂草虽不茂密,但其根系发达,与幼树竞争水分的能力很强,所以,对除草也不可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