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_1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_1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_1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_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单红娟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是现代文化的基石。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推进文化传承,积淀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使其真正成为“塑造国民灵魂的教育”。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诵读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越来越没

2、有立足之地,社会道德的缺失,精神底蕴的淡薄,迫切呼唤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以达到“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教师自我增值,润物无声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教育”的当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停滞不前,在经

3、验上打转?还是努力汲取中华传统的养分,从不同的途径习得更多的知识,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答案当然是后者。首先,教师應该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读唐诗宋词,看明清小说,读三言二拍,看传奇故事,品大学孟子论语中庸,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各大名人名家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让古典的文化精华在心中厚积、沉淀,在书海中慢慢成长。其次,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捕捉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通过网络遨游,看中华上下五千年,浏览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听京剧、黄梅戏等,让这些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看新闻,听广播,关注国内外大事,纵观全局,

4、事无巨细,怀着一份厚重的责任感,让传统文化在自己心中扎根。时代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而培养拥有文化素养的老师更是势在必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拥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教师,其举手投足、出口成章,其人格魅力、教学常态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所教的学生能看多远,能走多远,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孩子的本民族的特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浸润。二、抓住课本载体,梯级渗透从古至今,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都是紧紧交融在一起的,品读它们是一种享受。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辞兼美的文章,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气息,这为滋养语文教材提供了源泉,反之,透过课本这一载体,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

5、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小学低年级,应开展启蒙教育,介绍历史朝代、著名人物等,在呈现方式上力求贴近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采用讲故事、游戏、画画、视频播放等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使孩子们爱上传统文化,以此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年级,可以进一步拓展对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的了解,丰富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文学名著、建筑文化及各地的风景名胜、民俗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孩子的内心,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

6、猎文化、稻作文化、腰鼓、扭秧歌、手狮舞等艺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并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三、诵读经典诗文,提升素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经典诗文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含义丰富,意蕴深刻。在教学中,若能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其效果也是不可小觑的。诵读,书声琅琅,自然而然地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学生能更好地走进人物,走进经典,走进文化。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他写

7、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传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操;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简简单单六个字,道出了“孝”的真谛;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了我们要谦虚好问;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孩子们以一颗颗纯净的心,通过诵读,耳濡目染于圣贤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必然陶冶其性情,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在中国诗词中行走,感受文字的节奏美、音乐性及灵敏度,这真是妙不可言。灵巧的修辞、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传统的文化在口诵心维间,不知不觉,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一片能植根学生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沃土,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我们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