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烧结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三章烧结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烧结Microsoft Word 文 档第三章烧结Microsoft Word 文 档第三章电子瓷烧结原理 第一节综合热分析 略 第二节烧结机理 一、定义及分类 1定义: 在T熔温度之下, 物料通过增大接触面、 颗粒重排、形成晶界、排除气孔,达到致密和增 大强度的过程。 宏观:致密提高,强 3 微观:晶界形成,晶 2分类: Z 1 固相烧结:没有液相参加(或液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 热压烧结:烧结有特殊机理, 烧结动力学(推动力) 1曲面压差 P 2颈部浓度差C 对于一个不受应力(无附加压差T的晶体,空位EV 浓度与 有关,和形成空位所需的能量 有关 C。唱=exp(寻) 3 4 若

2、质点(离子)直径为 /可近似地令空位体 积为 颈部曲面特性所引起的毛细管力 (数值), P 则形成一个空位时,毛细管力所做的功5 (体积功) 3气相传质 ,p 2二 M 1 In po -RT r P凸 Po 凹 导致:p 气相 凹 凝聚 蒸 发 颈部 在空位浓度差推动下,空位即从颈部不断地向颗 粒其它EV P 故在颈部表面形成一个空位所需的能量为 3 邑 3) 相应空位浓度为:二嗚附 6 部位扩散,而固体质点则向颈部逆向扩7 散,颈部空位源的作用, 与 成正比, 由扩散机理进行的烧结过程可知:烧结推动力也 为表面能作用的结果 三、烧结的几种机理 1、 体积扩散机理 颗粒凸部向凹部传质,使颈部

3、长大,形成晶 界,相当于颈部空位向凸部扩散,凹空位 凸 空位 气孔周围的空位源,向晶体其它部位(主 要是表面、晶界)扩散,这些部位质点反向迁移 到气孔间隙 2、 蒸发一凝聚机理(气相沉积) 凸部质点进行蒸发,然后通过气相传质到凹部 (颈部)凝聚,使颈部长大 3、溶解一沉淀机理(液相烧结) 8 在液相中的颗粒 ,造成小颗粒溶解, 溶解后通过熔体在大颗粒和两颗粒的颈部沉淀 (形成晶界,颈部长大) 4、粘滞流机理 A在液相烧结时,液相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物料 出现类似液相的粘滞流动现象,导致颗粒重排 (液相烧结初期,在液相中的颗粒) B热压烧结 当外力P大于此时颗粒临界强度时,能使物 料发生晶面(颗粒

4、)滑动,增大接触面 第三节烧结动力学 、烧结中传质途径 1) 从颗粒表面向颈部的表面扩散; 2) 从粒界向颈部的界面扩散; L0 2 二 SLM 9 3) 从颗粒表面向颈部的体积扩散; 4) 从粒界向颈部的体积扩散; 5) 从颗粒内部位错向颈部的扩散; 6) 从颗粒表面向颈部的蒸发-冷凝; 7) 从颗粒表面向颈部或从小颗粒向大颗粒的 溶解-沉淀 二、烧结模型 烧结是从粉状集合体转变成致密集合体的过程, 故颗粒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颗粒间的堆积 状态,以及相互的接触情况。并最终影响烧结。 为了便于定量研究,须建立合理化的模 型。 模型:采用等径球体 接触方式烧结模型 烧结一般都会引起宏观尺寸的缩

5、小和 致密度的增加,常用收缩和密度值来衡量烧结程 度。10 由b图可见:收缩是由于颈部长大和双球间的距 离缩短引起的。 设:烧结前两球间中心距离为 L,烧后收缩值 为 L 对图b则有: :L _ y _ r _(r * )cos丁 L r r 由于烧结初期6很小,cos =1故得 p r C1&-3) F=ff74T m _1L = L z2 图15-3烧紬模型 p = 3c( (2 Kzxsr U5-S 11 dV dt cC 心 C 二 AD ADr 勾股定理: ( J2 二(- y)2 (x )2 二(- J2 (x )2 (x ? )2 则: 4r 三、固体烧结动力学 1、烧结

6、初期:双球模型 基本前提:通过颈部表面空位扩散速度等于颈 部体积长大速度 12 为颈部表面曲率半径, 颈部表面与平面间空 位浓度差,设扩散距离也为 Ds = Dve x p ( EV KT Ds = DV Co 匹=e x pEV K/T ) Co (1) 2r 4 二 x DV 3 ag_ KT Co A P 为空位扩散系数, Ds Co 2 4r A = 13 代入(1)式后,积分求解化简后得:x2二葺严r2t KT14 (Do = DvC) 卿格尔 Kingery推导出三种不同传质途径下 (体、晶界和表面)的一般式: n kjaoD m m x r t = k r t KT 3 = L、

7、q k2”-Go D s. () -r t L KT 扩散机理: n q 体扩散 4-5 3-2.5 表面扩 散 7 3-3.22 晶界扩 散 6-7 讨论:(1) (*)q=kit In = -l nkj I nt L q 收缩率: - 2 6 2 丄 X (5a-DS)5 r -5t5 2=( ) r t L 4r2 4 KT x5 1 3 1 4_a o D o 2 5 -5 T ( 0 0 r2t)5r 5t5 ) KT / 颈部增长率: 15 例如:AI2O3烧结初期- L/L对数与时间作图,测 出的斜率为2/5,此结果与式(2)相符。 (2)温度不高 低于T泰曼温度下保温是没有意义

8、的(低温收 缩大,+小时达到烧结) (3)粒度的影响 r 烧结速度- r 2烧结中期(气孔排除,晶界长大)颈部长大, 颗粒重排 (1) 模型正十四面体或正十二面体 (颗粒包围的气孔呈现圆筒状) 设正十二面体共24条边,共有管状气孔24个, 分属3个正十二面体所有,而一个正十二面体有 8个管状气孔 气孔的半径为r,十二面体的边长为L 对一个十二面体来说,气孔体积为:V = 8-: r2L 整个十二面体体积为:16L3/3、3 2 则坯体的气孔为:P汀為寺T 2.6叱2 (2) 前提:气孔的排除速度(dV)应等于其面上 dt对L/L-Int作图,可求出斜率 tg:二丄 3 16 的扩散流量 二面体

9、共用) 单位时间内每一个面上总流量为: dV 12 , J dt 2 散,表面冷却,中心部分加热的圆筒形导体) 类比:D C T 令:L=2r ( r为气孔的半径) 3 J =8二 rDV :Ca0 考虑到分支扩散 2 J =16二 DV Ca0 则: dV 96 二 Ds;JdV =8叼2L 0 dV dt 12J (一个接触面由两个单面合成,两个十 =6J 借用中心筒传热公式, J 3 4 :DV. :(放射状扩 dV dt =6 J =96:rDV=Ca0 对圆筒 ;i 二 a3Co DS =DV Cao Co nv Na。(单位体积内所含空位 数) nv N -Ca。 2 r 3 8兀

10、r L 0 =96兀 DSba0 96 Do 二 ao 8KTL tf t 17 将(2)式代入(1)中 FCL 98 空聲(tf -t) KTL3 PC =0所需的时间(常数),t为任意 在一定温度时,PC与t成线性,随时间t延长Pei 3烧结末期(气孔排除) (末期气孔封闭,互相独立,包围于四个颗粒 间) (1) 模型正十四面体 气孔集中于角顶呈球状,为四个多面体共 有,故有二十四个气孔, 每个正十四面体 占有今=6个气孔 4 (2) 前提:d =246J借用同心球壳热扩散 公式 J =45,C(JbrH 讥 rb rb -G J =4二 DV C ra pl / H =6J =24二 D

11、V Q q3 dt 3 将DV二詈 C =着討代入上式 Cao KT ra 3 积分后 v =48 D;、a。(tf t) v =8一2L3 (十四面 KT 18 体)19 第四节晶体长大动力学 晶体的长大始于烧结中期,是烧结末期的 主要过程之一,表现为晶界的移动。 1、晶界移动的推动力 * (凸)凸) 07 (凹) 则A方质点有自发移向B方的趋势 2晶粒的等温生长(模型多面体) 所有晶界移动的结果均趋向于夹角为 1200 的直晶界,如果边数大于6的颗粒(截面),因 120呈凹边界(晶界),小于6的颗粒为使夹角 120呈凸边界。 晶粒等温长大总是边数多的晶粒长大,而 小于6的晶粒缩小 凸,凹小

12、于6,大于6PC = 3 6 二 Ds;a0 、2(tf -t) (仅适用于j:2% ) =GB 20 3动力学方程 :G为颗粒移动动力,推动力兰丄(成正比) 细分散的物料,烧结时取 - T晶粒半径长大速度推动力(,G)数值 y 积分r2-02冷t二kt ( r0为t=0时半径,r dt r 2 瞬时半径,t为烧结时间) InrInt作图斜率为* (气孔、杂质的影响) 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 溶解-沉淀机理 温度与保温扩时散 利于烧结冃 蒸发-凝聚机理T 乂 P气 综合考虑确定烧结温度 r L ro Inr inklnt 2 2 第五节 1、T =GB - G A 2 P :0 21 2、保温时间

13、 由烧结机理可知,只有体积扩散才导致坯体 的致密化,表面扩散只能改变气孔的形状,而不 能引起颗粒中心距的逼近,因此,不出现致密化 过程,在烧结高温阶段主要以体积扩散为主, 而 在低温阶段以表面扩散为主,如果材料在低温时 间长,不仅不引起致密化,反而会因表面扩散而 给制品性能带来损害,因而理论上应尽可能快地 从低温升到高温,以为体积扩散创造条件。低温 保温没有意义。 3、 二、原料活性,晶格活化 1预烧得到高活性的原料 预烧时间不宜长,温度要合适 2原料具有一定的细度,比表面大,活性高 、添加物的影响 1、 形成固溶体,都可因缺陷的生成或晶格的 畸变,而促进烧结 TQ2心3Ti*Ai VAI O

14、O r相近,连续固溶体 畸 变,电价不同,丁宀置换AI3+而产生V”AI 高温下Ti Ti3加剧晶格畸变 更22 促进烧结 2、 形成液相,生成少量的液相可促进固相烧 结 3、抑制晶型转变,有些氧化物烧结时,发生 晶转,并伴有体积效应,这就给致密化带来 困难,造成制品开裂,在工艺上需适当的添 加物加以抑制这种转化。 如:ZO多晶转变,V大,加入5%的CaO (稳 定剂)Ca2+TZr“置换(晶格),电价不等,产 生阴离子空位,同时抑制晶转,促进烧结。 CaO ZrO2 CaZr V % OO 四、 烧成气氛 1、 材料的化学性质,采用氧化或还原性气 氛,非氧化物应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烧结, 一般难烧结的往往选择真空烧结。 2、 气氛中气体分子大小 在分子小的气氛中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