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南片九年级(上)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试一、选择题1 .下列是我市高新区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 .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2 .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燃放烟花B.汽车尾气C.煤炭燃烧D.光合作用3 .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B .湿衣服晾干C.食物腐烂D.木材制成桌椅4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该气体是()A氮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氧气5 .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2、)A用白瓷菜碟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6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石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7 .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蔗糖D.葡萄酒8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稀有气体C.人呼出的气体 D.净化后的空气就这一过程而言,属9 .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3、()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10 .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 .拉瓦锡C.道尔顿1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D.门捷列夫)倾倒液体B.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向试管内加固体粉末12 .课本中有一幅画(如图),其中的内容是一只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子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B.透气C.透水D.导电13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4 .可以鉴别(即区分)酒精和蒸储水的化学方法()A闻气味B.测定密度C.分别点燃D.尝味道15 .下

4、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的是()A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16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能缓慢分解,若有催化剂,则能更快分解D.加压、降温时,氧气由气态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16.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碳+氧气史管二氧化碳B.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T-C.氯酸钾点蜘氯化钾+氧气 ID.硫酸铜+氢氧化钠一氢氧化铜+硫酸钠17.下列现象可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来解释的是()A白磷在40c时即可以燃烧B.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水能由液体变为气体D.蜡烛可以照明18 .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克

5、/升,氢气的密度是 0.089克/升,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氢气可用()AB.C.D.19 .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化学式GHO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无味易燃沸点245c熔点-6.5 C无腐蚀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AB .C.D.20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

6、.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二、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6大题,每空1分,共20分)21 .如图是空气妈妈和她的小宝宝.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制造化肥和食品防腐的物质是(填序号);(2)空气妈妈的小宝宝的名字是(3)小宝宝其实还有几个多胞胎,请你写出其中1个的名字:(4)证明空气妈妈含有小宝宝的日常生活现象是2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2)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 .23 .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 的主要成分: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稀有气体等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7、甲烷、氨气、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等(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能否生存下去吗? .原因是;(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同时氧气逐渐增加,原因是.24 .高铁酸钾(KFeQ)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镒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c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 ;(2)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 ;(3)试完成高铁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25 .小华和他的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曾做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先将铁丝 绕成螺旋状,并在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用塔埸钳夹住铁丝点燃火柴梗,待火柴梗将燃尽时,将其伸入盛有 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铁丝未能燃烧.查明原因后,及时进行改正,重做实验时铁丝被点燃,但是铁丝燃烧 完后,又发现集气瓶已破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小华在实验时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 ;(2)第一次将铁丝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未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3)重做实验后,可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4)铁丝燃烧完后,集气瓶破裂的可能原因是 .26 .化学反应的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

9、规律可循.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中燃烧.记录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燃烧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红热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更旺;发出水变浑浊白光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产生的气体都有刺激性气味硫在氧气中燃烧通过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大题,每空2分,共40分)27 .现有下列仪器:(1)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2)能用于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3)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28 .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1)

10、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2)该同学若要量取 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 ;(3)如果该同学仰视读数为 44mL则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44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9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现象结论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将一个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30 .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 (填序号,下同),欲得到一瓶较纯净的氧气 ;实验结束时,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100mL)(2)实验室欲用氯酸钾制

11、取氧气,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是应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比用高镒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有许多优点,请写出其中的一条3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最好选择红磷,且实验中红磷的用量应保证.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编号).【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组别1 2 3 4 5 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

12、积(mD 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拓展】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南片九年级(上)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是我市高新区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 .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化学研究

13、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 质的一门科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属于信息技术研究的问题.故选C.【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 类.2 .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燃放烟花B.汽车尾气C.煤炭燃烧D.光合作用【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通过空气污染状况来分析本题,知道每一种变化的实质,再分析答案.【解答】解:A、燃放烟花能产生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R汽车

14、尾气能放出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都属于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G煤炭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不污染环境.故选D.【点评】空气污染主要是粉尘和气体,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3 .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B .湿衣服晾干 C.食物腐烂D .木材制成桌椅【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粉笔折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R湿衣服晾干的过程

15、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G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木材制成桌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 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该气体是()A氮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氧气【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中剧烈燃烧,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带火星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故 A错误;R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现象不变,故B错误;G带火星的木

16、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故C错误;口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现象,然后结合选项中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5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菜碟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考点】蜡烛燃烧实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解答】解:A、用白瓷菜碟盖在蜡烛火焰上

17、,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粉末状物质,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R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现象,但是发光放热并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也发光放热,但是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G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口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说明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D 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方面的问题,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6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

18、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石缸 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根据以上定义可知,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19、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R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G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口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点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7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蔗糖D.葡萄酒【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

20、质,属于混合物;R酱油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G蔗糖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口葡萄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 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稀有气体C.人呼出的气体 D.净化后的空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R稀有气体中含有氨、窟

21、、僦、氟、氤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G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口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 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9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

22、定计划(或设计实验)f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R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G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

23、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口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作出出论,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道尔顿D.门捷列夫【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解答】解: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 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道尔顿被

24、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舍勒、普利斯特里也对空气有很多研究,但最终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选B【点评】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1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向试管内加固体粉末【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R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即眼镜、刻

25、度、凹液面的最低 处三点一线,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G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作出判断;口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所示的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这样容易玷污药品,故A选项实验操作错误;R图中所示的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时是视线是仰视,造成仰视读数实际读数,故B选项实验操作错误;G图中所示的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嘴吹灭,而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使用灯帽盖灭,故C选项实验操作错误;口取用固体粉末时,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试管应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

26、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13t管管底,取出纸条,将试管直立起来,故D选项实验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12 .课本中有一幅画(如图),其中的内容是一只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子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B .透气C.透水D.导电【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做鱼缸,分析它可能不透水,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分析可知它 有透气性.【解答】解:A、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

27、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绝热性,所以错误.R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分析可知它有透气性,所以正确.G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做鱼缸,分析它可能不透水,所以错误.D、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导电性,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材料问题与能源、信息、环境等问题并称世界四大首要问题,特别是关于材料的分类、应用及对环 境的影响,还有新材料的开发、特点、发展前景等,都是化学考查的热点.13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不同的物质

28、在氧气中燃烧,需要设置的条件不一样,如点燃的方式,伸入集气瓶的快慢,集气瓶中是否要放东西等,【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正确.R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是熔融物温度很高, 容易炸裂瓶底,所以要在瓶底放一层细沙或水,故此项错误.G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正确.口蜡烛在氧气燃烧的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要放出大量的热,故生成物的温度有时会很高.14 .可以鉴别(即区分)酒精和蒸储水的化学方法()A闻气味B.测定密度C.分别点燃D.尝味道【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蒸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不能燃烧;酒精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具有可燃性,可以据此

29、来解答该题【解答】解:A、就叫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而蒸储水没有气味, 但是利用了它们的物理性质, 与题目要求不符,故A错;B、酒精的密度和蒸储水的密度不同,可以区分,但是密度也是物理性质,与题目要求不符,故B错;G酒精可以燃烧,而蒸储水不能燃烧,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来区分两种物质,故C对;口不主张用尝味道的方法来区分物质,故 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从水和酒精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题 要求用化学方法来区分的,解题时要注意审题.15 .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的是()A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30、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能缓慢分解,若有催化剂,则能更快分解D.加压、降温时,氧气由气态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 项错误;R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G过氧化氢溶液能缓慢分解,若有催化剂,则能更快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过氧化氢的化学 性质.故选项正确;口加压、降温时,氧气

31、由气态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描述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应该注意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 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6.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碳+氧气史暨二氧化碳B.酒精+氧气点暨水+二氧化碳C.氯酸钾点冲氯化钾+氧气D.硫酸铜+氢氧化钠一氢氧化铜+硫酸钠【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主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来判断.【解答】解:A中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 A错

32、误;B中是一种化合物和单质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有氧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故B正确;C中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 C错误;D中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D错误.故选:B.【点评】应熟悉初中化学中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分类的依据,抓住判断分析反应类型的关键.A白磷在40c时即可以燃烧B.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水能由液体变为气体D.蜡烛可以照明【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

33、:A、白磷在40c时即可以燃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白磷的化学性质,故A不可选;R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B不可选;C、 水能由液体变为气体, 是状态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性质表现出来, 属于水的物理性质,故 C 可选;口蜡烛可以照明,需要通过蜡烛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蜡烛的化学性质,故D不可选;故选 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18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

34、度是1.29 克/ 升,氢气的密度是0.089 克 /升,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氢气可用()AB. C.D.【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的选择,要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解答】解: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否则气体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而收集不到,如果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就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D【点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19 5 月 14 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

35、,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化学式CHO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无味易燃沸点245c熔点-6.5 C无腐蚀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AB .C.D.【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丙二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物理 性质.丙二醇的可燃性、

36、无腐蚀性、可以用作催熟剂等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化学 性质.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 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0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性质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回答.【解答】解:A氧气是没有颜色的,故 A错误;R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故 B错误;G氧

37、气能够助燃,所以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于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故C正确;口氧气遇澄清石灰水不会有变化,所以不可用于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氧气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6大题,每空1分,共20分)21 .如图是空气妈妈和她的小宝宝.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制造化肥和食品防腐的物质是 (填序号);(2)空气妈妈的小宝宝的名字是二氧化碳 ;(3)小宝宝其实还有几个多胞胎,请你写出其中 1个的名字:僦气;(4)证明空气妈妈含有小宝宝的日常生活现象是夏天温度较低的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有水.

38、【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用于制造化肥和食品防腐的物质是氮气去分析;(2)据空气的成分去分析;(3)据氨气是稀有气体的一种,及稀有气体的其他成分回答;(4)据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会冷凝成水珠去分析;【解答】解:(1)用于制造化肥和食品防腐的物质是氮气;(2)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根据已有的成分分析可知小宝宝是二氧化碳;(3)氨气是稀有气体的一种,稀有气体还有窟气、僦气等;(4)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会冷凝成水珠,所以可通过此现

39、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或者是通过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了来证明;故答案为:(1)(2)二氧化碳;(3)僦气;(4)夏天温度较低的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有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是常考知识点之一,难度不大.2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铁+ 氧气点的四氧化三铁;(2)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高镒酸钾加热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T【考点】书写文字表达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

40、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 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 +”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1-(2)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高镒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镒酸钾加赳镒酸钾+二氧化镒+氧气.故答案为:(1)铁+ 氧气电曳四氧化三铁;(2)高镒酸钾 加,镒酸钾+ 二氧化镒+氧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

41、文字表达式的 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23.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的成分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稀有气体等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氨气、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等(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能否生存下去吗? 否.原因是 因为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且含有有毒气体:(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同时氧气逐渐增加,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空气

42、与水.【分析】(1) 了解CH、NH、CO CO是否有毒的化学性质.(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解答】解:(1)原始大气中的 CO是有毒气体,它可以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致死;氨气 呈弱碱性,会产生腐蚀作用,但是由于氨气碱性弱,所以少量的氨气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多大的危害,不过浓 度过高时就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对呼吸系统带来伤害.所以氨气也应该是有毒气体.所以现代的人或其他 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不能生存.故答案:否、因为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且含有有毒气体.(2)原始大气中的 CO逐渐减少.同时02逐渐增加,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 答案:绿色植物光

43、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点评】本题以原始大气为媒介,考查CH、NH、CO CO四种气体的性质.24.高铁酸钾(KFeQ)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镒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c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紫色粉末 ;(2)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防潮避热 ;(3)试完成高铁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性FeO=j2Fe2q+4K2O+3OT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

44、途.【分析】紫色粉末属于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高铁酸钾受热时容易分解,保存时要注意防潮避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颜色、状态属于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故填:紫色粉末.(2)因为高铁酸钾在水中或受热的情况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防潮避 热.故填:防潮避热.(3)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氧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r=2Fe2Q+4K2O+30T【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够正确的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 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5 .小华和他的课外活动小组的同

45、学们曾做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先将铁丝 绕成螺旋状,并在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用塔埸钳夹住铁丝点燃火柴梗,待火柴梗将燃尽时,将其伸入盛有 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铁丝未能燃烧.查明原因后,及时进行改正,重做实验时铁丝被点燃,但是铁丝燃烧 完后,又发现集气瓶已破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小华在实验时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第一次将铁丝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未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氧气不纯、铁丝表面有锈等;(3)重做实验后,可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了大量的热 ;(4)铁丝燃烧完后,集气瓶破裂的可能原因是集气瓶的底部未加少量的水或细砂.【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