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90分钟。2 .考生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用 2B铅笔填涂至答题卡上,第n卷答案用0.5mm 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 6 S 32 Na 23 A1 27 Mn 55Fe 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l16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2、,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B.我国油品从国IV汽油升级到国V汽油,有助于减少酸雨、雾霾,提高空气质量C.臭氧是氧化性极强的淡蓝色气体,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D.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神(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普通 DNA链中的P元素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Oil'、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题",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氢弹中用到的2H、3 H互为同位素D.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2O与NaO都是碱性氧化物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氨气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D.氯化

3、铝是一种离子型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 CH和CO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相等B.与NaOH、H2SO溶液反应产生等量的 H2,所需铝粉的质量相等C.明矶溶液中K+和A1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 1 mol OH 一和17 gNH3所含的电子数相等5 .向集满CO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 NaOH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A. Al3* +4OJT = At(OH) J -B. A120j +20H- +3Hz0 -2A1(OH)J-C. C02 +20H- - C0+%0D.2A

4、l +20H* +6H2O 2A1(OH)J ' +3H"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实验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A.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盛放氨气的装置,检查是否漏气B.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刻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C.液澳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D.为防止被氧化,FeSO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7 .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 1.06 g NaCO和0.84 g NaHCO试管中各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如下图),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8 .若最终两气球体积

5、相同,则一定有一一-1c(HCl) >2 mol - L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_-1c(HCl) < 1 mol - LD.最终两溶液中 Na+、Cl-的物质的量相同8.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9 / 13A. CO通入CaCl2溶液中B. NO通入FeSO溶液中C. NH通入A1C1溶液中D. SQ通入Ba(NQ)2溶液中Z为地壳中含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干燥CI2 B .吸收HCl C .除去粗盐中的不溶物D .吸收NHXX,z _Iw9.短周期元素 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 量最

6、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电解YW包和溶液冶炼金属 Y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XC.简单离子半径白大小顺序:r(Y+)>r(X -)D. Y、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溶解金属Z11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可角电解法制备Mg MgCl2(熔融)匡Mg+CHB.用FeSO除去酸性废水中的I=|.C.用 CaSO治理盐碱地:CaSO(s)+Na 2CO(aq) 巴 CaCQs)+Na 2SQ(aq)D.向 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 CO: Cs2+2ClO-+HO+C®=2HClO+Cag12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

7、定条件下不容易实现的是NhQHmtCO、A. AljO,NaAlOjf aq)Al(OH)0£点燃H20B. SS03 -*H2SO4N%,C6a .2C.饱和 NaCl( aq)-+NaHCO3*Na;COjD. Mg<Cl3 (aq) -OH), MgO15.已知A、B、D> E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部分A.B.C.D.若若若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硝酸A 是 CuQ E是碳A 是 NaOH§液,A是A1C13溶液,,则B为COE 是 CO,则 B 为 NaHCOE可能是稀氨水16.某

8、溶液中可能含有H+、NH+、Mg Al3+、Fe3+、CO©、SOj、NO 中的几种。若加入锌粒,产性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在空气中不变色;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勺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S、Al3+溶液中一定不含 CO© ,可能含有SOW和NO-溶液中 n(NH4+)=0.2molD.13 .探究氨气及钱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集有氨气的集气瓶中,试纸

9、由红色变为 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加热NH4HCO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受热不稳定D.将红热的 Pt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接氧化产物为NO14 .有一瓶 NaSQ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 滴入Ba(N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B. Na2SO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加入Ba(NQ”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 BaSOD.此实验能确定 Na2SO是否被部分氧化2016 2017学年度

10、第一学期期中自主练习高三化学第H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 (10分)A、日C 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 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A是常见的变价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和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A、D 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 A D所含元素同主族, A F所含元 素同周期

1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标准状况下3. 36L物质E与含 氢氧化钠10.0g的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为 (写出化学式 和对应的物质的量)。18. (17分)化学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小苏打样品中 NaHCO勺质量分数。(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仪器a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恒重,冷却,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操作,计算。仪器a的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实验中为保证NaHC3解完全需加热至恒重,判断方法是 。(2)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待沉淀后,过滤,洗涤,干燥,

12、称量固体质量,计算。写出NaHC30tl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过滤操作中,除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3)方案三:称取一定质量样品,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 ; D装置的作用是 。实验前称取17.9g样品,实验后测得 C装置增重8.8g ,则样品中NaHCO勺质量分数 为。某同学认为上述测定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因为实验装置还 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19. (12分)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 实验室可用工业碳酸钙(含MgCO FeCO等杂质)制取纯

13、净的碳 酸钙,然后再用纯的碳酸钙制取过氧化钙,其主要流程如下:稀项酸溶解副产品工业碳酸钙已知:CaO - 8H2。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 解完全。(1)写出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 向反应后的溶液350 C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425 c 分中加浓氨水的目的是(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常用冰水控制温 度在0 c左右,其可能原因是(写出两种):; 测定产品中CaO的含量的实验步骤是第一步:准确称取 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储水和过量的b g KI晶体,再滴人少量2 mol L-1的HbSO溶液,充分反应。第二步: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第三步:逐滴加入浓度

14、为c mol L-1的N323Q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S23Q溶液V mL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的质量分数可能(填“不受影响” “偏低”或“偏高”),原因是.20. (13分)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利用明矶石制备无水氯化铝 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可制得 C12的组合是 (填代号)。MnO和浓盐酸混合共热Mna NaCl和浓硫酸混合共热NaClO和盐酸混合共热漂白粉和硫酸混合共热(2)吸收焙烧炉中产生的尾气,下列装置合理的是 (填代号)。(3)写出氧化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生产氯化铝的过程中焙烧炉和氯化炉中

15、产生的SO、C12等大气污染物,若将二者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可减少污染。试设计简单实验检验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简要 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可供选择试剂如下:滴加酚酬: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硫氧化钾溶液品红溶液(5)某同学设计用如下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化学性质。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写出a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充分反应后,取 a瓶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I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实验II :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少量KMnO溶液,紫色褪去。实验III :向第三份溶

16、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上述实验中能充分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的是: (填实 验代号)。高三化学自主练习参考答案选择题共通小题,每小题3分,共羽分"U A2. C3. R 4. C 幺 A6, B7. B8. A 9, U电 DIh B12. B13, DM. A15* DC./ .17. (10 分)(1)/。分卜 C+4HNO3 (ife) CCh f +4N5 t +2HQ Q 分I,""r(2) ZFe+CL-2Fe1T+2Cl。分)(.3)2C+SiO3 s+2CO : (2 分)工 Na2COjP OJmol: NaHCCh,。底山小 口

17、分)U. U7 分)(1)方案一:堆埸(1 分)2NaHCC3 NazCO+HiO+COj t S 分)两次脓献的谀势不超过04g为止。分),(2)方案二:,HCO<-OH>BaJ+=BaCOj I +H:O(2 分)取少送小统杯中的上层清液干试管中,漪加上演BaQH)之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者没力地沉淀完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战我棒。分)(3)方案F 浓疏酸(1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荔气.C6迸入C装置:门分)70.4%【2分 偏低门分)缺少一套将A、B装置内的Cd气体驶在到C装置中的装置I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19,112分)3FeC03+lOH+NO;q3F+

18、NCH +3C5 t +5Hg(2 分)中和未反应的酸,并将Mr二 F产沉淀完片(2分)(3)H2O2 +2NHj 干 CaC&+8HQ = ZNC】+ CaO/8Hq (3 分)防止HQ2分解,提高其利用率门分)降低CaOMHQ溶解度.提高产率(1分)偏高(1分)在酸性条舒卜空气中他5也时以把K1氧叱为l使洎耗的X项。增品,从而使测得的CaO.的质量分数偏高普分)如门3分)。)©©颔)£2分)(2)adQ 分) (3) AI2O?+3C1Cl?-ZAlCh+3CO (2 分)(4>取所得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品红溶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者的好完全反而 否可二者未完全反应,(2分)G) 0)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口分) .一二S。产2坨。=SO? +2Fe+4H+ (2 分) 1 和 1】(2 分)鬲三化学答案第1页(共1.页)10 / 13高三化学答题纸注意事项:1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修改时用橡皮 擦干净。解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墨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