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学(0702)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在各个科研环节接受基本训练,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取得一定量的科研经历,毕业论文达到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具体要求如下:1. 初步了解国内外物理学研究历史、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方向;2. 能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3. 初步掌握所选择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4. 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5. 具有从事科技管理或者综合发展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1)核物理理论:包括高能核物理,QCD相变理论,格点QCD,微扰QCD,重离子碰撞理论,强子结构,核结构物理

2、,核天体物理,量子少体和多体计算。(2)高能碰撞唯象学:高能强子一强子和核一核碰撞机制、QGP相变动力学、相变过程的逐事件关联与起伏、多奇异数重子的椭圆流、以及粒子产生模型和机制的研究。(3)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的相变动力学、复杂网络的统计性质、人类动力系统的标度律。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深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紧密结合能量前沿、亮度前沿和宇宙前沿的实验进展,系统开展重味物理、CP对称性破缺、中微子质量起源机制和暗物质模型及其探测等方面的研究。(2)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高能核一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一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

3、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及核电子学核新型探测器研发;探寻夸克物质信号及新物理。(3)高能核天体物理:本研究方向开展的是核物理与致密天体物理的交叉研究,一方面基于核物理实验和理论,解释并模拟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基于天文数据,研究条件下核物理性质和限制相关的核参数(4)高能物理实验:高能碰撞,特别是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一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及核电子学核新型探测器研发;硅像素探测器的性能仿真与设计,硅像素探测器读出系统设计,硅像素探测器在高能物理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探寻夸克物质信号及新物理。3. 原子分子物理(1)原子分子的纠缠动力

4、学:研究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的量子纠缠动力学,相变,经典混沌和分叉对量子纠缠的影响;研究分子振转态的量子纠缠行为以及分子的量子计算;多原子分子的振转能级特征和代数计算。(2)原子分子结构与光谱:研究强微波场中的里德堡原子离化的理论,少体原子分子系统理论,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的理论。(3)冷原子物理:研究原子的光学冷却与囚禁,光对原子分子的力学效应,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4)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的相干控制,原子相干对光传播、吸收与放大的作用,电磁感应透明,电磁场的非经典效应,量子起伏、量子噪声与量子跳跃,腔量子电动力学,光学双稳态与光学开关,局域场效应,量子纠缠等。4. 软物质与

5、生物物理(1)软物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及预测、药物设计、人工智能(AI)方法与技术在揭示生命现象规律中的应用。(2)生物物理:主要研究细胞内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动力学及调控网络,研究神经细胞电生理现象;研究秀丽线虫的寿命与健康的分子机理;研究各种生物系统中的统计物理规律。5. 凝聚态物理(1)凝聚态物理理论:主要研究超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热力学和流体力性质、介观体系的输运理论、纳米线中磁畴壁动力学的理论研究、石墨烯中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光电性质等。(2)低维材料物理:主要研究零维、一维、二维材料,如量子点、纳米管

6、、石墨烯、硅烯等的生长规律及其化学物理机理、物理与应用性能等。(3)半导体光电子物理:主要研究半导体纳米结构材料在能量存储和转换、环境净化等应用中的光电转换、电子输运等物理问题。(4)纳米器件物理:主要研究纳米材料作为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器件及其应用中的物理问题。6. 光学研究光的产生、传播、探测、变换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技术及应用。(1)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和非线性特性。研究光学微器件的原理,考察强光作用下原子的非经典性质。探讨这些量子特性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设计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的新方案。(2)激光光谱学:研究高分辨

7、、高灵敏、高精度的激光光谱技术,开展激光光谱技术在原子分子光谱与结构、精密测量、痕量气体探测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3)激光物理学:研究激光的特性,提出产生新型激光的方案,并考察这些新型激光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4)光电子学:从信息的角度研究光电子领域的相关技术、系统及应用,主要包括光电传感与测量、光通信、光电信号处理与控制、图像处理技术等。研究光学信息处理的原理和技术。(5)集成光学:研究应用于通信系统的光集成器件,包括集成光源、调制器、光斑转换器、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光开关等各类器件的模拟、设计,以及光波导加工工艺、器件原型制备和表征技术。7. 无线电物理本学科是近代物理学、无线

8、电电子学、光电子学、通信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通信系统与网络、光电子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电磁理论与应用、信号检测与处理等。(1)通信系统与网络。主要开展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光纤通信和无线光通信技术与系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等。(2)光电子技术。研究光电子领域的相关理论、技术及应用,主要包括光电传感与测量、光通信、光电集成、光电信号处理与控制等。(3)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具有开放式无线架构的软

9、件无线电技术和软件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包括高速A/D、D/A技术、DSP技术以及FFT算法,调制解调、信源/信道编码等算法及实现。(4)电磁理论与应用。研究电磁波在复杂系统中的传播与散射特性、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电磁超介质理论、仿真设计及在天线(阵)、吸波器和滤波器等射频、微波和光波器件中的应用。(5)信号检测与处理。研究电子信号的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及数据处理,实现对各种物理量的检测及智能化控制。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总学分34-38学分(16学时/I学分),其中实践环节4学分,课程学习30-34学分(包括公共课必修课程5学分,一级学科

10、必修课程8T0学分,二级学科必修课程8T0学分,选修课程8-10学分)。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五、实践环节在学期间参加课题组所有相关会议和讨论,每学年报告很多于1次。实践环节主要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督促。研究生在提交学位论文之前必须提交上述具体环节的日期、地点和内容清单以及指导老师评定的成绩单。六、科学研究硕士生在学期间要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或者自主完成所选择专业或者相关交叉专业的专门课题研究。以下是具体要求。(1)学术性。参加所选择二

11、级学科专业或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中当前受注重的课题研究。(2)工作量。大约有一年或者更多时间致力于专题研究工作。(3)系统性。硕士生在从事科学研究各个环节进行初步训练。七、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完成相关研究课题的详细调研报告一份,并汇报相关研究计划和进展,作为中期考核的主要依据。考核不能通过者,可在2个月内重新考核一次,否则需做延期申请。有意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在第一学年的下学期进行此项中期考核。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科学研究后要提交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学位论文规范格式、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要符合国家学位条例、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华

12、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文件规定。九、培养方式釆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实践相结合,具体如下。1. 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要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对应责任。2. 指导硕士生参加教师的研究项目,注重科研训练。3. 充分利用课题组集体指导的学术环境进行协同培养。十、必读文献硕士研究生在读期冋必读和选读的书目和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具体参见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规定和要求根据统一基本规格要求与因材

13、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研究生须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3个月内制订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研究生能否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培养方案规定项目,均须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一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000000000011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硏充3221全校硕士生必修00000000001121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612理工农或文科必修00000000001135研究生英语系列课程3221全校硕士生必修一级学科必修课程62000702001184高等量

14、子力学(2018)644162000702001185高等统计物理644262000702001147数值模拟与计算物理483162000702001186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83262000702001106电磁场理论4831级科修程二学必课62000702001179量子场论(2018)6441*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62000702001180粒子物理(2018)644162000702001181对称性和群论(2018)644262000702001182相变和临界现象(2018)644362000702001183有限温度量子场论(2018)644362000702

15、001174原了核物理483IX62000852081226网络科学基础4831复杂系统62000702001168复杂系统理论简介483262000702001145生物物理基础4831软物质与生物物理62000702001111分子生物物理483262000702001112分子生物学实验483362000852081232生物信息学(18版)483362000852081227高等原了物理学4831原子与分子物理62000702001110分子光谱483262000702001165原子光学基础483262000702001126激光技术与应用48k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620007020

16、01155现代光学4831光学62000702001127激光物理学483262000702001178量子光学48*362000702001121固体物理实验方法4832凝聚态物理62000852081224凝聚态物理导论483162000702001187半导体物理483262000852081230凝聚态物理专题483362000702001123光电子学4831*无线电物理62000810001140现代电路理论483162000810001141信号完整性分析483162000702001125规范场论4832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62000852081225高能核物理导论4

17、83362000702001172粒子探测技术483262000702001132粒子物理理论与唯象学483362000702001173粒子物理实验数据分析方法48k选修课程62000702001128计算神经科学4833软物质与生物物理62000702001105蛋白质物理学483362000702001146数学生理学483362000852081233计算生物物理(2018)483362000702001163原子分子中的少体问题I4833原子分子物理62000702001113分子振动的混沌理论483362000702001114分子振转量子动力学483362000702001164

18、原子分子中的数值计算方法483362000702001130里德堡原子483362000702001166原子光子相互作用4833原子分子物理、光学62000702001117高等原子分了物理学483362000702001133量子测量基础4833光学62000702001138量子信息的物理基础483362000702001175量子保密通信322262000702001139最子噪声483362000702001109非线性光学483362000702001176单光子探测原理与技术322362000702001177光学干涉检测483262000852081223表面物理化学4831凝

19、聚态物理62000805001111纳米材料与器件483162000805001102材料物理与化学483162000852081222能源材料322362000810001130现代数字信号处理4833无线电物理62000810001131现代通信理论483362000810001127现代编码技术483362000810001133信号检测与估计483262000702001122光电信息技术483262000809001111微入式系统与应用483262000702001101Verilog语言与电子系统设计483262000810001125通信信号处理4832620008090011

20、15天线理论与技术483362000809001112射频与微波电子学483362000702001124光器件与光集成483362000809001105电磁场数值方法483262000702001152微波系统与工程48336200070200114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833说明:1.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n,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必修很多于3门,8-10学分。2. 每个二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门,8-10学分。3. 选修课程开设很多于5门,8-10学分。4. “备注”栏标明各门课程的修读对象。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

21、必读或选读)1美国物理评论系列美国物理学会2Elsevier物理期刊系列Elsevier3Nature及其子刊Naturepublishing各专业选读4ScienceAAAS5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系列期刊科学出版社6Networks:AnIntroductionMarkNewman7RandomgraphdynamicsRickBurrett理论物理选读8LinkedAlbert-LaszloBarabasi9BurstsAlbert-LaszloBarabasi10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1神经生物学寿天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生物物理方向必读12蛋白质物理学A.V

22、.芬克尔施泰因,科学出版社,200313J.Phys.Chem.81,(1977)2340D.Gillespie14J.Phys.Chem.81,(2000)287D.Gillespie15GenomeRes.13,(2003)2475J.Elf,M.Ehrenberg16J.Mol.Biol.344,(2004)965P.S.Swain17Phys.Rev.A38,(1988)5938R.F.Fox,I.R.Gatland,R.Roy,G.Vemuri18Phys.Rev.Lett.78,(1997)775A.S.Pikovsky,J.Kurths生物物理选读19MolecularBiolo

23、gyofthecellBAlbert,et.al.3ed,GarlandPub.Inc.199420MathematicalPhysiologyJ.Keener,J.Sneyd,Springer-Verlag,199821计算物理学马文沒,科学出版社22(MolecularBiologyoftheGeneJ.D.Watson,PEARSONEDUCATIONNORTHASLALIMITEDandSCIENCEPRES23(TheNeuronCellandMolecularBiologyIrwinB.Levitan,OxfordUnicersityPress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

24、(必读或选读)24高等原子物理学科学出版社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必读25AtomOpticsPierreMeystre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必读,光学选读26原子结构理论黄时中原子分子物理选读27TheoreticalAtomicPhysicsSpringer-Verlag(1998)28AtomsandmoleculesAcademicPress(1978)29PhysicsofAtomsandMoleculesLongmanScientific&Technical30QuantumMechanicsofOne-andTwo-ElectronAtomsPlenumRosetta31Introdu

25、ctiontoatomicandmolecularcollisionsPlenumPress32Molecularvibrational-rotationalspectraElsevier33分子振动光谱学原理与研究吴国祯34分子振动的混沌理论吴国祯35Chaosindynamicalsystem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36量子混沌运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7RydbergAtom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ThomasF.Gallagher38ApplicationsofB-splinesinatomicandmolec

26、ular,Rep.Prog.Phys,64(2001)1815-1942HBachau,ECormier,PDecleva,JEHansenandFMart*in39APracticalGuidetoSplinesdeBoorC,Springer,200140MolecularSpectroscopyJeanneL.McHale41QuantumOpticsM.0.ScullyandM.S.Zubairy光学必读,原子分子物理选读999999942AtomOpticsPierreMeystre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选读43QuantumNoiseC.W.GardinerandP.Zoller44H

27、andbookofStochasticMethodsC.W.Gardiner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必读或选读)45CavityQuantumElectrodynamicsAcademicPress46TheQuantumTheoryofLightRodneyLoudon47QuantumOpticsD.F.WallsandG.J.Muiburn48StastisticalMethodsinQuantumOpticsH.J.Carmichael49QuantumComputationandQuantumInformationMichaelA.NielsenandIsaacL.C

28、huang50Atom-PhotonInteractionsClaudeCohen-Tannoudji,JacquesDupont-RocandGilbertGrynberg51近代量子光学导论彭金生、李高翔52LaserSpectroscopy,BasicConceptsandInstrumentationW.Demtroder53MolecularSymmetryandSpectroscopyP.R.Bunker54SpectraofAtomsandMolecules,P.F.Bernat55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徐克尊56AppliedPhysicsLettersAIP凝聚态必读57Natu

29、reMaterialsNaturepublishing58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publishing59NatureEnergyNaturepublishing60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RSC61AdvancedMaterialsJohn-Wiley62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John-Wiley63AdvancedEnergyMaterialsJohn-Wiley64JournalofAmericanChemicalSocietyACS65NanolettersACS66ACSNanoACS6

30、7NanoEnergy68NaturePhysicsACS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必读或选读)69PhysicsReviewAJohn-Wiley70PhysicsReviewBJohn-Wiley71SmallACS72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Letters73Nanoscale74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ACS75Angew.Chem.Int.Ed.John-Wiley76JournalofMaterialChemistryJohn-Wiley凝聚态选读77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

31、acesACS78NanotechnologyIOP79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张克潜,李德杰无线电物理必80ElectromagneticWaveTheory(1,2,3)Kong,J.A.读81IEEE系列期刊IEEE学会82IEE系列期刊IEEE学会83MetamaterialsCuiTieJun,Smith,DavidR.,Liu,Ruopeng84天线(Antennas:ForAllApplications)JohnD.Kraus,RonaldJ.Marhefka.85ProgressInElectromagneticResearchMITPress,USA,86Journalof

32、ElectromagneticWavesApplicationsTaylor&FrancisGroup无线电物理选读87ElectronicLettersInstituteofElectricalEngineers88微波学报中国电子学会89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90通信学报中国电子学会91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92电波科学学报中国电子学会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编号112107020001X课程负责人ToruKojo教学团队成员许明梅、池丽萍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一级学科必修课学分4学时64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

33、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64【教学目的及要求】1.要求预修课程:量子力学I,数学物理方法。2.教学目的: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学习量子力学的一般描述,进一步学习量子力学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方法,能用这些方法处理物理学中的问题。通过该门课,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读写专业英语的能力。并为研究生的后续课程,如量子场论、多体理论与格林函数方法,量子光学和固体理论等提供理论准备,同时也为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打好基础。【课程内容简介】1.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希尔伯特空间;2.空间变换的生成元、诺特定理;空间平移与转动、对称性与守恒律;3.投影算符与密度算符;3,

34、量子体系的时间演化;量子力学的绘景;路径积分量子化;4.角动量理论;自旋;5.相干态;6.多体问题;二次量子化;7.散射理论;8.相对论性量子力学。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闭卷考试参考书目.5.6.7.高等量子力学简明教程(英文)刘连寿等著,科学出版社,2009.高等量子力学喀兴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高等量子力学倪光炯,陈苏卿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高等量子力学徐在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1994。量子力学(卷II)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2000.高等量子力学(英文)苏汝铿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QuantumMechanics2ndedition,

35、E.Merzbacher,JohnWiley&SonsInc.,NewYork,1970.8. QuantumMechanics,Vol.1,C.Cohen-Tannoudjietal.,Wiley,1978.9. ModernQuantumMechanics(secondedition)J.J.Sakuraietal.,Addison-Wesley,2011.高等统计物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统计物理课程编号112107020103X课程负责人付菁华教学团队成员付菁华,杨纯斌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学院课程类别一级必修课学分4学时64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

36、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5662【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物理研究生能够掌握量子统计物理基本原理,学会用量子统计物理处理一些简单问题,了解统计物理在理论方法和研究问题方面的公认的、成熟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物理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在大学本科物理专业热力学统计物理及量子力学的基础上,使用量子力学的语言,讲述量子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量子统计基本原理;简单气体的基本理论;理想玻色子系统;理想费米子系统;相互作用系统的统计力学:集团展开法;相互作用系统的统计力学:量子场统计;相变:临界性、普适性与标度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40% +期末考试60%参考书

37、目1、2、3、5、6、7、W. Greiner, L. Neise and H. Stocker,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Springer, 1995R. K. Pathria, Statistical Mechanics, Elsevier, 1997 量子统计物理学,北京大学物理系,量子统计物理学编写组,北京 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杨展如量子统计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统计物理现代教程L.E.雷克美国,北京大学出版社Kerson Huang, Statistical Mechanics, John Wiley an

38、d Sons, 1987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Statistical Physics, Part 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课程名称数值模拟与计算物理课程编号112107020002X课程负责人李勇教学团队成员夏向军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一级学科必修课学分3学时48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48【教学目的及要求】计算物理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应用科学。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对计算物理进行一些指导,掌握计算物理中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几类计算方法的基础或基本原理,

39、能完成常用计算物理方法的实际计算工作,了解这些方法在若干物理学分支中的具体应用,能够组织一些较大规模的计算。【课程内容简介】从计算物理学包含的物理问题的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出发,具体讨论了物理数据拟合、插值方法,数值积分微分方法,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物理问题的随机模拟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和确定性模拟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等。笔试考核方式数值分析(第5版),李庆扬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计算物理学,顾昌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7参考书目计算物理基础,彭芳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计算物理学,马文温,科学出版社,2011.1

40、2计算物理学,刘金运等,科学出版社,2012.6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课程编号112108090003X课程负责人郭红教学团队成员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学分3学时48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2010882【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并能应用其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随机问题。【课程内容简介】掌握随机过程及其有限维分布、数字特征、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等基本概念;掌握马尔可夫过程的定义及性质、马氏链的状态分布、平稳性和遍历性及连续时间马氏

41、链的基本理论;理解平稳过程的概念、相关函数的性质,掌握遍历性定理、相关函数的谱分解、平稳过程的预报,了解维纳过程、了解微分方程、积分等概念和方法;It。公式;初步领会随机微分方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考核方式参考书目课外作业5次,每次20%。(1) 刘次华随机过程(2) 张卓奎陈慧婵随机过程及其应用(3) 王玉孝等概率论、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4) RichardDurrettEssentialofStochasticProcesses课程名称量子场论课程编号112107020101X课程负责人张本威教学团队成员计晨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二级学科必修学分4学时64授课方式及时数

42、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64【教学目的及要求】量子场论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在现代物理学的很多领域内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只有熟悉量子场论基本知识,才能尽快地进入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科学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场论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课程内容简介】1. 场论入门的基础知识2. 标量场3. 狄拉克场4. 相互作用场和费曼图5. 树图计算6. 辐射修正考核方式作业+考试参考书目1. AnIntroductiontoQuantumFieldTheory,Peskin&Schroeder2. QuantumField

43、TheoryinaNutshell,A.Zee.对称性和群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对称性和群论课程编号112107020102X课程负责人李新强教学团队成员陈绍龙,袁兴博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二级学科必修课学分4学时64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64【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抽象群的基本知识及处理有限群的基本方法;掌握一般李群及李代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熟悉基本的分立群(如循环群、置换群)的表示和分解;熟悉转动群和幺正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表示。掌握物理学中对称性的数学处理,熟悉群论的语言,并掌握群论在物理学

44、,尤其是量子力学中的应用方法。【课程内容简介】1. 群的基本知识:群的定义,子群和陪集、类与不变子群,群的同态和同构,群的直积;2. 有限群表示论基础:群的线性表示,等价表示、不可约表示及表示的幺正性,群代数和正则表示,正交性定理,特征标和特征标表,表示的直积和直积群的表示:3. 点群:点群的定义,第一类点群,第二类点群,晶体点群,点群的不可约表示;4. 转动群:转动群SO(3)群,幺模幺正SU(2)群,SU(2)群的不可约表示,S0(3)群的不可约表示,李代数su(2)和so(3),转动群表示的直积,不可约张量算符;.9.对称群:n阶对称群Sn,投影算符,杨图、杨盘及其引理,S

45、n群的不可约表示:连续群及其表示: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概念,李代数的表示;SU(2)群:升降算符,SU(2)群的表示,角动量叠加,CG系数,同位旋;洛伦兹群:洛伦兹变换,洛伦兹群,旋量;SU群:SU(3)群,SU(3)群的表示,张量方法,夸克模型;10.氢原子和SO(4)群:考核方式一闭卷考试加平时作业,或小课题报告加平时作业。1, 群论,韩其智,孙洪洲,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2, Liealgebrasinparticlephysics,H.Georgi,WestViewPress;3, GrouptheoryinPhysics,WuKiTung,世界图书出版社;4, 物理学中的群论,马中骐

46、,科学出版社。课程名称粒子物理课程编号112107020003X课程负责人刘峰教学团队成员殷中宝、周代翠、张冬亮、Paolo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4学时64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64【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掌握粒子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子和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质与分类、SU(3)对称性;深度非弹散射与部分子模型;了解夸克与胶子及其相互作用,弱电作用的统一、标准模型;了解粒子物理的进期发展。【课程内容简介】1. 夸克与轻子2. 相互作用与场3. 不变性原理与守恒律4. 强子中的夸克5. 轻子与夸克散射6. 夸克相互作

47、用与QCD7. 弱作用8. 电弱相互作用与标准模型考核方式考试参考书目1. D.H.Perkins,IntroductiontoHighEnergyPhysicsCombridge,20002. I.S.Hughes,ElementaryParticles,Cambridge,19683. Ta-peiChengandLing-fongLi,Gaugetheoryofelementaryparticlephysics,ClarendonPress.Oxford,1986相变和临界现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相变和临界现象课程编号112107020004X课程负责人杨纯斌教学团队成员杨纯斌、许明

48、梅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二级必选课学分3学时48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时数分配48【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变的现象和基本的理论描述方法。【课程内容简介】1,相变的基本概念和普遍规律2、可解的相变模型3、普适类与标度律考核方式调研报告参考书目R.K.Pathria,StatisticalMechanics,2ndEdition有限温度量子场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限温度量子场论课程编号112107020006X课程负责人侯德富教学团队成员侯德富,王恩科,秦广友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

49、分4学时64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4816【教学目的及要求】有限温度量子场论是研究在条件下物质形态及其成分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论工具。该门课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掌握有限温度和密度下多粒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场论计算技巧。学生能用有限温度场论去研究各种物质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过程。从而最终去研究标准模型的相结构和有限温度密度下的物理过程。主要强调对QCD相结构和与高能重离子碰撞和核天体相关物理的应用。【课程内容简介】1-热力学与量子统计物理基础有限温度下的标量场配分函数的泛函积分表示 相互作用标量场和有限温度下的费曼规则 有限温度下的重整化有限温度密

50、度下的量子电动力学线性响应理论有限温度下对称性自发破缺和恢复有限温度下的量子色动力学硬热圈重求和.0.QCD相结构考试考核方式参考书目J.Kapusta,Finite-temperaturefieldtheory,Cambridge,2006IM.LeBellac.Thermalfieldtheory,Cambridge,1996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课程编号课程负责人计晨教学团队成员计晨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类别二级学科必修课学分3学时48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48【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原子核物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研究核结构性质与核反应机制的理论计算,并了解前沿研究的发展。要求具备量子力学、电动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简介】1-双核子系统;2. 核子间相互作用;3. 原子核基本性质;4. 核结构模型;5. 微观核少体/多体理论5. 原子核放射性及衰变;6. 核反应理论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试参考书目1. C.A.Bertulani,NuclearPhy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