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一、 练习题1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就是指向特定的读者的。2黑格尔把想象视为艺术家天才大小的主要标志,认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3"张力"的概念是来自于英美新批评。4想象建立在人对世界的直接的感受之上,是由人的感觉、知觉和记忆在头脑中形成的最浅近、最基本的形象。5审美感知是一切文艺作品接受的起点,而审美感知的起点就主体而言是审美态度。6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所创立的叙事体戏剧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7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观点。附:参考答案(注:考卷上本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的,即填涂答

2、题卡,正确为A,错误为B) 1、B2、A3、A 4、B 5、A 6、A 7、B一、 练习题1最早明确提出"物感"说的,是儒家经典之一的_。2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瓦诺·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中将人的创造心理分为_、_和_等三个阶段。3感知的审美特征是_、_、_、_。4本文与读者之间相互提问与回答的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阅读效果,主要包括_和_两种。5"内模仿说"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生物学家、美学家和心理学家_。6弗洛姆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思想的综合研究,提出了_与_两个概念,作为连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纽带。7"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3、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Katharsis)。"这是_在其_一书中提出的观点。附:参考答案1. 礼记·乐记2. 原发过程 继发过程 第三过程3. 新鲜感 独特性 整体性 恒常性4. 共鸣 误读5. 谷鲁斯6. 社会无意识 社会性格7. 亚里士多德 诗学一、 练习题1童年经验2审美注意3审美情绪4人本主义心理学5高峰体验6内觉体验7心理类型8"迷狂"说9心理场10同化和顺应11灵感12共鸣13内模仿14内模仿说附:参考答

4、案1.童年经验就是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童年体验在作家创作心理的体验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审美注意是审美态度的具体化。是审美态度面对具体对象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并停留于对象身上的状态。这种注意不同于其他心理注意,它不关注主体的实用的、功利的目的,也不太关注理论的概念的目标,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审美形式的本身。3. 审美情绪是在审美情境下,人对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人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产生的情绪反应。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

5、别,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之后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种思潮"。它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物理的、化学的客体,也反对精神分析学只研究"病态的人",而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健康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又被誉为"积极的心理学"或"建设的心理学"。5.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快乐的体验。6.

6、 内觉体验是一种尚无法用明确无误的形象、语词、显形思维或动作表达出来的心理感受。它有认识而无定形,有过程而不具表现性,有体验却不能准确加以分析。生动、质感却又是模糊不稳定的,往往是局部的。与定型的话语或艺术成品相比,是一种前感知的相对朦胧的体验。7. 西方最早提出心理类型的人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他把人的基本气质归结为四种类型,即胆汁型、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它为揭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差异提供了内在依据。荣格认为心理类型主要指人格的整合的、总的倾向和特征。8.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创作过程是一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这种诗兴的迷狂使诗人高度兴奋、气象万千、感情激荡、灵感突现,从而

7、"回忆"起神秘的"美的理式",写出垂为后世的诗歌。9. 心理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心理场是指在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审美情境或氛围。它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一定的时空环境三个部分,其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相互作用的两极,二者在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动态平衡。10.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的获得,是一个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图式结构(即认识结构)的形成与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种心理机制。同化是指把外界的刺激吸收融合到

8、主体原有的图式结构中,使原有的图式结构获得巩固和新的丰富;顺应则是指主体改变或调整自身原来的图式结构以适应客体变化的过程。11. 灵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自己完整的认识过程,有自己的思维形态和特点。从本质来看,灵感通常是指一种不期而至的创造性发现,是一种久久萦绕在艺术家心头的创造难题的突然解决。它可能是刹那间涌现在艺术家心头的新的创作思路,也可能是一个新的意象。12. 共鸣原为物理学术语,指两个震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因共振而发生的现象。在文艺心理学中,共鸣指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亦指欣赏者由于自身思想情感与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相一致,从而被深深打动,

9、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上所激动。作为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峰体验状态,共鸣是读者与本文之间的心理力彼此平衡、契合的结果13. 内模仿是指人在观照某一个物时,作为主体的人会与对象产生一种情感交流,由于外物运动的作用,人的知觉会按对象的性质内在地模仿对象的运动和情感特征,并享受这种内模仿的快感。14. 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谷鲁斯认为,内摹仿是一切审美欣赏活动的核心。所谓内摹仿,就是审美主体在内心世界摹仿外界事物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特点,欣赏者同情地分享着旁人的生活和情绪,或者外物的姿态与运动,在心灵中产生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幻觉,即把自我加以变形,投射在对象中去,从而得到一种由摹仿得来的心理愉悦。一、 练习题1

10、情感在艺术活动有何作用?2什么是文艺活动中的心理场?3审美理想的特征是什么?4谈一下对"净化:宣泄与补偿的情感代谢"的认识。5简述"审美距离说"的基本主张。6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主张。7简述移情说的基本观点。附:参考答案1.情感在艺术活动有何作用?解答:(1)萌动创作欲望"情动而辞发"情感的萌动推动了想象,想象根据审美情感的愿望捕捉爱与恨的形象。接踵而至的影象激发了情感,甚至愈演愈烈,以至主体不能自已,主体要通过一种途径来渲泻、表现。(2)影响作品形式-"温柔敦厚"客体(对象)的强大,压抑阻塞了主体心理能量的顺

11、畅释放。艺术家只能采取"状若抽丝"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样就形成了"温柔敦厚"的怨而不怒的风格。(3)决定作品的价值-"穷而后工"由于内心感于外物而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作家便只能发愤著书,从深处来思考问题,从深处来要求创作。这样"蚌病成珠"的创作心理,使得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令人玩味。2.什么是文艺活动中的心理场?解答:(1)心理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受物理学中"场"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勒温、考夫卡等人都对之进行过详细的论述。(2)文

12、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所形成的心理场,它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审美情境或氛围。它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一定的时空环境三个部分,其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相互作用的两极,二者在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动态平衡。(3)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心理场中进行,不同的心理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场效应。3. 审美理想的特征是什么?解答:(1)理性和感性的相统一。审美理想是具体的存在,它溶解抽象观念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内在目的性见诸于感性形态中。(2)审美理想是真与善的统一。艺术品中,美的理想应是一个饱含着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人文关怀的弄潮儿,而不是作

13、为一个落后的思想的哀鸣者。(3)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过去的理想在现实条件下可以实现,从而成为现实。但现实又会因发展而呈现不足和缺陷,这需要产生新的理想以引导现实前进。现实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同时,理想也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4.谈一下对"净化:宣泄与补偿的情感代谢"的认识。解答:带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活动决非一种单纯的情感宣泄。艺术欣赏是净化,而净化决不等于宣泄。新陈代谢,最初它是生物学用语,指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后来,新陈代谢被移植到哲学、社会科学中,特指旧事物灭亡而新事物诞生。新陈代谢的过程基本上是消解旧事物建构新事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谢本质上是一种建构。所谓

14、净化本质上也就是一种情感建构。在艺术净化中,情感宣泄并非是情感从主体身上完全脱离出来消失掉了,而是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另一种情感,或者说是建构起另一种情感。5. 简述"审美距离说"的基本主张。解答:(1)"审美距离"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和语言学家布洛。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距离既不是空间上的,也不是时间上的,而是一种心理的距离。(2)布洛的心理距离指的是对象与主体之间实际利害关系的分离。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带着功利的目光去观看事物时,事物的某些侧面往往被我们忽视了,而借助一定的恰到好处的心理距离,这些侧面就会

15、引起我们的注意,突然闪现,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为观赏者带来审美的愉悦。因此,心理距离构成了一种审美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6. 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基本主张。解答: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的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基本主张有:(1)对心理现象的解释强调整体组织,认为人的知觉具有某种组织性,能够把所感知的对象在知觉中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知觉的各个部分之间构成一个结构框架,这就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作为一个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在其内容上总是大于部分之和。(2)提出了著名的"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作

16、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同形关系。例如,如果一个人感知到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圆形,这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内也存在着一个圆型的有限区域,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是完全彼此等同的。格式塔心理学是这派心理学在美学和文艺研究领域的具体运用,其创造性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艺术作品的构成而言,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格式塔。(2)力的结构决定了艺术品的表现性。7.简述移情说的基本观点。解答:(1)移情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Theoder Lipps)。他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2)在审美体验中,主体与客体互相作用,一

17、方面,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主体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在对象上,也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把自己的力量感觉、努力和意志、思想和情感,移置到外在于自身的事物里去。通过这种移置活动,对象就更接近主体,显得更为亲切。另一方面,被灌注了主体生命的审美对象,并不是事物本身,而只是事物的"空间意象"。(3)上述两方面的结合就形成了审美移情现象。所以,在立普斯看来,审美欣赏的对象与其说是物体,不如说是自我,"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一、 练习题、举例分析文艺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共鸣现象。、试论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

18、交融的意义。、举例说明情绪是怎样使日常语言提升为艺术语言的?附:参考答案、举例分析文艺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共鸣现象。解答:(1)共鸣原为物理学术语,指两个震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因共振而发生的现象。在文艺心理学中,共鸣指人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亦指欣赏者由于自身思想情感与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相一致,从而被深深打动,体验到了一种情绪上所激动。(2)共鸣的产生首先需要主、客体两个方面具备基本前提。从审美客体来说,对象本身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从审美主体来说,共鸣的产生首先取决于审美主体的一系列主观条件,如审美主体

19、正常的感知能力、审美主体感性和理性的心理信息储备,以及审美主体对信息的识别、处理、转换、传递和自身的心理技能等。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上,文艺欣赏中的心理共鸣是欣赏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张力平衡结果。也就是说,在文艺欣赏过程中,主体从自己的经验、心境出发对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期待,与本文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定向之间互相契合、统一。(例子)(3)欣赏主体与本文互相契合,进入一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集中指向本文所呈现的人物、场景、氛围,他与主人公共同欢笑、共同哭泣,他的心随着欢快的乐曲飞腾、随着低沉的音符沉落,甚至会混淆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例子)(4)作为一种高峰体验,文艺欣赏活动中心理共

20、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共鸣现象的产生需要主体"静心",以进入审美状态。其次,读者的生活经验、阅历还要与本文所展示的境界相近。、试论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的意义。解答:(1)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用一种更宏观的比较视野来重新审视、发现中国传统文艺心理学。这里所谓的"发现",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寻找、确立本民族文艺心理学在建构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中的应有地位;另一方面是指发现本民族文艺心理思想和西方文艺心理思想之间的"间性"与异质之处,从而以西方文艺心理学为参照来更准确、完整地认识自己的传统。(2)中西文艺心

21、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加理智、清醒的态度来借鉴、改造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积极成果,促进西方文论话语的"本土化"。合理地借鉴西方现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有益成果,一个必要的理论前提是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根",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艺心理学的深厚根基和当下文学创作实践,在对话、交流中互相调整、互相包容,既要大胆吸取西方的合理资源,又要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传统去迎纳、充实这些资源,从而创造性地建构能为我们民族、我们时代所用的文艺心理学范畴、命题与观念。(3)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有助于我们用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传承、激活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传统,推陈出新,促进古代文艺心理学的现代转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