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综合检测(A)资料_第1页
七年级历史期中综合检测(A)资料_第2页
七年级历史期中综合检测(A)资料_第3页
七年级历史期中综合检测(A)资料_第4页
七年级历史期中综合检测(A)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期中综合检测(A)(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北京人直立行走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故排除含的选项。故选B。2.(2015·泉州质检)小张在原始文化遗址参观时

2、拍下了下面四幅照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使用耒耜耕地,会制作陶器,会饲养家畜等生产生活情况。3.(2014·聊城学业考)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考古发掘的成就再现史实和辨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北京人本身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且掌握钻孔技术,无可比性,符合题意。是半坡居民的进步成果,是河姆渡居民的进步成果。故本题选C。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3、。”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初祖”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黄帝对于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尊称他为“人文初祖”。5.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查大禹治水的工作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D.尧编写了乐谱【解析】选C。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舜派禹治水。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

4、位于禹。发明乐谱的是黄帝的属下伶伦。所以A、B、D都不符合史实,故选C。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请问,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公元前2700年;禹B.约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2007年;启D.约公元前2070年;启【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奴隶社会开始。7.2011年3月,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因为当时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见右图)。“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以释为“后”为妥。该鼎铸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5、A.商代,甲骨文B.商代,金文C.西周,甲骨文D.西周,金文【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司母戊鼎,而古代在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被称为金文。8.下面是对分封制的总结,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错误的,错误的答案是哪一项()A.西周主要是通过分封制来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的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成员主要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C.西周分封制就是“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D.分封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使西周短时期就灭亡了【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9.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

6、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A.航行B.灌溉C.排洪D.军事【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的“蜀守”推断出该工程即战国时期兴建的都江堰,而它作为一项水利工程,其主要作用在于防洪和灌溉,亦可航行,不包括军事作用。10.(2014·海南中考)如右图,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王的卜问、乘车狩猎等160多个文字的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的文字是()A.符号B.甲骨文C.铭文D.小篆【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考查知识点: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

7、骨文。商朝时普遍使用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故选择B。11.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天子权势衰落,失去对诸侯的控制。这种现象出现在春秋时期。12.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曾与庞涓同师学艺,后在魏国受庞涓陷害被割去髌骨,由齐国救出并拜为军师,多次帮助齐帅田忌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创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辉战役。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有()马陵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时

8、期,齐国和魏国先后进行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战役,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战役。故选B。13.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件工具()【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推广使用。14.(2015·淮南质检)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被称为“虎狼之师”。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9、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项措施激发将士英勇杀敌,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15.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论语”可知这位哲学家是孔子。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核心是“仁”。故正确答案为A。B是道家思想,C是墨家思想,D是法家思想。16.(2015·南京质检)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的言论是关于()A.孔子B.墨子C.老子D.孟子【解析】选

10、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17.(2015·龙岩学业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易混辨析】秦国与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国国君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与秦国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8

11、.(2015·山西质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与此不符的是()A.统一货币B.统一文字C.实行郡县制D.推行分封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实行郡县制等。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选D。19.(2015·泰安质检)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A.商鞅变法B.秦始皇“焚书坑儒”C.陈胜吴广起义D.刘邦项羽起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12、的分析理解能力。“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故选B。20.(2015·南京质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D.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解析】选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1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21.(2015·苏州质检)“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

13、理性地参与历史探究。材料一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彗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轩辕”是传说中的哪个人物?请列举他的两项发明创造。(3分)(2)材料二反映了“武王”实行什么制度来加强统治?请写出该则材

14、料中的两个诸侯国。(3分)(3)材料三说明秦始皇对材料二的制度持什么态度?为此他实行了什么制度取代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分)(4)材料四描述的是哪一场著名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特点?指出材料中蕴含的成语典故。(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释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轩辕”指的是黄帝,相传他建造宫室,教人挖井,制作衣裳,发明舟车。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封诸侯”“曰齐”“曰鲁”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中涉及齐国和鲁国。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制,为此实行郡县制。第(4)题根据材料四中的“项羽”“沉船”“破釜”,可知

15、描述的是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成语典故是破釜沉舟。答案:(1)黄帝。建造房屋,教人挖井,制作衣裳,发明舟车(任意答出两项即可)。(2)分封制。齐国、鲁国。(3)否定态度。郡县制。(4)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破釜沉舟。22.某校七年级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大自然的馈赠】(1)我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半坡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2分)【政策的推动】(2)战国时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的是哪一项法令?(1分)(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2分)【水利的兴修】(4)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

16、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2分)【农具的改进】(5)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农具和耕作技术上出现的主要进步各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活动总结】(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3)(4)(5)题。第(6)题是开放性题目,结合前五个题目进行归纳总结。答案:(1)水稻;粟。(2)奖励生产。(3)统一货币、度量衡。(4)都江堰;李冰。(5)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6)自然环境;政府的相关政策;人们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生产技

17、术等。23.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税,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请回答:(1)若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2分)(2)若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项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4分)(

18、3)若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4分)(4)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2分)(5)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全国,由此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对法令内容的理解,承认土地私有,实现了土地私有制,满足了地主对土地私有的要求。奖励军功,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所以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农民阶级欢迎变法,因为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回答问题。答案:(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

19、弟,就没有爵位。(3)欢迎。法令规定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税,免其徭役。(4)建立县制(第四项)。(5)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24.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其他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材料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