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_第1页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_第2页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_第3页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_第4页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读“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摘要:学者们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释的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 论语中孔子谈到“利”、“命”、“仁”的次数,从谈及的频率便可直接看出是 否“罕言”;第二,“与”的解释,在“和”跟“赞许”两种解释中展开争论;第 三,孔子对“利”、“命”、“仁”的看法。笔者认为,要还原这句话的真意,需深 究的是孔子对“利”、“命”、“仁”的看法,透过孔子的思想才能正确解释此话。 孔子是赞许“利”、“命”、“仁”的,因而这句话应被注释为“子罕言利与命,与 仁”。关键词:子利命仁一、常见的三种解释“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 以下三种:(1) 子罕

2、言利与命与仁。何晏论语集解说:“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 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刑昺疏:“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也。罕,希也;与,及也;利者,义之 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 及之,故希言也。”朱熹则同意程颐的观点: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 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谈到:“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 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 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生平所言, 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

3、所有 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很少。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 陈冠伟,肖永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合理解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31. 吕庙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新释J.邯郸学院学报,2006(6):88. 朱熹(集注),崔存明(校订)钱选国学名著之论语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73.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刘宝楠认为“利命仁三者。皆子所罕言。而言仁稍多。言命次之。言利最少” 。杨树达分析孔子“罕言仁”的原因是“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 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以上解释均认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应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

4、和仁德。在此,“与”被译为“和”的意思(2)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如此断句则把此句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赞许命运,赞许仁德。在这 里,“与”被译为“赞许”。史绳祖学斋占毕:“论语谓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古注诸家皆以为三 者子所希言,余独疑之。利者固圣人深耻而不言也 ,如命与仁,”尝不言。 且考鲁论二十篇问答,言仁凡 53条。张南轩已为诛泗言仁,断之曰言矣。又命 字,亦言之非一。,孔子罕言者,独利而已,当以此句作一义。曰命曰仁,皆 平日所深与,此自别一义。与者许也郭沫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他很少谈利,但称道命,称道仁。他既说仁者不忧又说知命不忧'既说:君子无终食间违仁,又说不知命无以

5、为君子。命与仁在他(孔子)的思想中俨然有同等的斤两。孔子确实很少谈到利。虽然他也很少谈到命运,但他对命运所持的态度与他对仁所持的态度一样,都是正面的。而在论语中,孔子提及“仁”的次数多 达59处。因而将“与”译成“赞许”也表达了孔子对利、命、仁的态度。“如 果以肯定否定论,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但赞同命和仁,后者与讲多讲少没太 大关系(3)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讲利少,是因为他重义轻利;讲命也少,是因为天命难言;讲仁很多, 是因为他推崇仁。这句话,如果以讲多讲少论,孔子罕言,可不止是利,还应有 傅允生“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J.孔子研究,2000(4):123. 刘宝楠.论语正义M.河北

6、: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72. 杨树达.论语疏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37. 吕庙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新释J.邯郸学院学报,2006(6):89. 吕庙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新释J.邯郸学院学报,2006(6):89. 李零.丧家狗一一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75. 李零.丧家狗一一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75. 命,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言命,不该把命和仁放在一起,与利对照,或把三者 视为一类,”因此将这句话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命运,他赞成仁德” 第一个“与”字解释为“和”,第二个解释为“赞成”。二、分析此话的重要依

7、据一一孔子思想从以上三种解释中可看出,学者们对这句话的解释的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入 手:第一,论语中孔子谈到“利”、“命”、“仁”的次数,从谈及的频率便可 直接看出是否“罕言”;第二,“与”的解释,在“和”跟“赞许”两种解释中展 开争论;第三,孔子对“利”、“命”、“仁”的看法,赞许的便“多言”,反对的 便“罕言” 0在论语中,孔子言“利” 6处,言“命” 7处,言“仁”则达59处。从 谈及“利”、“命”、“仁”的次数来看,孔子是“罕言利与命”,而非“罕言仁”。“与”的常用译意为连词“和”、“跟”,而“与”字在论语中确实又有译成 “赞许”的用法,如“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

8、与 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0然而,笔者认为孔子谈及“利”、“命”、“仁”的次数、“与”字作何解都不是分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关键。争论 “利”、“命”、“仁”的言多言少及赞许与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两者并没有必 然的联系,讲多了不一定就赞许,不赞许的东西也不一定少讲。所以要还原这句 话的真意,需深究的是孔子对“利”、“命”、“仁”的看法。三、孔子对“利”、“命”、“仁”的看法(1) 子多言仁,亦赞许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对“仁”必然是持赞成的态度。并且在论语 中,“利”、“命”、“仁”三者所提及的频率最高的就是“仁”一一共 59处。而杨 树达认为孔子以“仁”作为最高道德,并不

9、自称“仁”,也罕许人以仁,而判定“子罕言仁”。杨伯峻说“仁”为孔门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孔子少谈仁,一谈则 被记载下来。这些解释实在太牵强。所以“与仁”应解释为“赞许仁”,而不是 李零丧家狗一一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75. 李零丧家狗一一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74-175.“和(罕言)仁”。(2)子微言命,但畏天命在论语中,孔子谈“命”有7处。孔子所说的命分两种:一种是死生寿 夭,即性命之命;一种是穷达祸福,即命运之命。其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颜渊)就是讲这两种命。孔子是顺应天命的,特别是生死之命,纵使无可奈何也只能顺应天意。当冉 耕身染重

10、病时,孔子探望他,只能悲痛地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孔子关于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观点还 体现在:“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如命何!”(论语宪 问)孔子并不赞同子服景伯杀掉公伯寮, 他认为自己的主张能否实行在于天命, 而天命并非公伯寮可以改变的。同时孔子是敬畏天命的。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 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天命” 与“大人”、“圣人之言”都是君子要敬畏的东西。在这里,孔子将“天命”与“大 人”、“圣人之言”放在了同样的位置,肯定了它的重要性。孔子一向极力推崇

11、君 子,而“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并且凭着他的个人经验,亦 是“五十而知天命”。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虽然很少提到“命”,但他对“命”是一种赞许的态度, 它是敬畏天命的。(3)子非轻利,而求合理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 路)有的人说,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孔子对“利”是抱有一种轻视、 鄙夷的态度的。然而笔者并不如此认为,因为以上句子中的“利”都是相对而言 的。孔子是提倡“获利”的,而他反对、鄙夷的是特定情况下的“利”,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孔子对“利”的看法

12、。李零丧家狗一一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340.孔子主张“见利思义”。首先,“见利思义”中的“利”是在与“义”的对比 当中的。也就是说,在“利”与“义”之间作选择,必然要选择“义”而舍弃“利”, 就如“舍生取义”。孔子是一位非常推崇高尚道德的人,其中仁义是他推崇的美 好道德之一,他也不会轻易许人以“义”。因而在“利”与“义”之间,必然是 取“义”舍“利”。孔子提倡目光长远,反对“唯利是图”。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话主要的是一个道德评价的标准。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一 个道德评价的标准。之所以“小人喻于利”,是因为小人唯利是图、凡事趋利、 放利而行,因此

13、这里所鄙夷的不是追求利,而是不顾一切地追逐利的方式。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孔子 在此主张人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为了小利而误了大事,但并没有否定“利”,或许也是说勿为小利而失大利。孔子亦追求利,且一定的利有利于社会和谐,求利要有道。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虽后面说到“民无信不立”,但这 里亦将“足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一个国家要统治有序就必须安民,安民的良 方之一就是“足食”,满足民众的利益愿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 费乎?”(论语尧日)要管理得当,就要“就着民众的利益所在而使他们得 利”,从而“讲恩惠而不

14、耗费”。这里也体现了孔子对利的肯定,对民众讲利, 其实是从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利”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但并不能唯利是 图、放利而行。孔子主张取“利”有道,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论语里仁)富与贵,这是人们想要的,不用正当的办法得到它,是 不接受的。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孔子罕言“利”与“命”,但并不罕言“仁”。因此作“子 罕言利与命与仁”的注解是不合理的。而将其译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也 罗国杰.关于孔子义利观的一点思考一一兼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J.学术研究,1994

15、(3):53. 齐冲天,齐小乎(注译).论语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89. 齐冲天,齐小乎(注译).论语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71.有失偏颇。 因为此译法暗含一个意思孔子赞许命与仁, 但反对利。 然而经过 以上的分析可知,孔子对“利” 、“命”、“仁”三者都是持赞许的态度。因此,“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既符合事实(在论语中,孔子确实罕言 利与命),又表明了孔子对“利” 、“命”、“仁”三者的赞许态度(罕言并不等于 不赞许)。参考文献:1 齐冲天,齐小乎(注译).论语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 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3 刘宝楠.论语正义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4 树达.论语疏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5 朱熹(集注), 崔存明(校订). 钱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