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SIM卡管理进一步研究_第1页
用电信息采集SIM卡管理进一步研究_第2页
用电信息采集SIM卡管理进一步研究_第3页
用电信息采集SIM卡管理进一步研究_第4页
用电信息采集SIM卡管理进一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电信息采集sim卡管理进一步研究(14湖北省电力公司 随州供电公司 湖北随州441300; 2.3.湖北省电力公司 孝感供电公司湖北孝感432100)摘要:文章围绕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使用的sim卡管理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管好 sim卡的意义和管好的难处,提出了采用技术手段管理的想法。文章提出了通过 主站自动获取sim卡序列号、自动更新终端档案sim卡信息、提供sim卡异常 报告明细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与sim卡ip管理方法进行了对比,文章提 出的方法应用范围更广泛,准确性更高、纠错更容易,实用性更强。关键词:sim卡;序列号;用电信息;采集管理0研究背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下简称“采集系统”)

2、通过安装于用户现场的采集 终端采集处理电能信息,实现了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监测、 用电分析和管理功能。采集系统为智能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电力营销运行模 式产生了根木性变化。采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采集终端、通信网络和釆集主站。采集终 端是安装于用户现场负责电能信息采集的设备。采集主站是负责处理采集信息的 服务器系统。通信网络是采集终端与采集主站联系的通道,现阶段主要是gprs 无线公网。每个采集终端通过一个gprs模块与gprs网联结,一个gprs模块需 要安装一枚有gprs功能的sim卡。采集终端广泛分布于用户现场,sim卡的需量巨大。运行维护实践要求 我们管理好sim

3、卡。一是sim卡应用量大,管理失控将造成巨额的资金浪费; 二是终端掉线在与通信商联系时需要提供准确的sim卡信息;三是当大量终端掉 线时准确的sim卡信息便于故障定位,不致因sim卡信息错误产牛误判。然而管好难度较大。一是sim卡量大,涉及单位和人员多。目前siivre 由地市公司集中购买发放,县公司和营业所领取使用,每所运维人员众多。二是 终端换卡频繁。sim卡芯片损坏、sim卡欠费停机、sim卡数据未做好等原因终 端换卡。三是丢卡而未申报补卡现象突出。sim卡较小容易丢失,运维人员有细 心差异,出现保存不善。四是终端档案中卡信息与现场不一致。由于换卡并不影 响终端上线运行,运维人员不更改档

4、案信息大量存在。要解决好上述矛盾,我们必须引进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以下分析建立在 国家电网公司现行采集主站应用基础上,其它公司主站也可使用。1解决的技术问题sim卡发放过程是这样的:地市公司管理员从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集中购置专用sim卡,县公司专工领取发放至本公司运维人员或营业 所,营业所发放至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安装于终端。可见成本与需量的管控基础 在于弄清哪些卡在现场“真实”运行,哪些卡领用未装处在闲置状态,为此关键 解决以下二个问题:一是保证终端档案中sim卡信息与现场终端上的真实一致;二是系统自动将上线的“待装”卡转换成“运行”,上线的“非待装”(如库存、待较、报废)卡提供

5、异常说明清单。2基于sim卡序列号管理的工作原理每枚sim卡的背面都有一个唯一的20位的标识,这就是卡的序列号。前6位是通信公司标识,比如898600表示中国移动,898601表示中国联通。这 个序列号可以从sim卡芯片中读出。根据q/gdw1376.32013采集终端远程通 信模块接口协议,远程模块具有读取序列号的功能。采集终端只要换卡,gprs模块就要运行上电启动和登录主站的过程。 主站收到终端的登录报文先进行确认,确认通过后向终端发送请求远程配置信息, 获取sim卡序列号(也可人工请求获取)。后台更新终端档案sim卡序列号,终 端掉线或登录退岀吋sim卡序列号不变。前台终端档案sim卡信

6、息采用序列号 展示,不用卡号(通常所用的电话号码)信息。这样在线终端前台显示的卡一定 是真实的,掉线终端的不一定真实。配合最近通信吋间查看是可以区分卡所在的 真实终端。我们通过提高终端在线率可以提高卡信息的真实率。上线的sim卡主站后台自动在sim卡信息表中查找,如果卡为“待装” 就变更为“运行”,如果卡非待装(库存、待较、报废、无),就在现场与主站 sim卡比对异常记录中填写异常描述。管理人员查看异常记录作相应处理。如“待 较”卡处理成“待装”,“库存”系统走“领用”流程。这样做,一是充分保证了现场与主站信息一致,sim卡状态的准确性; 二是省去人工操作的麻烦。三是每枚卡的背面印有序列号,通

7、过比对核实正确性, 克服了通信公司提供信息无法核实的弊端。过去曾出现过卡号无标签、标签错误 无法核实清处的问题。3实现过程3. 1采集终端采集终端按功能分为集中器、三合一和专变终端,无论哪种终端其通信 协议是一样的,所以终端不加区别。采集终端通过gprs模块与采集主站连接, 登录过程大致分为串口检测、sim卡与信号强度检测、gsm网注册与gprs网连 接、登录主站。如图示:采集终端与gprs模块采用at指令通信,现行协议标准q/gdw1376.3-2013o按q/gdw1376.3-2013标准,采集终端在sim卡检测阶段 完成“at+cpin? ”后补加“at$myccid”获取sim卡序列

8、号,并存储于采集终 端。有的厂家集中器有此条,无需补加。3. 2主站通信协议为了把终端上sim卡的序列号在终端登录主站后报告给主站,需要主站 通信协议支持。根据当前主站通信协议标准q/gdw1376.1-2013,在tcp传输接 口中数据链路检测环节终端向主站发出登录报文(afn二02h, po, fl, con=l), 主站应答确认(afn二ooh, po, f1),随后主站向终端请求配置的远程模块信息(afn=09h, po, f9),终端应答配置信息中的sim卡iccid,就是我们要的序 列号。主站通信协议标准q/gdw376.12009的终端不支持。可以进行相应升级 改造。3. 3采集

9、主站主站请求终端的sim卡序列号成功后后台更新终端当前sim卡信息。按当前国网标设采集终端档案sim卡界面如图示。sim卡信息记录的是卡号(通 常说的手机号),并由人工完成卡号选择。此处更改为主站自动更新,记录信息 是sim序列号,不是手机号。4本方案与sim卡的ip管理方案比较笔者曾提出一种基于sim卡ip的管理方案3:每枚sim卡绑定一个ip, 把sim卡的卡号与ip对应关系导入到采集系统,采集系统对在线的终端侦测ip 与系统对比,从而确定采集系统中哪些终端档案的卡号与现场不一致,哪些sim 卡在运行,哪些未用。这种方法为管理取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介绍的方案优于 此方案。4. 1适用范围更

10、广ip管理方案需要sim卡的ip固定,ip变动将变得实效。本方案是基于 sim卡序列号,序列号是唯一不变的,与ip无关。因此对ip不固定的sim卡也 适用。也就是说解决了 ip管理方案中不能解决的部分。4. 2准确性更高ip管理方案管理的是sim卡的手机号信息,判断现场使用的手机号是基 于通信商提供的手机号与ip对应表。实践证明这个对应表也有错误。有的运营 商提供的电子表手机号所在行与下行的ip对应,导致对应关系全部错误,有个 别sim卡由于通信商业务员不细心未绑定,ip在ip池中任意选取,导致现场卡 号不断“漂移”。本文方案只需序列号,序列号在卡的背面,客户可以核对。有 规律可循。卡固定20

11、位,前6位是通信商代码,898600表示中国移动,898601 是中国联通。出错可能性相对小,而且自己也能查出来。4. 3纠错相对容易ip管理方案出现错误后纠错很困难。比如已知手机号的ip变动,作为 应用客户无法核实ip的真实性,通信商提供的ip是否正确应用者也无法核实, 本文方案的序列号与通信商业务员无关,序列号在卡的背面,客户可以核对。4. 4实用性更强手机号在卡表面是看不到的,为管理方便常在卡的背面贴上标签,这种 方法导致有的卡在gprs模块中插不进,时间长了标签脱落。作为gprs应用的 sim卡防止被用于打电话,关掉了电话和短信功能,这样运维人员查不到手机号, 通过ip通信商客户经理也没办法查出卡号。而序列号在卡的背面,无需标记, 在全寿命周期是可见的。记录序列号更实用方便。5结语基于序列号管理sim卡需要对现行主站作些微小调整,通信协议 q/gdw376.12009的终端软件需要作些改造。这种方案适用范围更广,准确性 大大提高,岀现错误也容易得到纠正,是一个较好的方案。参考文献:刘宜等 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q/gdw1376.32013)2 章欣等 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13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