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简答(共14页)_第1页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简答(共14页)_第2页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简答(共14页)_第3页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简答(共14页)_第4页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简答(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历史法: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4.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学。1.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带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狭义教育。 4.教育者: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统称教育者。 5.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

3、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发展包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3.环境: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影响的外部世界。 4.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们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

4、先天得来的,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5.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人的心理发展的差异百分之九十是由教育决定的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的自身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2.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的组织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

5、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跃、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德育: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5.智育:指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6.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体质的教育。 7

6、.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8.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9.全面发展教育: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9。全面发展教育: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1.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是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

7、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终身教育: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4.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农业中学及其他半工(农)半读中学、业余中学。 5.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6.双轨学制: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1.课程: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

8、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 2.课程论:课程论是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举凡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安排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等均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围。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指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它强调一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而组成的课程。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容许学生个人选择学习的课程。 5.直线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直线课程是

9、指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课程。螺旋式课程是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逐步拓展与加深的课程。 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自己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一种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7.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8.综合实践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10、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教育技术,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会和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10.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该领域

11、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1.教学: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科学性和思想统一性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

12、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的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育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是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

13、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

14、谈话法:谈话法又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反方法。 5)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事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6)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展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7)实习作业法:

15、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8)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9)研究法: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4.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5.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6.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班级上

16、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8.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的H.H.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里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当然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9.分组教学制:所谓分

17、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10.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近年来美国学校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这种教学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 11.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过程和结果为评定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1.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

18、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3.德育途径:指学校为了向青少年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组织进行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活动和工作都是德育途径。 4.德育方法: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 5.修养: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6.陶冶: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7.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19、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3.班集体:指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4.正式群体:指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

20、动。 5.非正式群体:指学生自发行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行成的学生群体。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1、0;3.学校教育:亦称为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5.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6.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的组织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22、。  7.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0.课程: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而言。用在教育上,指学校的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1.课程论:是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 12.学科:是根据教

23、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但有时也会和狭义的课程混用。  13.教材:是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 14.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6.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17.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

24、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8.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1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0.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评价主要包括:

25、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21.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2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 23.分科课程:  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26、60;  24.班级授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5.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6.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考#试大/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27个人本位论:主张

27、提出教育目的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28.分科课程:  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29.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

28、#160;     30.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3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33元认知监控:是

29、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34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35团体辅导:也称小组辅导,指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围绕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讨论训练等一定活动形式,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共识与共同目标进而改变团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  36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30、   3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8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高的群体。   39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们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

31、的,是先天得来的,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40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学生独立学习经过特别编制的程序化了的教材,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并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发展。   41. 活动(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一种社会活动。   4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

32、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3.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各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心理学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3.知识: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33、主观表征。  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7.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

34、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8.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9.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10.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1.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2.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

35、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3.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14.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可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  15.组织策略: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6.认知结构说: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

36、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也叫倒“U”曲线。  18.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37、19.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20.“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21.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了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条学习规律。  22.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

38、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与头脑之中的。因此,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23.一般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24.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9、0;25.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7.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8.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40、60;29.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30.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3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2.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

41、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3.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34.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35.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件、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36.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

42、谈。  37.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8.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9.算法式: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  40.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

43、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了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条学习规律。    41.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42.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43.相关类属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相关类属学习。 4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