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用药指导_第1页
浅谈中药用药指导_第2页
浅谈中药用药指导_第3页
浅谈中药用药指导_第4页
浅谈中药用药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阳药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浅析中药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学生姓名: 苏 胜 专业形式层次: 中药学本科 学号(或准考证号): 1414025034 指导教师: 刘奶元 实习单位: 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 完成时间 : 2015年11月 通讯地址:吕梁市离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邮政编码: 033000 联系电话(手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2、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苏胜 2015年 11 月 28 日目 录(三号,黑体,居中)摘要 1 第一章 引言 2第2章 医用中药指导的必要性 第三章 病人服用中药药指导的必要性1 、正确的煎制方法1.1 煎药器皿1.2 煎药用水1.3煎煮火候1.4煎煮次数1.5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5.1 先煎 1.5.2 后下 1.5.3 包煎 1.5.4另煎 1.5.5 烊化  1.5.6 冲服2、 中药的用药方法1、正确的给要途径第1章 绪论 21.1 xxxxx(小四号,宋体) 21.2 xxxxx(同上) 2浅析中药用

3、药指导的必要性中药学专业2014级函授专升本 苏胜摘 要 中药学服务是药学服务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会实践。中药的用药指导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在患者治疗过程与中药的使用过程中获得效果。不管是预防性的,治疗性的或恢复性的,无论是在医院药房是社会药房,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门、急诊患者,中药用药指导服务要直接面需要服务的患者,渗透于医疗保健行为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中。关键词: 中药学服务 医用指导 第一章 引言 自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我承担起我区基本药物推广使用的职责,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精通中药学知识,了解区域内的中药需求,有自己推广使用基本药物特别是基层使用中医中

4、药的一套方法,是新时期下作为我这样的药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中药学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药学情报信息资源【1】。第二章 医用中药指导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从事基层药物制度执行管理工作人员,我切实感受到中药在基本药物推广中的重要性,也切实的感受到对病人提供中药用药指导的必要性。在博大精深的中药世界里,中药的的剂型多样、中药的配伍讲究、中药的煎制独特、特别是汤剂没有个统一的标准。病人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正确的用药指导就会自我的、盲目的乱服,导致的后果不是治疗效果欠佳就是不良反应增多等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5、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现在的人们不但有问题就去看医生,而且都争着要看名医,吃药也不像以前那样盲目,对服药的指导更是要求比较严格,因此中药的用药指导显得由为重要。 第三章 病人服用中药指导的必要性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煎制方法、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1 、正确的煎制方法中药的疗效与剂型类别的选择及制剂工艺的操作当否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最为常用的剂型,且大多由病家自制,因此,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也是保证

6、临床用药疗效发挥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用水与火候的掌握,更是煎药的关键。故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 1.1 煎药器皿 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疗效降低,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 1.2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无污染的井水、长流水为好,现在城市里,则多以自来水为主。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但必须是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

7、物质及杂质少。加水多少也是煎好药的重要一环。明代李时珍说过“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又煎耗药力”由此可见煎煮中药汤剂时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此付汤药的药效,如加水过多则为了熬制合适的服用量则延长熬制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有些芳香易挥发类的中药成分就有可能遭到破坏。加水过少则有可能会减少熬制时间,药物的有效成份不宜析出,药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熬制中药时,必须先了解此付中药中所含药物的性质,根据药物自身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用水量。一般来说,吸水性较弱的药物不宜多加水,以刚好淹住药物为宜,吸水性较强的药物如植物的根茎、果实、躯干等应适当的多加点水,滋补类药物因熬制的时间较长,水分蒸发的量比较大,因此需要适当

8、的多加水。煎煮第一次时应先加水没住药材等药材充分的吸水后再加水至一指厚即可,煎煮第二次,第三次中药时,所需水量就比第一次用水量少,一般刚好没住药材即可。 1.3 煎煮火候煎煮中药火候的把握应根据中药的性质而定,煎煮的火候一般有三类:武火急煎、文火慢炖、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炖。通常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易挥发成分的药物久煎会使之成分过度的挥发而影响药效,一般用武火急煎法,并且煎煮的时间不宜过长。补益类药物或矿物等不宜析出成分的药物因滋腻厚重需久煎才能出汁,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煎煮的时间适当的延长。 1.4 煎煮次数与时间一般来说,一剂中药大多煎两次,部分贵重药材或滋补药材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

9、。实验证明煎两次药物可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70%-80%,因此药物至少应该煎煮两次,再具体的煎煮过程中解表类药物或者芳香易挥发的药物一般在煮沸后头药煎煮15分钟左右为宜,第二次煎药在煮沸后再煎10分钟即可,矿物类、滋补类、因滋腻厚重需用武火煮沸后,头药文火继续煎煮20-30分钟,二次煎药继续煎煮30-40分钟,并且在此过程中搅拌2-3次,以防最底层接近煎药器皿的部位有药物附着的地方出现焦糊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1.5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2】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

10、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1.5.1 先煎: 如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然后与其他药物同煎;又如川乌、附子等药,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因经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以确保用药的安全。【2】1.5.2 后下 :一些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1.5.3 包煎: 有些药物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

11、,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1.5.4另煎: 一些贵重药物,如人参等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所吸附,影响疗效,以致造成浪费。1.5.5 烊化 :胶类药物,如阿胶、龟胶、鹿胶等,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1.5.6 冲服: 一些粉末状、或液状类药物,如芒硝、竹沥等药,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用开水冲服。2、中药的用药方法2.1正确的给要途径 给药途径亦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立了许多

12、用药方法。在给药途径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主要以内服和外用(口服和皮肤用药)为主。此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不同的给药途径各有其特点。因为机体的不同组织对于药物的吸收性能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别,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消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数量以及作用强度。有的药甚至必须以某种特定途径给药,才能发挥某种作用。如石膏的清热泻火,以内服为主;而收湿敛疮,必须是煅后外用。临床用药时,具体应选择何种途径给药,应综合考虑

13、药物的作用特点与证情的需要。而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还须通过对剂型的选择来体现的。2.2正确的服药时间及方法根据病情需用要和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也是合理用药的要求。古代医家对此很讲究。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一般中药汤剂,每日早晚二次分服。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2.1服用时间一般来说病位在心肺等上焦部位宜饭后服用,病位在膀胱、肠道等宜在饭前服用。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物宜空腹服用,此时胃中没有食糜比较空虚容易吸收。特殊的药物有特殊的服用时间,如:驱虫药物应在早晨空腹服用,服用前并为

14、孩儿喝些糖水以便提高杀虫的效果.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应在睡前服用,安眠药物应在睡前两小时服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等等。急病或者病情比较危重时可以随时一次顿服,但要在正确的指导下服用,千万不要慌张,盲目服用以免延误病情。正确的服用方法也至关重要,比如:风寒表证所所用的辛温发表药物应趁热服用,高热口渴喜冷饮的热性病者所用的清热药则宜稍冷再服。还有一些特殊的送服药物方法:1. 酒送服,凡是治疗气血虚弱,机体虚寒,气滞血瘀,风湿痹症,中风不遂、步履艰难等疾病的中成药,用酒送服效果更佳。2. 淡盐水送服,凡治疗肾亏、肾虚及下焦疾病的中成药,如壮腰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均可用淡盐

15、水送服以提高疗效。3. 米汤送服:凡补脾、补气、养肠、止渴、利小便等中成药都可以用米汤送服,含矿物类的药物一般不宜消化最好选用稀饭送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3.正确的服药量 大多数人觉得中药一般都是天然材料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多吃与少吃都无所谓,无视中药剂量的规定,加之中药大多以汤剂为主,好多人感觉煎煮后可能让药物的有效成分丢失不少,于是往往会增加服用的剂量或次数,其实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中草药的服用剂量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同样也会导致病人头晕、头胀。胃肠不适等副作用的,自有熟练的掌握药物的性味,采取争取的药物服用指导才能有效的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用药过程中药特别注意一下

16、几点: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3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般来讲,每次以服用100毫升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13岁用成人药量的/;47岁用成人药量的/;8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4 、中药的不良反应【3】、 4.1消化道反应 黄柏的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苦参的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龙胆草可致食欲减退、恶心、头晕脸红。秦皮的剂量超过12克,可致胃不适、恶

17、心、便稀等。 4.2肝毒性反应黄药子剂量15克,可致黄疸、肝细胞坏死。川楝子可致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变性。苍耳子可致肝细胞坏死、脑水肿。 4.3肾毒性反应 马兜铃可致肾小管坏死、肾毛细血管水肿、出血,造成急、慢性肾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还有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益母草、茺蔚子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急、慢性肾衰。 4.4血液毒性反应 龙葵、蜀羊泉可致溶血、血液白细胞下降。雷公藤、青风藤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长春花、喜树、山慈姑有骨髓抑制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的煎制、用量、配伍、服用都有严格的禁忌。在临床的应用当中一定要熟悉掌握各种药物的禁忌症及适合病人的服用方法。同时还要熟悉掌握运用不良反应的处理办法。以便全面的告知病人,合理的指导病人用药。 第三章 展 望 以上只是本人很片面、很浅薄见解,祖国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讲可以说是略知皮毛。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如何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用药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已经是人们对用药最起码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