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知道九章算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感知信息。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视频、图表等历史资料,体会造纸术发明的必然性、时代性和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能整理、归纳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地震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

2、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了解华佗、张仲景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并能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课前预习题】:一、填空题1.目前世

3、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土于 ,是 时期用 做的纸。 时期,宦官 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 、 、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 ,总结了 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东汉科学家 制造的 。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是由汉代著名医学家 制成,此人还编制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 。同朝代的另一名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 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5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 ,他的主要著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入小故事: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

4、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教师设问: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下,引入纸的发明。下面我们就共同走进纸的发明年代,去领略那时祖先的聪明才智。二、合作探究(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81页“导入框”以及“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文,观察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思考回答:1、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2、阅读85页“自由阅读卡”,回答:由于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竹木简写字和编书,所以后人把

5、书的篇幅称作什么?又把书籍或史册称作什么?(称篇幅为“册”、“编”、“卷”,称书籍或史册为“汗青”。)3、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来造纸的材料是什么?(麻;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4、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的上、中、下三层,分别反映了当时造纸有哪些工序?(A、上层:把造纸的原料浸泡在草木灰水溶液里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然后切碎、洗净。B、中层:蒸煮已切碎、洗净的原料,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用水清洗、舂捣,再将捣碎的细纤维搅拌成纸浆。C、下层:用一种多孔的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5、根据82页“动脑筋”: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

6、那些方面吗?(可以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等。)过渡讲解: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而且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6、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指导学生阅读82-83页“九章算术和地动仪”课文、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等,思考回答:1、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它的历史地位怎样?(九章算术,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2、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怎样?是

7、哪个朝代、什么人发明的?(地动仪;当铜柱受到地震波惯性作用时,便会向发生地震的那个方向倾倒,触动那个龙嘴上的杠杆,使龙嘴张开,铜球掉落到铜蛤蟆嘴中,发出响声。它是东汉张衡发明的。)3、分组讨论: 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汶川地区发生的地震,内部铜柱倒向哪个方位?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试分析地动仪的发明有何意义? 4、张衡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不信鬼神;善于探索。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过渡讲解:除了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之外,当时的医学成就也很突出。华佗和张仲景就是汉代著名的医生。(三)华佗和张仲景指导阅读83页“华佗和张仲景”课文、观看导引图

8、、理解张仲景的语录,思考回答:1、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华佗和张仲景)2、华佗主要成就是什么?(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3、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什么?他怎样写成这部名著?他的历史地位怎样?(伤寒杂病论。他勤奋钻研中医学问,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此书。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4、【史海揭谜】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曹操杀害了。加之

9、当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更没有印刷术,所以,华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三、拓展延伸1、探寻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讨论。教师总结: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 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中外交流频繁;古代科学家吸收、继承、发扬前代成果等。 2、思维冲浪:国外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请列出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至少四项)。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几条这方面的建议。四、【小结内容】教师出示:人物成就影响科技数学天文医学【

10、交流感受】学生活动。板书设计: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纸的发明、改进和传播1从竹木简、帛到纸2蔡伦改进造纸术二、九章算术三、医学的成就四、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五、随堂训练:一、选择题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功能是 ( )A测定航海方向 B测定地震方位C测定时间和节气 D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2.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3.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4.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

11、医生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李时珍5.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促使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6.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C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东渡日本成功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书于我国东汉时期 B书中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数学成就C内容涉及现代初等数学的许多成就 D其中一些内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8.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

12、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佛散”,他是 ( ) A. 扁鹊B. 张仲景C. 华佗 D. 李时珍9.“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 A春秋B战国 C秦 D东汉10.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11.观察图2,它反应的生产流程应出现于我国 ( )A汉朝B隋朝 C唐朝 D清朝12.下图所示器物,在古代能测定地震方向的是 ( )13.我国发现的西汉早期麻纸比欧洲用纸代替羊皮做书写材料要早 ( ) A. 10世纪左右 B. 20

13、个世纪左右 C. 13个世纪左右 D. 18个世纪左右14.对九章算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书写成于东汉时期B. 是一部数学名著C. 它总结了夏商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大部分内容D. 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15.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造的纸称为“蔡侯纸”,其优点是 ( )A. 便于携带,使用方便B. 利用水力,节省人力 C. 工艺简单,制作容易 D. 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座。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如右图),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你知道这张纸是在哪里发现的吗?(2)什么事件后,纸才得到普遍的使用?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3)请完成下面我国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