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简答题_第1页
微生物简答题_第2页
微生物简答题_第3页
微生物简答题_第4页
微生物简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类群:非细胞型。小、无典型细胞结构,包括病毒亚病毒原核细胞型。无成形细胞核及 完整的细胞器,包括三菌三体真核细胞型。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 器完善,包括酵母菌、霉菌、草菌等。0.2微生物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发 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分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奠基期?1.1试对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一简表解。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间体核糖体细胞质内含物储藏物核区1.2试图示细菌和G-细菌细胞 壁的主

2、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 同糖被荚膜微荚膜恃殊结黏液层成分占细胞壁干重的构凝胶团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细菌;阴性鞭毛、菌毛、性菌毛肽聚糖含量很高(5090)含量10)很低芽抱磷壁酸含量较高(V50)无类脂质一般无(V2)含量较高20)细菌和细菌都含有肽聚糖和磷壁酸,区别在于含量的不同。蛋白质无含量较高1.3 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细菌和细菌在肽聚糖的成分和 结构上的差别。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及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四 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 特殊氨基酸一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O所代替;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 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

3、基酸O的竣基及乙四肽尾 的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 的肽聚糖网套。1.4 在细菌细胞壁外膜和细胞壁(内膜)上各有那些蛋白?其功能如何? 外膜:?细胞膜:?1. 5试列表比较真细菌及古生菌在细胞膜结构上的不同点.古生菌细胞膜真细菌细胞膜亲水头(甘油)及疏水尾(燃链)间 酸键连接酯链连接疏水尾的长链烧是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疏水尾是脂肪酸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单分子层比双分子层机械强度高)双分子层膜甘油3C分子上连接磷酸酯基、硫酸酯基、多种糖基细胞膜上含有多种独特酯类,如视黄 醛,可及蛋白质结合成视紫红质9/371. 6试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通过结晶紫液

4、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 结晶紫及碘的复合物。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 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 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及碘的复合物牢牢 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 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 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止结晶紫及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 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细菌呈现红色,而细菌则保留最 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涂片固定一初染一结晶紫一媒染一碘液 一脱色一95%酒

5、精一稀释复染一复红】1.7 什么是缺壁细胞?试列表比较四类缺壁细胞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 意义。缺壁细胞:(见前文名词解释6)类型形成特点实际应用L在实验或宿主体内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成多可能针型通过自发突变形成形态;大多数染成革兰氏阴性;营养对细胞细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要求高,高渗环境,生长较缓慢,一壁的抗菌胞壁缺损菌株。般培养27天可形成中心较厚四周菌治疗较薄的“油煎蛋”似的小菌落。有关原在人为条件下,用溶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这种原生质生菌酶除尽原有细胞体除对相应的噬菌体缺乏敏感性(若质壁或用青霉素抑制在形成原生质体前已感染噬菌体的体新生细胞壁的合成,细胞仍可正常复制)、不能进行正常

6、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的鞭毛运动和细胞不能分裂外,仍保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留着正常细胞所具有的其他正常功状渗透敏感细胞。能。不同菌种或菌株的原生质体间易 发生细胞融合,可用于杂交育种:另 外原生质体比正常细菌更易导入外 源遗传物质,故有利于遗传学基本原 理的研究。球乂称原生质球,指还状残留了部分细胞壁体(尤其是G-细菌外 膜层)的圆球形原生 质体。枝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没有的原形成的、适应自然生醇,故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体活条件的无细胞壁 的原核生物。有较强的机械强度1.8 试对细菌的鞭毛和螺旋体的周质鞭毛在结构、着生方式和运动特点等 方面作一比较。结构着生方式运动特点细菌的鞭

7、毛螺旋体的周质鞭毛1. 9试用表解法对细菌芽胞的构造及各部分成分作一介绍。1.10 什么是菌落?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 内在原因。菌落:是指将单一微生物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 的培养条件下,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 的子细胞集团。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态、边缘、隆起、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 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 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 意义,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聚集时的 反映。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

8、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水分, 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 的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 整齐;有芽泡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菌落还显出鲜艳的 颜色。1.11 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一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抱子和菌落的一般 特征。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狗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链 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支,菌丝直径很细,及细菌相似。在营养生长阶段, 菌丝无内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基内菌丝体 (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 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

9、状。1.12 对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作一表解。1.13 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对其中各主要过程作一简述。(1)子囊抱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产生的单倍体营养细胞(2)单倍体营 养细胞不断地进行出芽繁殖(3)两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在 质配后即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 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繁殖(5)在以醋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同时 又缺乏氮源等特定条件下(6)子囊经H然或人为破壁后,可释放出其中 的子囊抱子2. 3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结 构,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2. 4试列表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菌落特征

10、微生物类别单细胞微生物菌丝状微生物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主要特征菌落含水状态很湿或较湿较湿干燥或较干燥干燥外观状态小而凸起或大而平坦大而凸起小而紧密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细胞相互关单个分散或单个分散或丝状交丝状交系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假丝状织织形态特征小而均匀个别有芽电大而分化细而均 匀粗而分化参考特征菌落透明度透明或稍透明稍透明不透明不透明菌落及培养基结合程度不结合不结合牢固结合较牢固结合菌落颜色多样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 浊色,少数 红色或黑色十分多样十分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相同相同一般不同一般不同菌落边缘一般看不到细胞可见球状,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有时可见细丝状体细胞可见粗丝状细胞细胞生长速度一般

11、很快较快慢一般较快气味一般有臭味多带酒香味带有泥腥味往往有霉味2.5 试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提出 制备相应原生质体的酶或试剂。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功 能细菌原生质体制备,溶菌酶,自溶酶酵母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甘露聚糖(外层)蛋白质(中层),葡聚糖(内层) 类脂,儿丁质酵母菌原生质体的制备:EDTAa一硫基乙醇,蜗牛消化酶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微纤维,纤维素,儿丁质无定形基质成分:葡聚糖,蛋白质,脱乙酰儿丁质,甘露聚糖,少量脂类 无机盐等2.6 试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病毒粒有时也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专指成熟的结

12、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 的单个病毒。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和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 周围,形成了衣壳。衣壳是病毒类的主要支架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 作用,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一一衣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2.7 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系?各种对称体系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 一例。,< 杆状:烟草花叶病蚪z螳旋对称结构无圣膜L丝状,大曲杆菌、113噬菌体等r卷曲状:流感将毒等有套膜JL弹状:狂犬病法等病毒无囊膜小“脊也灰质炎病盘i构类型V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大型,除病毒有囊膜:疱疹病送无漆膜;大幼杆断偶数噬菌体(蝌蚪状)I复合对称结构有素膜:疮病毒(隔块状

13、)2.8 病毒的核酸有哪些类型?试举例并列表比较之。其中有哪儿种类型目前还未找到代表性病毒?今后前景如何? P71核酸类型病毒代表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微生物病毒线状细小病毒1玉米条纹病毒等核盘菌51病毒环状待发现待发现噬菌体线状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待发现人噬菌体环状猿猴病毒40 (40, 5243)等花椰菜花叶病毒铜绿假单细胞菌的2噬菌体等线状脊髓灰质炎病毒,艾滋病毒出:豆花叶病毒和等噬菌体线状弧长谷病毒和昆虫质型多角玉米矮缩病毒和植物伤流病毒等各种真菌病毒体病毒等3. 4什么是烈性噬菌体?试简述其裂解性增值周期。定义: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上述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值、成熟、 和裂解)而实现其

14、繁殖的噬菌体。周期吸附:尾丝及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吸附在受体上,通过刺突、基板 固定于细胞表面侵入:尾管所携带的溶菌酶把细胞壁上的肽聚糖水解, 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增值: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成熟: 把合成好的“部件”进行自我装配裂解:在脂肪酶和溶菌酶的作用下, 促使细胞裂解。2.9 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儿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其优点如何?定义: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即噬菌斑形成单位 数或感染中心数。方法: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单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较常用 的是双层平板法。优点: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噬 菌斑都

15、位于同一平面上,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 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 数的噬菌斑。3. 6何为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儿期,各期有何特点? 定义: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分期潜伏期:侵入到第一个噬菌体释放。分为隐蔽期和胞内积累期。裂解期:细胞裂解,噬菌体急剧增加。平稳期: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 最高点。3. 7无答案3.5 什么是自养微生物?它有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定义:凡以无机碳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类型:分为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两种。光能: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化能: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

16、菌、硫磺细菌3.6 什么是水活度?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实践有何关系?定义:是一个比渗透压更有生理意义的物理化学指标,它表示在天然或人 为的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影响:生长繁殖在水活度高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在水活度低的范围内生长 的微生物抗逆性强,了解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水活度,不仅有利于设计培养 基,而且还能对防止食物霉腐具有指导意义。4. 3试述通过基因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4.5 何谓碳氮比?不同的微生物为何有不同的碳氮比要求?试举例说明 之。定义:指在某一培养基配方中,碳源及氮源含量的比例。严格的讲,应指 在培养基所含有碳源中的碳原子摩

17、尔数及氮源中氮原子摩尔数之比。在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分子中,其实际含碳量和含氮量差别很大,一般 来讲,真菌需碳氮比较高,细菌,尤其是动物病原菌需碳氮比较低的培养基。4.6 设计培养基的4个原则、4个方法是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更好的原则和方法吗?名称要点原则1、目标明确培养何菌,作研究或生 产,生产菌体或代谢产 物,生产主流代谢产物 或次生代谢产物,代谢 产物的比2、营养协调各营养物性质适宜,各营养物质含量比例恰当,比适中3、理化适宜适宜,渗透压、水活度、氧化-还原势适宜4、经济节约以粗代精,以简代繁,以廉代贵等方法1、生态模拟先尝试用天然基质做一 初级培养基,再不断改 进提高2、参阅文献大量收集

18、文献,参考其 中细菌和内容相近的培 养基13 / 373、精心设计利用数学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4、试验比较先做定性试验再做定量 试验,先坐小试验再坐 中试验室规模再扩大到 工厂化生产。4. 6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实例并分析其中为何有选择性功能。定义: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的特殊要求,或对物理化学条件的抗性而 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一类培养基可以把需要微生物从混杂的其他微生物 分离和确定。4. 7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为例分析其具有鉴别性功能的原因。定义: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及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 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 落的培养基。

19、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细菌。在 低酸度时,这二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多种肠道 菌会在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尤其是,其强烈分解乳糖而 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呈酸性,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 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5-1.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其基质的脱氢的途径主要有儿 条?试列表比较各途径的主要特点。四条14 / 37比较项目特点肃定勿斗辛Uj由*E右r 攵 /4m44夕二+ 幺匕大途径葡萄糖可直接彻底氧化,转醛酶和转酮酶为关键,只产2,可知生 金匕;T 百 心、玄 占:右臣攵/4 F :十

20、上么;口 公储 /口;自工n 人rl /Q汩;冬夕人iK大戒* 旦辛勺生砧 力 含匕 M AC 口5 攵/4 K名不5-2.试述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及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重要性:供应形式的能量和2形式的还原力是连接其他儿个重要代谢 途径的桥梁,包括三殁酸循环(),途径和途径等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 中间代谢物通过逆向反应进行多糖合成关系,途径及乙醇、乳酸、甘油、 丙酮和丁醇等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5-3.试述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说出它及人类生产时间的 关系重要性:供应合成原料,供应合成核酸、核甘酸、某些辅基、芳香族及 杂环组氨基酸的原料产生大量的2,为细胞的各种物质合成反应

21、提供主 要的还原力(主要目的不是供能),合成脂肪酸、固醇、四氢叶酸等是 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中介扩大碳源利用范 围(为微生物利用三碳糖、七碳糖提供必要的代谢途径)通过及途径的 连接(在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处)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戊 “由5-4.试述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并说出它及人类生产实践的关 系功能:替代途径,可及、和连接,可进行细菌酒精发酵以产生酒精关系:用途径发酵生产乙醇,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供氧15 / 375-5.试述循环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和人类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产生两类还原力,

22、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循环中 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提供各种碳架原料,及人类的发酵生产【如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延 胡索酸和琥珀酸等】紧密相关5-6.组成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载体有哪些?他们分别如何执行其生理 功能1.: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由脱氢酶(一种以为辅基的黄素蛋白) 和一系列铁硫蛋白(铁一硫中心)组成。它从得到两个电子,经铁硫蛋白 传递给辅酶肌铁硫蛋白含有非血红素铁和酸不稳定硫,其铁及肽类半胱 氨酸的硫原子配位结合。铁的价态变化使电子从2转移到辅酶Qo2 .琥珀酸脱氢酶(一种以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种铁硫蛋白组成,将

23、从琥珀酸得到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3 .辅酶Q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氧化还原载体,可在膜中迅速移动。 它在电子传递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可接受各种黄素酶类脱下的氢。复合体III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体,是细胞色素和铁硫蛋 白的复合体,把来自辅酶Q的电子,依次传递给结合在线粒体内膜外表面 的细胞色素Co细胞色素类 都以血红素为辅基,红色或褐色。将电子从辅酶Q传递到 氧。根据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呼吸链中至少有5种:b、cl、c、a、 a3(按电子传递顺序)。细胞色素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又称细胞色素氧化 酶,是最后一个载体,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从a传递到a3的是两个铜原子,有价态变化。复合体

24、: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将电子传递给氧。5-7.试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比较项目呼吸无氧呼吸发酵递氢体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无氢受体02无机或有机氧化物(3-、中间代谢物(乙终产物H20还原后的无机或有机氧还原后的中间代产能机制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效率高中低5-8.试列表比较由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6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名称发酵产物代表菌同型酒精发酵乙醇酿酒酵母等同型乳酸发酵乳酸德氏乳杆菌丙酸发酵丙酸谢氏丙酸杆菌混合酸发酵甲酸,乙酸等大肠杆菌等2, 3-丁二醇发酵2, 3-丁二醇等产气肠杆菌丁酸型发酵丁酸,丁醇,乙酸,丙酮等丁酸梭菌,丙酮,丁

25、醇梭菌等5-9.试列表比较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异同类型途径产物/I葡萄糖产能/I葡萄糖菌种代表同型2乳酸2德氏乳杆菌,粪肠球菌异形1乳酸,1乙醇,1二氧化塘1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乳杆菌1乳酸,1乙醇,1二氧化碳2短乳杆菌1乳酸,L5乙酸2.5两歧双歧杆菌5-10.试比较经典异型乳酸发酵及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间的异同。36 / 37葡萄糖异型乳酸发酵经典途径6 p葡朝二6 P葡萄糖酸5-P-核酮糖异构化作用NAD- NADH-H" 、AD 'NADH-H-5-P-木胭糖磷酸戊糖解制酶3-P -甘油醛乙酰磷酸两次还原),PiNAD. 、ADH-HM3乙酰CqA-2H乳酸丙酮

26、酸-2H-2Hco25-11、试列表比较细菌究竟发酵及酵母菌酒精发酵的特点和优缺点。酵母菌酒精发酵细菌酒精发酵同型酒精发酵同型酒精发酵异性酒精发酵项目途径途径途径途径的途径代表菌酿酒酵母假单胞菌肠膜明串珠菌反应式22f 2 乙醇+22+2f 2乙醇+22一乳酸+乙醇2优点产能较高适宜高浓度的葡萄 糖,吸收葡萄糖速 度较酵母菌快,生 长过程完全不要氧 气产生酒精的同时产生乳酸缺点不适宜高浓度的葡萄糖发酵底物局限于葡萄糖、果糖、蔗糖该途径不能单独存在5-12,反应存在于哪些微生物中?反应的生化机制如何?多见于厌氧的梭菌中,如生泡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酶梭菌等。丙氨酸弱化途径CH3CHNH2C

27、OOH (丙气酸) NAD-NADHCH)COCOOH (丙酮酸)NADco2 -nadhCH3coCoA (乙酸-CoA)b卜Co ACH*CO-P (乙酷罐底)/ADP'atpCH;COOH (乙酸)甘纸酸还原途径2CH?NH2coOH (甘氨酸)><2P|N%2CHgOJ (乙酰偶股) 厂 2ADP '2ATP2 CH.COOH (乙酸)总反应:丙氨酸42"我酸,21【2O+3ADP *3Pi-» 3乙酸CO2 JNHjJAlP5-13.在化能自养细菌中,亚硝化细菌及硝化细菌是如何获得其生命活动 所需的和田的?亚硝化细菌是通过氧化无机底物氨

28、根离子获得和还原力H的,氨的氧化 必须有氧气参及,氧化作用的第一步是由氨单加酶催化成羟氨,接着由羟 氢氧化还原酶将羟氨氧化为亚硝酸。是第二步中通过细胞色素系统进行的 电子转移磷酸化形成的。硝化细菌是通过亚硝酸氧化酶系统催化氧化亚硝 酸得能量的,亚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硝酸根离子的过程中,氧来自水分子而 非空气,产生的质子和电子从及其氧化还原电位相当细胞色素进入呼吸 链,顺着呼吸链传递给氧,产生,而还原力H则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逆 呼吸。5-14、试图示不产氯光合细菌所特有的循环光合磷酸化反应途径。5-15、试图示产氧光合细菌和其他绿色植物所特有的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 生化途径。5-16、青霉素为何只能抑

29、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抑制机制如何?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 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作用机制:青霉 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于肽桥间的转态作用。6-1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间的关系如何?研究他们的生长繁殖有何理论及 实践意义?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 程。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 物里,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划分的过程。单个微生物细胞f合适 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f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 f个体的生长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

30、不断地增加f如果各 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引起 个体数目的增加f群体内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f群体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生理、代谢等状态 的综合反映,因此,有关生长繁殖的数据就可作为研究多种生理、生化和 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人类 对致病、霉腐等有害的微生物的防治,也都及它们的生长繁殖或抑制密切 相关。这是研究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的重要指标。6-2延滞期有何特点?实践上如何缩短它?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0; (2)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3)细胞内特别 是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增强;(4)合

31、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合 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5)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如氯化钠浓度、 温度、抗生素等理、化学药物)。缩短延滞期的方法:(1)接种龄:如果以指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则子 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短;反之,如以延滞期或衰亡期的种子接种,则子代 培养物的延滞期就长;如果以稳定期的种子接种,则延滞期居中。(2)增 加接种量;一般来说,接种量增大可缩短甚至消除延迟期。(3)培养基 营养: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当丰富,且发酵培养基成分尽量及种子培 养基的成分接近。6-3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即代时最短;(2)细胞进行平衡生长, 菌

32、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3)酶系活跃,代谢最旺盛。 应用:指数期的微生物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一致、细胞各成分平衡增 长和生长速率恒定等优点。(1)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2)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3)是发酵工业中用种子的最佳材料。(4)进 行染色、形态观察等的良好材料。6-4稳定期有何特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有哪些?特点:(1)0,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及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及 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2)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3)菌体产量 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4)细胞内开始积聚糖原、 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内含物;芽抱杆菌一般在这时开始

33、形成芽加;(5)通过 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各种次生代谢物。原因:(1)营养物尤其是生长是限制因子耗尽;(2)营养物的比例失调;(3)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4)、氧化还原势等 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等等。6-5试根据的代时来说明夏季食物容易变质的原因,并提出其防止措施。 原因:食物变质是微生物在食物中变质发酵的结果,在不同温度下的代时 是不同的,特别是当温度达到40度左右时,它的代时是最短的,因此, 夏季的温度条件特别适合这类的微生物的生长,它们的繁殖很快,并且易 产酸,很容易使食物变质,变酸。防止措施:在食物变质之前将其放入温度较低的不适宜微生物大量繁殖的 地方。6

34、-6试述和关于厌氧菌氧毒害超氧化物歧化酶假说。凡严格厌氧菌就无活力,一般也无过氧化氢酶活力;所以具有细胞色素系 统的好氧菌都有和过氧化氢酶;耐氧性厌氧菌不含细胞色素系统,但具有 活力而无过氧化氢酶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的功能是保护好氧菌 免受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从而提出了缺乏的微生物必然只能进 行专性厌氧生活的学说。6-7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变化有何规律?如何合理调整以利 微生物更好地生长和产生大量代谢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其中发生改变有变酸 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 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会逐渐下降。

35、的变化还及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 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 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常会明显上升。措施:过酸时:加入碱或适量氮源,提高通气量。过碱时:加入酸或适量 碳源,降低通气量。7-1质粒有何特点?主要的质粒可分儿类?各有哪些理论或实际意义?质粒是细菌体内的环状分子。大致可以分为5类:接合性质粒,抗药性质 粒,产细菌素和抗生素质粒,具生理功能的质粒,产毒质粒。在基因工程 中质粒常被用作基因的载体或标记基因,抗各种抗生素,抗金属等离子, 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种类意义接合性质粒抗药性质粒抗各种抗生素。抗重金属等离子产细菌

36、素和抗生素质粒具生理功能的质粒利用乳糖、蔗糖、尿素、固氮等降解辛烷、梯脑、蔡、水杨酸等产生色素结瘤和共生固氮产毒质粒外毒素,K抗原,内毒素致瘤引起齿肉齿产凝固酶、溶血素、溶纤维蛋白酶和肠毒素7-2诱变育种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关键是什么?何故?绝大密数强J个体死亡I密敷未支I少教?话多数负变【少费突变彳出发/株零数胸庠小f多数不宜投产、少数幅度大,以产f“商产车” “投产率”少遨正变DJ计苴:存活率突爱奉正受宰关键是出发菌株的选择和诱变方法的选择。因为这些都能决定诱变的效果 和方向。7-3试简述转化的基本过程。供体菌的片段及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的膜连接合蛋白相接合,其中一条 链被核酸酶齐荣凯和水解

37、,另一条进入细胞。来自供体菌的片段被细胞内 的感受态特异的接合蛋白相接合,并使进入细胞,随即在蛋白的介导下及 受体菌核染色体上得同源区段配对、重组,形成一小段杂合区段。受体菌 染色体组进行复制,于是杂合区也跟着得到复制。细胞分裂后,形成一个 转化子和一个仍保持受体菌原来基因型的子代。7-4试比较的、F'和4个菌株的特点。并图示它们间的相互联系。菌株,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 毛,但可以通过结合作用接受F因子而变成雄性菌株,菌株,F因子插入 到染色体上,细胞表面有性菌毛;F'菌株菌株内德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 脱落染色体时,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

38、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F'' 因子,细胞表面同样有性菌毛。7-5为什么用结合中断法可以绘制的环状染色体图?由于在接合中的转移过程有着稳定的速度和严格的顺序性,所以,人们可 以再实验室中每隔一定时间翻遍地用接合中断溶或组织捣碎机等措施,使 接合中断,获得一批接受到菌株不同遗传性状的接合子。根据这一原理, 利用F质粒可正向或反向插入宿主核染色体组的不同部位的特点,构建儿 株有不同整合位点的菌株,使其及菌株接合,并在不同时间使接合中断, 最后根据中出现菌株中各种性状的时间早晚,就可画出一张比较完整的环 状染色体图。7-6用原生质体融合法进行微生物育种有何优点?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如 何?

39、原生质体融合是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 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能进行原生 质体融合的生物种类即为广泛,不仅包括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和放线菌,而且还包括各种真核生物细胞。步骤:先选择两株有特殊价值、并带有选择性遗传标记的细胞作为亲本菌 株至于高渗溶液中,用适当的脱壁酶去除细胞壁,再将形成的原生质体 进行离心聚集,假如促融合剂或借电脉冲等因素促进融合,然后用等渗溶 液稀释,再涂在能促使它再生细胞壁和进行细胞分裂的基本培养基平板 上,待形成菌落后,再通过影印平板法,把它接种到各种选择性培养基平 板上,检验它们是否为稳定的融合子,最后再测定其有关生

40、物学性状或生 产性能。7-7试列表比较原核微生物的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的异同。类型定义共同点不同点转化受体菌在自然或人工技都是让是和受体菌进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受体菌发生行转化菌的游离片段,并把它整合了新的遗传到自己的基因组中,而获得性状,而且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基因转可以稳定遗移过程传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是供体菌和受供体细胞的片段携带到受体体菌进行接触发细胞中,通过交换及整合,生遗传物质的交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流传性状的现象接合供体菌(“雄”)通过其是缺陷噬菌体性菌毛及受体菌(“雌”) 相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 的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 进行双链化或进一步及核染 色体发

41、生交换、整合,从而 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 状的现象和受体菌进行的重组原生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人工将细胞做质体融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成原生质体,然后合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将两者进行融合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发生重组子的过程7-8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如何区别菌种究竟是衰退,还是发生污染或饰变?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遗传型的变异是绝对的,而其稳定性却是相对 的,在变异种,退化性的变异是大量的,而进化性的变异却是个别的。在 自然条件下,个别的适应性变异通过自然选择就可保存和发展,最后成为 进化的方向,在人为的条件下,人们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法去有意识地筛选 个

42、别的正变体,并用于生产实践中。相反,如不自觉、认真的区进行人工 选择,大量的自发突变株就会随之泛滥,最后导致菌种的衰退。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 退的群体中找出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措施;或 者在菌种的生产性能未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常、进行纯种的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 变)不断地从生产中选种。衰退是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 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污染是7-9冷冻干燥保藏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该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纯种细胞或抱子用脱脂

43、牛奶等保护剂混匀,放入安粗管中,置-70下冻 结后,用真空法使冰升华后去除,然后熔封,并在低温下保存。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它集中了低温、干燥、缺氧和加保护 剂等多种有利菌种保藏条件于一身,可达到长期保藏菌种的效果,适用的 菌种多,保藏期和存活率高等优点。缺点:设备较贵,操作较繁琐。7-10试述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的主要操作过程,并指出该法的优缺点。把微生物细胞混悬于含保护剂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装入耐低温的安甑管 中厚,做缓慢预冷,然后移至液氮罐中的液相或气相做长期超低温保藏。 优点:保藏期长且适合帮藏各类微生物,尤其适宜于保存难以用冷冻干燥 保藏法的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不产抱子的真

44、菌、微藻和原生动物 等。缺点:需要液氮罐等特殊设备,且管理费用高,操作较复杂,发放不 便。8-1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中筛选所需的菌 种?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 碳源、氮源和能源;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含量浓度也很适合微生物的 发育(1.10-2. 5g);土壤中的水分虽然变化较大,但基本上可以满 足微生物的需要;土壤的酸碱度在5. 5-8. 5之间,适合于大多数微生 物的生长;土壤的渗透压大都不超过微生物的渗透压;土壤空隙中 充满着空气和水分,为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土壤具有保温性,及空气相比,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变化

45、不大。筛选:配制培养基1、原料准备:1000水;200g 土豆;20g蔗糖;1520g 琼脂10g蛋白陈;5: 15-20g琼脂。二、牛肉膏蛋白腺培养基的配制1、 原料准备:1000水;3g牛肉膏;1、培养基、培养皿、涂抹棒、枪头、无菌水等置于高温灭菌锅121摄氏 度灭菌25;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消2、将培养基、培养皿、涂抹棒、枪头、 无菌水等移入超净工作台中。3、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培养皿三分之一 容积),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火焰周围10厘米左右)操作。4、开盖至 冷却,盖上盖子。土壤样本10g、90无菌水(锥形瓶中)、9无菌水(试 管)、培养皿1、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0.00 g 土样,加入90无

46、菌水中, 振荡摇匀,酒精擦拭后移入超净工作台。2、将试管依次编号1-6,用移 液枪移取1000微升悬浊液置于1号试管,再移取1000微升1号试管 悬浊液置于2号试管,依次做六个 试管。3、涂布 、用移液枪分别 取4、5、6号试管溶液各200微升(每个试管取2-4份)置于培养基 中并做好标 、用涂抹棒均匀涂抹培养基中的土壤溶液。4、在恒温干 燥箱中培养,观察。5、定期观察8-2在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为何要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我国 卫生部门对此有何规定?原因:大肠菌群是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数量极多,用它作指标 可以灵敏地推断该水源是否曾及动物粪便接触以及污染程度如何。由此 即可避免直

47、接去计算出数量极少的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痢疾等)病 原体所带来的难题。规定: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的标准是:细 菌总数1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 24 h) 大肠菌群数1 000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37, 48 h )。 8-3现有一种只含大量死乳酸菌的口服保健液,能否称它为“微生态口服 液“?为什么?8-4从理论上讲,在甲乙两种生物间有可能发生哪些相互关系?试各举一 例说明之。互生:粪肠球菌及阿拉伯糖杆菌;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及好氧的自生固氮菌; 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及人体。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瘤 胃微生物及反刍动物共生。寄生:噬菌体及细菌。

48、蛭弧菌及一些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引起动植物致 病的病原菌及宿主。冬虫夏草。拮抗:葡萄球菌和青霉素。捕食:原生动 物捕食细菌和藻类。8-5白蚁肠道中的“三重共生关系”是怎么回事?这一现象有何理论及实 践的重要性?以消化木材为唯一食物来源的白蚁存在着大、中、小生物间的三重关系: 由白蚁提供木质纤维,其肠道内的原生动物协助消化纤维素,而原生动物 体内的共生细菌则通过生物固氮向前两个宿主提供氨基酸营养物。重要性:8-6为何说微生物在H然界氮素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氮素循环中的8个循环中,有6个只有通过微生物才能进行,特别是为 整个生物圈开辟氮素营养源的生物固氮作用,更属原核生物的专利,因此, 我们可以认

49、为微生物是自然界氮素循环的中心。8-7良好的水体为何具有自体净化能力?如何使水体保持其高度自净能 力?良好的水体除了物理性德沉淀、扩散、稀释和化学性德氧化作用外,起关 键作用的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包括好氧细菌对有机物的降解和分解 作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作用,细菌糖被 (荚膜等黏性物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作用,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光合 作用,以及各种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鱼类等食物链的摄食作用等。8-8为何说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是借 助于微生物的生化处理法?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污水处理装置这已小型人工生态 系统内,利用不同

50、生理、生化功能微生物间的代谢协同作用而进行的一种 物质循环过程。当高的污水进入该系统后,其中自然菌群在充分供氧条件 下,相应于污水这种特殊选择性培养基的性质和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生着有规律的微生物群演替,待系统稳定后,即成了一个良好的混菌连 续培养器。它可保证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或毒物不断发生降解、分解、氧 化、转化或吸附、沉降,从而达到消除污染和达到分层的处理效果一一气 体自然逸出,低得处理水重新流入河道,而残.留的少量固态废渣则可进一 步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燃料和有机肥供人们利用。9-1细菌、病毒和真菌三大类病原体对人和动物的致病力有何显著的差别: 细菌:毒力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

51、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 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 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9-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是什么:病原体,人体免疫力,环境因素; 三者间的关系:病原体作为传播的起点,没有传染源就不会有传染病发生, 环境因素是病原体传播的途径,没有这个媒介病原体就不会再传染源和健 康人群中传播,最后是人体免疫力,免疫力较差的比如老年人和小孩比成 年人更易感染。9-3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人体胃粘膜内的一种螺旋状的 革兰阴性细菌;它对人类的健康有何危害:可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10种胃病和6种其他疾病;如何检测它:可

52、以通过 检测抗体、胃窥镜观察和呼气试验法进行诊断;如何预防它的危害:改变 不良的饮食习惯,提倡分餐进食,改变喝不洁生水的不良习惯;注意饭前 便后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切断口一口传播等,都是控制和杀灭幽 门螺杆菌的有效途径.9-4用赏试剂法测定内毒素的原理是什么:中的B因子在内毒素、2+作用 下转化为活化的B因子,凝固酶原在活化的B因子的作用下转变为凝固酶, 凝固原(可凝性蛋白)在凝固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凝固蛋白(凝固素)最后 形成凝胶。用此方法代替家兔法测内毒素有何特点:专一、简便、快速、 灵敏。9-5干扰素有儿类:有四类,Q、(3、丫、3;它对病毒抑制的机制是怎 样:宿主细胞(A)在病毒或干

53、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干扰素再转译为干 扰素;宿主细胞(A等)在干扰素作用下产生抗病毒蛋白(),再转译为休 止的,它又通过病毒的转变为激活的;任何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细胞(A等) 转变的病毒的在激活的的作用下降解,生成钝化的最后阻止了病毒衣壳蛋 白的翻译,于是抑制了病毒的正常增殖。10-1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有哪儿级?各级的中、英、拉丁词怎么写,试 举一具体菌种按7级分类系统编排一下:界()、门()、纲()、目()、 科()、属()、种();10-2什么是微生物的种:是指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 近、及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试述种、模式种及模式 菌株间的关系: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具 体标本,故这一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10-3什么是新种:是指最新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 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如何表达一个微生物的新种:在其学名后附上 符号10-4什么是学名:学名是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命名法 规命名并受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用双名法和三名法表达 学名有何差别:当某种微生物室一个亚种()或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