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电信业:我国固网运营市场凸现四大趋势 2004-05-31 14:24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下面是信息产业网刊登的一篇中国电信业杂志的分析文章。 文章分析得出,我国固网运营市场凸现四大趋势,如下:移动对固话替代与分流加速;小灵通大发展、社会通信“移动化”;宽带接入业务高速发展、固网宽带化战略隐现;IP化正从根本上改变长话发展。 分析报告全文如下: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忧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
2、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竞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也在2003年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
3、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展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趋势一:移动对固话替代与分流加速 根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的固定电话用户数已达到2.6330亿,较上年底新增49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2.6869亿,较上年底新增6269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
4、用户的国家之一。我们也对我国的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进行了预测(见图1),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这一事实也表明我国电信运营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固定电话占通信运营业主导地位的时代实际已结束,以移动通信为主导的电信运营时代正逐渐来临。而从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会发现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替代速度明显加快,而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话务量的分流也将加速,从而在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出现了“移动为王”的新电信运营时代的到来。 我国移动电话的高速发展必然出现对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替代和话务量的分流,其分流力度还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根据ITU资料,世界上在固定呼叫固定、移动呼叫固定、固定呼叫移动、移
5、动呼叫移动等四种话务量结构比例中,固定呼叫固定的比例由1993年的89.7%经过5年,到1998年即迅速下降到52.7%,而2003年即迅速下降到23.4%,低于移动呼叫移动的比例26.7%,而且在这个迅速下降的过程中,移动电话用户数只到2003年才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同样,我们对沿海经济发达的某通信大省的2002年通信话务量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见图2),在2002年该省的移动电话数已超过了固定电话数,“移动到移动”、“固定到固定”、“移动到固定”和“固定到移动”的四种话务量结构比较说明,固定电话通话时长已较多地被移动电话分流,但仍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移动电话通信资费结构较
6、固定电话明显偏高,用户对固定电话仍属主要通信工具,加之我国经济水平偏低制约了移动用户话务量的发展。 图1: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趋势预测图 图2:沿海经济发达的某通信大省的2002年通信话务量结构图 由于固定电话,尤其是本地电话受到同质竞争的程度并不高,本可以依赖固定电话用户数和话务量的适度发展拉动固网业务稳步增长的态势被移动电话的高速发展所打破,并可能在2004年形成固定电话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主要影响将体现在固定电话用户数增长速度较往年大幅度减缓,只是过多地依赖PHS的高速发展拉动,才使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增长保持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本地电话话务量受移动电话的发展也将出现下降的态势,
7、同时移动电话的本地资费结构对固定本地电话的区内区间计费的资费结构提出了新挑战。 因此,2004年固网运营商在传统语音通信领域将一改以“守”为主的经营方式,面对移动运营商的强劲攻势,将会进一步关注以城郊、郊县、农村的新增量以及城市用户存量的发展问题,发展新用户与留住老用户成为固定电话营销的新方向。同时,固网运营商会体现出主动挖掘本地电话的话务量、关注用户消费行为、开发出不同的本地电话资费结构(如包月、分段计费等)和相关营销模式(如话务量营销、多业务捆绑,积分奖励等),以激发用户的需求,促进固网话务量增长的新战略。 趋势二:小灵通大发展、社会通信“移动化” 小灵通作为一个争议很强的“固话延伸”通信
8、产品进入市场,受到业界众多专业人士的批评和反对,称其为落后技术的代表,其生命力极其短暂,要禁止其大发展。但固网运营商却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推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小灵通,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并迎来了小灵通的大发展,在短短的两至三年内,小灵通用户数就跨上了3000万用户的新台阶。2003年的事实也说明,固网运营商新增用户4900万户,其中2800万是由小灵通完成的。这就是说,小灵通已真正成为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小灵通在中国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双寡头”市场格局导致的,可归结为行业管制存在缺陷所至。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用户可选择的移
9、动运营商业务很少,移动用户必须忍受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高昂移动通信费用(移动本地话费是固定本地话费的812倍),而不管其服务质量如何。但移动通信市场始终存在高端、中端和低端用户群,中、低端用户群对通信质量要求不高,却对资费非常敏感,希望能得到移动通信费用较低的业务品种。但在小灵通未出现之前的“双寡头”移动通信市场,两大移动运营商以“和为贵”为经营目标,寻求稳步发展利益的最大化,维持了高价位的业务,基本没有中低价位的产品。小灵通的出现,为中、低端用户群提供了中低质量、低资费的新业务品种,适应了大量中、低端用户的需求,也同时推动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促使移动通信市场中、低价位的业务品种大增。 伴随中国
10、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灵通的未来发展如何?国内某学者2003年初断言“小灵通3年内必出局”的定论,主要归结为技术落后、竞争不充分与体制存在缺陷三大原因。在笔者看来,小灵通在国内的发展不会在3年出局,并有可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周期。这里给出日本移动电话高速发展下的PHS发展走势,也值得深思。在日本,移动电话普及率从1997年21.4%发展至2003年的64.5%,其间PHS的普及率基本维持在4.5%至5.3%之间。固定电话因其“固定不便”,在日本也明显因移动电话的发展而遭受强烈的替代与分流。PHS在日本的发展之路虽然有别与国内通信市场,但有一点说明,只要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不论其技术先进与
11、否,就有一定的生命力。 趋势三:宽带接入业务高速发展、固网宽带化战略隐现 从2002年开始,中国固网运营商已开始感受到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进入了快速的成长期,2003年各家运营商相继制订了互联网宽带接入的发展政策。事实也正如运营商们所预料的,2003年宽带接入业务出现了井喷式行情,拉动了因传统业务收下降的部分,从而成为固网运营商继小灵通之后的又一个新业务收入增长点。 与话音业务竞争的不同,以XDSL和FTTB+LAN等方式开展宽带接入业务的固网运营商有效地与移动运营商进行了错位经营,同时拥有固定电话优势的本地固网运营商明显在本地宽带接入业务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图3 我国宽带
12、市场用户数趋势预测) 笔者认为,2003年宽带接入业务出现的高速发展态势,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趋势更多地依赖于宽带接入工具电脑,即市场上个人电脑的拥有量决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速度。我们以电脑设备5年折旧期为计算机存量的假设,即一台计算机能使用5年,那么当年的计算机拥有量则为前5年的销售量之和。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我国宽带市场用户数进行预测分析(见图3)。 从预测结果不难发现,我国宽带用户数至2007年将逼近5000万户,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将出现,因为宽带接入是互联网应用的个人通信基本平台,用户通过这一平台将会应用大量增值业务,从而引发更大的市场机会,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个人商务、通信、娱乐、消
13、费等等。另一方面,由互联网应用引发的如即时通信、视频通信、电子邮件等对长话通信、市话通信等业务产生了间接替代作用,其替代的规模与程度目前尚难预测。由此,这也迫使固网运营商在推动宽带接入发展的同时,开始考虑到互联网应用对传统语音业务的替代性。然而即使如此,无论是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网通,均开始推出以互联网应用为主的“互联星空”和“九洲在线”新商业模式,开始了固网宽带化战略,寻求在互联网业务上更大发展与突破的新战略已然显现。 趋势四:IP化正从根本上改变长话发展 2003年长话业务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证明了IP化将是中国长话通信市场的主旋律。2003年中国长途电话的IP化率已从2002年的37.17%上
14、升至42.17%,仅用了5年时间,IP电话从无到有,进而占居长途电话的首要地位(见图4);同时移动长途电话仍占有长途电话市场的高比重,并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移动对长话业务的分流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通信运营业正时刻面临替代产品的竞争,传统长途电话面对着IP电话和移动长途电话的强势竞争,由于移动长途电话资费结构特殊,费用较高,其长途电话业务量在达到一定业务量后趋于稳定。但对于IP电话,由于其资费远远低于传统电话,因而竞争力很强,我国近几年的IP电话的高速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市场方面,国内各大运营商全部进入了IP电话市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是IP的主力军,同时中
15、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在IP电话市场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另外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也加快了对IP市场的竞争力度。 在长话市场,当地的主导运营商在对长话市场的“守”上,采取了主动与被动两种方式。主动方式即全面开放IP直拨电话,以有竞争力的资费与竞争者对抗;而被动方式,则是在大客户市场开放了IP直拨业务,并未全面开放IP电话,由于传统长话资费不具有竞争力,结果竞争者从市场中获取了巨大的收益。从实践的结果分析,采取主动的当地主导运营商在开放IP的当年长话整体收入略有下降外,以后几年均获得了持续的快速增长;而采取被动方式的当地主导运营商,由于竞争者IP的大量分流,导致长话整体收入的增长乏力。在长话市场上的“攻”
16、者,则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创新,为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打下了基础。因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运营商将更为主动,攻守结合,IP化也将逐渐从根本上改变长话的发展。 (图4 我国长途电话市场话务量结构趋势图) 2004年我国的固网运营市场的主体趋势特征表现为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与程度的加速,构成对本地电话发展的重大影响;小灵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互联网宽带接入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以互联网应用为主的竞争时代将全面来临;在长途电话领域,IP化已成为主流消费方式,移动长途电话作为新一代长话消费模式也已为一定规模的用户群所接受,它们将继续冲击传统长话市场
17、的发展。固网运营商为保证2004年和2005年的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市场创新和业务创新,以更新的商业服务模式挖掘市场潜力,满足与引领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新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研发中心) (苗 杰 中国电信业)“小灵通”变局 新华网 (2003-03-19 08:18:09)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个七年前在中国萌芽的业务“小灵通”,到了今天突然成为焦点。 “小灵通”是无线市话业务的俗称。上周“小灵通”在京郊怀柔放号,媒体普遍认为是突破了最后的“禁区”,社会上反响热烈,各种正反意见争论不休。时逢全国“两会”,部分电信业内代表和委员也就“小灵通”
18、及相关的电信资费等问题纷纷发表各种观点。 “小灵通”不仅是第二代移动通信业务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且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市场命运密切关联。国家政策、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令“小灵通”的前途和与之相关的通信业未来发展充满了变数。 在这里,我们做出几种猜想,分别请电信业界专家,非电信业的经济学家和投资公司的电信分析师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发表个人观点,以期引发更多有益的思考。 陈金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 胡汉辉: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拉丰和泰勒尔的名著电信竞争中文版翻译主持者 蒋海:某投资公司电信分析师 猜想一:“小灵通”的扩张能否引发国家资费标准下调 陈金桥:
19、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更加准确的说法是:“小灵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扩张必然会导致移动通信业务资费尤其是移动电话(话音)业务资费的调整,包括资费水平和资费结构的相应变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决定电信业务资费变化的根本性因素仍然是电信业务运营成本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作为替代业务出现的“小灵通”的发展速度和扩张范围,只是加速了这一决策过程。 胡汉辉:国家的移动资费标准下调将只是一个承认既成事实的问题。应该讲,正是移动的高资费和移动牌照的缓发才促使“小灵通”应运而生。 蒋海:“小灵通”近期的发展加速了移动资费下降的速度和幅度,但移动通信资费标准的下调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参与,平衡各方面的利
20、益。在目前的形势下,确定国家对通信行业的监管模式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恐怕不会调整移动通信资费标准。由于“小灵通”还是被定义为固网的延伸,并非真正的移动业务,即使国家移动通信资费标准下调,形式上也不会是因为“小灵通”的扩张。 猜想二:“小灵通”的扩张会不会引发单向收费政策的出台 陈金桥:理论上,移动电话用户的话费负担水平主要取决于4个因素:单位时间的平均资费、通话时间、话务量流向以及计费方式。单纯改变计费方式短期内可能会直接降低用户的消费负担,但也许并不能达到制约“小灵通”扩张发展的目的。为此,应当多管齐下,同时调整资费标准、结构和改变计费方式,并对“小灵通”业务进行规范管理,保持适度价
21、差,满足分层次消费的需要。因此“小灵通”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加速移动电话业务资费政策的整体变化,包括计费模式的改变,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我坚持认为,移动电话计费模式即使发生变化也不是被“小灵通”逼出来的,而是被市场竞争诱发出来的。 胡汉辉:移动通信“单向”还是“双向”收费争论日久,这有点像当年的邮资问题,事实上,“双向”收费并不被消费者所认可。 蒋海:“小灵通”最大的优势被认为是单向收费,但移动通信的单向收费曾经在香港股市引起轩然大波。“小灵通”逼出单向收费是众多消费者所企盼的,但单向收费一旦实施,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业绩会下滑(现在各地虽然对接听电话有一定的优惠,但毕竟还没有完全取消其收费),毕
22、竟上面两家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他们的业绩下滑、股价下跌是政府不愿意看见的。而且单向收费政策出台必然影响其他电信业务的资费水平,出于稳妥考虑,单向收费政策的出台应还有待时日。 猜想三:如果“小灵通”大面积化,固话的话务量会受多大影响 陈金桥:“小灵通”业务尽管主要面向移动电话业务竞争,但对于它所依托的固定电话网络和固定电话业务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短期而言,其媲美固定电话的话音质量和相似的资费水平可能会分流一定的固定电话业务量,减缓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的增长,但不会直接削减固定电话用户数。长期来看,如果“小灵通”业务大范围使用,资费水平能够保持均等,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速度和话务量分流将形成较大的影响。
23、归根结底,“小灵通”不可能取代固定电话业务,两者的互补性大于替代性。 胡汉辉:“小灵通”对固定电话的放号和话务量是否造成影响不是一个大的问题,因为“肉都烂在锅里”。 蒋海:“小灵通”真的被大范围地使用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固定电话的放号,但目前固定电话的新增用户整体质量不高,而且高质量的用户也不会因为“小灵通”而放弃固话。对于话务量则需综合考虑,电信和网通的话务量总体会上升,“小灵通”的推广造成通信的便利,也会相应增加固定电话的话务量,从这两点出发,两家运营商利大于弊。对这点我没有经过详细测算,只是简单估计。 猜想四:电信和网通能否取得牌照后大规模发展“小灵通” 陈金桥:我的基本看法是:如果没有
24、根本的技术革新,取得移动牌照后,两家公司在发展“小灵通”业务方面将比较谨慎,在各自经营的地区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区域差异。 胡汉辉:在中国移动整体剥离以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失去了电信业务发展最快领域的经营权,同时传统的固话业务增长又日趋缓慢。引入“小灵通”是为了在2G时代分一杯羹,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引入“小灵通”同时是为未来的移动业务积累,包括建设经验、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客户份额,具有战略意义。电信和网通会不会在取得移动牌照之后仍然发展“小灵通”将取决于“小灵通”是否继续符合其发展战略的需要。 蒋海:电信和网通在获得移动牌照之后,似乎没有理由大规模发展“小灵通”。因为毕竟“小灵通”
25、以低端用户为主,并不能像其他的移动通信技术一样可能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利润。 猜想五: 一旦资费下调政策出台,“小灵通”能否立刻死掉 陈金桥:我认为即使调整现行的移动电话资费,并且实施单向收费,也无法立即扼杀“小灵通”的生存空间。其次,资费政策的变化不会直接导致两种业务资费差异的消失,后者仍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第三,还存在技术、网络融合方面的可能性,“小灵通”业务处于变化之中。 胡汉辉:那要看资费下调的力度,这是一个市场,准确地说是客户的选择。 蒋海:关键在于资费的市场化程度如何,“小灵通”毕竟成本低于其他移动通信技术,如果市场化程度较高,“小灵通”仍会有一定的优势,不会立刻死掉。 猜想六:有无
26、可能出现一个独立的“小灵通”运营商 陈金桥:我以为,这种设想只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在实践中几乎无法操作,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第一,作为无线市话的“小灵通”业务,不太可能脱离固网运营商而独立经营;第二,会加大市场交易成本和监管成本,最后电信用户未必能够享受到眼前这种价廉物美的“小灵通”业务;第三,需要设立多少家“小灵通”运营商、全国性的还是区域性的,是否需要为此制定专门的市场准入规则?第四,一旦出现独立的“小灵通”运营商,无论全国性的或者区域性的,与3G系统的频率资源重叠问题如何解决。总之,理论构想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实施效果却可能南辕北辙。 胡汉辉:因为一项单独的技术而出现一家独立
27、的运营商,在没有进入壁垒的情况下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所以,如果没有规制部门批准,有可能出现一个独立的“小灵通”运营商。但是,这样一家独立的“小灵通”运营商业务似乎显得过于单薄。 蒋海:这个似无可能。“小灵通”的优势在于电信和网通的本地网,独立的“小灵通”运营商受到技术限制,对高端用户缺乏吸引力,而成本的上升对于公司的运营是致命的威胁,成立这样一个前景不明的公司似无必要。 猜想七: “小灵通”在3G时代会不会成为移动通信的一支 陈金桥:中国的3G时代可能在2004年真正来临。现在意义上的“小灵通”业务(无线市话业务)大概还有3年左右的生存周期。彼时,并非所有的3G频段都被PHS占用。 胡汉辉:我们
28、说“小灵通”应运而生,取决于自己,更取决于对手,这是一场博弈的结果。“小灵通”毕竟是2G向3G过渡时代的特殊产品。在语音服务为主的时代,以PHS为代表的“小灵通”可以与2G甚至2.5G的产品进行近乎同质的竞争,但是3G提出的多媒体业务就不是一个同质竞争的问题了。所以,对“小灵通”的运营商而言,信息产业部要求他们承诺自己承担让客户平稳过渡到新的移动的义务。 蒋海:“小灵通”技术上并不领先,而且受到牌照的限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实现全国漫游有较大的政策风险,从这个角度看,“小灵通”不会成为中国移动通信的一支。进入3G时代之后,“小灵通”生存空间应会急剧减小,生存将非常困难。当然这里假定会有传统意义
29、上的3G时代。(乐倩)电信业高速成长掩盖了什么 近十年来,中国电信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高速发展,步入了规模和利润双丰收的黄金年代。但是,增量不增收、投资萎缩、恶性竞争危机显露,正逐渐威胁这个处于盛世的行业。从今年上半年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公报看,这些矛盾正在凝聚成新的隐忧。 规模扩张的误区 从表面看来,今年至月份,全国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倍。但是这些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两个:一个是固定电话初装费的取消引起新
30、一轮装机热;另一个是移动通信依然保持高速发展。上半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万户,平均每月增加万户,用户总数达到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亿户。固定电话用户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亿户;农村电话用户新增万户,达到万户。电信业并没有走出规模扩张的老套路。 从各项业务的比例看,国内长途业务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国际业务收入亿元,下降;移动通信收入亿元,增长;本地网通信收入亿元,增长;数据通信收入亿元,增长。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占据电信业利润核心的长话业务(包括国内长话和国际长话),已经在市场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力量下
31、,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在两年前很多专家的通信“距离趋于死亡”的推测得到了充分验证。 移动通信之所以保持了高速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两方面:需求依然旺盛;行业价格体系保护得较好。但是,中国的两极化社会结构不会把十几亿人的消费潜力在短时间内持续释放出来,移动通信很快就会面临着与当年固定电话同样的问题,高端用户的未开发资源近乎枯竭,低端用户值太低,甚至低于成本。在用户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大规模发展新用户无异于解决普遍服务的问题。另外,由于移动和联通都是上市公司,政府肯定会尽力控制价格,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但是实际运营中,价格战依然不可避免,并且愈演愈烈。这在新
32、进入市场的小灵通和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值得我们眼睛一亮的是电话和短消息。这两项新兴业务获得了超高速的发展。其中电话通话时长达到亿分钟,同比增长;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亿条。但遗憾的是,它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蚕食传统电话市场。 如果找不到真正的新利润空间,电信业很有可能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毕竟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海外电信实力派公司也很快会加入竞争行列,单纯依靠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难以维持当前如此高的利润。 投资乏力的隐患
33、60;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下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亿元,更新改造投资亿。其中,主要的增长点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万门,总容量达到亿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万户,达到亿户;网端口新增万个,达到万个;宽带业务网端口新增万个,达到万个;长途光缆线路新增万公里,达到万公里;本地中继光缆新增万公里,达到万公里;接入网光缆新增万公里,达到万公里。 上半年通信投资有所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运营企业在竞争形势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安排投资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逐步调整投资结构
34、和投资方向,注重投资效益。由于某些新业务市场前景不明朗,市场风险增大,企业投资决策更为谨慎;随着扶持政策相继取消,企业负债率逐步提高,企业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了投资建设管理,大力压缩成本支出,一些主要企业减少了投资;此外,新一轮企业重组后,有关企业正在进行内部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 通信业投资下滑,一方面说明电信网的规模扩张开始放缓,需求不像前几年那么旺盛;另一方面,由于通信业投资已连续多年超过亿元的水平,在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下,建设投资在以往基础上有所下降是正常的,也体现出企业经营与投资更加趋于理性与务实。 竞争走向多层次化 竞争,这个电信业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开始阐释出它的真正含义。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同一公司不同业务之间的竞争,使得业务格局变得愈发扑朔迷离。总的看来,当前的竞争,主要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净水剂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传动件行业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7氯噻唑并5,4D嘧啶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饲料添加剂产业竞争态势及需求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电热水器行业消费动态及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无色蒸镀阻隔包装膜行业前景动态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实木沙发行业经营策略与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后视镜行业供需形势与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
- 智能版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服务合同
- 智能照明系统运营合同
- 110kV升压站构支架组立施工方案
- 何以中国:公元前的中原图景
- 【中药贮藏与养护问题及解决对策4000字(论文)】
-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地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预防性侵讲稿
- 人工智能算法贝叶斯算法
- 外墙外保温监理实施细则
- 剪映使用课件s
- B2B电子商务网站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