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语文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语文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语文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语文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

2、景描绘出来:_。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A长笛

3、0;  B风笛   C竖笛   D陶笛         (_)  (_)   (_)   (_)2.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_。_,时鸣春涧中。1把诗句补充完整。2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描写了_(填季节)时的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_。3. 思维飞跃。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1)用“”画出每句诗的节奏。(2)写出诗中的两组反义

4、词。_ _(3)解释所填诗句:_(4)、这几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4. 阅读下面苏轼的词作,完成练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释)羽扇纶(un)巾: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樯橹(qián l):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酹(lèi):古人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5、1这首词中讲到的人物是_,从“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他在这首词中的形象是_。2这首词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_。3词中的这一人物是古典名著_中的重要形象,他的身份是_。5. 古诗二首,阅读理解。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宣。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潋滟:_ 潺湲:_2过分水岭写的是诗人温庭筠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_引起的_。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晴天时的_和雨天时的_。3细读过分水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写一

6、写。作者和溪水在三天的相伴中会出现哪些场景?告别时潺湲的溪水声在向作者诉说什么?答:_4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过分水岭中“有情”二字是诗篇的题眼,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_)饮湖上初晴后雨不是描写西湖的某处之景、某时之景而是概括描写,全面讲价。(_)过分水岭表达了溪水对作者的深情;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对西子的赞美。(_)5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一句把西湖比作西子,这个比喻恰当吗?说明理由。_6. 课内阅读。(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_。 表达了作者_之情。(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意思是_。

7、0;表达了作者_之情。7. 古诗阅读。送柴侍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 (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

8、要前往的目的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8.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

9、路之哀愁。9. 课外阅读。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解释词语。若:_ 何:_2这首诗里的问题是什么?请你给出一个答案。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10. 课内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联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_。“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_。(2)风雪声之联耳更显出了_,将士们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怀念_。(3)发挥想象,写一写将士们可能会想到故乡的什么?_ 11. 古诗赏析。乡村四

10、月_,子规声里雨如烟。_,才了蚕桑又插田。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A.范成大 B.翁卷3从题目中分析,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_(地点)_(时间)的景象。4诗中属于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的句子是“_”;从“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乡村人们的_。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诗人对农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B.诗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C.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12. 课内选文考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

11、向洛阳。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2“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 B.年轻的时光。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3“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远的距离,而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我们体会到_。13. 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王师”是指_。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诗人的遗愿是_(用原句回答)。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_14. 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潋滟:_相宜:_22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_3诗人抓住(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填序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